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老别墅故事的人

来源 :中华民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deyu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庐山“老别墅的故事”景区,你可以亲自参与到“西式婚礼”中,可以接触到二十世纪初的“传教士及其妻儿”,可以聆听到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的心声,可以看到改变了庐山历史的李德立开发庐山老别墅里的故事。将这些故事探寻出来的人就是东各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开发总经理李震。
  
  老别墅的文化与商业诱惑
  
  中华民居:在庐山“老别墅故事”景区开发之前,人们对庐山老别墅持什么态度?
  李震:在开发之前,人们对庐山老别墅的认识自然不像今天这样重视,但一直有变化有改观。上世纪六十年代来庐山的人对老别墅基本上是很不屑的,认为它们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见证,是腐朽的东西;到了七十年代,人们称老别墅是“黄世仁插在喜儿头上的鲜花”,态度稍有改观;七十年代以后人们不再过多地纠缠老别墅的政治与历史因素,开始承认老别墅是庐山留下来的珍贵遗产。
  中华民居:是什么契机促使你来庐山的,又怎么就想到开发庐山老别墅?
  李震:2002年,我因为工作来到庐山,并且在2003租住了哈顿夫人的别墅,当时还有人跟我说哈顿夫人曾来过庐山寻找她的别墅。时间一久,我就想弄清楚当时房子是怎么建的,后来读了方方的《到庐山看老别墅》兴趣更加深厚。
  那时脑子里便隐约有了开发老别墅的想法,首先,我感兴趣我就愿意做;其次,这些别墅富含历史文化气息,人们愿意看;再次,别墅地处庐山风景区,商业潜力巨大。所以,后来我们公司几个人在一起聊天谈到这儿,便想到以展览馆的形式开发老别墅。
  中华民居:庐山别墅最打动你的是什么?
  李震:最打动我的是这些老别墅与庐山自然景观的和谐。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一百多年前由李德立等人规划建造的风格迥异的别墅,但它们却巧妙地掩映在庐山的天然景致之中,所有的同与不同都和自然巧妙结合。2006年8月的一天,庐山上来了一位美国老人,他每到一处别墅前,都要驻足流连,似乎对庐山的情形十分熟悉,他说:“庐山生活对我最重要的影响是,让我很容易地学会了欣赏大自然,学会了如何和人相处。”
  
  李德立与牯岭时代的老别墅
  
  中华民居:你当时为什么只选择这现在的“老别墅故事”五栋别墅开发呢?
  李震:当时我们为开发老别墅制定了几条标准,第一,不能与已开发的老别墅有冲突,要同夏都时代的美庐及庐山会议时期的庐山会议旧址等区别开来;第二,别墅建筑要有特色,能吸引游客的眼球;第三,要有足够的场地做景点的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用地。
  刚好代表李德立最初开发庐山的牯岭时代的老别墅尚未开发,这五栋别墅建筑特色各异,有教堂也有民居,并且别墅之间还有一个汽修厂可以开发出来做基础设施建设用地。
  另外还有一个非常偶然且幸运的因素。当时庐山刚好有意出租这五栋别墅,他们与北京一家公司在价格等方面都谈好了,但在付款方式上出现了分歧,要求20年一次付清。对方拿不出那么多钱,而我们愿意一次付清,于是这个“老别墅故事”的项目便很容易地被我们拿了下来
  中华民居:谈到李德立,你感觉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应该如何评价他?
  李震:我觉得李德立是一个有文化有抱负且能将理想化为现实的人。李德立刚来庐山时,年仅22岁,人生地不熟,为获得开发庐山别墅他花了近十年的间,虽然有政府为他撑腰,但所有工作几乎都他的个人行为。
  庐山老别墅能够成为今天这个样子,实际上离不开是李德立的规划。他的理想是把当时英美最先进的理念拿过来,在长冲河谷建一个林赛公园,把庐山建成一个“国家公园”。如果没有李德立,庐山很可能只因佛教圣地与自然景观遗产而闻名天下,但有了别墅,庐山的文化景观价值便上升了层次,并获得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资格。
  李德立觉得一个人的力量不足以完成这个理想,他还成立了大英执事会,把最初买他地的大主教联合起来,像现在的业主委员会一样来管理庐山别墅的开发、建设及管理。他请来了掌握美国最先进景观设计理念的设计师,及英国建筑、园林设计方面的权威,还将具有经营能力、教育管理能力的人才也请到庐山,使庐山成了一个西方小社会。
  
