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兴粮与产教融合的内在逻辑和实现路径研究

来源 :粮食科技与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3277688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结合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与政策人才培养项目”,以粮食行业博士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为例,探讨人才兴粮与产教融合的内在逻辑和实现路径,提出应以人才兴粮为目标、以产教融合为手段,通过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兼顾深度与广度的行业参与、全程双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集聚优势的学科协同来共同实现粮食行业博士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粮食行业;博士;人才培养;产教融合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65/j.gste.cn431252ts.202008
  粮食安全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基石。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重视粮食工作,为充分利用人才资源、发挥创新动力,先后进行了“人才兴粮”“科技兴粮”的战略部署。国家粮食安全与战略面临的挑战,归根结底是时代科技与人才的竞争。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不仅需要高水平理论指导,且急需高层次人才的支撑。
  1 人才兴粮的必要性
  1.1 粮食人才的特殊性
  粮食产业具有基础性、公益性、外部性特征,对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稳定市场、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粮食产业的特殊属性和特殊地位决定了对粮食行业人才的特殊需求。粮食行业高层次人才培养,对于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促进我国粮食产业转型升级和现代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 粮食行业的现实性
  在国际国内粮食市场一体化程度迅速提升、粮食金融化和能源化趋势不断加剧、国际粮食巨头大举进入中国的背景下,我国粮食行业面临着巨大挑战,迫切需要以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为支撑,以业务流程再造和管理方式创新为驱动,建立全新的商业模式,延伸粮食流通产业链。粮食行业的转型升级急需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支撑。而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目前我国粮食产业人才队伍仍存在学历层次偏低、知识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
  1.3 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意见》提出全面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要推动粮食产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1]。2018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人才兴粮”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在粮食行业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深化粮食流通改革、建设粮食产业强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要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构建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协同育人模式,指导有关院校服务国家粮食安全特殊需求,培养粮食行业急需博士人才[2]。2020年7月,在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着力增强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更坚实的人才支撑。
  2 产教融合的发展趋势
  2.1 缘起与发展
  产教融合发源于职业教育领域,如今已逐步扩展到高等教育领域,辐射产业领域,是整合学校、行业、政府资源与优势的协同育人模式,是涵盖政治、经济、教育等多领域的多元系统工程。2017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逐步提高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程度,健全多元化办学体制,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健全完善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目标[3]。《意见》为深化产教融合提供了制度保障,而具体到政策落地,如何真正将学校与行業力量融合,调动社会各方积极性,形成协同育人的合力,是产教融合的核心问题。
  2.2 产教融合运行机制
