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田林网具有防灾减灾、抗御自然灾害、维护农业生态安全、保障粮食稳产高产的作用。蒙城县是皖北农业大县,随着耕地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搞好农田林网建设成为该县林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该文结合蒙城县农田林网现状与实际,简述了农田林网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规范实施、严格措施等对策,以期我国农田林网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林业;农田林网;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S72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20-0056-02
蒙城县地处淮北平原,国土面积209100hm2,其中耕地面积153333.3hm2,是皖北农业大县。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印发《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的通知》《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下一步林业的发展方向。要实现平原农区林业增绿增效目标,就要及时调整林业发展思路,集中精力抓好农田林网建设和村庄绿化。农田林网是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具有防灾减灾、抗御自然灾害、维护农业生态安全、保障粮食稳产高产的作用。为实现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和谐发展,提高农田林网防护功能和效益,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十四五”期间大力提升蒙城县农田林网建设水平,到2025年使县农田林网建网率达到85%以上,为农业稳产高产、乡村振兴战略助力。
1 农田林网建设现状
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安徽省先后实施了“五年消灭荒山,八年绿化安徽”“开展林业二次创业”“平原绿化工程”“万里绿色长廊建设工程”等。平原农区建设农田林网要求:沿省道、河流两侧建设3个平行林带;沿县乡道路、大中沟渠两侧建设2个平行林带;沿乡村道路、排水沟渠两侧建设1个平行林带。到 2005年底,蒙城县农田林网建网率达到72.7%,农田林网建设取得了可喜成效。但近年来,受木材市场价格、飞絮、杨树草履蚧危害等因素影响,老龄林网采伐更新恢复阻力大,农田林网缺棵断档、退化衰败现象比较严重,蒙城县的农田林网建网率也从1999年的83.7%下降到现在的38.9%。目前保存的建网面积仅为47730.3hm2,农田林网功能下降较为明显,与林长制“护绿、增绿、管绿、用绿、活绿”的目标不相协调。
2 存在的问题
2.1 思想认识不到位 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农民甚至部分乡村干部在思想上对农田林网建设的作用缺乏科学的了解,普遍认为农田林网的林带主要是利用田间的沟、路、渠两侧的宜林地建设的,樹木长大后,尤其是杨树等高大乔木在农田里遮光、胁地,造成农作物减产,而对林网改善局部小气候、增加作物产量所起到的生态作用认识不足。另外,2005年以来,蒙城县农田林网建设没有列入政府目标考核范围,部分乡镇领导对农田林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导致老的林网采伐后更新困难,新建林网困难重重,致使农田林网建设整体水平下降较为明显。
2.2 树种选择不合理 一是之前栽植的杨树大都进入成熟期,春季杨树飞絮给群众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导致村庄和沟河堤坝栽植的杨树被大量砍伐,部分农田林网受到了毁坏。二是由于林网内的林木存在一定程度的胁地现象,导致农林矛盾突显,在选择农田防护林栽植树种时,排斥杨树等高大乔木,偏向于女贞、桂花、石楠等园林绿化树种,弱化了林网的生态防护功能。三是当前林网内栽植的树木多是一些矮冠园林绿化树种,由于管理不到位和市场因素,所种植的树木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低下,往往处于有人栽、无人管,任其自生自灭的窘境。
2.3 更新管理跟不上 近年来,受杨树飞絮、杨树草履蚧、木材价格偏低等因素影响,大量林网林带的杨树被砍伐。一些镇村以杨絮干扰群众生活、影响环境质量为由,借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环境整治、土地复垦、交通水利工程实施之机,违背自然规律,未经许可肆意采伐林木。不少镇村出现“砍大树栽小树、砍乔木栽灌木、只砍树不栽树”等不正常现象,以至“光腚庄、裸奔路”随处可见。另外,新修订的《森林法》规定,非林地上的农田防护林、防风固沙林、护路林、护岸护堤林等的更新采伐不需要办理采伐许可证,因此今后农田林网采伐后的更新管理会更加困难。
