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4.14亿元到68.07亿元,上市12年间,贵州茅台(600519.SH)固定资产规模增长超过1500%,增速分别为泸州老窖(000568.SZ)、五粮液(000858.SZ)的17倍、19倍,在轻资产行业的白酒上市公司中一骑绝尘。
这一势头仍在加速。2011年,贵州茅台投资额为22亿元;2012年,公司投资额攀升至42亿元,同时,2012年年报中,公司董事会明确提出,2013年预计基本建设投资约82.98亿元。三年合计,公司投资将超过140亿元。
这仅是冰山一角。仅一个刚刚启动的中华村项目,贵州茅台的总投资就在200亿元以上,其中“十二五”期间拟投资126亿元。
“目前在建的仅中华村项目占地就快一万亩了。”在贵州茅台所在的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一名贵州茅台员工兴奋地向《证券市场周刊》记者介绍。
此时,一场规模浩大的基建工程正在茅台镇全面铺开——为支持贵州茅台扩大产能,当地启动了百亿元的搬迁计划。如今的茅台镇,空气中弥漫的不再是醇厚的酒香,而是因一辆接着一辆满载沙石的工程车飞驰而过所扬起的尘埃。
在白酒行业寒冬之际,贵州茅台在政府主导下的百亿大扩张是否值得,对投资者而言是福是祸?
固定资产规模飞奔
2012年10月24日,贵州茅台第二届董事会2012年度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公司拟投资约63.06亿元建设“茅台循环经济科技示范园坛厂片区第一批建设工程项目”、“茅台循环经济科技示范园坛厂园区及茅台厂区道路工程”、“7号地块年产4000吨茅台酒制曲生产房及配套设施技改项目”、“中华片区第一期茅台酒技改工程及配套设施项目”等七个项目。
而在此前的4月24日,公司第二届董事会2012年度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公司拟投资35.83亿元实施酱香型系列酒制酒技改工程及配套设施项目。只不过,该项目的建设地点位于习水县习酒镇。
63.06亿元的巨额投资公告让市场为之侧目——上市以来,贵州茅台历年的投资很少有超过15亿元的。而这笔投资不但是贵州茅台“十二五”扩张计划的一部分,也拉开了中华村项目建设的序幕,它承载着贵州茅台乃至仁怀市、贵州省再造一个茅台酒厂的梦想。
2011年上半年,贵州省提出,用5-10年时间,把茅台酒打造成“世界蒸馏酒第一品牌”,把茅台镇打造成“中国国酒之心”,把仁怀市打造成“中国国酒文化之都”,实现“未来十年中国白酒看贵州”的总体目标。
随后,贵州省的“十二五”规划和白酒产业大会提出了“到2015年,全省白酒产量确保80万千升、力争100万千升,占全国白酒市场份额的10%左右,白酒工业总产值确保1300亿元,力争1500亿元”等目标。
上述规划落实到仁怀市之后更具体为“十二五”期末,实现全市白酒产量翻两番,白酒工业总产值力争达到1000亿元。这其中,茅台的地位自然举足轻重。茅台集团董事长季克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表示,“十二五”期末,茅台集团将实现500亿元产值。
在政府的宏伟愿景下,贵州茅台展开了一轮又一轮的产能扩张,而在如火如荼建设的背后,公司资产越来越重。
贵州茅台于2001年8月上市,过去12年间,公司固定资产规模的扩张在白酒行业上市公司中遥遥领先。2001年年末,贵州茅台固定资产原值仅为4.94亿元,到了2012年年末已经猛增至86.5亿元,增长了16.51倍;同期,公司固定资产净值由4.14亿元增至68.07亿元,增长15.44倍。
这一固定资产规模增速在白酒行业上市公司中无人能出其右。
五粮液与贵州茅台同属高端白酒,在后者上市当年年末,五粮液固定资产原值为37.55亿元,相当于贵州茅台的7.6倍;而到了2012年年末,五粮液固定资产原值为117.44亿元,仅相当于贵州茅台的1.38倍。贵州茅台扩张的速度将五粮液远远甩在了身后。
另一家高端白酒上市公司泸州老窖,固定资产规模的增长同样缓慢。至2012年年末,公司固定资产原值只有18.36亿元。
在固定资产大幅扩张的同时,贵州茅台的产量从上市之初的8610吨上升至2012年的4.28万吨,增长近5倍;公司的员工也从上市时的3526人上升至2012年年末的13084人,增加近万人。而据贵州茅台员工介绍,公司现在仍缺生产工人,将继续扩招。
企业业务扩张,要么采取自建模式,要么收购兼并,还有就是寻找企业代工。但与其他行业不同的是,白酒企业的核心产品受到生产环境、窖池和人工技术等等因素的影响,高端白酒作为企业的核心产品显然不可能通过代工来生产。而酒企之间涉及核心技术的并购更是寥寥,况且由于贵州茅台在国内白酒行业所拥有的独一无二的品牌影响力,以及酱香型白酒的生产工艺的特点决定了贵州茅台只能通过自建工厂进行扩展。
上市后,贵州茅台先后十次发布了茅台酒扩产公告(系列酒除外),累计耗资113.61亿元,扩张产能2.39万吨,但这仍远远不够。贵州茅台在其2011年度董事会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根据公司发展战略规划及贵州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公司将加大投资力度,计划到2015年,茅台酒基酒产量达到4.5万吨,系列产品产量达到6万吨以上。
年报显示,2012年贵州茅台共生产茅台酒及系列产品基酒4.28万吨,同比增长8.33%。距离10万吨的产能规划还剩三年时间,无论公司是否愿意,在省政府的要求下,贵州茅台只能快马加鞭继续大干快上。
与贵州茅台高中低档产品全部自行扩张不同,泸州老窖则选择了低端产品几乎全部代工的模式。泸州老窖的特殊之处在于,它的大部分白酒不是自己生产的,而是由其他企业代工生产,这从公司的员工人数变化中可以略见一二。
