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水藻行》与《春桃》的相似性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qianlan9876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水藻行》和《春桃》两部作品都创作于上世纪30年代,和两位作者之前的作品相比,都属于非常另类的作品。并且,两部作品在故事结构、创作观念、人物塑造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本文试图结合文本对两部作品进行具体分析,归纳概括两部作品的相似之处。
  关键词:《水藻行》 《春桃》 故事结构 创作观念 人物塑造 相似性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水藻行》是茅盾创作于1936年的一部短篇小说,《春桃》是许地山先生创作于1934年的一部中篇小说。作为社会剖析派的开创者,茅盾一向以大规模地描写反映社会总体风貌为特点,《子夜》就是这方面的代表性作品,但是《水藻行》这部小说非常另类,无论从主题、结构布局、创作观念以及表现形式方面都与茅盾以前的小说有很大的不同。许地山《春桃》中的女主人公春桃这个女性形象,其正直勇敢、大胆泼辣的个性也与许地山其他作品中那些唯唯诺诺、听凭命运摆布的女性有很大不同。细读两部作品,我们会惊讶地发现,尽管二者并非出自同一作家之手,却有很多相似之处。
  一 故事情节震撼禁忌
  《水藻行》和《春桃》两部作品在故事情节方面都极具震撼性,它们讲述的都是一个违背传统道德规范、极具禁忌性的“三人行”的故事。
  《水藻行》中,主人公名叫财喜,是一个精壮的中年男子,一直未娶,住在自己的外甥秀生家中,因为秀生一直体弱多病,所以财喜代替秀生挑起了这个家庭的重担,他热情、开朗,充满生命的活力,在日常生活之中,慢慢和秀生媳妇产生了真挚的感情,秀生尽管羞辱而愤怒,要赶走财喜,但经历重重坎坷与磨难之后,三人还是决定生活在一起。
  《春桃》讲的则是春桃与前夫李茂及情人向高之间的故事。春桃是一个不幸的女子,结婚当日,遇上战争,没来得及洞房便和前夫李茂走散了,这一别就是五年。春桃辗转来到北京,在一个胡同安顿下来,以收破烂为生。期间认识了向高,两人便生活在一起。可后来,无意间碰到了断了双腿成了残废的李茂,春桃不忍李茂受苦,便把他带回家。尽管有许多的尴尬与不便,但因为善良的本性,这位朴实坚强的女子作出了勇敢的选择,在“我是我自己的”信念下,她和两个男人开起了三人公司,以自己的意志支配自己的命运,表现了在生活的重压下“相濡以沫”的高尚情操和道德准则。
  二 创作观念异曲同工
  两部作品一改以往,都塑造出了非常新式、独特的人物形象,它改变了一般读者对于中国下层农民形象的理解,这与两位作家的创作观念是密切相关的。
  茅盾认为,世界民众对中国农民形象的了解都来自于美国女作家赛珍珠的作品:矮小猥琐、吸鸦片、见利望义、小脚的老婆、儿女众多、贫穷异常,所以赛珍珠反映中国农民题材的作品《大地》,封面的宣传画便是烟枪、小脚、辫子。对赛珍珠塑造的这些农民形象,茅盾非常不满意,他想塑一个真正的农民形象——健康乐观,正直善良,热爱劳动,不受封建礼教的束缚,不惧怕任何恶势力,敢作敢为,是中国大地上正义的化身。他想通过自己的作品告诉外国的读者,中国的农民是像财喜这样充满活力、乐观向上的,并不是像赛珍珠在她的系列作品中所描写的那样抽象化、表面化。
  对于为何塑造春桃这样一个虽生活于20世纪30年代却具有现代色彩的女性形象,许地山也有自己的思考。对人生存状态的关注和自由意志的赞美,是“五四”文学作品中普遍表现的主题,也是“五四”所特有的生命意识的体现。但是,长久以来,中国女性给世界的印象便是三寸金莲、逆来顺受、像奴隶一样地生活,没有任何自主的意见,不敢争取任何个人的幸福。许地山便想通过自己的创作来颠覆这一传统观念,于是便有了《春桃》中春桃这个具有大胆的反叛精神、坚定的独立信念以及自发的仁爱情怀的新女性。通过春桃这个女性形象,许地山同矛盾一样,也是要在世界文坛塑造与众不同的“这一个”中国女性。《春桃》是许地山30年代惟一的杰作,也是他全部创作的巅峰,几乎集中了他思想与艺术上的所有积极面。无论从阶级观、人生观、伦理观、妇女观上看,《春桃》都有进步因素,即使在今天仍未丧失其价值。许地山动用了自己掌握的一切手段,个性化的语言,活生生的细节,真实可信的环境,紧凑严谨的结构,塑造了春桃这个光彩夺目的新式下层妇女形象。春桃那三人同居的决定,更是浪漫主义的惊人之笔,使她的性格辉映出夺目的理想之光。
  三 人物形象野性蓬勃
  这两部作品的主人公都是那种颇具野性的人物。《水藻行》中的财喜和《春桃》中的春桃,它们虽然来自社会底层,但是充满了生命活力,非常具有一种生活的美感。
