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篆刻的理解

来源 :文艺生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on746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对篆刻方面的学习和研究的时间不是特别久,但是兴趣比较浓厚,所以常常鉆研其中,不亦乐乎。正所谓:“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在学习与研究篆刻的这段时间里,我收获了一些自己的理解,不仅仅局限于这一寸见方。
  中华文化包罗万象,每一门传统艺术都饱含先人文化及修养。纳千万气象藏于方寸之间,这显示了中国人骨子里的内敛、谦和。一叶落知天下秋,方寸之间亦可见乎天地。小小的一枚印章,千变万化的刀法、字法、结构、空间,甚至败笔,其中的耐人寻味又岂是朝夕之功。见微知著,胸怀广博,格物致知才是中国哲学精神的魅力所在,鲜活的生命色彩亦在其中。
  印章不仅仅保留并延续了它作为信用、凭证的作用,更是在明清文人发现新材料后被赋予了艺术色彩。传承至今,不同时代的不同文化背景致使历代印风都有所差别。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在当今时代也是至关重要的。传承是基础,创新是生命,两者不可偏废。因此余以为既然在这个时代,便要运用这门艺术,搭载当代的艺术形式来表达这个时代,让这个时代与千年前去对话、碰撞激发新的美。篆刻的媒介多种多样,可以是石头,可以是铜、金、银、玉,等等,不同的材料会直接影响印章的风格。在当下,科技的发展涌现出的新材料,其中又有多少适合用于篆刻呢,新材料与传统文化的碰撞又产生怎样的艺术效果呢,这些都是有待进一步探究的方向。
  其实生活中处处都充满艺术。仰观星河,俯察草木,大到江河,小到一根树枝、草叶,各种杂乱的线条交织在一起,分割成无数精妙的空间,而生命的气息却能自然流动,产生无数动人的美景。我想艺术的追求也大抵如此。
   丁酉夏月于藏山楼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乡村建设的不断深入,民宿的空间形态正逐渐成为村落文化的一部分。与此同时,由于受到社会不同因素的影响,传统村落民居的建筑面貌也在呈现着复杂多变的局面。本文将在传统村落文化的背景之下,对乡村民居住宅进行分类探讨,依照不同的乡村民居住宅风貌,笔者将其划分为“原生住宅”“废旧住宅”“新建住宅”三种形态。其次,结合当前乡村旅游对传统村落建筑的利用与开发的需要,对应三种不同的民居住宅形态,继而提出三
期刊
在近现代合肥“邓包派”书风代表书家中,张子开不能不提。  张运(1863-1938),一名文运,字子开,合肥人。光绪戊子(1888)科举人,曾选派桐城教谕,因病乞免。科举废,兴学堂,合肥庐阳书院改办庐州中学堂。张子开受李鸿章之子、名誉堂长李经方之聘出任学监,代李经方主持校务。两年间,成绩卓著,后因病引退。1908年,设馆于德胜门大街本宅,授徒讲学,一时桃李盈门,为庐州人士所称道。地方府县官员,亦皆
期刊
1940年,游寿先生应恩师胡小石先生之邀,前往四川国立女子师范学院应聘国文教师,胡小石先生在1940年7月29日写给游寿先生的信中说:“介眉贤弟:日前得飞书,极欣慰。寇机肆虐渝市,两月来几日与死神相挡拒,近时多雨,警报乃少闻耳。寒家在此,惟寓庐略损,大小人口幸无恙,望莫念也。女师学院校址定白沙,在重庆上游百余里,由重庆搭轮船一日到。开学原定十一月中,顷闻有提早之说,不知如何。光炜因本期仍须赴滇,上
期刊
3月21日至22日,湖南省艺术摄影学会“到人民中去”湖南省摄影家走进永兴创作活动在银都永兴举行。来自全省各地的40余名摄影家深入到田间地头、厂矿井下、工厂车间、传统村落,用影像记录感动瞬间,用摄影精品讲好中国故事。攝影家见证了600多年历史的板梁古村和被誉有“北有岳麓、南有安陵”之称的湘南第一书院——安陵书院,拍摄了早晚变化无常的便江风光和神奇的天然丹霞坦洞,用镜头记录了变废为宝的银炼厂和精致独特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指出,文学艺术要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湖南作为美术大省在践行总书记这个期望中,可属走在美术界前列。因为这块红色的土地,是毛主席的家乡!  我们高兴地看到,近些年来有不少老中青美术家,自觉地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现实题材创作之中。潜心思考,努力打磨,废寝忘食,呕心沥血,确实创作出不少优秀的现实题材作品,在全国产
期刊
湖南師大美术学院学生绶宁写生作品选
期刊
2019年4月2日晚7:00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家具与艺术设计学院,“为艺术家做书”系列研讨会的第三回“甜展vs秋册”顺利举办。此次研讨的是陈秋伟编辑设计完成的陈牧甜个人画展的画册《游乐园玛祖卡》,也是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家具与艺术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课程《视觉传达设计策划与实践》课堂教学模式的一次尝试。活动得到了长沙市天涯彩印包装有限公司、湖南柒云山房品牌设计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由乔晓伟、罗雪妍、李靓、
期刊
2019年9月6日下午,“走出巴颜喀拉——李伯安作品捐赠展”研討会暨开幕式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四层报告厅举行。开幕式上,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杜鹏飞、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学术委员会主任王明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胥建国致辞。杜鹏飞向李伯安之子李飒先生颁发李伯安先生作品《走出巴颜喀拉》捐赠证书。开幕式由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副馆长苏丹主持。  开幕式结束后,来自美术界、艺术界和文博界的十余位专家学者
期刊
古琴是中华文化中品德至高的乐器,为“琴、棋、书、画”之首。  湘楚大地琴律温厚,琴风悠长。南宋琴家郭沔曾移居衡山谱写《潇湘水云》,数百年来以为美谈。朱熹、张栻、王船山、左宗棠等贤哲在岳麓书院传扬礼教、以琴治心,为潇湘古琴文化的弘扬做出了巨大贡献。彭祉卿、杨宗稷、顾梅羹、查阜西等近现代琴家都在湘楚大地上从事琴学活动。其中杨宗稷创立了“九嶷派”,著成《琴学丛书》,成为目前研究琴学的重要参考文献。湖南省
期刊
这些年每年都会收到友朋送我的自印本,多数是有关某家族的历史,老辈的书信集、纪念集、个人诗文集等等。这些单行本看起来是小众的读物,倘如从放宽历史的视野来考察,则是今后回望历史值得投去关注的文献,不仅因为书中贮藏的信息是公开出版物中不易见到的,历时既久,可能还是难得的珍本,其中的原因之一是这样的印本,数量往往有限,加上流传过程中的损失,存世偏少,其珍贵程度可想而知。  我印象中上海的周退密先生以往每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