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在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性研究

来源 :新生代·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h7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俗文化中蕴含着很多既接地气又通俗易懂的教育资源,这对于开展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有相当大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将民俗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载体,不仅美化了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同时,也可以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提高村民的思想道德素质,规范人们的行为,缩小城乡差距,打好文化脱贫攻坚战。鉴于此,应拉好民俗文化这双美丽又充满正能量的手,去创造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篇章。
  【关键词】:农村思想政治教育 民俗文化 直接功能 间接功能
  当前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人口流动性强,受众思想观念较为落后等一系列问题加大了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但是,农村地区现存的民俗文化中又蕴含着向上向善的思想道德理念。因此我们可以寻找二者契合点,将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融入思向政治教育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法。还要充分发挥民俗文化在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直接功能和间接功能,以此推动农村经济政治互动发展,在提升农民的思想素质的同时,加快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一、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经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相脱节。现阶段,乡村振兴战略全面进入落地实施期,既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于重中之重,又要贯彻落实五位一体发展理念。因此,多数地区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只追求生产力发展,却没有把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放在突出位置。正是由于二者不能协调发展,影响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目标的实现进程。
  (二)良莠不齐的社会思潮动摇了农民的思想基础。受长期社会环境及生活习惯的影响,农民思想观念保守,科学文化素质偏低,学习热情不足,无法适应时代的快速发展。其次,互联网的全覆盖,农村人口外流,各种社会思潮不断入侵,致使农民无法运用自身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辨别是非。这使得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难度加大。
  (三)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专业性有所欠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大多是基层干部,其次有少量民间组织人员。但由于主体划分界限不明,教育者专业技能不够,导致教育者多是利用缺乏科学性的经验主义宣传思想政治教育。只是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开展遇到瓶颈。
  (四)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针对性和时效性。我国正处于“打好脱贫攻坚战,切实打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一公里’的重要阶段”。目前城乡居民在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层面上还有差距,农民在口袋越来越饱满的时候出现了精神空虚的现象,这说明思想政治教育没能及时向村民注入其所需的精神食粮,滞后了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二、民俗文化在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分析
  (一)民俗文化有助于农村政治经济实现良性循环。农村重经济轻政治人文的现象仍然存在,这要求我们寻找一切可开发利用的资源来化解这一现象。首先,民俗文化本身具备政治性和娱乐性。这正可以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让人民在寓教于乐中,传承文化经典,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此外,民俗文化又潜藏着经济性,可以利用民俗节日开展旅游业,建设民俗博物馆和民俗街,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避免产生物质精神相脱节的现象。最后,民俗文化带动农村经济政治良性互动,政府和基层干部把有当地特色的民俗文化建设起来,为村民发放精神福利。村民在改善政治冷漠情绪的同时,又能感受到文化带来了切实利益,实现上下共赢。
  (二)民俗文化可以通俗地反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并丰富其方法。民俗本身来源于民众的日常生活,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观念,制度和习惯都被潜移默化地传承下来。因此,民俗文化既有历史性又在时代变迁中具备了现代性。比如:彝族民俗的祖先崇拜活动,激励后人要尊重祖先,崇敬英雄。这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中政治观,人生观教育内容。其次,将民俗节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更加直接地增强人民的民族认同感和接受度。最后,民俗文化也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将民俗文化作为隐形教育载体,既可以有效宣传民俗文化,又可以让人民在体验文化魅力的同时,将理想信念内化为个人观念,村民从被动灌输到自我教育,从根本上提高个人素质。
  (三)民俗文化有助于创作者发挥思想政治教育领头人作用。民俗文化的区域性较为集中,因此民俗文化易化身为文化基因,生长到当地人民的骨子里。因此民俗文化继承者,创作者,传播者要抓住这一优势,挖掘本族文化精髓,展现文化经久不衰的魅力。首先,良莠不齐的社会思潮很容易动摇农民的思想基礎,这要求创作者要将新理论知识及时变换为当地人民可接受的形式,提高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其次,创作者要不断强化自身辨风正俗的能力,探索民俗文化中一切教育资源,并利用网络平台最大程度发挥民俗文化的教化功能,提高思政工作的时效性。
  (四)民俗文化在跨区域资源共享过程中有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合理化。村民本身科学素养和学习热情仅限于接受身边的文化,这一阻碍无法从根本上打通文化脉搏,实现优秀文化大融合大发展。因此,民俗文化在跨区域资源共享过程中有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合理化。
  (五)民俗文化为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指引了方向。民俗文化可以说是区域性的约束文化,引导并规范当地人的言谈举止,因此,民俗文化不自觉地发挥了法律规范效应。首先,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主动拜访民俗文化的继承人,深度挖掘民俗文化中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契合点。同时,在工作中“手、口、脑”并用,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内容与实际相结合,在提高自身专业性的同时,承担文化的传播者和教育者的责任。其次,各农村部门要协调发展,要将不同民俗文化中蕴含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的小梦想汇集成实现中国梦的大动力,让民俗文化展现更加自信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安静.彝族民俗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价值及作用[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33):23-26.