2.4 投入机制不健全 一是农田林网建设中财政资金投入较少,县级财政几乎为零,且单行造林不享受造林补助,导致群众造林积极性不高。二是由于林木胁地,靠近林带附近的农作物减产幅度在26%以上,受到损失的农户得不到经济补偿,对地边栽树抵触情绪较大。三是现实生产中虽然采取“谁栽谁有,树随地走”的原则,但由于造林成本高,林木经营周期长,农户短期内得不到经济收入,林网建设积极性不高。
2.5 管护措施不到位 提高农田林网的保存率必须注重“三分造、七分管”。目前蒙城县农田林网只有少数主干道路、河流林网的林木所有权属造林企业或大户,林木的管护责任能得到较好地落实,管护力度大,林分质量较高。而其余大多数林网管护权落在千家万户,管护水平一般,导致出现缺株断档、有树不成林、有林不成网的现象。有些乡村林网几乎没有落实相应的管护措施。
3 对策建议
3.1 科学规划 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的政策出台后,为推动国土绿化高质量发展,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指出: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科学规范、因害设防建设农田防护林。为更好地落实蒙城县农田林网要突出乡村特色、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的“十四五”目标,该县邀请省林业局和安徽农业大学专家进行实地调研规划,实地踏查确定农田林网建设地点,落实年度建设地块;确定林带建设的方位、林带结构、林带间距、林带配置等;确定主要造林树种和建设模式;确定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环境保护等各项配套技术措施。
3.2 合理布局 根据蒙城县道路、水系、土壤等自然地理条件,结合农田林网建设现状,将全县分为2个规划区,即重点区域和一般区域。重点区域包括板桥集镇、三义镇、小辛集乡、许疃镇4个乡镇。该重点区域道路、沟渠纵横交错,林网造林树种主要为杨树、杜仲等,现有农田林网面积13333.3hm2,农田林网建网率41.2%,村村通道路、沟渠等基础条件较好。规划重点对该区域开展新建林带建设,形成以现有道路、沟渠为平台新建农田林网林带,构成大小不等、规格不一的自然网格。一般区域包括马集、岳坊等12个乡镇。该区域公路、河流水系纵横,道路有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水系有北淝河、涡河、芡河、茨淮新河等四大水系;林网林带造林树种主要为榉树、国槐、刺槐、法梧、梓楸、泓森槐、女贞、柳树、红叶石楠、栾树、泡桐、杨树等乡土树种,现有农田林网面积34600hm2,农田林网建网率38.3%,农田林网建设基础条件一般。规划重点对该区域现有林带进行补植补造和抚育管理,加强无林带范围的新建林带建设,全面提升农田林网建设水平。
3.3 规范实施 一是林网网格面积要符合要求。以现有的路沟渠两侧营造林带自然形成大小不等的林网网格,一般要求水泥硬化路面要全部实现林带化,网格面积重点发展区最大不超过33.3hm2,一般发展区最大不超过53.3hm2。二是林带宽度和行数要因地制宜。宽林带宽度为10m及以上,栽植树木3行及以上;一般林带要求栽植树木1行及以上。三是树种选择要科学。农田林网造林树种选择必须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以优良乡土树种为主,适当引进外来优良树种,并符合速生丰产、干形通直、树冠较窄、生长稳定、寿命长等要求,具有较强的抗寒、抗旱、抗高温、抗病虫害等特性,兼具防护、用材、经济、美化和观赏等方面特性。
3.4 严格措施
3.4.1 提高造林质量 培土浇水:新栽树木浇透定根水后,要组织管护人员定期巡护,根据土壤墒情适时组织培土、浇水。防风固基:胸径较大的树木栽植后要加固树木根基,设置防风架;若遇大风天气,要及时扶正风倒苗木。抽枝除萌:新栽树木树冠枝条较多的要适当抽去部分枝条,以提高造林成活率;分枝点(定干高)以下树干部位萌生的芽体要及时抹除。
3.4.2 落实管护措施 落实林权,不栽无主树,让树有人栽、有人管;栽植前要充分考虑机械化作业和树照地等问题,能栽多行栽多行、能栽双行栽双行、能栽单行栽单行,栽植模式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财政要加大管护投入力度,管护投入的经费要与栽植投入的经费相当;避免毁坏,安排专人加强巡查管护,制止在树旁堆放秸秆杂草、拴家畜、散养牛羊及焚烧秸秆等行为。