  探寻“老别墅故事”的原则
  
  中华民居:开发“老别墅故事”的原则是什么?
  李震:当时刚接手时,很多老别墅的保护状况都很差,早已失去了原貌,比如耶稣升天教堂当时吊了平顶,是用来跳交谊舞的场景。我们于是定出了两个开发原则,一是增加老别墅原有的元素,修旧如旧;二是减少老别墅不协调的元素,把后来增建的一些东西都拆掉。
  要想达到修旧如旧,我们想了两个办法,一是收集专家调查研究的资料作参考。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庐山曾邀请同济大学专家对别墅的外立面和内部结构搞过一次调查,当时庐山有很多人参与,其中还包括庐山的欧阳怀龙,这件事情做得很早,包括日本的刊物上都有他们的文章。在资料中我看到很多别墅都发生了变化,不过学者都留下了照片,甚至包括那些拆毁的房子。=是依据寻找老居户,根据他们的回忆作参考,很多人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住进来了,对房子比较熟悉。
  中华民居:“老别墅故事”是什么时候向游客开放的?游客反映怎么样?
  李震:“老别墅故事”是在2004年五一期间开业的,虽然一开始经营状况不是十分理想。但我十分乐观,因为我原本就是做旅游市场开发的,对旅游营销十分在行。到2006年的时候,我们参观的人数大有追赶美庐之势。也是从那时候开始,庐山人对别墅开发的思想开始有了转变,周围的别墅价格也跟着飞涨,我们当初开发耶稣升天教堂时租金是5万每年,现在50万都不可能。
  中华民居:人们对老别墅故事的开发持什么意见?
  李震:庐山管理局把“老别墅故事”当作别墅开发保护的成功案例向外人介绍;一些搞建筑的老专家,对我们也持肯定的态度,认为是对庐山别墅保护的一种路子。现在有很多开发景区做设计的人,都到我们这里来取经。
  