  【2】孙朝晖.论民俗文化传承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及其实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05):19-20+26.
  【3】安静.民俗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J].理论与当代,2017(11):47-48.
  【4】王东维,李秀秀.精准扶贫视阈下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临沂大学学报,2018,40(04):84-92.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秘密给市场主体带来的经济价值和竞争优势日益凸显,商业秘密侵权纠纷也日益增多。其中,司法保护在商业秘密保护机制中发挥着最为重要的作用。商业秘密的秘密性和隐蔽性特征也决定了商业秘密侵权诉讼的复杂性。原被告双方证明责任的分配是商业秘密侵权诉讼审理中的核心问题。我国学术界对侵犯商业秘密的研究起步较晚,现行商业秘密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对商业秘密领域的规定还不够完善,是否适用举
期刊
【摘要】:费孝通的乡土中国理论为我们提供了理解乡土社会的基本框架,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的社会类型已经在逐渐的脱离“乡土中国”的范畴,本文将从农民与土地的关系、熟人社会的变迁、村庄权利结构三个方面分析。  【关键词】:乡土中国 熟人社会 村庄权利结构  一、乡土中国的“乡”与“土”  费孝通在乡土本色这章指出从基层上看,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生活在这里的人是土头土脑的乡下人,他们才是中国社会的基层
期刊
【摘要】:本文以众多关于社会工作的研究文献期刊为基础,对当下本土职业认同情况进行简要分析,包括影响职业认同的因素,文献关于社会工作职业认同的基本视角,如何提升职业认同,以及当下对于本土化职业认同的研究领域和局限性。总而言之,关于社会工作职业认同的论文不在少数,但研究方法大致相同,研究领域也比较相似。在社会工作本土化背景下,社会工作职业认同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社工群体的自我认同研究,二是对人们对社工
期刊
【摘要】:15-18世纪英国羊毛产品对一个国家有很大影响。本文试图分析羊毛产品对农村的影响,所以文章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羊毛制品的发展。第二部分介绍羊毛品与经济的关系。随着羊毛产业的发展,推动新的生产关系发生变革,农村市场化和资本主义化程度提高。第三部分介绍本国的羊毛制品在农村社会方面的作用。毛纺织业的发展使得农村出现早婚现象,妇女地位上升,农村中出现新兴的阶层,出现较为明显的阶级分化。  【
期刊
党员责任区建设活动豐富了党组织的活动内容,展示了共产党员的风采,推动了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使党建工作上了新台阶。珲矿集团的党员责任区活动已经开展了两年,两年来,各单位的党组织以“八连城现场会”为契机,不断将党员责任区建设活动引向深入。  一、党员责任区是党组织发挥先进性的重要窗口  党员责任区是党员在实际工作岗位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载体和阵地。是考核党员责任和义务履行情况的考场。是党员展示
期刊
人民政协作为肩负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的重要国家机构,新时代要紧紧围绕中心、倾力服务大局、真情服务群众,努力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习近平同志指出:“人民政协要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坚定理想信念,增进政治认同,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判断形势、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要提高调查研究能力,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实际摸清真实情况,集合众智提出解决办法,努力使对策建议有的放矢、切
期刊
【摘要】:剩余价值学说自诞生之日起,关于它的应用范围在学术界一直有不一样的观点。从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背景及《资本论》等经典著作的表述中,我们不难看出,剩余价值范畴不仅仅适用于资本主义,同样适用于社會主义,只是两者有所不同,例如剩余价值的归属问题、应用问题以及剥削问题等等。剩余价值在我国的当代发展中仍旧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强调了生产力与科学技术的作用;它为我国
期刊
【摘要】:希罗多德撰写的《历史》,是希腊世界是西方历史与文明的开源,它不仅记述了希波战争,而且也记录了历史事件的发生的原因。而寻找历史事件的原因的目的,又是为了对人们进行教育。通过叙事的手段来表达历史事件、特别是战争和政治动荡的社会原因。在这篇文章中,我要指出一个比较被忽视的视角,对比东西方文明。希罗多德主张以叙事为中介进行文本阐释,还原其特定时代的历史观念和政治思想,进而建构一种古典政治学的阐释
期刊
【摘要】:随着改革的持续深入推进,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要载体,改革更是在热火朝天地开展,改革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触及利益,很多矛盾开始凸显,造成群众上访的现象开始增加,给国有企业的改革稳定工作开展带来了相当严酷的挑战。信访维稳是国有企业与职工大众之间的沟通纽带,工作的成效将直接决定着企业改革的质量和企业的未来稳定发展。本文简要介绍当前新形势下国有企业信访维稳工作的重要性,分析国有企业信访工作中遇
期刊
【摘要】:在马王堆帛书《老子》甲本第八章首句为“上善治(似)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马王堆帛书乙本中,第八章首句为“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有争”,而通行本《老子》中,此句作“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于是出现关于“有争”“有静”与“不争”差异争论,在详细分析了各家的说法后,文章得出结论,“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是传世本的讹误,《老子》原意应该是“水善利万物而又静”。  【关键词】:老子 有争 不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