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7)02-0117-02
玉米高密度栽培是通过选用优良品种、增加种植密度、合理施肥并将玉米种植的各个环节优化组合配套、增加化控、预防病虫害、促早熟等一系列措施,为玉米增产创造最佳生长条件,达到玉米丰产目的。生产实践证明,密度对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较大。2014年以来,高台县农技推广单位按照玉米高产创建项目的实施方案要求,选择涉及的7个乡镇区域进行玉米高密度栽培试验,现将综合情况作以下汇报:
1 试验品种
引进当前推广种植的较耐密玉米品种作为试验品种:主要有先玉335、玉源7879、利禾1号、博品1号、农华206、中单909、良玉99、联创808、正德305。
2 试验、示范设计
试验共设计10个种植密度处理,随机排列,每增加500株为一个处理,重复三次,试验四周设保护行,采取宽窄行种植。总带幅110厘米、40 70厘米宽窄行种植,宽行70厘米,窄行40厘米,种植密度分别为:4000、4500、5000、5500、6000、6500、7000、7500、8000、8500株/亩。密度对应株距分别为30、26.9、24.2、22、20、18.6、17.3、16.16、15.15、14.26厘米。大区示范设计采取宽窄行种植。总带幅110厘米、40 70厘米宽窄行种植,宽行70厘米,窄行40厘米,种植密度6500株/亩。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密度对农艺性状影响的分析
根据试验结果看,密度从低到高,穗数、穗位高和秃尖长度依次递增;而穗长、穗粒数、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则呈递减的趋势,且密度过大在7500-8500株/亩的密度下田间植株有倒折现象。分析认为:穗数、穗位高和秃尖长度随密度提高而增加,主要原因是随着群体种植密度的提高,植株个体间对水、肥、光、热的竞争增加,影响了个体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当群体密度过大时,个体间为减少竞争积极向上生长,使株高和穗位高较正常情况下有所增加。穗长、穗粒数、穗行数、粒数、千粒重等性状下降,原因是随密度提高,茎杆变细,穗长逐渐缩短,穗粒数、穗行数、行粒数也逐渐减少。密度较低时,田间通风透光、籽粒灌漿饱满,千粒重较高;密度增加时,个体间竞争增大,一定程度上影响籽粒的饱满性,使千粒重下降;另外,果穗的秃尖长度也伴随着密度的增加逐渐增加,如密度为6000株、6500株、7000株、7500株、8000株時,秃尖长度分别为0.5cm、0.7cm、1.3cm、1.9cm、2.3cm,主要原因可能是果穗顶端小花发育不良或授粉不良所致,使个体和群体的产量降低。
3.2 不同密度对产量影响的分析
从试验数据可看出,提高种植密度后穗行数、行粒数、穗长及千粒重虽然减少,但收获株数增加,株数增加效应大于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减少效应,产量在适宜密度范围内随密度提高而逐渐增加。在亩保苗4000-7000株范围内,产量随种植密度增加逐步提高。在亩保苗7000-8500株范围内,产量有递减趋势。
4 结语
随着玉米种植结构调整和耐密品种的逐步推广,高密度栽培将会在提升玉米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全县粮食均衡增产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建议在平川灌区适宜的栽培密度应以亩保苗6500株左右为宜,同时要抓好以下配套措施的落实:
4.1 选用高产、稳产、耐密植、高抗逆中晚熟玉米新品种。在品种选择上要针对当地气候特点,栽培管理水平,消费用途等实际情况,选择耐密性好、穗位低、抗倒伏能力强,适合当地推广的中晚熟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杂交种。
4.2 合理增加密度。结合近几年的试验示范,我县高密度栽培亩保苗密度可增加达到6000-6500株,可有效提高玉米单产。
4.3 推广单粒播种。采用单粒播种,一播全苗,密度合理,不用间苗、定苗,减少了生产用工;同时由于没有多余的种子争夺养分,更容易形成壮苗、匀苗,提高苗期群体整齐度。除了要求优质玉米良种之外,单粒播种要使用单粒率高、多粒率低、株距均匀的半精量、精量播种机,要播行端直,株行距一致。播种量应控制在每亩2.5-3公斤,播种深度一般5-6厘米为宜。
4.4 改变传统的种植方式。将总带幅100厘米、50 50厘米等行距种植改变为总带幅110厘米、40 70厘米宽窄行种植,从而改善群体通风和中下部叶片透光率、提高叶片光合作用和光合效率,减少病害发生,也便于机械作业 。
4.5 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
4.5.1 施有机肥。一般亩施农家肥3000-5000公斤,选择在秋季结合深耕亩施有机肥4-5立方米可起到秋保春墒的作用。
4.5.2 科学平衡施用化肥。根据不同土壤、不同品种、不同肥料类型、产量目标,在测定土壤肥力状况的基础上,进行配方施肥。氮肥(N)25-30 kg,磷肥(P2O5)10-13 kg,钾肥(K2SO4)8-10 kg,锌、硼肥各1 kg。底肥施尿素5 kg,磷酸二胺15-20 kg,硫酸钾15-20 kg,混匀后在耕地时撒施地表,深翻入土壤。
4.5.3 适时追肥。一般磷、钾肥在播种时全部做底肥或种肥,氮肥做追肥,分别在拔节、大喇叭口期和灌浆期结合灌水穴施或者冲施30%、50%和20%,防止脱肥现象发生。
4.5.4 增施灌浆肥。在灌浆期追施总氮量的15%-20%的氮肥,尤其是速效高吸收氮肥,可以延缓叶片衰老,提高叶片光合能力,增加千粒重,有效防止玉米生长后期出现的脱肥现象。
4.6 节水灌溉。前期蹲苗,促进根系生长,一般在大喇叭口前后灌头水,全生育期灌水4-5次,灌水定额为300-350立方米,分别在大喇叭口、抽雄前、吐丝后、乳熟时期进行灌溉。大力推广应用垄膜沟灌节水技术和膜下滴灌技术。
4.7 化学调控。玉米密植栽培,植株生长的较为高大,但是茎秆较细,为防止倒伏,在玉米6-8展叶时,选用玉黄金等化控药剂进行化控,能降低穗位和株高,增强抗倒性,减少空秆、小穗,防秃尖等。
4.8 推广机械收粒。机械收粒有以下优势:一是简化作业工序,实现了不落地收获,减少了收穗后拉运、晾晒、再脱粒等环节,节约了生产成本;二是减少了倒翻晾晒、再脱粒等工序中的损失;三是避免了粮食的污染和霉变,提高了粮食的品质。在玉米籽粒含水量降到27%以下时进行机械收粒,
4.9 病虫害综合防治。根据病虫害在玉米生长期间的危害时间和部位的不同,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防治方针,在玉米生长的不同时期进行防治,可有效的防治玉米生长期间病虫害的发生。
4.9.1 种子防治。选用正规厂家生产的优质种子是有效防治病虫害的前提。
4.9.2 苗期、拔节期防治。结合间苗、定苗,用40%氧化乐果乳油2000-3000倍液喷雾,防治玉米蚜虫和玉米红蜘蛛;用2.5%敌杀死800-1000倍液,傍晚喷洒苗行,或0.05%毒砂撒苗行两侧,防治地老虎;每亩用0.2-0.3%的硫酸锌溶液25-30公斤,在玉米4-5叶期叶面喷雾防治缺锌症,增强植株的抗寒能力。
4.9.3 大喇叭口期防治。此期主要防治玉米螟、棉铃虫,可用杀螟灵1号颗粒剂或科德拉颗粒剂防治玉米螟兼防棉铃虫。
4.9.4 灌浆成熟期防治。此阶段主要以防治红蜘蛛、瘤黑粉病为主,发现瘤黑粉病株及时清除病株,带出田间销毁。玉米红蜘蛛的防治用6.78%阿维哒螨灵 EC 1500倍液或20%丁氟螨酯 DF1500倍液进行防治。
