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优生,通常指那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并且学习成绩或某一方面非常突出的学生。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优生虽然优秀,也难免存在一些不足。
现象一:娇气十足,受挫力弱。优生长期处在“金字塔尖”,很少品尝失败和被冷落的滋味。因此,他们中的一些人娇气十足,心理承受力相对较弱,一旦遇到各种“打击”就情绪低落,悲观失望,个别的甚至对前途失去信心。
矫正策略:首先,绝对不可迁就他们的缺点错误,应在鼓励中巧妙地指出他们的不足,使他们习惯于批评或处分;第二,不将他们的身份和地位在班上特殊化。第三,多给他们创造一些品尝失败的机会,促使他们学会坦然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失败、挫折和各种意想不到的打击。
现象二:自高自大,唯我独尊。优生学习成绩好,老师教得省心,又能为老师争得荣誉,往往成了老师的重点保护对象,结果使有些优生滋生了特权思想,自以为是,看不起别人。
矫正策略:首先要适当淡化他们的“优生”意识,恢复他们普通同学的感觉;第二,通过开展增强集体荣誉感、凝聚力的一系列活动,把“优生”与全班同学“揉合”到一起,让他们感受其他同学身上值得自己学习的优良品质。
现象三:互相嫉妒,勾心斗角。有些优生可能会因为老师的一句表扬或批评、一次考试分数的高低、一个荣誉的得失而说长道短,他们不能容忍他人超过自己,或看到他人比自己进步了,就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
矫正策略:首先要让他们保持童心。要为他们创造合作机会,一起体验共同完成任务的成功喜悦;让他们在为同学服务的过程中体验奉献精神;让他们面对分数和荣誉,学会淡然处之和互相谦让,以培养自己豁达而淡泊的心境;第二,引导他们全面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放开眼界,学会为别人取得的成绩感到欣慰;多读书,努力充实自己的知识;第三,教育他们以竞争替代嫉妒,宽以待人,处处表现高姿态。
现象四:自私冷漠,责任缺失。优生中存在这样的现象:只管自己的学习,不愿帮助他人或认为帮助他人学习会耽误自己学习时间。他们把精力都用在以自己的学习为中心的事情上,班级事务一概不闻不问,集体活动不愿参加,时间一长就缺乏社会责任感,主人翁意识淡薄。
矫正策略:首先引导他们参加正常的集体活动,让他们树立集体荣誉感;第二,通过与其他的杰出少年英才比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人生观;第三,教育他们学会劳逸结合,适当参加一些课内外活动,在与同学相处中,正确全面认识自己,融入到集体大家庭中去。
现象五:焦虑恐惧,害怕失败。有些优生,每次临考前都失眠,怕考不好,考完后又怕考砸了,引起同学笑话,而且这种心理现象还具有不稳定性和发散性特点。
矫正策略:首先引导他们进行考前的充分复习,教给他们积极的心理暗示,如“相信自己,一定能考好”等;第二,教会他们放松技巧,如把自己的烦恼对信任的人说出来,适当进行身体各部位的活动,运用意念控制、调整呼吸;第三,建议他们调整好心态,保持一颗平常心,即使失败也不要灰心,坚信一次失败不等于每次都失败,更不要把考试成绩与父母、老师、同学联系在一起。
现象六:自我封闭,渐离群体。有些优生只会啃书本,少有甚至没有业余爱好。他们交朋结友的机会少,圈子小,交往能力差,久而久之,把自己封闭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渐渐离开了群体。
矫正策略:与他们真诚交谈,讨论学习、生活等问题,建立师生感情;其次,引导他们学会与同学、家长、邻里聊天,交流学习、生活等方面的信息。鼓励他们向其他有良好的业余爱好的同学请教,启发其他同学主动向他们请教学习问题,增进同学间的友谊;再次,鼓励他们与同学通信或电话联系,其内容可以是真诚坦率的问候,也可以是谈理想、谈学习体会等。
