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万计划”和“双一流”背景下中西部高校发展机遇

来源 :科技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da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双万计划;双一流;中西部高校;发展机遇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阐述了教育对于国家繁荣昌盛、民族伟大复兴、社会快速发展、百姓安居乐业的意义、重要性以及必要性,积极肯定了教育的全局性作用与先导性地位,将教育在国家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提升到一个历史新高度。
  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战略目标,实现教育现代化。在2015年,中共中央联合国务院颁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正式提出“双一流”建设方案,即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经过教育部与相关部门的层层选拔,最终确定了“双一流”建设名单。“双一流”计划中要求,打造一流大学,必须以学科为本,学科建设的核心在于研究生培养和前沿研究,最终是为了提升研究生人才质量和科学研究实力。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有利于培养我国顶尖优秀人才。
  高等人才教育不仅包括研究生,还有庞大的本科生群体。本科生是大学的重点培养对象,是大学教育的本质和基础。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普通本科在校人数约为1750.8万,研究生在校学生数约为286.3万,本科生数量约为研究生的6倍。我国培养的各类高级专业人才,已成为社会各行各业的中流砥柱,为我国繁荣富强出了一份力。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强调,高等教育发展的宏伟蓝图要以本科建设为基石,若本科不牢,整个教育大厦将摇摇欲坠。呼吁我们不要轻视本科教育,应当以本科教育为本,将基础打扎实,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动力。
  一流专业建设是推进大学本科教育的关键,为了打造一流的专业并调动各大高校的积极性,于2019年4月教育部发布相关文件,正式开展落实“双万计划”,即在三年内建设一万个国家级和一万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点。计划中提出,重点面对各类高校,覆盖全部本科专业,分中央、地方高校两条专业赛道综合评估,通过“两步走”的程序,首先评比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然后科学评估确定国家一流本科专业,最终在三年内确定完整的一流本科专业点建设名单。
  我国致力于加快“双一流”和“双万计划”的落实与发展,其中,促进不同区域之间的文化、经济、教育全面均衡发展,改善中西部高等教育质量是其重要战略。中西部高校因其自身特色和独特功能为区域经济繁荣和资源开发作出了巨大贡献。却因教学资源较少、基本教学设施落后、人才流失过快、位置环境艰苦、教学资金有限、发展程度有限等原因,发展遭到极大的制约。而“双一流”和“双万计划”正好给中西部高校带来了宝贵的发展契机。面对教育改革的新时机、新趋势、新发展,如何抓住机遇、直面难题、创新形式,打破“东强西弱”局面,实现高等教育的巨大突破,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双万计划”和“双一流”背景为中西部高校提供的发展机遇
  (一)“双万计划”和“双一流”为中西部高校的发展指明新方向
  从2001年向西部高校的对口援助计划,到2010年振兴中西部地区的高等教育计划,以及2018年实施的部省合建扶持政策,从专项对口支援到加大资源投入再到一省建一校,近几年来,我国不断出台各项政策助力中西部高等教育的发展。这些政策虽以“合作共赢”“全面发展”“大力扶持”为导向,为中西部地区高校发展提供支持与保障,但并未明确政策支持的侧重点和具体目标。
  “双一流”建设则指明了各大高校要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这一政策的提出,清晰确立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两大风向标。一方面,指出中西部高校要结合区域特质,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创建出一套系统且适用的教育机制,以创新驱动中西部大学教育的发展,培养出大批优秀的毕业生。另一方面,要求中西部高校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将知识经过实践转化为服务经济社会的利器,通过教育切实解决民生问题。“双一流”明确了教育发展目标和宗旨,有利于解决高等教育政策范围宽泛、重点不突出的痛点,从而精准定位、促进中西部高校高效运作。