从2001年至今,泸州老窖的员工总数不断下降,而这其中主要就是因为公司生产工人的减少所致。在各大酒厂都纷纷增员扩张之时,泸州老窖员工规模反而越来越少,同时公司的产能却大幅增长。这就说明公司大幅增长的产量,并不是泸州老窖自己生产的,而大部分是外包生产。 由于泸州老窖未公布历年的生产量,仅以有据可查的最近两年为例,2011年到2012年,泸州老窖产能从15.8万吨猛增至22.1万吨。在此期间公司生产工人反而是减少的,且泸州老窖并未有收购兼并的动作,只能是通过专业化的外包来实现。“必须要走专业化,推动专业化的外包,从而减低公司在人力方面的负担,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降低风险。”对于代工,泸州老窖总经理张良在2012年股东大会上专门作了说明。
虽然泸州老窖选择了代工扩张模式,但公司的核心产品国窖1573的生产却牢牢控制在自己公司手中。同样作为贵州茅台来讲,上市以来,公司主打产品飞天茅台多数时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公司扩张产能也一直以其为核心。于是,原本轻资产模式运行的贵州茅台一点点地在变重,随着未来扩张的加速,这种局面短时间看有不见止步的可能。
据贵州茅台某不愿透露姓名的技术管理人员介绍:“茅台和其他酒厂不同,别的酒厂可以外购基酒,每年都有很多外地酒企来仁怀市的各个酒厂来采购基酒,然后拿回去再进行勾兑。但是茅台不行,茅台的所有基酒都要自己生产,而且要酿出酱香是很不容易的,即使严格按照工艺步骤进行操作,也有很大的可能酿不出酱香,所以我们需要比最终产品增加量更大的基酒产量。茅台要发展就必须投资扩张,需要更多的车间、酒窖,需要更多的工人。”
茅台扩张的高成本
也许是作为生产“国酒”的天然自豪感,在本刊记者走访期间,大部分茅台酒厂的员工都天然有着维护公司荣誉的自觉和责任,习惯了陌生脸孔来来往往的员工甚至还有对外人的一丝警惕。当问及贵州茅台扩张的投入时,更多的员工都是义无反顾地支持。
对于贵州茅台来说,出于生产可控性和环境的唯一性,公司只能在茅台镇扩建厂区。但随着收入的增加,贵州茅台投资金额越来越大,单位投资成本却在不断上升。
投资人士陈绍霞认为,过去10年间贵州茅台固定资产增幅远高于同期产量增幅,固定资产原值由2002年的5.96亿元增加至2012年末的86.50亿元,增长13.5倍,同期产量由1.07万吨增至4.28万吨,产量仅增长了3倍。以账面固定资产原值计算,2002年末吨酒固定资产投资成本为5.58万元、2002-2012年之间新增产量3.21万吨,新增产能吨酒固定资产投资成本为25.06万元,单位投资成本上升了3.5倍,投资成本呈大幅攀升之势。
陈绍霞表示,就贵州茅台2012年末68.07亿元固定资产账面金额而言,考虑到贵州茅台当前90%以上的销售毛利率以及2012年高达133.1亿元的净利润额,当前已入账的固定资产投资成本的上升或许尚不足以对其业绩构成重大负面影响;真正令人担忧的是,贵州茅台投资规模的急剧膨胀以及单位投资成本的进一步攀升。
与同行业其他高端白酒企业相比,贵州茅台的吨酒固定资产投资成本也偏高。
由于泸州老窖采用了外包的生产模式,因此其固定资产投资成本偏低并不不具有可比性,而同样快速扩张的洋河股份(002304.SZ)其外购基酒早已经是业内公开的秘密,洋河股份也曾表示外购基酒数量不便透露。而一直对外销售基酒的五粮液则是一个可以比较的对象。
2012年,五粮液共生产基酒14.27万吨,固定资产原值117.44亿元。粗略推算,五粮液2012年的吨酒固定资产投资成本为8.23万元/吨,仅为贵州茅台20.21万元/吨的吨酒固定资产投资成本的41%。
如果以五年期限为例,或许更能清楚地反映出贵州茅台投资效率的变化。数据显示,2001-2005年,贵州茅台固定资产原值增加了8亿元,同期营业收入增加了23.13亿元,也就是说,每增加1元的固定资产,贵州茅台就可增加2.89元的收入。
2006-2010年,贵州茅台固定资产原值增加了36.79亿元,同期营业收入增加了67.3亿元,每增加1元的固定资产,贵州茅台就可增加1.83元的收入。
2011-2012年,贵州茅台固定资产原值增加了17.94亿元,同期营业收入增加了80.53亿元,每增加1元的固定资产,贵州茅台就可增加4.49元的收入。似乎,贵州茅台最近两年的投资效率异常高效,但这两年正是白酒行业最为巅峰的两年,随着2012年三季度“塑化剂事件”和“三公”限酒令的出台,白酒企业营收增长纷纷遭遇困境。
对此,贵州茅台也并不讳言。在2012年度董事会报告中,贵州茅台认为,白酒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各种危机事件频发,白酒行业产能过剩、市场需求及价格下跌、库存增高等日益显现”、“白酒行业高景气增长态势结束,将进入中低速发展的调整期。”
虽然对行业前景看淡,但贵州茅台的发展战略并没有随经营环境的变化而调整,反而加快了扩张的步伐。
根据贵州茅台近年来的董事会报告,2011年计划投资25亿元、2012年计划投资36亿元,这些投资的相当部分目前尚未计入固定资产,而是在在建工程、预付账款等科目下核算;2013年贵州茅台预计基本建设投资高达82.98亿元,这相当于其2012年末账面固定资产金额68.07亿元的1.2倍。照此计算,最近三年,贵州茅台的投资合计额高达143.98亿元。
陈绍霞认为,更令投资者忧心的是,贵州茅台扩张的步伐并没有放缓的迹象,即使贵州茅台“十二五”期间的后两年(2014-2015年)投资规模较2013年减半,则“十二五”期间贵州茅台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也将高达226.96亿元,这一金额将远远超过当前除贵州茅台外的整个白酒行业上市公司固定资产账面金额的总和!