  产教融合的运行需要合作动力、合作方式、合作平台、合作保障等各个环节的机制配合。一要树立互利共赢的基本共识,培养先进的协同育人理念,建立有政策支持的激励机制。二要构建科学、合理、可行的合作机制,形成政府、学校、行业三者互相支持的良性循环。三要完善合作沟通与协商平台,使政府、学校、行业三者形成纽带,扩展合作领域,深化合作模式。四要完善管理制度,对合作进行制约和质量保障,明确权责,规范行为,提高合作效率。
  3 “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与政策”项目的探索与实践
  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以“择需、择重、择急、择优”为原则,面向国家特殊行业领域对高层次博士人才的特殊需求,进行复合型高层次人才的订单式培养。南京财经大学“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与政策”项目,秉持“特需”原则,自2012年开始实施,历经8年实践,既是服务国家人才兴粮特殊需求,又是实现行业与高校产教融合的有益尝试。学校主动加强与国家粮食管理部门的工作对接,紧密围绕国家粮食安全和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对博士人才培养的特殊需求,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项目实施工作的要求、项目指导委员会审定和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管理体制、完善培养机制、健全规章制度、严格招生程序、加强过程管理,全面深化博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博士培养质量稳步提高。
  3.1 项目目标
  一是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产教融合,培养面向粮食流通产业发展需求的高层次理论研究人才、政策研究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二是通过创新产学合作模式,凝练重大问题,承担重大项目,推动成果转化,着力提升我国粮食流通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三是以完善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理论与政策为己任,深入开展重大理论和政策问题研究,为促进我国粮食流通产业转型升级和现代化发展提供具有战略性、科学性和实际应用价值的解决方案。
  3.2 人才培养模式与特色
  创建“政产学研”一体化协同支撑“双元”人才培养模式。一是坚持学科交叉,以培养高层次、复合型的粮食领域人才为指向,以应用经济学为基础,融合管理学、食品科学、信息科学等学科,形成交叉复合的课程体系,培养粮食领域的高端人才。二是坚持需求导向,以服务现代粮食流通产业的理论探索、政府决策、企业发展为导向,直面粮食产业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培养博士生的问题意识和责任担当,为粮食行业培养实干型人才。三是坚持产教融合,依托粮食行业主管部门、大型粮食企业及科研院所的优势,搭建“政产学研”合作平台,推进环节控制与全程跟踪,有效提升博士生培养质量。四是坚持双元培养,将经济管理课程和粮食科技课程相结合、校内学术导师和校外行业导师相结合、国内培养与国际合作相结合、学校培养与行业依托相结合,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4-6]。   3.3 产教融合的理论与实践教学
  一是入主流,以应用经济学主干课程为依托,夯实学生的应用经济学理论根基。坚持高标准和严要求,开设高级微观经济学、高级宏观经济学、高级计量经济学等应用经济学主干课程,使学生掌握学科领域前沿理论和方法,扎实理论功底。二是强特色,以粮食学科课程为抓手,筑牢学生服务粮食行业的专业知识体系。牢记粮食行业使命,开设粮食经济理论专题、现代粮食科学技术专题、中外粮食经济与政策专题、粮食财政与金融专题等课程,为学生烙上专业知识结构的行业底色。三是依托行业导师和产业教授,产教融合,丰富学生的实践知识。充分依托粮食行业优势资源,设立行业导师,聘任产业教授,实现理论和实践的良性互动,培养学生的行业意识。四是依托研究生工作站和实习基地,学用结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江苏省粮食集团有限公司等行业龙头企业合作设立研究生工作站和实习基地。
  3.4 面向行业需求的科研训练
  一是设立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的博士生专项课题,培养科研意识与行业意识。二是支持博士生主持和参与与行业相关的高水平科研项目,提升科研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积极组织学术论坛、沙龙,营造学术氛围,提供行业交流平台。四是通过科研奖励等方式鼓励博士生撰写学术论文、研究报告,提高科研水平,加快科研成果转化。
  3.5 建立人才培养质量保障體系
  一是科学遴选导师队伍。明确学科范围、学术标准、学历学位要求、职称要求;规范遴选流程,通过初审、学科组评议、校外专家匿名评审、校学位委员会投票表决等系列环节保证导师质量。二是加强招生环节管理。制定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生招生录取办法,从应届硕士生和粮食行业在职人员中招收博士生。三是择优选聘主讲教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选聘课程主讲教师。主讲教师中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成员3人、省级以上人才称号11人。四是严控学位授予质量。学位论文选题必须符合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的选题要求,全部双盲评审。博士生必须发表3篇以上与学位论文密切相关的高水平学术论文,方可授予学位。
  3.6 实践成效与成果
