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核磁共振信号可视化的实现

来源 :第六届全国磁共振学术大会暨国际磁共振学术会议(ISMRM)、山东省第十五次放射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三届医学影像学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y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医用核磁共振装置往往不能将图像生成前的信号处理过程可视化,无法观察到信号如何转化为图像,无法获得实验的物理数据和信号获取处理过程。为清楚的展示核磁共振信号产生的过程以及信号到图像的完整转化,我们以我校万东0.36T开放型核磁共振设备为试验平台,借助频谱仪软件,实现核磁共振现象观察、信号的捕捉处理、图像重建等环节的可视化,完整的获取了人体信号在重建为图像前的不同过程。 材料与方法:万东0.36T i-open永磁型核磁共振,附属成像组件,万东头部线圈专用水模,软件:MatIab6.5,RNIMR,IMRI。以万东0.36T医用开放性核磁共振为试验平台,常规头部线圈采集.以SE、FSE序列采集志愿者头部T1、T2影像;使用IMRI、RINMR、Matlab6.5软件。截取扫描序列的90度射频脉冲信号,选取等间隔偶数采样点,采集数据.拟合出T1、T2弛豫时间曲线,以及组织SE回波电信号,获得K空间频率域图像。①测量组织在常规序列中信号强度。采用头部扫描常用的SE、FSE序列,序列重复次数设定为1.测量单次90度、180度射频脉冲情况下,头部组织的电压信号最大强度值;②测量样品T1、T2时间曲线。选用头部线圈,使用核磁共振专用方形水模,PSE序列扫描,选用256次180度激励,偶数点采集。曲线脉冲指令通过RINMR软件施加给核磁共振谱仪.获得T1、T2时间曲线;③获取FID、Echo回波电压信号。以志愿者头部组织作为样品.不采用常规序列形式,去除二级信号放大,施加单个90度射频脉冲.获得头部组织的FID电压信号;施加180度射频脉冲.获得头部组织单一回波电压信号;④获取信号对应的K空间图和断层图像。以水模作为组织样品,常规SE序列扫描,设定12层断层图像。脉冲指令通过IMRI软件施加给核磁共振计算机,获得该层的K空间频率域图或相位图。然后采用滤波反投影法,进行采样点频率的反傅立叶变换.获得空间域图像。 结果:获得了核磁共振在成像不同阶段的信号可视化图形.即电压信号曲线一样品的T1、T2时间曲线-FID、回波信号-K空间图、实际断层重建图。 结论:核磁共振信号的可视化在核磁共振成像的各个环节中。均可实时的展示出信号的情况和变化。同时,笔者还利用成像可视化,开设了相应的核磁共振成像可视化实验,相比于原有的核磁共振实验,更全面、直观的帮助学生理解核磁共振成像。成像过程的可视化可使医师观察到成像的每个环节,观察到不同激励产生的电信号差别。从而可以根据实际信号,预先选择更加合适的射频激励,充分发挥设备性能。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X线和CT诊断检查方法对成软骨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收治的经手术病理检查结果确诊的成软骨细胞瘤患者50例,分别行X线和CT诊断检查,比较两种方法的
目的分析流程管理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甲状腺围手术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10月的150例合并有颈椎病的甲状腺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实施流程管理前的70例(2015年1—5
目的:探讨网络使用时间对大学生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应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生命质量调查表(SF-36量表)在牡丹江医学院在校大学生中进行调查。按平均每天上
1故障现象 该医用超声源是Aloka生产的SSD-256 B型,在开机后显示器上无超声图像,字符、电子标尺等功能显示正常.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对新生儿肺炎的疗效。方法抽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确诊为新生儿肺炎的患儿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42例),其中对照组采用抗生素等常规治疗,
在专业骨科医院中,手术室无疑是医院蓬勃发展的心脏。医疗设备作为开展手术工作的硬实力,在医院发展的过程中得到不断的充实与提升。近年来,随着医疗产业的飞速发展,我院也逐
1故障现象ECT做Home位时,报"M65"故障错误,机器不能继续工作.2故障分析该故障是由于位置电位器读数值与位置译码器的值比较后超出偏差.造成该偏差原因之一是由于位置电位器老
心电和CO2参数是人体生理的重要参数,对其监护很有必要.本文设计了一种实时的无线中央集中监护心电和CO2参数的监护系统,以此方案实现的监护系统具有优良的性能价格比,适合手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后切口早期脂肪液化或感染的原因、诊断要点及处理方法。方法:自2007年7月至2012年5月,对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后切口早期脂肪液化或感染的11例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