“十二五”期间,贵州茅台的主要投资项目为中华村项目。据了解,贵州茅台中华村项目规划用地面积8500余亩(含一期、二期),主要涉及茅台镇中华村、太平村等地。该项目规划(含“十三五”)总投资200亿元以上,拟建产能5.2万吨/年;并建设相应的制曲车间和酒库。配置包装车间、食堂办公、污水处理、浴厕等等配套项目,总建筑面积482万平方米。其中“十二五”期间拟投资126亿元。 负重前行的茅台
在贵州茅台的固定资产构成中,占比最高的一直是房屋及建筑物。账面固定资产原值明细数据显示,2012年末贵州茅台机器设备原值占比仅为9.9%,远低于五粮液44.7%、洋河股份25.2%的占比;而其房屋及建筑物在固定资产中的占比却高达84.93%,显著高于同行业水平。
根据贵州茅台的投资公告,公司每次扩建,其基本构成主要是制酒车间、制曲车间、酒库和各种配套设施等等。由于白酒生产具有其固有的生产工艺,因此,在购买土地完成后,酒厂扩建就是“钢筋+水泥”的建造过程。
陈绍霞认为,茅台镇的建筑成本应该不会显著高于同行业水平,而房屋及建筑物作为贵州茅台最主要的固定资产,因此,导致贵州茅台固定资产投资成本大幅上升的主要原因,很可能是土地价格的飞涨。
贵州茅台2012年年报显示,公司付给仁怀市财政局一年以内的征地拆迁费高达11.97亿元,如果算上一年以上的预付款,贵州茅台合计支付给仁怀市财政局土地款17.85亿元。
根据之前仁怀市土地局已经公布的中华村项目部分土地出让公告,贵州茅台购买的土地价格约为15万元/亩。这意味着贵州茅台预付征地拆迁费折合土地面积可达将近1.2万亩。贵州茅台的中华村项目刚刚开建,而公司却将上万亩土地款一次性付清,土地价格的持续上涨是贵州茅台投资成本上升的原因之一。
2011年,仁怀市市域经济综合实力跃居贵州全省经济强县市第1位、为中国西部百强县市第31位。在登记在册的贵州省近600户白酒生产企业中,仁怀市就有近400户,达到三分之二,而这些酒厂绝大部分集中在茅台镇,为当地政府带来了十分可观的土地收入。
据仁怀市当地某年营业收入近亿元的酒厂老板介绍:“别看仁怀市地方小,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也很不便利,但是茅台镇是寸土寸金的地方。茅台拿一亩地15万元在这里其实不算高,我们这样的厂拿一亩地要18万元,这相当于与仁怀临近的直辖市重庆市近郊的工业用地均价,而且配套的设施都需要自己再出钱。之前有个厂子要卖,很好的厂,就是老板没有钱修厂子通去外面的路,我开始很感兴趣,但后来一算修路还有因为修路带来的拆迁以及赔偿的开支就还是决定放弃了。”
这并不是个案。在贵州茅台2012年底启动中华村项目投资时,公司一并公告,公司拟投资建设茅台循环经济科技示范园坛厂园区、茅台厂区道路工程,项目建设地点为茅台厂区、坛厂园区,项目投资金额约为6.3亿元,项目全长约10.5公里,采用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路宽20米,平均投资额6000万元/公里。此外,贵州茅台在公告中没有提到的是,公司将修建一条包含在总投资高达18.52亿元项目中的、自公司本部至中华村项目的河滨公路,以连接茅台老厂与中华村片区。
退一步说,即使贵州茅台投资效率有所下降,如果公司将资金全部用于扩大再生产也勉强能让投资者接受,但事实并非如此。作为地方财政最主要来源的贵州茅台,在许多时候又不得不承担本应属于地方政府的投资项目。
据中华村当地王姓村民介绍,市政府从他们手中征收土地大概是3万元一亩,这与政府将土地出让给茅台以及当地其他酒厂的价格相差5至6倍。该村民表示,如果村里人的土地被贵州茅台占用,那么他们将会收到额外的一些补偿金,并被安置迁至仁怀市内居住,而且家中可以有一名年龄在35岁以下、身体健康的成员进入贵州茅台成为生产工人,正是因为这样的“福利”使得在近半年之内有很多的外乡人来到交通闭塞的中华村以及太平村盖房,还有不少姑娘嫁进村里。即便贵州茅台扩张期内需要招入新的生产工人,但是额外的补偿金以及为村民提供安置住所无疑又给公司带来了一笔额外的高额开支。
仁怀市政府公众信息网显示,截至2012年6月30日,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52.5亿元,同比增加19.27亿元,增长58.01%,其中来自贵州茅台的税收就有9.5亿元。与超过52.5亿元财政收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仁怀市当年上半年的一般预算支出仅为10.75亿元,还不及贵州茅台为连通新厂区修路的支出。而来自贵州日报的消息显示,截至该年11月底,仁怀市2012年财政总收入突破了百亿元大关,完成106.23亿元,为遵义市下达任务数的124%,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76.39%,增收46亿元。
仁怀市财政局一位工作人员向本刊记者透露,该市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土地出让收入,以及酒厂的所得税,该工作人员直言:“其实仁怀市就靠茅台养活了。”
然而,作为当地的财政收入大户,贵州茅台并未享受到当地财政对基础设施改善的投入。
如,从茅台酒厂至茅台习酒厂的公路可谓是九曲十八弯,约20多公里的路段却因为路况坎坷而要走上1个半小时,即使是越野车也可能坏在半路。来自山西、广东等地开着奔驰、路虎等高级越野车的经销商和酒厂老板向本刊记者抱怨道:“多少年了,这路还是这路,不开好车不敢走。”
2013年3月,有媒体报道贵州茅台的301工厂在排放不符合排放标准的污水,并引起了公众对贵州茅台的强烈质疑以及贵州环保部门的关注。
然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向本刊记者透露,“错并不全在茅台。”该知情人表示,当初在建设301工厂前,仁怀市政府向贵州茅台表示希望和公司“五五分”投资合建一座污水处理厂,由当地政府负责建设,处理当地居民的生活污水以及茅台301工厂的生产排放污水。然而,贵州茅台用近两年的时间建成了301工厂并开始逐步投入生产,当地政府承建的污水处理厂却迟迟没有建成。在排污事件被曝光后,贵州茅台不得不暂停生产,并追加投资对301车间进行部分拆除和改建。
《证券市场周刊》试图就此事件进行核实,然而有关方面对此三缄其口。但是本刊记者在301工厂实地进行调查时并未发现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污水处理厂,也未找到处于在建状态的污水处理厂。
本应由政府承建的诸如此类的基建项目,却由贵州茅台承担,“公益”茅台由此而生。 而就贵州茅台建厂的成本本身来说,茅台镇的建筑成本不会明显高于同行业水平,但建设时间的先后带来了建筑材料、人工成本价格的逐步攀升。
以2009年至2012年为例,根据数字水泥网价格显示,西南地区的水泥价格从2009年最高的450元/吨一路下跌至2012年的不足300元/吨。同期中国钢材价格网的数据显示,贵阳地区建筑用螺纹钢价格从2009年初的4200元/吨一度上升至2011年8月的逾5400元/吨,随后价格也是一路下滑跌回了2009年初的水平。
