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职业教育优势 服务新农村建设

来源 :北京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GFIDYRST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来,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紧紧围绕人才培养和科技服务两条主线为北京郊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在培养输送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同时,充分发掘和利用学院的人才、智力等资源优势,积极推进京郊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一、提升理念,形成共识
  
  职业教育是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种教育类型,因此,要办好一所北京的农业职业学院,首先必须要紧紧把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脉搏。在当前形势下,我们必须将学院的改革与发展放在推进首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大背景、大战略下,深入研究新农村建设的内涵与要求,正确认识农业职业院校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自身的改革与发展纳入新农村建设之中,有前瞻性地、准确地确定农业职业教育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着力点和结合点。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服务于新农村建设和更好更快地促进农业职业教育自身的发展。
  基于此,学院进一步明确了“立足京郊,面向首都,服务‘三农’”的办学宗旨,强调要跳出“以教育为中心、为本位”传统观念的束缚,改变自我评价、自我循环的传统办学模式,将学院的发展放到北京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京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背景下加以审视、考量和重新定位,并在不断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德为先,全面育人;以实践教学为主体;办学与服务双赢;开放式办学与不断创新的四大办学理念。其中我院将“服务与办学双赢”作为一个重要的理念加以强调和贯彻。所谓“双赢”就是:通过服务赢得办学水平的提高;通过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赢得服务实效性的增强。
  作为“农”字招牌的职业院校,在“三农”服务中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在办学中服务,在服务中办学,实现办学与服务双赢”,将服务新农村进一步提升到理论的高度加以认识,是我们全方位参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理论基点。对此,全院上下形成了共识,这为积极主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较好的思想基础。
  
  二、适应需要,培养人才
  
  在人才培养上,我院的培养标准是:“对口”、“实用”,主要途径是优化专业结构和改革教学模式。
  (一)优化专业结构,培养新农村建设所需的“对口”人才
  建设新农村就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产业的升级和调整。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北京一是缺乏适应产业升级需要、能在农村直接从事一产的现代农业从业者,二是缺乏适应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和掌握一定技能的二三产业从业者。因此,我们积极组织力量展开人才需求现状的调研分析,同时坚持以“农字”、“涉农”为招牌专业的原则,调整专业结构,主动适应北京新农村建设和发展对技术应用性人才的需要。
  近两年来,学院通过三条途径对专业进行了科学调整:一是根据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研究开发新专业,如民俗旅游、家政服务、物业服务、机电数控、汽车维修等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方面的专业类群;二是改造原有专业,如以畜牧兽医专业为基础,开设以宠物疾病防治、特种动物养殖、生物技术应用为特色的兽医、生物技术及应用等专业,形成了与京郊现代畜牧业发展相适应的畜牧类特色专业群;三是将传统的园艺、园林专业调整为以突出现代园艺、绿色农产品生产和园林美化为主的专业方向上,开设了绿色食品生产与检测、食品工程等专业,形成了与现代农业产业化生产、农产品加工相适应的特色专业群。
  (二)改革教学模式,培养新农村建设需要的“实用”人才
  一是培养“双师型”队伍。学院在分配机制上深化改革,鼓励教师参与专业实践活动和挂职服务,选派青年教师到乡镇挂职服务,在服务的过程中了解和掌握京郊一线情况,从而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二是开发实用课程。学院本着“以能力为本位,以素质为核心”的培养目标,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完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淡化系统性,突出应用性,理论以“必需和够用”为度,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是开展实践性教学。学院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上,不断加强实验、实习、实训和综合实践等实践性教学环节,逐步构建了以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针对性较强的实践教学体系。
  四是加大基地建设。学院为保障实践教学的开展,加大了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力度,在校内建设了两个国家级重点示范基地,4个北京市重点基地,10个学院重点基地,在郊区合作建立了100多个专业教学基地。
  由于专业设置适应北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学院的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保持在99%以上,每年有2,000多名毕业生直接到郊区涉农单位就业,他们绝大多数都能很快适应岗位要求、进入角色,并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欢迎。2006年,我院有78名毕业生成为京郊的“村官”,是北京高校应聘的学生中录用率较高的学校,而且从反馈的信息显示,多数村官在实践中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
  
