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了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放到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重的地位,这反映出数学教学价值观的进化。学生不能只会在教师的引导下去解决问题,还要有主动探究问题的意识,有提出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在数学教材中也专门安排有一些实践活动,利用这些内容的学习,我们不但要强化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还有帮助学生养成主动探究的意识,让他们在基本数学素养方面获得全面的提升,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推动学生的主动学习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数学学习中,我们要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让学生面对感兴趣的问题时产生尝试的欲望,这样才能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的途径很多,比如说创设合适的情境,抑或是寻找合适的话题,给学生一个有意义的探究起点。
例如在“运动与身体变化”的教学中,笔者首先抛出一个生活化的问题:在运动之后,你的身体产生了哪些变化?学生在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之后给出了各种答案,其中就包含“心跳加快”的答案。在这个基础上笔者继续引导学生:不同的运动对心跳的影响会有差别吗?相同的运动对男生和女生的影响相同吗?你们认为我们还可以开展哪些研究?通过这些问题的调动,学生对这个话题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同时他们已经开始设想一些活动来研究这些问题。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笔者将之后的课堂交给学生去分工合作,去进行有效的探究活动。再比如“大树有多高”的问题,在学习过比例知识之后,笔者让学生走出教室,进行实际操作测量,并計算出指定大树的高度,然后交流自己的做法。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不但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知道了要怎样做,知道了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这对于他们的主动学习是有帮助的。
二、促进学生思维发散,促成学生的个性学习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知识储备和认知背景,在面对相同的数学材料时,学生做出的反应也是不尽相同的。在实践教学中,因为问题的综合性强,所以我们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真实想法,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同时为他们的尝试做出指引,让学生的个性化思维成为常态。
例如在“表面涂色的正方体”的教学中,虽然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搭建了大正方体,并且集体填写了相应的表格,但是学生的数据分析是有差异的,看待数学现象的角度也不同。因此在实际交流的时候,笔者组织了自由的集体交流,在研究三个面涂色的小正方体的个数时,大家的意见是一致的,在研究两个面涂色的小正方体的个数时,学生的方法就不尽相同。有的是从数据入手来分析的,他们发现在几种不同棱长的大正方体中,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的个数都是12的倍数,所以他们结合棱长和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是12的倍数找出规律。另外一些学生觉得数据分析比较麻烦,因为两面涂色的正方体都在大正方体的棱上,而且每条棱上顶端的两个正方体是三面涂色的,以此用12×(n-2)这个公式就可以得到答案。
在交流过程中,学生可以在聆听别人思路的时候得到启发,而且因为不同的方法得出的结论是相同的,所以他们可以由此来相互印证。这个实例反映出个性化学习的重要性,在个性化学习中,学生的真实想法得到尊重,个性化探究得到鼓励,他们的发散思维也因此成为可能。
三、组织学生分工合作,形成高效的合作学习
除了探究学习之外,合作学习也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工合作,合理安排自己的探究活动,并形成合力,这样才能让学生个体在学习中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价值,让学生有充足的学习经历,有真实的体验和积累,从而形成高效的合作学习。
例如在“怎样滚得远”的教学中,在弄明白需要探究的问题之后,笔者组织学生分组交流,学生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进行了分工合作,有的负责操作,有的负责记录实验数据,有的负责分析数据(计算几次测量的平均数),还有的学生负责调整实验器材的角度。在这样的安排下,学生的探究工作进行得有条不紊,他们在多次测量后得出了实验结论,在交流过程中共同进步。因为学生的分工比较合理,所以他们有更充足的时间来交流探究的过程,这就保证了学生能够继续地探索。在巧妙的分工合作中,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也得到充分的保证。
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我们的合作学习可以采取多样的方式,通过合作,学生会经历得更多,同时增强他们的合作的能力,这也是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一个重点。