虽然原材料的价格一路下降,但是贵州茅台的投资金额却一路走高。仅以公司2009年和2012年的两次技改项目为例,2009年贵州茅台投资14.61亿元投建新增2000吨茅台酒技改项目,在不考虑绿化、食堂等配套项目的情况下,平均造价4426.97万元。而2013年开始建设的中华村项目平均造价上升至7015.25万元,这里并不包含土地拆迁等费用。唯一的区别是中华村项目的10栋制曲厂房高出2009年250吨/年至800吨/年。
一直以来,贵州茅台净利润的增幅远高于产销量增幅,而且在人们的印象中,就企业经营特质而言,贵州茅台应该是一家低资本消耗的轻资产企业。然而,近年来尤其是2009年以后,随着公司“十二五”发展战略的推出与落实,公司产能加速扩张、建设成本急剧飙升,曾经以轻资产示人的贵州茅台正一步步向重资产企业迫近。
超高标准建造新茅台
本刊记者走访贵州茅台老厂发现,公司现有的厂房结构从外观来看与普通工厂并无区别,然而据工作人员介绍,公司新建厂房、酒窖的建造标准之一就是要抗10级地震,远远高于同行业其他公司,而建造公路的抗震水平也要达到8级。虽然茅台的厂房、酒窖看似结构简单、建造成本低,但事实上有些建筑不仅有地表建筑还会有造价颇高的地下部分,而且看似平常的厂房建筑却因为工艺以及酿造的特殊要求而造价不菲,甚至有时候一道门的建造成本都可能达到几十万元。
同时,该工作人员表示:“茅台不仅酿酒,无论做什么都要是高水准的。目前,滨河公路还处在建造的初始阶段,基本上还在开山和打桩,为了保证公路的质量,每一根打入河床底部的柱子平均造价就有70万元。而且我们的地理条件不好,到处都是山,每扩建一个新的厂房和酒窖都要先开山,这些原因都使茅台厂房的建造成本高于其他公司。”
新建的中华片区位于现有老厂的上游,用地沿赤水河从东北向西南延伸约7公里长,纵向呈坡状延伸约600米至1000米不等,占地约679公顷,其中规划建设用地为599公顷,生态防护绿地80公顷,在此范围内将新建260栋制酒厂房,产能为5.2万吨;96栋制曲生产厂房,产能为5.28万吨;酒库352栋,储存能力将达到40.3万吨,此外还另配有车间办公楼47栋、粮库10栋、酒库勾调中心3个、配电房24栋、包装车间以及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项目总面积为482万平方米,总投资将达到286亿元,也就是说,茅台中华片区每平方米建筑的造价达到了5933.61元。
在茅台镇,想找到一片尚未开垦超过100平方米的平地确实不易,茅台老厂区就是依山而建,可以明显看出公司现有厂房、酒库排列的层次感。如果说开山是扩建新厂区不得不花费的高额支出,那么贵州茅台是否真的有必要要建抗震级别达到10级、平均每平米造价达到6000元的新厂房以及酒库呢?
这似乎有同行其他企业前车之鉴的影响。2008年5月,德阳市第一纳税大户、2007年纳税高达9.7亿元的四川剑南春因汶川地震而受到重创,公司资产受损近半,中国白酒一线集团军中传承已久的“茅五剑”格局也因此而发生改变。
四川是中国地震多发地区,而与四川隔江相望的仁怀市并非地震多发地区。公开资料显示,贵州处于扬子准地台内,地质结构相对较稳定,并非地震多发的地区,当地较为多见的地质灾害主要为山体滑坡,贵州历史上有记载的仅有1876年贵州罗甸曾发生过的6.5级强烈地震,仁怀市历史上没有四级以上地震发生的记录。
自老厂区到中华村片区的路目前还是一条雨天便会变得泥泞不堪、坑坑洼洼的土路,中铁二十二局滨河公路的施工现场就在这条沿河土路更靠河滩的一边。该滨河公路以及多项相关配套工程总造价高达18.52亿元,由于缺乏公开资料,根据地图以及实际走访测算长度大约在10至15公里之间,而按照抗震8级标准建设的山区滨河一级公路造价大约在6000万-7000万元/公里,也就是说,即使保守估算该条公路的造价也要近10亿元。
截至2013年6月,不少价值不菲的柱桩已经打入河床,排列密集,较为密集之处甚至可以达到大概每隔三米左右就有一个。如果说即便并无地震多发,贵州茅台依然坚持防患于未然,要将剑南春事件在自身发生的可能性降至为零,但建造抗震级别可以达到10级超高质量的厂房、酒库以及配套设施是否有此必要?
高成本扩张隐忧
扩张后的茅台厂区,即茅台老厂区最北端至位于中华村以及太平村片区新厂区的最南端,将沿赤水河绵延近15公里。2012年,贵州茅台新增2500吨茅台酒生产能力以及配套设施、2200吨制曲生产能力、2万吨储酒能力。中华片区第一期茅台酒技改工程以及配套设施项目、酱香型系列酒制酒技改工程以及配套设施项目、茅台环山酒库项目、茅台循环经济科技示范园坛厂片区第一批建设工程项目等公司重点建设项目开工建设,科技中心、品鉴中心完成前期建设工作,贵州茅台全年的投资额达到了38.5亿元,而在2013年,公司预计投入上述项目的基本建设费用将达到82.98亿元,超过2012年投入金额的两倍。
这些投资是否会给公司带来预期的收益呢?尤其是在白酒行业产能过剩的情况下,这些投资究竟是出于企业自身的考虑还是地方政府的需要呢?
在公司股东大会上,贵州茅台董事长袁仁国表示,虽然目前白酒行业遭遇了一定的困境,但茅台酒现有的产量远不足以满足市场需要,即使“三公”消费受到限制,茅台酒也还是供不应求,因为“三公”消费在茅台销售收入的比例并不高,而且行业资源将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中,酱香白酒的影响力、竞争力、市场份额不断提升,市场上酱香型白酒的需求在不断扩大。
根据2013年一季报,以往现金充裕的贵州茅台一季度经营现金流量净额只有7.9亿元,同比下降超过了40%,创下了三年来的季度新低。根据其2012年年报,公司的自由现金流量仅为78.5亿元,同比下降了4.2%,这是公司上市以来自由现金流量首次下滑。
按照贵州茅台的规划,茅台酒厂规划范围总面积为1489.09公顷,主要包含茅台酒厂老厂区范围和中华片区(中华村项目)范围,仅中华村项目总投资就超过200亿元。单位投资成本进一步走高,而单位产能投资成本的急增对投资项目的预期收益显然会带来不利影响。
陈绍霞表示,不期而至的“塑化剂事件”和反腐风暴令白酒行业寒气逼人,塑化剂的检出在某种程度上令茅台的品牌形象受损,限酒令则让需求短时间内锐减。但这些都不足以从根本上动摇茅台长期以来所积累的在国内白酒行业的形象和地位。在白酒行业,至少目前还没有一个品牌足以对茅台形成威胁乃至取而代之,未来能够打败茅台的可能是茅台自己,由地方政府主导的高成本扩张或许是茅台面临的最大的风险。
这一势头仍在加速。2011年,贵州茅台投资额为22亿元;2012年,公司投资额攀升至42亿元,同时,2012年年报中,公司董事会明确提出,2013年预计基本建设投资约82.98亿元。三年合计,公司投资将超过140亿元。
这仅是冰山一角。仅一个刚刚启动的中华村项目,贵州茅台的总投资就在200亿元以上,其中“十二五”期间拟投资126亿元。
“目前在建的仅中华村项目占地就快一万亩了。”在贵州茅台所在的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一名贵州茅台员工兴奋地向《证券市场周刊》记者介绍。
此时,一场规模浩大的基建工程正在茅台镇全面铺开——为支持贵州茅台扩大产能,当地启动了百亿元的搬迁计划。如今的茅台镇,空气中弥漫的不再是醇厚的酒香,而是因一辆接着一辆满载沙石的工程车飞驰而过所扬起的尘埃。
在白酒行业寒冬之际,贵州茅台在政府主导下的百亿大扩张是否值得,对投资者而言是福是祸?