  对于具体如何创新、怎样创新等一系列问题,教育部在新出台的“双万计划”中进行了阐述,“双万计划”中提出要重点培养创新思维、发展创新能力,适应时代潮流、结合新兴技术,重点建设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以领跑式牵头优化专业质量与结构,实现总体专业质量的提升。“双万计划”既是教育事业长跑路上里程碑式的政策,又是大学本科教育的“指挥棒”,对于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民族文化、历史底蕴等的中西部高校而言,是大有裨益的。比如四川的中药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四川高校则可以依托丰富的中药历史,结合中药发展新趋势,打造特色农业学科,展现农业“新面貌”。
  “双一流”建设和“双万计划”既鼓励中西部高校结合行业特色、自身优势以及国际前沿学术成果,突出建设、着力打造学科特色,也明确了资金投入高等教育事业的侧重点以及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的建设重点,是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指路灯”。
  (二)“双万计划”和“双一流”为中西部高校的发展提供了新渠道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支持中西部高校发展的赛道与政策体系,“双一流”和“双万计划”进一步丰富了中西部高校发展的渠道和平台。
  在“双一流”建设中,提出要把“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等重点建设项目纳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这一举措为高校提供了自由平等的竞争机会。全国高校都有机会参与精英选拔,已评上“985”“211”称号的高校会为了不被挤出名单而大力发展自身教育,未評上的高校会加快教育建设的脚步来追逐双一流名额。这激励了中西部地方政府不断出台新政策鼓励当地高校改善师资、发展教育、创新教学,将财政向高等教育板块倾斜,最终使得中西部的高等教育卓有成效,教育水平大幅度提升,师资实力与日俱增。当各大高校为“双一流”评选加倍努力,教育部却宣称因资源有限,“双一流”称号的高校名额不再增加。就在各大高校一筹莫展时,2019年新出台的“双万计划”为中西部高校发展提供了新渠道,“双万计划”中强调用三年的时间建设、评选出一万个国家级和一万个省级一流本科课程,为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使得未评选上“双一流”称号的普通中西部高校有同等的机会获得国家优质教育资源和财政支撑,中西部高校可以集中资源大力发展优势学科,结合区域特质打造特色学科,顺应潮流发展新兴学科,为建设一流学科准备筹码。与此同时,为了实现区域协同发展,高等教育政策将资源、机会向中西部高校倾斜,比如“双万计划”中,创新性地提出“分赛道”评选,由于中央部门高校中大部分已经评选上“双一流”称号,若让“先天条件”不足的地方高校与他们同赛道、同机会竞争,毫无优势而言,所以为保证公平公正,将中央部门高校学科与地方高校学科分赛道评比,并给予地方高校更多的名额和资源,扶持优秀、分类发展,鼓励办出特色学科,为教学资源、基础设施以及师资力量匮乏落后的中西部高校提供发展赛道。   (三)“双万计划”和“双一流”为中西部高校的发展提供了新保障
  “双一流”建设发起的“机制创新”“多元投入,合力支持”“社会参与”以及“双万计划”中强调的“面向全面高校”“动态调节”等改革方略,为中西部地区的高校发展带来教育资源、监督、制度三重保障。
  一是教育资源新保障,“双一流”建设中提出要对高水平大学采取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培养顶尖创新人才等措施,意味着国家会对已入选的高水平大学提供优质充足的教育资源,推进中西部的高等教育改革进程更加全面、深入、科学,而对于未评选上的中西部高校,同样提供了发展机遇,在新出台的“双万计划”中强调要建立一万个国家级学科和一万个省级学科并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为高等教育发展构建了坚实的堡垒。两台政策强强联合为中西部地区高校的教育资源提供新保障。
  二是监督新保障,制度的监督功能是达到政策实施效果的关键,“双一流”计划中,强调要构建社会参与机制,呼吁社会公众一同监督学校建设过程。“双万计划”中提议建立动态调节机制,实时跟踪双万计划的落实过程,强制撤销不达标的专业建设点,针对性地解决学科建设问题。社会监督、过程控制建立监督新堡垒,最终能有效保障高等教育战略的顺利实施。
  三是制度新保障,“双一流”计划的特色在于“强化绩效,动态支持”,打破原有的制度枷锁,创新性地委托第三方机构对高校各方面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灵活调整对高校的政策支持力度与方向,从而确保评价结果更科学、客观、公正。“双万计划”也十分重视制度的严谨性,提倡在实践中学习,建议不断完善育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机制,全面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双一流”与“双万计划”政策双管齐下,共建高等教育新体系。
  二、结语
  “双万计划”与“双一流”为中西部的高等教育改革带来了难能可贵的机遇,中西部高校的未来发展前景一片大好。如何去发现、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遇,待中西部高校“东山再起”,打破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局面,推动教育发展,改善整体教育水平,是值得深入探索与思考的。“双一流”建设是精英选拔,旨在培养世界顶尖人才;“双万计划”是普惠政策,为了振兴大学本科教育,培养本科优秀专业人才。“双万计划”与“双一流”建設不是一次“大跃进”,不能为了一流头衔与声望,不切实际蜂拥而上,必须遵循专业内涵,发挥学科特色,尊重学术的基本逻辑。