  南京财经大学在实施“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与政策人才培养项目”的过程中,认真贯彻中央文件精神,始终坚持以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为工作目标,建立了国家粮食行业管理部门和骨干企业共同参与的管理、指导和评估机制;坚持行业依托、需求导向、国家意识、国际视野、交叉融合、模式创新,以解决粮食流通产业的重大问题为己任,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坚持产学合作、双元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加强项目基础体系和支撑体系建设,认真落实各项投入计划和支持政策,为项目实施提供有力的条件保障。项目的实施,完善了满足博士人才培养需要的学科体系、平台体系、课程体系、条件体系和制度体系,既服务了国家需求,又提升了学建设水平,取得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系列成果。项目博士生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和行业研究报告,部分观点被粮食管理部门采纳或转化为政府部门政策文件;学用结合,创新国际粮油运输模式,打造“港产贸融”一体化的跨国粮油产业链;毕业博士生均为面向粮食行业单位就业,或继续从事粮食领域科学研究。该项目于2018年顺利通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验收评估,并获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二等奖。
  4 粮食行业博士人才培养的实施策略总结
  4.1 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一是要设立专门的指导委员会,集聚粮食行业权威专家力量,加强统筹指导,持续对博士人才培养工作进行研究、咨询、指导和评估。二是要设立学校层面的领导与工作小组,强化人才培养管理责任,关注博士人才培养的重大事项,制订科学完善的博士人才培养规章制度,从招生、培养、论文与学位、日常与思想教育、指导教师与任课教师等多方面规范博士生培养管理。三是要确立优先发展的政策与经费保障机制,在博士生学习条件、科研条件、住宿条件、生活费补助、奖学金设定、教师配备、课程建设、实验实践条件等方面予以经费投入和政策支撑,设立博士生培养专项经费,健全博士生奖助体系。
  4.2 兼顾深度与广度的行业参与
  一是要认真学习有关文件政策精神,积极对接粮食行业管理部门,加强人才培养宏观指导,争取充足的经费支持。二是要积极与地方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合作,搭建高质量产学合作平台,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寻找具体支撑。三是要积极与国内大型粮食企业合作,为产教融合提供条件保障,通过设立研究生工作站、专项奖学金等方式,为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调研、实习、实践条件和就业机会。
  4.3 全程双元化的培养模式
  一是招生环节,要积极拓宽生源渠道,兼顾应届毕业生与行业从业人员,平衡理论素养与实践经历考查。二是培养环节,要将理论学习与行业实践紧密结合,坚持学科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并重、学术创新能力与解决重大现实问题能力并重、学术与行业导师共同指导。三是学位授予环节,要综合考虑学科标准与行业需求,学位论文选题应符合行业需求,结合行业重大问题,具备明确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
  4.4 集聚优势的学科协同
  一是依托优势学科、重点学科,进行学科整合与深化建设。二是依托高水平科研平台和特色行业实践基地,实现学科协同优势落地。三是要坚持以现代粮食行业实际需要为导向,通过多学科的交叉复合,保证博士生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和交叉复合性,以适应粮食行业高层次复合型专业人才的特殊需求。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意见[EB/OL].(2017-09-08)[2017-09-08].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9/08/ content_5223640.htm.
  [2]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教育部,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教育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人才兴粮”的实施意见[EB/OL].(2018-05-03)[2018-12-31].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18-12/31/content_5447111.htm.
  [3]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EB/OL].(2017-12-19)[2017-12-19].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12/19/content_5248564.htm.
  [4]程永波,欧亚.全程双元化: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路径选择[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8(8):46-52.
  [5]陈年友,周常青,吴祝平.产教融合的内涵与实现途径[J].中国高校科技,2014(8):40-42.
  [6]柳友荣,项桂娥,王剑程.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5):64-68.