固定资产规模飞奔
2012年10月24日,贵州茅台第二届董事会2012年度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公司拟投资约63.06亿元建设“茅台循环经济科技示范园坛厂片区第一批建设工程项目”、“茅台循环经济科技示范园坛厂园区及茅台厂区道路工程”、“7号地块年产4000吨茅台酒制曲生产房及配套设施技改项目”、“中华片区第一期茅台酒技改工程及配套设施项目”等七个项目。
而在此前的4月24日,公司第二届董事会2012年度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公司拟投资35.83亿元实施酱香型系列酒制酒技改工程及配套设施项目。只不过,该项目的建设地点位于习水县习酒镇。
63.06亿元的巨额投资公告让市场为之侧目——上市以来,贵州茅台历年的投资很少有超过15亿元的。而这笔投资不但是贵州茅台“十二五”扩张计划的一部分,也拉开了中华村项目建设的序幕,它承载着贵州茅台乃至仁怀市、贵州省再造一个茅台酒厂的梦想。
2011年上半年,贵州省提出,用5-10年时间,把茅台酒打造成“世界蒸馏酒第一品牌”,把茅台镇打造成“中国国酒之心”,把仁怀市打造成“中国国酒文化之都”,实现“未来十年中国白酒看贵州”的总体目标。
随后,贵州省的“十二五”规划和白酒产业大会提出了“到2015年,全省白酒产量确保80万千升、力争100万千升,占全国白酒市场份额的10%左右,白酒工业总产值确保1300亿元,力争1500亿元”等目标。
上述规划落实到仁怀市之后更具体为“十二五”期末,实现全市白酒产量翻两番,白酒工业总产值力争达到1000亿元。这其中,茅台的地位自然举足轻重。茅台集团董事长季克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表示,“十二五”期末,茅台集团将实现500亿元产值。
在政府的宏伟愿景下,贵州茅台展开了一轮又一轮的产能扩张,而在如火如荼建设的背后,公司资产越来越重。
贵州茅台于2001年8月上市,过去12年间,公司固定资产规模的扩张在白酒行业上市公司中遥遥领先。2001年年末,贵州茅台固定资产原值仅为4.94亿元,到了2012年年末已经猛增至86.5亿元,增长了16.51倍;同期,公司固定资产净值由4.14亿元增至68.07亿元,增长15.44倍。
这一固定资产规模增速在白酒行业上市公司中无人能出其右。
五粮液与贵州茅台同属高端白酒,在后者上市当年年末,五粮液固定资产原值为37.55亿元,相当于贵州茅台的7.6倍;而到了2012年年末,五粮液固定资产原值为117.44亿元,仅相当于贵州茅台的1.38倍。贵州茅台扩张的速度将五粮液远远甩在了身后。
另一家高端白酒上市公司泸州老窖,固定资产规模的增长同样缓慢。至2012年年末,公司固定资产原值只有18.36亿元。
在固定资产大幅扩张的同时,贵州茅台的产量从上市之初的8610吨上升至2012年的4.28万吨,增长近5倍;公司的员工也从上市时的3526人上升至2012年年末的13084人,增加近万人。而据贵州茅台员工介绍,公司现在仍缺生产工人,将继续扩招。
企业业务扩张,要么采取自建模式,要么收购兼并,还有就是寻找企业代工。但与其他行业不同的是,白酒企业的核心产品受到生产环境、窖池和人工技术等等因素的影响,高端白酒作为企业的核心产品显然不可能通过代工来生产。而酒企之间涉及核心技术的并购更是寥寥,况且由于贵州茅台在国内白酒行业所拥有的独一无二的品牌影响力,以及酱香型白酒的生产工艺的特点决定了贵州茅台只能通过自建工厂进行扩展。
上市后,贵州茅台先后十次发布了茅台酒扩产公告(系列酒除外),累计耗资113.61亿元,扩张产能2.39万吨,但这仍远远不够。贵州茅台在其2011年度董事会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根据公司发展战略规划及贵州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公司将加大投资力度,计划到2015年,茅台酒基酒产量达到4.5万吨,系列产品产量达到6万吨以上。
年报显示,2012年贵州茅台共生产茅台酒及系列产品基酒4.28万吨,同比增长8.33%。距离10万吨的产能规划还剩三年时间,无论公司是否愿意,在省政府的要求下,贵州茅台只能快马加鞭继续大干快上。
与贵州茅台高中低档产品全部自行扩张不同,泸州老窖则选择了低端产品几乎全部代工的模式。泸州老窖的特殊之处在于,它的大部分白酒不是自己生产的,而是由其他企业代工生产,这从公司的员工人数变化中可以略见一二。
从2001年至今,泸州老窖的员工总数不断下降,而这其中主要就是因为公司生产工人的减少所致。在各大酒厂都纷纷增员扩张之时,泸州老窖员工规模反而越来越少,同时公司的产能却大幅增长。这就说明公司大幅增长的产量,并不是泸州老窖自己生产的,而大部分是外包生产。 由于泸州老窖未公布历年的生产量,仅以有据可查的最近两年为例,2011年到2012年,泸州老窖产能从15.8万吨猛增至22.1万吨。在此期间公司生产工人反而是减少的,且泸州老窖并未有收购兼并的动作,只能是通过专业化的外包来实现。“必须要走专业化,推动专业化的外包,从而减低公司在人力方面的负担,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降低风险。”对于代工,泸州老窖总经理张良在2012年股东大会上专门作了说明。