  随着高等教育政策的落实,我国的“双万计划”与“双一流”建设卓有成效,有利于缩短区域之间发展差距。根据教育部最新发布数据,全国有137所高校位列“双一流”建设名单,其中,中西部高校数量占比略多于三分之一,“双万计划”中地方高校上榜的数量和比例相较于“双一流”名单中地方高校的占比有明显提高。
  机遇的产生往往伴随着不少挑战,“双一流”和“双万计划”在提供高校自身发展机会的同时,可能也会加剧高校之间的发展差距。那些被评选上“985”“211”的高校与未被评选上的高校所获得的教育资源、财政支持是天壤之别的,后续发挥在哪可能会呈现出很强的马太效应,在评选一流学科时,就算是同一学校的不同专业之间也可能相差甚远。身份固化无处不在,可能存在于各大高校之间,甚至一所高校的众多不同专业之间,所以要如何防止身份固化、恶性竞争是政府与各大高校的共同挑战。
  现今,中西部高校应抓住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新方向、新渠道和新保障,因势利导,积极与地方政府合作,发掘自身办学特色,实现中西部高等教育深化改革战略,最终打造科教强国。
其他文献
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对于各行各业的技术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目前,市场对于产品的质量、样式、性价比等多个方面有着一定的要求.在现代化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实施,必须加快建立相应的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指标,从而实现后者的导向功能.其中在职业教育学段,劳动素养评价指标应当强调“职业性”的特点,通过尝试构建职业
职业核心能力,具有普适性、内隐性以及持久性特点,是现代高职学生职业技能发展的核心内容.本文以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系统化培养途径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
当前众多高校开设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目标趋同,人才培养特色不明,人才培养质量良莠不齐.针对当前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本文以安徽建筑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例,从人才培养体
关键词:馈线分段;配网转供;转供策略  配电网在电力系统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连接了电力系统与用户两部分,并且负责向用户供应与分配电能,关系着用户供电质量。在供电事故中,其中由配电网故障导致的停电可以占到所有停电故障的80%左右,由此可见,想要提高用户供电质量,就必须要对配网供电方式进行调整优化。配网转供的作用是在配电网故障且隔离完成后,通过开关操作和部分负荷切除等方式,在安全约束的条件范围内
衰老相关分泌表型(SASP)是细胞衰老后分泌的一系列炎症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生长因子和蛋白酶,与多种生理过程和衰老相关疾病密切相关,是细胞衰老的特征.SASP与干细胞、成纤
高职院校的环境与校园文化建设是高职学生培养健康心理、良好人格的重要保障,因此高职院校的环境与校园文化关系到高职院校的软实力以及知名度.面对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只是简单
关键词:毕业设计;产品化;创新创业教育;融合  一、绪论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并未真正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整个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中以普及创新创业基础知识的课程为主,与学生所学的专业结合不紧密,学生基于专业的创业成功率不高,出现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的状况。  毕业设计是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之一,却也是当前高职教育教学薄
通过对榆林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工程系、机电工程系、管理工程系、师范教育系、矿业工程系共5个系部部分学生的专升本意愿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在专升本学生群体中仍然存在一系列问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职业能力;高职学生  职业教育背景下,要求高职院校充分发挥供给侧作用,基于会计专业学生实际,制订完善的人才培养计划,优化人才培养环节,将提升会计专业学生应用能力、创业就业能力作为职业能力提升的核心。因此,相关高职院校要提高对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基于课程体系改革、核心素养、实践操作能力等方面,促使会计专业学生全面发展,更好满足社会实际岗位需求。  一、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