其他文献
[摘要]选题是研究生撰写学位论文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而后者又是评价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依据。本文以南京财经大学贸易经济(粮食经济)专业为例,分析历届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情况,归纳分析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特点及注意事项,最后对导师在研究生进行学位论文选题时所发挥的作用进行总结,旨在为提升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质量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学位论文;选题;研究生;粮食经济  中
期刊
[摘要]优质不优价是当前高质量粮食市场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粮食的特殊性决定了粮食市场受信息不对称约束。电子商务发展带来的虚拟性加剧了大米商品的信息不对称现象,而品牌建设被认为有助于改善这一现状。本文首先以京东电子商务平台所销售的大米数据为例,对电子商务平台有限信息对消费者行为所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品牌对大米销售结果影响模型,回归结果表明大米品牌显著影响消费者购买,大米品牌分级同样
期刊
[摘要]近年来,在很多食品中都会检测出甲醛,甲醛虽然有良好的防腐效果,但是并不意味着这种防腐效果可以被应用到食品当中。甲醛对人体的危害性特别大,如果人们长期食用带有甲醛的食物,势必会导致人们的身体健康遭受到严重的威胁和影响。因此,本文针对食品中的甲醛含量测定进行详细分析,并且提出有针对性的测定方法,对甲醛含量进行有效控制,为食品的安全提供保障。  [关键词]食品安全;甲醛含量;测定方法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为探索苦荞色选的最佳工艺方案,以CCD色选机为研究对象,采用Box-Behnken设计原理和响应面法,比较色选机供料量、供气时间、灵敏度等工作参数对苦荞色选精度和带出比的影响。结果表明,供料量、供气时间、灵敏度对色选精度有极显著影响,影响程度为灵敏度>供料量>供气时间;供气时间对带出比影响不显著,而灵敏度和供料量对带出比具有显著影响。苦荞色选最优工作参数组合为供料量30,供气时间18ms,
期刊
[摘要]馬铃薯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受天气状况的影响较大。河北省张北、围场和丰宁三地是马铃薯种植最集中的区域,异常的天气波动会给当地农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天气衍生品可以帮助农户对冲农作物面临的天气风险,但要达到良好的风险对冲效果,就需要更加精准的定价模型。本文致力于寻求精度更高的定价模型,于是在传统的Ornstein-Uhlenbeck均值回复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时间序列模型来重新模拟均值
期刊
[摘要]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实施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重要抓手,澄海区蔬菜产业园在蔬菜产业发展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同时也是当地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推手。本文以澄海区蔬菜产业园为例,运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评价该产业园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系统总结产业园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据此为产业园的发展提供发展对策。  [关键词]SWOT分析;蔬菜产业园;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本试验主要应用紫外分光光谱法检测草原红太阳、秋霞、海底捞、齐齐4种品牌火锅底料中亚硝酸盐含量,同时检测各类食材在不同品牌火锅底料中煮沸1 h后火锅汤中亚硝酸盐有无明显变化,进而验证4种火锅底料中亚硝酸盐测得含量是否符合可食用标准。通过试验数据可知,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得各个元素线性关系较好(R=0.999 1),加标回收率为81.56%~108.33%。其中草原红太阳中亚硝酸盐含量较少,秋
期刊
[摘要]随着全球性基因组计划的深入开展,基因克隆与功能分析方面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新基因資源的发现和利用有效地促进了作物改良。水稻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研究人员已经对其多个性状基因进行了定位和克隆,例如,水稻株型基因、产量性状基因、稻米品质基因等。本文对水稻基因组进展、基因概念发展、基因资源在育种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并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在提高水稻的抗虫、抗病及增产提质等诸多方面都展现出了
期刊
[摘要]應用型本科院校以培养兼具理论知识基础和实践能力的应用技术型复合人才为教育目标。大学生学科专业竞赛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柳州工学院通过完善竞赛组织制度和激励制度、建设烘焙食品中试生产车间等手段,解决了学科竞赛开展过程中学生参与度和指导教师积极性不高、实验场地条件有限等问题,并推动了校企合作的开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在参赛过程中得到了提高
期刊
[摘要]本试验建立了石墨炉原子吸收测定大米和面粉中铅和镉的分析方法。样品经湿法消解定容后直接进样测定。试验结果表明,铅和镉分别在0~20μg/L和0~3.0μ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7和0.999 5,方法检出限为0.008 7mg/kg和0.001 7mg/kg。铅的加标回收率为95%~103%,7次重复测定的RSD为2.15%;镉的加标回收率为92%~10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