3.5 加大投入 鼓励有能力的企业、大户、林农参与农田防护林建设。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采取合作、承包、分包等多种市场化运作模式,吸纳社会资本投资农田林网建设。培育林业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社、林业专业大户、家庭林场、林业龙头企业等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并对其实施农田林网建设给予财政资金、税费政策支持。
关键词:林业;农田林网;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S72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20-0056-02
蒙城县地处淮北平原,国土面积209100hm2,其中耕地面积153333.3hm2,是皖北农业大县。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印发《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的通知》《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下一步林业的发展方向。要实现平原农区林业增绿增效目标,就要及时调整林业发展思路,集中精力抓好农田林网建设和村庄绿化。农田林网是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具有防灾减灾、抗御自然灾害、维护农业生态安全、保障粮食稳产高产的作用。为实现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和谐发展,提高农田林网防护功能和效益,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十四五”期间大力提升蒙城县农田林网建设水平,到2025年使县农田林网建网率达到85%以上,为农业稳产高产、乡村振兴战略助力。
1 农田林网建设现状
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安徽省先后实施了“五年消灭荒山,八年绿化安徽”“开展林业二次创业”“平原绿化工程”“万里绿色长廊建设工程”等。平原农区建设农田林网要求:沿省道、河流两侧建设3个平行林带;沿县乡道路、大中沟渠两侧建设2个平行林带;沿乡村道路、排水沟渠两侧建设1个平行林带。到 2005年底,蒙城县农田林网建网率达到72.7%,农田林网建设取得了可喜成效。但近年来,受木材市场价格、飞絮、杨树草履蚧危害等因素影响,老龄林网采伐更新恢复阻力大,农田林网缺棵断档、退化衰败现象比较严重,蒙城县的农田林网建网率也从1999年的83.7%下降到现在的38.9%。目前保存的建网面积仅为47730.3hm2,农田林网功能下降较为明显,与林长制“护绿、增绿、管绿、用绿、活绿”的目标不相协调。
2 存在的问题
2.1 思想认识不到位 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农民甚至部分乡村干部在思想上对农田林网建设的作用缺乏科学的了解,普遍认为农田林网的林带主要是利用田间的沟、路、渠两侧的宜林地建设的,樹木长大后,尤其是杨树等高大乔木在农田里遮光、胁地,造成农作物减产,而对林网改善局部小气候、增加作物产量所起到的生态作用认识不足。另外,2005年以来,蒙城县农田林网建设没有列入政府目标考核范围,部分乡镇领导对农田林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导致老的林网采伐后更新困难,新建林网困难重重,致使农田林网建设整体水平下降较为明显。
2.2 树种选择不合理 一是之前栽植的杨树大都进入成熟期,春季杨树飞絮给群众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导致村庄和沟河堤坝栽植的杨树被大量砍伐,部分农田林网受到了毁坏。二是由于林网内的林木存在一定程度的胁地现象,导致农林矛盾突显,在选择农田防护林栽植树种时,排斥杨树等高大乔木,偏向于女贞、桂花、石楠等园林绿化树种,弱化了林网的生态防护功能。三是当前林网内栽植的树木多是一些矮冠园林绿化树种,由于管理不到位和市场因素,所种植的树木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低下,往往处于有人栽、无人管,任其自生自灭的窘境。
2.3 更新管理跟不上 近年来,受杨树飞絮、杨树草履蚧、木材价格偏低等因素影响,大量林网林带的杨树被砍伐。一些镇村以杨絮干扰群众生活、影响环境质量为由,借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环境整治、土地复垦、交通水利工程实施之机,违背自然规律,未经许可肆意采伐林木。不少镇村出现“砍大树栽小树、砍乔木栽灌木、只砍树不栽树”等不正常现象,以至“光腚庄、裸奔路”随处可见。另外,新修订的《森林法》规定,非林地上的农田防护林、防风固沙林、护路林、护岸护堤林等的更新采伐不需要办理采伐许可证,因此今后农田林网采伐后的更新管理会更加困难。