  三、完善机制,创新模式
  
  (一)整合服务资源,完善服务机制
  机制是贯彻、落实理念的保障。在全院教职员工达成办学与服务双赢共识的前提下,学院通过进一步完善服务机制,激发教职员工服务的热情和活力,在体制和机制上确保双赢理念的贯彻和落实。
  一是成立“三农”服务中心。2006年5月,学院集教学、培训、科研等资源成立了专门的服务机构——“三农”服务中心,中心由主管副院长兼任主任,学院有关职能部门及系(部)负责人为成员,对全院的“三农”服务工作实行统一领导、统一协调、统一指挥和全面部署。一年多来,“三农”服务中心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各项服务,共投入资金上百万,参与人次过千人,服务农民超万人,足迹遍布京郊所有区县。在服务京郊的同时,该中心还积极组织开展了面向山西省左权、安徽省金寨、河北省张家口等地区的帮扶工作,进一步发挥了辐射、带动作用。
  二是成立专业化的服务工作室。2007年4月,学院成立了都市现代农业、畜牧兽医新技术、农产品营销、新农村规划建设、培训咨询策划等5个专业化服务工作室,并给予其专项经费支持。工作室以项目方式独立运行,着力提高服务专业化水平和教师专业化服务能力,围绕各自职能创造性地开展了大量工作,并已在服务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三是开展多层次的互动合作。我院积极与政府部门沟通,主动承担有关的新农村建设任务。在《2007年北京市农委系统新农村建设折子工程》中,学院独立承担了6大项工作,涉及农民培训、技术推广、科技示范等方面。到目前为止,所有工作已基本完成。
  在开展“院政互动”的同时,我院还积极开展“院院合作”、“院区合作”、“院企合作”,先后与北京农学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市乡镇企业局、北京三元集团以及房山区、平谷区、大兴区、门头沟区、怀柔区等在人才培训、技术推广等方面开展了联动与协作,共同为京郊新农村建设提供支持和服务。
  通过以上各方面的努力,目前,一个由“三农”服务中心牵头,以专业化服务工作室为基础,培训、服务、管理三支队伍为支撑的,广泛联系京郊各区县的“三农”服务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并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二)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实效
  创新服务模式,是先进理念指引和创新机制保障下的必然产物,是学院服务“三农”工作取得实效的有效途径。多年来,通过探索实践,我院形成了以下4种有效的服务模式:
  一是“滴灌式”服务模式。“滴灌式”服务就是将科技成果、实用技术、信息资源等通过科技人才输入的方式直接送到田间地头,专家服务直接到“户”,最大限度地减少中间环节。此模式针对性强,服务效果好。例如,园艺系在房山区长水园艺基地坚持科技服务达6年,通过教师挂职服务,将蔬菜、果树、花卉专业技术及人才、信息引入当地,帮助当地完成了从传统集体生产到企业化运作的转变,得到了农民朋友的高度认可和赞扬,并被《京郊日报》等媒体采访报道,引起了广泛关注。
  二是“孵化式”服务模式。“孵化式”服务就是通过开展产学研合作和实训基地示范,用成果、技术、人才等支持企业发展,并不断“孵化”产生新的企业。例如,我院依托畜牧兽医专业开办的种鸡场,在学院雄厚的专业技术力量支撑下,已发展成为全国农业院校校办产业的明星企业。种鸡场依托专业技术优势开展帮扶,产品和技术辐射到山东省、新疆省、云南省、黑龙江等省自治区,仅此就带动农民增收1亿多元,构建了校办产业带动农户致富的新模式。同样,在园艺系教师挂职房山区阎村镇期间,帮助当地引进了温室枇杷种植技术,并推广到了丰台区南宫地热博览园、大兴区采育镇、平谷区大兴庄镇、北京军区总后良乡基地,“孵化”出了一批规模化的种植基地。
  三是“套餐式”服务模式。“套餐式”服务就是根据服务对象的要求,将服务人员、内容和渠道有效集成,提供可供选择、科学组合的综合服务。农民通过“点菜”,将遇到的问题提交给专家团队,专家通过“下厨”,深入农村调查研究,提出解决方案,并组织综合化的服务,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在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问题。例如,学院在为平谷区白各庄村制定《2006-2010年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工作中,组建了包含政策研究、种植、养殖、水利、信息等方面17位专家的团队,完成了调研、测绘、考察、编制等工作,为当地提供了“全套式”的服务。同样,学院畜牧兽医系按照京郊畜牧产业的主体品种,划分组建了牛、羊、鸡、猪等专业服务团队,从饲料、防疫、喂养、诊治等主要环节编制服务规程,形成服务“套餐”供农民选择,也在京郊产生了积极反响。
  四是“链条式”服务模式。“链条式”服务就是将农民的需求、专家的科研与服务以及学院的教学联系起来,使学院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成为紧密联系的“链条”。自2005年学院成立挂职服务团以来,已先后派出近60名科技骨干到京郊乡镇挂职服务。他们帮助当地引项目、建基地、搞培训、做指导,直接培训和指导的农民已达万名以上,受到了广大农民的好评。
  党的十七大为农业职业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我院将继续牢牢把握机遇,将服务新农村建设作为光荣的历史使命,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服务能力,在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伟大事业中作出新的贡献!
  