玉米高密度栽培是通过选用优良品种、增加种植密度、合理施肥并将玉米种植的各个环节优化组合配套、增加化控、预防病虫害、促早熟等一系列措施,为玉米增产创造最佳生长条件,达到玉米丰产目的。生产实践证明,密度对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较大。2014年以来,高台县农技推广单位按照玉米高产创建项目的实施方案要求,选择涉及的7个乡镇区域进行玉米高密度栽培试验,现将综合情况作以下汇报:
1 试验品种
引进当前推广种植的较耐密玉米品种作为试验品种:主要有先玉335、玉源7879、利禾1号、博品1号、农华206、中单909、良玉99、联创808、正德305。
2 试验、示范设计
试验共设计10个种植密度处理,随机排列,每增加500株为一个处理,重复三次,试验四周设保护行,采取宽窄行种植。总带幅110厘米、40 70厘米宽窄行种植,宽行70厘米,窄行40厘米,种植密度分别为:4000、4500、5000、5500、6000、6500、7000、7500、8000、8500株/亩。密度对应株距分别为30、26.9、24.2、22、20、18.6、17.3、16.16、15.15、14.26厘米。大区示范设计采取宽窄行种植。总带幅110厘米、40 70厘米宽窄行种植,宽行70厘米,窄行40厘米,种植密度6500株/亩。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密度对农艺性状影响的分析
根据试验结果看,密度从低到高,穗数、穗位高和秃尖长度依次递增;而穗长、穗粒数、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则呈递减的趋势,且密度过大在7500-8500株/亩的密度下田间植株有倒折现象。分析认为:穗数、穗位高和秃尖长度随密度提高而增加,主要原因是随着群体种植密度的提高,植株个体间对水、肥、光、热的竞争增加,影响了个体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当群体密度过大时,个体间为减少竞争积极向上生长,使株高和穗位高较正常情况下有所增加。穗长、穗粒数、穗行数、粒数、千粒重等性状下降,原因是随密度提高,茎杆变细,穗长逐渐缩短,穗粒数、穗行数、行粒数也逐渐减少。密度较低时,田间通风透光、籽粒灌漿饱满,千粒重较高;密度增加时,个体间竞争增大,一定程度上影响籽粒的饱满性,使千粒重下降;另外,果穗的秃尖长度也伴随着密度的增加逐渐增加,如密度为6000株、6500株、7000株、7500株、8000株時,秃尖长度分别为0.5cm、0.7cm、1.3cm、1.9cm、2.3cm,主要原因可能是果穗顶端小花发育不良或授粉不良所致,使个体和群体的产量降低。
3.2 不同密度对产量影响的分析
从试验数据可看出,提高种植密度后穗行数、行粒数、穗长及千粒重虽然减少,但收获株数增加,株数增加效应大于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减少效应,产量在适宜密度范围内随密度提高而逐渐增加。在亩保苗4000-7000株范围内,产量随种植密度增加逐步提高。在亩保苗7000-8500株范围内,产量有递减趋势。
4 结语
随着玉米种植结构调整和耐密品种的逐步推广,高密度栽培将会在提升玉米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全县粮食均衡增产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建议在平川灌区适宜的栽培密度应以亩保苗6500株左右为宜,同时要抓好以下配套措施的落实:
4.1 选用高产、稳产、耐密植、高抗逆中晚熟玉米新品种。在品种选择上要针对当地气候特点,栽培管理水平,消费用途等实际情况,选择耐密性好、穗位低、抗倒伏能力强,适合当地推广的中晚熟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杂交种。