  首先来看财喜,它是一个无地无房、一贫如洗的接近40岁的农民,寄居在其堂侄秀生家里,在正常人眼里,他应该是一个混得很惨的人了,但是他却那么开朗乐观,充满生命的活力。作品一开场,他就“从一间矮屋里走出来,大步走到稻场的东头……用鼻子嗅,想试出空气中水分的深淡……财喜伸手一把扑住了黄狗……顺手往稻场上抛了去……一边笑,一边就走进去了”。这出场的一系列的描写,生动展现了一个充满了生命活力的财喜形象。与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的侄子秀生。秀生比财喜要小十岁,但因为有病,身体很坏,几乎不能劳动,看上去比财喜老很多。他的出场则完全是财喜的反版:“‘秀生!天要变啦。今天——打草去!’财喜的雄壮的声音使得屋里的空气登时活泼起来。屋角有一个黑的东西正在蠕动,这就是秀生。”这种鲜明的对比真正达到了一种此中有人、呼之欲出的效果,财喜健康开朗、乐观向上的形象跃然纸上。
  而春桃呢,坐着花轿刚到李茂家,客人还没开席,大兵就来了,和李茂一起逃了三四百里,最终还是和李茂走散了。她一路来到了北京,先是在一个外国人家里帮佣,受不了外国人家里的排场和习惯,两个月就辞工了,后来又给人做佣人,受不了被呼来喝去,最后还是辞工,选择了捡破烂这个行当,每天大街小巷,刮风下雨,不辞辛劳地穿梭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在一般人眼里,捡破烂的人肯定都很脏,但春桃却是一个例外,她爱干净,每天回来,不管春夏秋冬,不管时间多晚,她都要给自己洗个澡,洗得干干净净的。她还爱种花儿,院子不大,并且还很破旧,她却种了十几株的晚香玉。通过这些细节性的描写,我们同样可以体会出春桃也是一个充满活力和自然美的一个人。
  此外,他们的美还无一例外地通过劳动体现出来。有句话说:工作着是美丽的。的确如此,我们可以发现,两个主人公在劳动的时候,他们所迸发出的那种美真是令人窒息的。财喜和秀生一起打草,因为天气寒冷,草已和泥冻在一起了,非常难打:“叉港里泥草像一片生成似的,抵抗着人力的撕扯。河泥与碎冰屑,又增加了重量。财喜是发狠地搅着绞着,他的突出的下巴用力扭着;每一次举起来,他发出胜利的一声叫,那草夹子的粗毛竹弯得弓一般,吱吱地响。‘用劲呀,秀生,赶快打!’财喜吐一口唾沫在手掌里,两手搓了一下,又精神百倍地举起了草夹……他已经把破棉袄脱去,只穿了件单衣,可是那蓝布腰带依然紧紧地捆着;从头部到腰,他像一只蒸笼,热气腾腾地冒着。”工作的时候,从财喜身上更表现出那种男性的力度与美感。
  春桃也是如此,她让向高在家负责捡纸,自己出去捡破烂,除非下大雨,越是天气炎热,越是天气极冷,她越是要出去,因为这个时候,她的同行一般都不出去,她就可以收更多的破烂。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春桃是多么热爱劳动的人,并且能从劳动中体会到一种快乐,春桃尽管做的是别人认为最脏的工作,但她却总是微着面对每一个人,她的美那么自然,那么动人心魄。
  财喜和春桃,他们对劳动充满了热情,浑身的力量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发泄出来,在他们,劳动是一种必须,像衣食住行一样。并且,他们也非常擅长劳动,劳动让他们焕发出动人的、美丽的光彩。
  四 人性表现深刻自然
  两部作品的主人公,他们之所以打动我们,除了他们外在的自然美,还有他们的人性美。通过这两个人物的遭遇,两位作者对人性的复杂和难以言说表达得淋漓尽致。这两个人物在很多时候其实面临着很大的困扰,那就是世俗道德的困扰,如果他们都是恶人,或许也不会这么痛苦,但就因为他们人情味非常浓,特别有同情心,所以他们在某些时候会陷入自责,会很痛苦,但也正因为如此,尽管他们所做的事似乎有违传统道德,但我们还是愿意给他们以同情,因为他们是闪耀着人性光芒的人。
  秀生体弱多病,但他的妻子却是一个身体强壮、充满了活力的青年女子。在财喜的内心深处,他非常怜惜秀生妻子:“秀生那略带浮肿的、失血的面孔,那干柴似的臂膊,在财喜眼前闪出来了。对照着面前这个充溢着青春的活力的女子,财喜确信他们这一对真不配;他确信这么一个壮健的、做起工来比差不多的小伙子还强些的女人,实在没有理由忍受那病鬼的丈夫的打骂。”也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和同情之心,他和秀生妻子产生了感情,发生了关系,并且秀生妻子还怀孕了。对于自己和侄媳的关系,他也有着犯罪感,当受到秀生指责的时候,他也有想走的念头。但财喜毕竟是财喜,他的想法和观念的确与众不同,非常具有现代性:两个人是否相配,是否有健康的身体是第一位的,要充满活力,对生活充满热爱。所以,在大部分的时间里,财喜并不认为自己和侄媳的关系有什么错。他甚至从侄媳的角度认为,作为一个病夫的妻子,承担着全部的家务,在婚姻之外另有一个情人,是很自然的事,和这个女子的品性没有什么关系。