虽然泸州老窖选择了代工扩张模式,但公司的核心产品国窖1573的生产却牢牢控制在自己公司手中。同样作为贵州茅台来讲,上市以来,公司主打产品飞天茅台多数时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公司扩张产能也一直以其为核心。于是,原本轻资产模式运行的贵州茅台一点点地在变重,随着未来扩张的加速,这种局面短时间看有不见止步的可能。
据贵州茅台某不愿透露姓名的技术管理人员介绍:“茅台和其他酒厂不同,别的酒厂可以外购基酒,每年都有很多外地酒企来仁怀市的各个酒厂来采购基酒,然后拿回去再进行勾兑。但是茅台不行,茅台的所有基酒都要自己生产,而且要酿出酱香是很不容易的,即使严格按照工艺步骤进行操作,也有很大的可能酿不出酱香,所以我们需要比最终产品增加量更大的基酒产量。茅台要发展就必须投资扩张,需要更多的车间、酒窖,需要更多的工人。”
茅台扩张的高成本
也许是作为生产“国酒”的天然自豪感,在本刊记者走访期间,大部分茅台酒厂的员工都天然有着维护公司荣誉的自觉和责任,习惯了陌生脸孔来来往往的员工甚至还有对外人的一丝警惕。当问及贵州茅台扩张的投入时,更多的员工都是义无反顾地支持。
对于贵州茅台来说,出于生产可控性和环境的唯一性,公司只能在茅台镇扩建厂区。但随着收入的增加,贵州茅台投资金额越来越大,单位投资成本却在不断上升。
投资人士陈绍霞认为,过去10年间贵州茅台固定资产增幅远高于同期产量增幅,固定资产原值由2002年的5.96亿元增加至2012年末的86.50亿元,增长13.5倍,同期产量由1.07万吨增至4.28万吨,产量仅增长了3倍。以账面固定资产原值计算,2002年末吨酒固定资产投资成本为5.58万元、2002-2012年之间新增产量3.21万吨,新增产能吨酒固定资产投资成本为25.06万元,单位投资成本上升了3.5倍,投资成本呈大幅攀升之势。
陈绍霞表示,就贵州茅台2012年末68.07亿元固定资产账面金额而言,考虑到贵州茅台当前90%以上的销售毛利率以及2012年高达133.1亿元的净利润额,当前已入账的固定资产投资成本的上升或许尚不足以对其业绩构成重大负面影响;真正令人担忧的是,贵州茅台投资规模的急剧膨胀以及单位投资成本的进一步攀升。
与同行业其他高端白酒企业相比,贵州茅台的吨酒固定资产投资成本也偏高。
由于泸州老窖采用了外包的生产模式,因此其固定资产投资成本偏低并不不具有可比性,而同样快速扩张的洋河股份(002304.SZ)其外购基酒早已经是业内公开的秘密,洋河股份也曾表示外购基酒数量不便透露。而一直对外销售基酒的五粮液则是一个可以比较的对象。
2012年,五粮液共生产基酒14.27万吨,固定资产原值117.44亿元。粗略推算,五粮液2012年的吨酒固定资产投资成本为8.23万元/吨,仅为贵州茅台20.21万元/吨的吨酒固定资产投资成本的41%。
如果以五年期限为例,或许更能清楚地反映出贵州茅台投资效率的变化。数据显示,2001-2005年,贵州茅台固定资产原值增加了8亿元,同期营业收入增加了23.13亿元,也就是说,每增加1元的固定资产,贵州茅台就可增加2.89元的收入。
2006-2010年,贵州茅台固定资产原值增加了36.79亿元,同期营业收入增加了67.3亿元,每增加1元的固定资产,贵州茅台就可增加1.83元的收入。
2011-2012年,贵州茅台固定资产原值增加了17.94亿元,同期营业收入增加了80.53亿元,每增加1元的固定资产,贵州茅台就可增加4.49元的收入。似乎,贵州茅台最近两年的投资效率异常高效,但这两年正是白酒行业最为巅峰的两年,随着2012年三季度“塑化剂事件”和“三公”限酒令的出台,白酒企业营收增长纷纷遭遇困境。
对此,贵州茅台也并不讳言。在2012年度董事会报告中,贵州茅台认为,白酒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各种危机事件频发,白酒行业产能过剩、市场需求及价格下跌、库存增高等日益显现”、“白酒行业高景气增长态势结束,将进入中低速发展的调整期。”
虽然对行业前景看淡,但贵州茅台的发展战略并没有随经营环境的变化而调整,反而加快了扩张的步伐。
根据贵州茅台近年来的董事会报告,2011年计划投资25亿元、2012年计划投资36亿元,这些投资的相当部分目前尚未计入固定资产,而是在在建工程、预付账款等科目下核算;2013年贵州茅台预计基本建设投资高达82.98亿元,这相当于其2012年末账面固定资产金额68.07亿元的1.2倍。照此计算,最近三年,贵州茅台的投资合计额高达143.98亿元。
陈绍霞认为,更令投资者忧心的是,贵州茅台扩张的步伐并没有放缓的迹象,即使贵州茅台“十二五”期间的后两年(2014-2015年)投资规模较2013年减半,则“十二五”期间贵州茅台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也将高达226.96亿元,这一金额将远远超过当前除贵州茅台外的整个白酒行业上市公司固定资产账面金额的总和!