总之,我们需要在数学学习中提升学生全方位的能力,尤其是综合分析能力,那么我们就要用好综合实践这个版块,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度,让学生积累解决综合性问题的经验,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从而推动数学素养的提升,提高数学课堂学习的效率。
一、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推动学生的主动学习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数学学习中,我们要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让学生面对感兴趣的问题时产生尝试的欲望,这样才能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的途径很多,比如说创设合适的情境,抑或是寻找合适的话题,给学生一个有意义的探究起点。
例如在“运动与身体变化”的教学中,笔者首先抛出一个生活化的问题:在运动之后,你的身体产生了哪些变化?学生在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之后给出了各种答案,其中就包含“心跳加快”的答案。在这个基础上笔者继续引导学生:不同的运动对心跳的影响会有差别吗?相同的运动对男生和女生的影响相同吗?你们认为我们还可以开展哪些研究?通过这些问题的调动,学生对这个话题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同时他们已经开始设想一些活动来研究这些问题。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笔者将之后的课堂交给学生去分工合作,去进行有效的探究活动。再比如“大树有多高”的问题,在学习过比例知识之后,笔者让学生走出教室,进行实际操作测量,并計算出指定大树的高度,然后交流自己的做法。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不但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知道了要怎样做,知道了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这对于他们的主动学习是有帮助的。
二、促进学生思维发散,促成学生的个性学习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知识储备和认知背景,在面对相同的数学材料时,学生做出的反应也是不尽相同的。在实践教学中,因为问题的综合性强,所以我们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真实想法,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同时为他们的尝试做出指引,让学生的个性化思维成为常态。
例如在“表面涂色的正方体”的教学中,虽然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搭建了大正方体,并且集体填写了相应的表格,但是学生的数据分析是有差异的,看待数学现象的角度也不同。因此在实际交流的时候,笔者组织了自由的集体交流,在研究三个面涂色的小正方体的个数时,大家的意见是一致的,在研究两个面涂色的小正方体的个数时,学生的方法就不尽相同。有的是从数据入手来分析的,他们发现在几种不同棱长的大正方体中,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的个数都是12的倍数,所以他们结合棱长和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是12的倍数找出规律。另外一些学生觉得数据分析比较麻烦,因为两面涂色的正方体都在大正方体的棱上,而且每条棱上顶端的两个正方体是三面涂色的,以此用12×(n-2)这个公式就可以得到答案。
在交流过程中,学生可以在聆听别人思路的时候得到启发,而且因为不同的方法得出的结论是相同的,所以他们可以由此来相互印证。这个实例反映出个性化学习的重要性,在个性化学习中,学生的真实想法得到尊重,个性化探究得到鼓励,他们的发散思维也因此成为可能。
三、组织学生分工合作,形成高效的合作学习
除了探究学习之外,合作学习也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工合作,合理安排自己的探究活动,并形成合力,这样才能让学生个体在学习中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价值,让学生有充足的学习经历,有真实的体验和积累,从而形成高效的合作学习。
例如在“怎样滚得远”的教学中,在弄明白需要探究的问题之后,笔者组织学生分组交流,学生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进行了分工合作,有的负责操作,有的负责记录实验数据,有的负责分析数据(计算几次测量的平均数),还有的学生负责调整实验器材的角度。在这样的安排下,学生的探究工作进行得有条不紊,他们在多次测量后得出了实验结论,在交流过程中共同进步。因为学生的分工比较合理,所以他们有更充足的时间来交流探究的过程,这就保证了学生能够继续地探索。在巧妙的分工合作中,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也得到充分的保证。
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我们的合作学习可以采取多样的方式,通过合作,学生会经历得更多,同时增强他们的合作的能力,这也是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一个重点。
总之,我们需要在数学学习中提升学生全方位的能力,尤其是综合分析能力,那么我们就要用好综合实践这个版块,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度,让学生积累解决综合性问题的经验,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从而推动数学素养的提升,提高数学课堂学习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