让“优生”尽可能在各方面都获得理想的发展,成为教育者所期望的“优生”,最终成为对民族对国家有用的高素质人才,这也应该是“素质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编辑 江泓
现象一:娇气十足,受挫力弱。优生长期处在“金字塔尖”,很少品尝失败和被冷落的滋味。因此,他们中的一些人娇气十足,心理承受力相对较弱,一旦遇到各种“打击”就情绪低落,悲观失望,个别的甚至对前途失去信心。
矫正策略:首先,绝对不可迁就他们的缺点错误,应在鼓励中巧妙地指出他们的不足,使他们习惯于批评或处分;第二,不将他们的身份和地位在班上特殊化。第三,多给他们创造一些品尝失败的机会,促使他们学会坦然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失败、挫折和各种意想不到的打击。
现象二:自高自大,唯我独尊。优生学习成绩好,老师教得省心,又能为老师争得荣誉,往往成了老师的重点保护对象,结果使有些优生滋生了特权思想,自以为是,看不起别人。
矫正策略:首先要适当淡化他们的“优生”意识,恢复他们普通同学的感觉;第二,通过开展增强集体荣誉感、凝聚力的一系列活动,把“优生”与全班同学“揉合”到一起,让他们感受其他同学身上值得自己学习的优良品质。
现象三:互相嫉妒,勾心斗角。有些优生可能会因为老师的一句表扬或批评、一次考试分数的高低、一个荣誉的得失而说长道短,他们不能容忍他人超过自己,或看到他人比自己进步了,就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
矫正策略:首先要让他们保持童心。要为他们创造合作机会,一起体验共同完成任务的成功喜悦;让他们在为同学服务的过程中体验奉献精神;让他们面对分数和荣誉,学会淡然处之和互相谦让,以培养自己豁达而淡泊的心境;第二,引导他们全面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放开眼界,学会为别人取得的成绩感到欣慰;多读书,努力充实自己的知识;第三,教育他们以竞争替代嫉妒,宽以待人,处处表现高姿态。
现象四:自私冷漠,责任缺失。优生中存在这样的现象:只管自己的学习,不愿帮助他人或认为帮助他人学习会耽误自己学习时间。他们把精力都用在以自己的学习为中心的事情上,班级事务一概不闻不问,集体活动不愿参加,时间一长就缺乏社会责任感,主人翁意识淡薄。
矫正策略:首先引导他们参加正常的集体活动,让他们树立集体荣誉感;第二,通过与其他的杰出少年英才比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人生观;第三,教育他们学会劳逸结合,适当参加一些课内外活动,在与同学相处中,正确全面认识自己,融入到集体大家庭中去。
现象五:焦虑恐惧,害怕失败。有些优生,每次临考前都失眠,怕考不好,考完后又怕考砸了,引起同学笑话,而且这种心理现象还具有不稳定性和发散性特点。
矫正策略:首先引导他们进行考前的充分复习,教给他们积极的心理暗示,如“相信自己,一定能考好”等;第二,教会他们放松技巧,如把自己的烦恼对信任的人说出来,适当进行身体各部位的活动,运用意念控制、调整呼吸;第三,建议他们调整好心态,保持一颗平常心,即使失败也不要灰心,坚信一次失败不等于每次都失败,更不要把考试成绩与父母、老师、同学联系在一起。
现象六:自我封闭,渐离群体。有些优生只会啃书本,少有甚至没有业余爱好。他们交朋结友的机会少,圈子小,交往能力差,久而久之,把自己封闭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渐渐离开了群体。
矫正策略:与他们真诚交谈,讨论学习、生活等问题,建立师生感情;其次,引导他们学会与同学、家长、邻里聊天,交流学习、生活等方面的信息。鼓励他们向其他有良好的业余爱好的同学请教,启发其他同学主动向他们请教学习问题,增进同学间的友谊;再次,鼓励他们与同学通信或电话联系,其内容可以是真诚坦率的问候,也可以是谈理想、谈学习体会等。
让“优生”尽可能在各方面都获得理想的发展,成为教育者所期望的“优生”,最终成为对民族对国家有用的高素质人才,这也应该是“素质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编辑 江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