“十二五”期间,贵州茅台的主要投资项目为中华村项目。据了解,贵州茅台中华村项目规划用地面积8500余亩(含一期、二期),主要涉及茅台镇中华村、太平村等地。该项目规划(含“十三五”)总投资200亿元以上,拟建产能5.2万吨/年;并建设相应的制曲车间和酒库。配置包装车间、食堂办公、污水处理、浴厕等等配套项目,总建筑面积482万平方米。其中“十二五”期间拟投资126亿元。 负重前行的茅台
在贵州茅台的固定资产构成中,占比最高的一直是房屋及建筑物。账面固定资产原值明细数据显示,2012年末贵州茅台机器设备原值占比仅为9.9%,远低于五粮液44.7%、洋河股份25.2%的占比;而其房屋及建筑物在固定资产中的占比却高达84.93%,显著高于同行业水平。
根据贵州茅台的投资公告,公司每次扩建,其基本构成主要是制酒车间、制曲车间、酒库和各种配套设施等等。由于白酒生产具有其固有的生产工艺,因此,在购买土地完成后,酒厂扩建就是“钢筋+水泥”的建造过程。
陈绍霞认为,茅台镇的建筑成本应该不会显著高于同行业水平,而房屋及建筑物作为贵州茅台最主要的固定资产,因此,导致贵州茅台固定资产投资成本大幅上升的主要原因,很可能是土地价格的飞涨。
贵州茅台2012年年报显示,公司付给仁怀市财政局一年以内的征地拆迁费高达11.97亿元,如果算上一年以上的预付款,贵州茅台合计支付给仁怀市财政局土地款17.85亿元。
根据之前仁怀市土地局已经公布的中华村项目部分土地出让公告,贵州茅台购买的土地价格约为15万元/亩。这意味着贵州茅台预付征地拆迁费折合土地面积可达将近1.2万亩。贵州茅台的中华村项目刚刚开建,而公司却将上万亩土地款一次性付清,土地价格的持续上涨是贵州茅台投资成本上升的原因之一。
2011年,仁怀市市域经济综合实力跃居贵州全省经济强县市第1位、为中国西部百强县市第31位。在登记在册的贵州省近600户白酒生产企业中,仁怀市就有近400户,达到三分之二,而这些酒厂绝大部分集中在茅台镇,为当地政府带来了十分可观的土地收入。
据仁怀市当地某年营业收入近亿元的酒厂老板介绍:“别看仁怀市地方小,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也很不便利,但是茅台镇是寸土寸金的地方。茅台拿一亩地15万元在这里其实不算高,我们这样的厂拿一亩地要18万元,这相当于与仁怀临近的直辖市重庆市近郊的工业用地均价,而且配套的设施都需要自己再出钱。之前有个厂子要卖,很好的厂,就是老板没有钱修厂子通去外面的路,我开始很感兴趣,但后来一算修路还有因为修路带来的拆迁以及赔偿的开支就还是决定放弃了。”
这并不是个案。在贵州茅台2012年底启动中华村项目投资时,公司一并公告,公司拟投资建设茅台循环经济科技示范园坛厂园区、茅台厂区道路工程,项目建设地点为茅台厂区、坛厂园区,项目投资金额约为6.3亿元,项目全长约10.5公里,采用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路宽20米,平均投资额6000万元/公里。此外,贵州茅台在公告中没有提到的是,公司将修建一条包含在总投资高达18.52亿元项目中的、自公司本部至中华村项目的河滨公路,以连接茅台老厂与中华村片区。
退一步说,即使贵州茅台投资效率有所下降,如果公司将资金全部用于扩大再生产也勉强能让投资者接受,但事实并非如此。作为地方财政最主要来源的贵州茅台,在许多时候又不得不承担本应属于地方政府的投资项目。
据中华村当地王姓村民介绍,市政府从他们手中征收土地大概是3万元一亩,这与政府将土地出让给茅台以及当地其他酒厂的价格相差5至6倍。该村民表示,如果村里人的土地被贵州茅台占用,那么他们将会收到额外的一些补偿金,并被安置迁至仁怀市内居住,而且家中可以有一名年龄在35岁以下、身体健康的成员进入贵州茅台成为生产工人,正是因为这样的“福利”使得在近半年之内有很多的外乡人来到交通闭塞的中华村以及太平村盖房,还有不少姑娘嫁进村里。即便贵州茅台扩张期内需要招入新的生产工人,但是额外的补偿金以及为村民提供安置住所无疑又给公司带来了一笔额外的高额开支。
仁怀市政府公众信息网显示,截至2012年6月30日,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52.5亿元,同比增加19.27亿元,增长58.01%,其中来自贵州茅台的税收就有9.5亿元。与超过52.5亿元财政收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仁怀市当年上半年的一般预算支出仅为10.75亿元,还不及贵州茅台为连通新厂区修路的支出。而来自贵州日报的消息显示,截至该年11月底,仁怀市2012年财政总收入突破了百亿元大关,完成106.23亿元,为遵义市下达任务数的124%,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76.39%,增收46亿元。
仁怀市财政局一位工作人员向本刊记者透露,该市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土地出让收入,以及酒厂的所得税,该工作人员直言:“其实仁怀市就靠茅台养活了。”
然而,作为当地的财政收入大户,贵州茅台并未享受到当地财政对基础设施改善的投入。
如,从茅台酒厂至茅台习酒厂的公路可谓是九曲十八弯,约20多公里的路段却因为路况坎坷而要走上1个半小时,即使是越野车也可能坏在半路。来自山西、广东等地开着奔驰、路虎等高级越野车的经销商和酒厂老板向本刊记者抱怨道:“多少年了,这路还是这路,不开好车不敢走。”
2013年3月,有媒体报道贵州茅台的301工厂在排放不符合排放标准的污水,并引起了公众对贵州茅台的强烈质疑以及贵州环保部门的关注。
然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向本刊记者透露,“错并不全在茅台。”该知情人表示,当初在建设301工厂前,仁怀市政府向贵州茅台表示希望和公司“五五分”投资合建一座污水处理厂,由当地政府负责建设,处理当地居民的生活污水以及茅台301工厂的生产排放污水。然而,贵州茅台用近两年的时间建成了301工厂并开始逐步投入生产,当地政府承建的污水处理厂却迟迟没有建成。在排污事件被曝光后,贵州茅台不得不暂停生产,并追加投资对301车间进行部分拆除和改建。
《证券市场周刊》试图就此事件进行核实,然而有关方面对此三缄其口。但是本刊记者在301工厂实地进行调查时并未发现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污水处理厂,也未找到处于在建状态的污水处理厂。
本应由政府承建的诸如此类的基建项目,却由贵州茅台承担,“公益”茅台由此而生。 而就贵州茅台建厂的成本本身来说,茅台镇的建筑成本不会明显高于同行业水平,但建设时间的先后带来了建筑材料、人工成本价格的逐步攀升。