  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尽管秀生暗地里打自己的妻子,并要求财喜走,但非常富有同情心的财喜一想到病重的秀生,一想到自己深爱的侄媳,他就舍不得离开。并且,他也知道,秀生和秀生媳妇都离不开自己,所以也只能维持他们的关系。同时,尽管看不起秀生,却一心一意地照顾秀生,给他买药,为了他与乡长冲突,让乡长滚蛋,并安慰秀生,天塌下来有他财喜顶着。
  在《春桃》中,春桃也和财喜一样面临着道德的困扰。究竟应该如何安置失散多年的残废丈夫李茂和自己深爱的向高呢?生活在一起,别人会有很多的非议;分开,两个人她都割舍不下,最后,她做出了决定:三个人一起生活,她谁的老婆都不是,她是她自己的。在这一点,她和另外两个世俗性的男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另外两个男子,背着春桃,商量着春桃的归属,但被春桃的一句话就解开了。“你们商量着怎样处置我来,可是我不能由你们派。”
  最终对事情的处理,都是基于“情义”二字,正如她对前夫李茂说的两句话:“我不能因为你残废就不要你,不过我也舍不得丢了他,大家住着,谁也别想谁是养活着谁,好不好?”
  通过财喜和春桃在爱情婚姻中的决择,我们可以看到,事情并不能简单地仅以道德规范为标准,两段三人行的关系中有着太多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财喜和春桃最后的选择深刻地诠释了人性的纯洁与美好。
  五 结语
  有一位作家曾说过:“伟大艺术之所以能够万古不灭,是因为它所唤起的感情超越了时间和空间,因为它的王国不属于此岸,而属于未来的彼岸。”这句话用来评价《水藻行》和《春桃》这两部作品非常贴切。两部作品之所以还能吸引今天的读者,就在于它们所传达的情感是超越时空的,两个主人公春桃和财喜,他们对人生、对命运的决择远远超越了当时那个时代,在指向未来的同时也便拥有了永恒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朱银平:《生存困境的哲理性表达——论许地山作品〈春桃〉》,《南方论刊》,2010年第1期。
   [2] 李广德:《茅盾短篇小说〈水藻行〉研究述评》,《湖州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第2期。
   [3] 逄增玉:《乱世尘缘中的超俗入圣——许地山小说〈春桃〉新解》,《名作欣赏》,2010年第9期。
   [4] 陈桂良:《新旧道德的“对话”——读茅盾的〈水藻行〉》,《名作欣赏》,2008年第23期。
   [5] 王卫平:《〈水藻行〉在茅盾农村题材小说中的独特意义》,《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第1期。
  
   作者简介:
   滕朝军,男,1974—,山东威海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工作单位: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文法学院。
   母华敏,女,1977—,河南商丘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工作单位: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
其他文献
摘要 图文关系是图画书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图画书图文关系不仅具有同一性,疏离性也是图文关系的本质属性。图文关系的疏离性有三个层次的体现:图画对文字的限定;图画对文字的丰富;图画与文字间的创意性背离。  关键词:图画书 图文关系 疏离性  中图分类号:J505 文献标识码:A  一 疏离性——图文关系的本质属性  图画书最本质的艺术特征即以图画、文字两套系统共同来叙述故事
期刊
摘要 本文试图对当代水彩静物题材的艺术作品创作进行深入的剖析和探讨,进而对水彩画的特殊肌理、绘画语言、画面内容等独特审美特点进行分析总结,以期对当代水彩静物画创作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水彩艺术 作品创作 审美  中图分类号:J20 文献标识码:A  康德曾指出,对审美的判断、人的感性对自然和艺术的反应,构成了美学的关注对象。针对审美的判断问题,德国哲学家莫西斯·门德尔松(