2.4 投入机制不健全 一是农田林网建设中财政资金投入较少,县级财政几乎为零,且单行造林不享受造林补助,导致群众造林积极性不高。二是由于林木胁地,靠近林带附近的农作物减产幅度在26%以上,受到损失的农户得不到经济补偿,对地边栽树抵触情绪较大。三是现实生产中虽然采取“谁栽谁有,树随地走”的原则,但由于造林成本高,林木经营周期长,农户短期内得不到经济收入,林网建设积极性不高。
2.5 管护措施不到位 提高农田林网的保存率必须注重“三分造、七分管”。目前蒙城县农田林网只有少数主干道路、河流林网的林木所有权属造林企业或大户,林木的管护责任能得到较好地落实,管护力度大,林分质量较高。而其余大多数林网管护权落在千家万户,管护水平一般,导致出现缺株断档、有树不成林、有林不成网的现象。有些乡村林网几乎没有落实相应的管护措施。
3 对策建议
3.1 科学规划 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的政策出台后,为推动国土绿化高质量发展,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指出: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科学规范、因害设防建设农田防护林。为更好地落实蒙城县农田林网要突出乡村特色、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的“十四五”目标,该县邀请省林业局和安徽农业大学专家进行实地调研规划,实地踏查确定农田林网建设地点,落实年度建设地块;确定林带建设的方位、林带结构、林带间距、林带配置等;确定主要造林树种和建设模式;确定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环境保护等各项配套技术措施。
3.2 合理布局 根据蒙城县道路、水系、土壤等自然地理条件,结合农田林网建设现状,将全县分为2个规划区,即重点区域和一般区域。重点区域包括板桥集镇、三义镇、小辛集乡、许疃镇4个乡镇。该重点区域道路、沟渠纵横交错,林网造林树种主要为杨树、杜仲等,现有农田林网面积13333.3hm2,农田林网建网率41.2%,村村通道路、沟渠等基础条件较好。规划重点对该区域开展新建林带建设,形成以现有道路、沟渠为平台新建农田林网林带,构成大小不等、规格不一的自然网格。一般区域包括马集、岳坊等12个乡镇。该区域公路、河流水系纵横,道路有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水系有北淝河、涡河、芡河、茨淮新河等四大水系;林网林带造林树种主要为榉树、国槐、刺槐、法梧、梓楸、泓森槐、女贞、柳树、红叶石楠、栾树、泡桐、杨树等乡土树种,现有农田林网面积34600hm2,农田林网建网率38.3%,农田林网建设基础条件一般。规划重点对该区域现有林带进行补植补造和抚育管理,加强无林带范围的新建林带建设,全面提升农田林网建设水平。
3.3 规范实施 一是林网网格面积要符合要求。以现有的路沟渠两侧营造林带自然形成大小不等的林网网格,一般要求水泥硬化路面要全部实现林带化,网格面积重点发展区最大不超过33.3hm2,一般发展区最大不超过53.3hm2。二是林带宽度和行数要因地制宜。宽林带宽度为10m及以上,栽植树木3行及以上;一般林带要求栽植树木1行及以上。三是树种选择要科学。农田林网造林树种选择必须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以优良乡土树种为主,适当引进外来优良树种,并符合速生丰产、干形通直、树冠较窄、生长稳定、寿命长等要求,具有较强的抗寒、抗旱、抗高温、抗病虫害等特性,兼具防护、用材、经济、美化和观赏等方面特性。
3.4 严格措施
3.4.1 提高造林质量 培土浇水:新栽树木浇透定根水后,要组织管护人员定期巡护,根据土壤墒情适时组织培土、浇水。防风固基:胸径较大的树木栽植后要加固树木根基,设置防风架;若遇大风天气,要及时扶正风倒苗木。抽枝除萌:新栽树木树冠枝条较多的要适当抽去部分枝条,以提高造林成活率;分枝点(定干高)以下树干部位萌生的芽体要及时抹除。
3.4.2 落实管护措施 落实林权,不栽无主树,让树有人栽、有人管;栽植前要充分考虑机械化作业和树照地等问题,能栽多行栽多行、能栽双行栽双行、能栽单行栽单行,栽植模式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财政要加大管护投入力度,管护投入的经费要与栽植投入的经费相当;避免毁坏,安排专人加强巡查管护,制止在树旁堆放秸秆杂草、拴家畜、散养牛羊及焚烧秸秆等行为。
3.5 加大投入 鼓励有能力的企业、大户、林农参与农田防护林建设。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采取合作、承包、分包等多种市场化运作模式,吸纳社会资本投资农田林网建设。培育林业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社、林业专业大户、家庭林场、林业龙头企业等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并对其实施农田林网建设给予财政资金、税费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