以2009年至2012年为例,根据数字水泥网价格显示,西南地区的水泥价格从2009年最高的450元/吨一路下跌至2012年的不足300元/吨。同期中国钢材价格网的数据显示,贵阳地区建筑用螺纹钢价格从2009年初的4200元/吨一度上升至2011年8月的逾5400元/吨,随后价格也是一路下滑跌回了2009年初的水平。
虽然原材料的价格一路下降,但是贵州茅台的投资金额却一路走高。仅以公司2009年和2012年的两次技改项目为例,2009年贵州茅台投资14.61亿元投建新增2000吨茅台酒技改项目,在不考虑绿化、食堂等配套项目的情况下,平均造价4426.97万元。而2013年开始建设的中华村项目平均造价上升至7015.25万元,这里并不包含土地拆迁等费用。唯一的区别是中华村项目的10栋制曲厂房高出2009年250吨/年至800吨/年。
一直以来,贵州茅台净利润的增幅远高于产销量增幅,而且在人们的印象中,就企业经营特质而言,贵州茅台应该是一家低资本消耗的轻资产企业。然而,近年来尤其是2009年以后,随着公司“十二五”发展战略的推出与落实,公司产能加速扩张、建设成本急剧飙升,曾经以轻资产示人的贵州茅台正一步步向重资产企业迫近。
超高标准建造新茅台
本刊记者走访贵州茅台老厂发现,公司现有的厂房结构从外观来看与普通工厂并无区别,然而据工作人员介绍,公司新建厂房、酒窖的建造标准之一就是要抗10级地震,远远高于同行业其他公司,而建造公路的抗震水平也要达到8级。虽然茅台的厂房、酒窖看似结构简单、建造成本低,但事实上有些建筑不仅有地表建筑还会有造价颇高的地下部分,而且看似平常的厂房建筑却因为工艺以及酿造的特殊要求而造价不菲,甚至有时候一道门的建造成本都可能达到几十万元。
同时,该工作人员表示:“茅台不仅酿酒,无论做什么都要是高水准的。目前,滨河公路还处在建造的初始阶段,基本上还在开山和打桩,为了保证公路的质量,每一根打入河床底部的柱子平均造价就有70万元。而且我们的地理条件不好,到处都是山,每扩建一个新的厂房和酒窖都要先开山,这些原因都使茅台厂房的建造成本高于其他公司。”
新建的中华片区位于现有老厂的上游,用地沿赤水河从东北向西南延伸约7公里长,纵向呈坡状延伸约600米至1000米不等,占地约679公顷,其中规划建设用地为599公顷,生态防护绿地80公顷,在此范围内将新建260栋制酒厂房,产能为5.2万吨;96栋制曲生产厂房,产能为5.28万吨;酒库352栋,储存能力将达到40.3万吨,此外还另配有车间办公楼47栋、粮库10栋、酒库勾调中心3个、配电房24栋、包装车间以及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项目总面积为482万平方米,总投资将达到286亿元,也就是说,茅台中华片区每平方米建筑的造价达到了5933.61元。
在茅台镇,想找到一片尚未开垦超过100平方米的平地确实不易,茅台老厂区就是依山而建,可以明显看出公司现有厂房、酒库排列的层次感。如果说开山是扩建新厂区不得不花费的高额支出,那么贵州茅台是否真的有必要要建抗震级别达到10级、平均每平米造价达到6000元的新厂房以及酒库呢?
这似乎有同行其他企业前车之鉴的影响。2008年5月,德阳市第一纳税大户、2007年纳税高达9.7亿元的四川剑南春因汶川地震而受到重创,公司资产受损近半,中国白酒一线集团军中传承已久的“茅五剑”格局也因此而发生改变。
四川是中国地震多发地区,而与四川隔江相望的仁怀市并非地震多发地区。公开资料显示,贵州处于扬子准地台内,地质结构相对较稳定,并非地震多发的地区,当地较为多见的地质灾害主要为山体滑坡,贵州历史上有记载的仅有1876年贵州罗甸曾发生过的6.5级强烈地震,仁怀市历史上没有四级以上地震发生的记录。
自老厂区到中华村片区的路目前还是一条雨天便会变得泥泞不堪、坑坑洼洼的土路,中铁二十二局滨河公路的施工现场就在这条沿河土路更靠河滩的一边。该滨河公路以及多项相关配套工程总造价高达18.52亿元,由于缺乏公开资料,根据地图以及实际走访测算长度大约在10至15公里之间,而按照抗震8级标准建设的山区滨河一级公路造价大约在6000万-7000万元/公里,也就是说,即使保守估算该条公路的造价也要近10亿元。
截至2013年6月,不少价值不菲的柱桩已经打入河床,排列密集,较为密集之处甚至可以达到大概每隔三米左右就有一个。如果说即便并无地震多发,贵州茅台依然坚持防患于未然,要将剑南春事件在自身发生的可能性降至为零,但建造抗震级别可以达到10级超高质量的厂房、酒库以及配套设施是否有此必要?
高成本扩张隐忧
扩张后的茅台厂区,即茅台老厂区最北端至位于中华村以及太平村片区新厂区的最南端,将沿赤水河绵延近15公里。2012年,贵州茅台新增2500吨茅台酒生产能力以及配套设施、2200吨制曲生产能力、2万吨储酒能力。中华片区第一期茅台酒技改工程以及配套设施项目、酱香型系列酒制酒技改工程以及配套设施项目、茅台环山酒库项目、茅台循环经济科技示范园坛厂片区第一批建设工程项目等公司重点建设项目开工建设,科技中心、品鉴中心完成前期建设工作,贵州茅台全年的投资额达到了38.5亿元,而在2013年,公司预计投入上述项目的基本建设费用将达到82.98亿元,超过2012年投入金额的两倍。
这些投资是否会给公司带来预期的收益呢?尤其是在白酒行业产能过剩的情况下,这些投资究竟是出于企业自身的考虑还是地方政府的需要呢?
在公司股东大会上,贵州茅台董事长袁仁国表示,虽然目前白酒行业遭遇了一定的困境,但茅台酒现有的产量远不足以满足市场需要,即使“三公”消费受到限制,茅台酒也还是供不应求,因为“三公”消费在茅台销售收入的比例并不高,而且行业资源将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中,酱香白酒的影响力、竞争力、市场份额不断提升,市场上酱香型白酒的需求在不断扩大。
根据2013年一季报,以往现金充裕的贵州茅台一季度经营现金流量净额只有7.9亿元,同比下降超过了40%,创下了三年来的季度新低。根据其2012年年报,公司的自由现金流量仅为78.5亿元,同比下降了4.2%,这是公司上市以来自由现金流量首次下滑。
按照贵州茅台的规划,茅台酒厂规划范围总面积为1489.09公顷,主要包含茅台酒厂老厂区范围和中华片区(中华村项目)范围,仅中华村项目总投资就超过200亿元。单位投资成本进一步走高,而单位产能投资成本的急增对投资项目的预期收益显然会带来不利影响。
陈绍霞表示,不期而至的“塑化剂事件”和反腐风暴令白酒行业寒气逼人,塑化剂的检出在某种程度上令茅台的品牌形象受损,限酒令则让需求短时间内锐减。但这些都不足以从根本上动摇茅台长期以来所积累的在国内白酒行业的形象和地位。在白酒行业,至少目前还没有一个品牌足以对茅台形成威胁乃至取而代之,未来能够打败茅台的可能是茅台自己,由地方政府主导的高成本扩张或许是茅台面临的最大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