  “老别墅故事”的走向
  
  中华民居:对庐山别墅整体开发有什么建议?
  李震:我觉得首先要改变保护开发的现状,现在别墅的保护还是停留在各自为政的状态,虽然说要经过庐山管理局审批,但协调工作做得不是很好。比如张治中别墅被上海一个老板开发下来,他把别墅上面加了内容,别墅下面也挖了,虽然在建设过程中几次被叫停,但是最终还是做起来了。这种状况也体现在美庐开发上,美庐原有一个用作冲凉的天然水池,但在后来根据开发者要求砌了一个大理石的,显然失去了原有的蕴味。
  对于开发战略,我觉得按照别墅开发建设的历史脉络划分为儒释道时代——牯岭时代——夏都时代——旧址时代,以时代别墅的方式呈现出来,统一门票。展览的形式最好新颖且多样化,比如可以用布景等形式做一种历史场景的还原。
  另外,庐山老别墅虽然是西方建筑文化在庐山的展现,但来庐山的外国游客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多。我有个想法,把别墅中心区做成欧陆一条街,整体开发成一个旅游的小区。不过,现在庐山别墅区的基础设建设还不是很完善,特别是晚上,游客很少到别墅区来游玩。欧陆一条街的开发需要统一规划,更需要时间,但我觉得这一规划是可行的,也是有意义的。
  中华民居:今后对“老别墅故事”景区有什么更长远的打算?
  李震:我到庐山已经有七年了,“老别墅故事”的开发基本上是我一手搞起来的,我个人非常喜欢这里的氛围。不过,单就“老别墅故事”景区来讲,开发与保护工作基本上只能做到这个地步,很难再有新的进展。
  我现在主要做一些与“老别墅故事”相关的文化出版工作,比如编辑出版一些与景区相关的出版物,如赛珍珠的《大地》,赛珍珠的评传《大地的女儿》,盖上邮戳和纪念章供游客选购。另外,我还打算出版李德立的画册,把当年留下来的照片收集起来,以展现庐山别墅开发的过程。
  对于“老别墅故事”的长远打算,我觉得它最好的归宿可能是融八老别墅景区开发的整体。
其他文献
民居,即通常所说之住宅建筑,是最早、最基本的建筑类型,但并不代表它是最简单的建筑类型,在不同国度、不同地域环境、不同自然条件、不同风俗文化与时代背景的影响下,住宅建筑有诸多不同风格的建筑表现。  在中国,由于疆域、历史、气候和人文等环境异同,住宅建筑的多样性特征异常明显:就民族而言,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汉族的传统民居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规则性很强,基本都以取中轴对称布局为主,北京的四合院就是最为典型
期刊
别墅最吸引住人们视线的,莫过于那些蓝天白云、小桥流水、鸟语花香、桃红柳绿的自然环境。身处都市中心见惯了钢筋混凝土的“有产阶级”们,开始审美一致地欣赏起京城郊野的自然气息,导致众多的开发商追风般地在自己的项目里挖坑掘地,以至于可以在很多不同的别墅项目中见到相同的湖泊、小溪、假山。  遗憾的是,生态环境讲究天生、天然,自然的景观设计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这种不经规划研究、不讲究个性、条件的“造景”,也与
期刊
今年4月22日是第40个“世界地球日”,我国纪念“世界地球日”活动的主题是“认识地球,保障发展——了解我们的家园深部”。  地球是目前适宜人类生存的唯一家园。这个家园既为人类提供生活必需的粮食、水、能源和矿产资源,  就在我们面对全球经济危机的时刻,我们还要正视一些也许对人类更加严峻的环境危机。比如全球也常给人类带来诸如火山、地震、海啸等灾难。人类作为这个星球上的居民,一直把探索地球奥秘,当成自己
期刊
“温馨提示:10月1日是土地使用费征收的最后期限,感谢贵公司长期以来对我们工作的支持,请贵公司在此之前缴清相关的土地使用费。”包括深圳国际商业大厦的负责人在内的很多企业主都对几年前收到的这条短信记忆犹新。那是2006年的国庆长假期间,发短信的是深圳国土部门。接到短信时,很多人还在休假。  这个历史遗留问题,源于深圳特区在20多年前的探索。他们在中国率先试行的“土地使用权转让”,部分转让期仅为20年
期刊
“太阳落山了,巨人倒下了,飞龙折翅了,三株入土了,威特卷刃了,长江阻塞了,幸福痛苦了”,这仿佛是中国第一代名牌企业整体衰落的瑟瑟挽歌。而2008年爆发的“三鹿门”事件,让我们再次领略,名牌企业倒下的凄惨。  随着“三鹿”的拍卖和企业主要当事人的锒铛入狱,“三鹿”事件基本上也告一段落,但它对中国企业经营者的教训是巨大和深远的。除了从企业家社会责任和经营者良知的角度去反省自身之外,作为仍在实施名牌战略
期刊
构造柱可有效的提高砌体结构的整体性和抗震性能,而这项技术在农村民居中的应用却遇到了难题。多数农村民居都不设构造柱(高抗震设防区甚至也是如此),少量设置了构造柱,但施工质量却很差,起不到提高房屋抗震性能的作用。  针对上述问题,本项目创新性地提出了两种装配式构造柱技术,一种是适用于低抗震设防区(6度区及以下)的素混凝土构造柱,另一种是适用于中高抗震设防区(7~9度区)的芯柱式构造柱。装配式构造柱技术
期刊
农村住宅是农民赖以生存的生产与生活空间,农村住宅的规划与建设,与农民的切身利益休戚相关。是新农村建设中至关重要的核心内容。在我国面临农村经济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如何在城乡统筹的政策指引下,从住宅设计人手,重构乡村空间,促进城乡一体化格局的形成和发展,是目前新农村建设面临的重大挑战。  重庆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其农村住宅规划与设计的探索,具有更为重要与迫切的现实意义。当前重庆农
期刊
只有当一切都是局部对整体如同整体对局部一样时,我们才可以说有机体是一个活的东西。   ——建筑大师 赖特[美]    中国传统民居的环境适应性是人们在与自然长期磨合中形成的,具有生态性的特征。能够通过对空间和时间的最佳选择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证了效益最大化。在对生态建筑的目标追求上,西方的当代生态建筑学思潮和发展了几千年的中国传统风水文化理论是一致的,也符合现代建筑运动中的“有机建筑”这一理念。
期刊
“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的,自动续期”,这是2007年颁布的《物权法》给出的说法。虽然暂无细则支持,但无论是立法者还是业主,似乎并不急于给出或找到答案,毕竟多数住宅用地的使用期限都是50年或70年,“续期”是几十年后的事。然而,近日青岛开发区阿里山小区却让这一被人忽略的问题提前出现在公众面前。    “阿里山”业主的焦急    “我家房产的土地使用权今年6月份就到期了,具体怎么续,有关部门现在
期刊
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房地产业的危机何在?这些危机是怎样造成的?如何客观分析这些危机并巧妙化解?近日,城市营销专家周帆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给出了这样的回答——    《中华民居》:周先生你好。目前的状况下,很多人都在谈论房地产危机,对您来说,这些危机意味着什么?  周帆:要解决房地产危机,先要解决一个问题,什么是危机?危机这个词大家都很清楚,危机包括危险和机遇,现在几乎所有的媒体都在讨论危机的问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