   (作者系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张 敏]
其他文献
髋臼骨折系高能量损伤所致,其骨折类型、移位方式多样,治疗较为困难.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检查和开放复位技术的发展完善,目前愈来愈多的学者支持早期手术治疗,且取得了较好的预
患者刘某,女,13岁,因提重物不慎扭伤致右膝肿痛,活动受限3天入院。患者扭伤时右膝呈半屈内翻位,入院查体右膝关节肿胀,浮髌征(+),关节内积血,抽屉试验(±),伸屈活动受限。X线片示右膝关
本文分析PICC插管未到位并发导管堵塞的原因,并探讨其处理及预防措施.选择好血管,可减少送管困难的发生;正确的封管及加强对PICC患者出院管理能减少导管堵塞的发生.
宜兴市蓓蕾幼儿园是江苏省示范性实验幼儿园,无锡市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和教产研工作先进学校。幼儿园拥有一支高学历、一专多能的教职工队伍,积极介导科研兴国,走内涵发展道路。先
为观察非骨水泥型假体置换术后周围骨密度的变化,对25例非骨水泥型人工假体置换患者分别于术后1周、3个月及6个月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按Grune[1]分7个测量兴趣区测量假体周
加快海峡西岸旅游区的发展对“海峡旅游区”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福建与长江三角洲旅游经济区的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的对比,对海峡西岸旅游区的海外旅游市场现状和
根据复烤能源数据采集与管理的特点及需求,采用PROFIBUS—DP/PA总线、PC—Base控制器WinAC、智能仪表构建了能耗采集系统。对生产班组的水、蒸汽、压缩空气累计能耗进行统计计
髌下脂肪垫损伤是导致膝关节疼痛的重要原因之一。临床常见,多发生于中老年,我院疼痛门诊自2000年以来采用髌下阻滞配合中药熏洗的方法治疗髌下脂肪垫损伤52例,效果满意,现总结报
自1999~2004年,作者在71例骨科手术中应用C型臂与激光笔组合的方法术中定位,获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代表:大家好!今天农业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在这里举办“农业职业教育与社会服务”论坛,总结交流各地、各学校、各单位的工作情况,研究探讨农业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