期刊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得意时想到她,失意时想到她。离得远了久了,使人愁肠百结,好不容易能回家了,偏又忐忑不安。辽阔的空间,悠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这就是乡土情结。乡土作为我们的物质、精神家园,成为人类永远的文化情结。乡思,乡愁,乡情,乡恋,成为一代又一代作家不倦的诗情源泉。  铁凝,这个生于城市长于城市、在上山下乡大潮中成长起来的一代,注定一生与乡村结缘。在其30年的创作
期刊
摘要 中国结艺术历史久远,富含丰富的文化底蕴,有着深厚的民族情结,是中国民间传达祝愿的吉祥符号。本文在对中国结的艺术形式和吉祥寓意进行归纳分析,并挖掘其文化精髓,为现代文化艺术的创新与发展提供有益的补充。  关键词:中国结 艺术特征 吉祥寓意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  中国结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是中国吉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浓郁的民族特征和豐富的
期刊
摘要 绿色设计作为新兴的设计理念,以其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结合的特点,很快成为了设计领域的研究热点,将其应用于产品包装上更是大势所趋。但绿色设计理论还不够完善,将其运用于实际更是举步维艰。本文针对绿色设计的特点进行讨论,希望通过对理论的进一步分析给产品的设计提供一点帮助。  关键词:绿色设计 包装 经济效益 环境效益  中图分类号:J524.2 文献标识码:A  最原始的
期刊
摘要 高校校园入口是校园空间与社会空间的联系体,对高校教育环境和城市文化景观的建构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营造高质量的校园入口环境需要以开放的思路解决功能问题;注重以人为本的设计创作理念及发展原则;整合自然与人文环境,尊重历史文脉,传承文化品格。  关键词:高校校园入口 空间环境 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2 文献标识码:A  高校校园入口空间是以高校入口(主入口)为核心的内外
期刊
摘要:发轫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生态文学思潮以其广阔的生态视野、浓厚的生态意识,不仅提升了儿童文学创作的主题价值,增强了儿童文学作品的审美厚度,也为科学童话这一文学体裁将知识性与艺术性、真实性与虚构性完美地结合提供了一个广袤的试验田野。本文通过分析郑小凯在科学童话《追捕女巫》中叙事结构的搭设,超人体、拟人体和常人体三种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对插图与文字两个系统的设置与阐释,探讨了作家在科学童话作品中体
期刊
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中华性”超越“现代性”的主张越来越引人瞩目,民族灵魂的发现与重铸因此变得异常的紧迫。李伯勇的中篇小说集《孤烟·繁嚣》通过对两个乡村女性(石凤和赖芹英)的塑造,展示了他重铸民族魂的坚实努力,具有不可忽略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孤烟·繁嚣》 全球化 “中华性” 民族灵魂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人对席卷全球的“现代性”
期刊
摘要:在20世纪初,很多不甘忍受日本殖民统治的朝鲜人民越过图们江(朝鲜称之为豆满江),来到我国东北,开始了新的生活,并最后形成了今天我国境内的朝鲜族。本文通过解读长篇小说《泪洒豆满江》,来研究这段朝鲜史上最著名的一次民族迁徙,详细阐述了中朝两国的历史渊源,以及我国境内的朝鲜族形成过程、形成方式、民族风俗等历史内容。对于这一段文字记录很少的历史,本文的研究无论在史学上还是在文学上都有一定的价值。  
期刊
摘要:新时期伊始,《北极光》一方面为女性摆脱文革的性别倒置做出了匡复,另一方面却在知青返城的困境书写中,将女性历史叙事主体性地位遮蔽。这种悖论的女性历史叙事,展现了知青女性在新时期现代化场域中的困惑,以及新时期女性文学的艰难建构。  关键词:《北极光》女性 知青 历史叙事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历史的回望总是引人深思的,尽管女性历史叙事在今天早已不再被遮蔽,但在新时期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