4.2 合理增加密度。结合近几年的试验示范,我县高密度栽培亩保苗密度可增加达到6000-6500株,可有效提高玉米单产。
4.3 推广单粒播种。采用单粒播种,一播全苗,密度合理,不用间苗、定苗,减少了生产用工;同时由于没有多余的种子争夺养分,更容易形成壮苗、匀苗,提高苗期群体整齐度。除了要求优质玉米良种之外,单粒播种要使用单粒率高、多粒率低、株距均匀的半精量、精量播种机,要播行端直,株行距一致。播种量应控制在每亩2.5-3公斤,播种深度一般5-6厘米为宜。
4.4 改变传统的种植方式。将总带幅100厘米、50 50厘米等行距种植改变为总带幅110厘米、40 70厘米宽窄行种植,从而改善群体通风和中下部叶片透光率、提高叶片光合作用和光合效率,减少病害发生,也便于机械作业 。
4.5 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
4.5.1 施有机肥。一般亩施农家肥3000-5000公斤,选择在秋季结合深耕亩施有机肥4-5立方米可起到秋保春墒的作用。
4.5.2 科学平衡施用化肥。根据不同土壤、不同品种、不同肥料类型、产量目标,在测定土壤肥力状况的基础上,进行配方施肥。氮肥(N)25-30 kg,磷肥(P2O5)10-13 kg,钾肥(K2SO4)8-10 kg,锌、硼肥各1 kg。底肥施尿素5 kg,磷酸二胺15-20 kg,硫酸钾15-20 kg,混匀后在耕地时撒施地表,深翻入土壤。
4.5.3 适时追肥。一般磷、钾肥在播种时全部做底肥或种肥,氮肥做追肥,分别在拔节、大喇叭口期和灌浆期结合灌水穴施或者冲施30%、50%和20%,防止脱肥现象发生。
4.5.4 增施灌浆肥。在灌浆期追施总氮量的15%-20%的氮肥,尤其是速效高吸收氮肥,可以延缓叶片衰老,提高叶片光合能力,增加千粒重,有效防止玉米生长后期出现的脱肥现象。
4.6 节水灌溉。前期蹲苗,促进根系生长,一般在大喇叭口前后灌头水,全生育期灌水4-5次,灌水定额为300-350立方米,分别在大喇叭口、抽雄前、吐丝后、乳熟时期进行灌溉。大力推广应用垄膜沟灌节水技术和膜下滴灌技术。
4.7 化学调控。玉米密植栽培,植株生长的较为高大,但是茎秆较细,为防止倒伏,在玉米6-8展叶时,选用玉黄金等化控药剂进行化控,能降低穗位和株高,增强抗倒性,减少空秆、小穗,防秃尖等。
4.8 推广机械收粒。机械收粒有以下优势:一是简化作业工序,实现了不落地收获,减少了收穗后拉运、晾晒、再脱粒等环节,节约了生产成本;二是减少了倒翻晾晒、再脱粒等工序中的损失;三是避免了粮食的污染和霉变,提高了粮食的品质。在玉米籽粒含水量降到27%以下时进行机械收粒,
4.9 病虫害综合防治。根据病虫害在玉米生长期间的危害时间和部位的不同,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防治方针,在玉米生长的不同时期进行防治,可有效的防治玉米生长期间病虫害的发生。
4.9.1 种子防治。选用正规厂家生产的优质种子是有效防治病虫害的前提。
4.9.2 苗期、拔节期防治。结合间苗、定苗,用40%氧化乐果乳油2000-3000倍液喷雾,防治玉米蚜虫和玉米红蜘蛛;用2.5%敌杀死800-1000倍液,傍晚喷洒苗行,或0.05%毒砂撒苗行两侧,防治地老虎;每亩用0.2-0.3%的硫酸锌溶液25-30公斤,在玉米4-5叶期叶面喷雾防治缺锌症,增强植株的抗寒能力。
4.9.3 大喇叭口期防治。此期主要防治玉米螟、棉铃虫,可用杀螟灵1号颗粒剂或科德拉颗粒剂防治玉米螟兼防棉铃虫。
4.9.4 灌浆成熟期防治。此阶段主要以防治红蜘蛛、瘤黑粉病为主,发现瘤黑粉病株及时清除病株,带出田间销毁。玉米红蜘蛛的防治用6.78%阿维哒螨灵 EC 1500倍液或20%丁氟螨酯 DF1500倍液进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