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下地壳温度压力条件下岩石半脆性蠕变的实验研究

来源 :地震地质 | 被引量 : 20次 | 上传用户:zzh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着重介绍了在中下地壳温度、压力条件下进行的几种岩石半脆性蠕变的实验研究结果。通过对这些岩石的蠕变曲线、蠕变类型、蠕变速度和时间、蠕变应变的关系、稳态蠕变速度-流动应力和蠕变破坏特征的观测、分析,阐述了地壳岩石半脆性蠕变的基本规律,并在温度、围压-流动应力座标系中给出了岩石半脆性蠕变的分区。
其他文献
本文以IASPEI的“地震波的散射与衰减”专题报告会为主,评述了近几年在地震波散射方面的研究进展.述评所涉及的方面有:1.关于地震尾波的起源;2.大震前尾波包络的前兆性变化;3.地震尾波包络衰降的机理;4.区分散射和吸收的新方法;5.新领域的开拓和研究.
期刊
为建立国际绝对重力基准网,国际大地测量协会(IAG)第六工作组于1989年11月15日至12月4日在巴黎国际计量局(BIPM)组织了第三次国际绝对重力仪比对,参加者除美国、苏联、中国、BIPM、日本五家独立研制的仪器外,还有意大利(和BIPM合作研制)和购买美国仪器的芬兰、奥地利、加拿大和西德。实现了世界上拥有绝对重力仪的十国都参加了这次比对的愿望。
期刊
本文以太行山为界将华北地区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为河淮块体,西部为鄂尔多斯块体.利用最小二乘法,从混合路径基阶瑞利面波群速度频散提取两块体的纯路径频散,并反演其地壳、上地幔的层状结构.所得结表果明,两块体的面波频散和地壳、上地幔结构存在明显差异.东部的河淮块体地壳较薄,地壳内平均速度比西部的鄂尔多斯块体壳内平均速度约低0.13km/s,壳内20km深度左右出现低速层;而西部的块体壳内速度成层递增,未
期刊
本文运用量子化学计算中的全略微分重叠方法(Complete Neglect of Differential Overlap简称CNDO方法),对花岗岩类岩石在单轴压力下直至破裂时因分子构型变化引起的分子轨道能级改变进行了计算,同时对含硅氧四面体岩石的破裂发射机制提出了理论解释.
期刊
借助广义品质因数和变形的归一化处理方法,分析了房山砂岩在10~(-5)/s恒应变率试验中膨胀和应变能损耗特征.结果表明,房山砂岩的膨胀伴随着应变能的迅速耗散,差应力-体应变曲线在膨胀阶段出现的反转点与应变能损耗曲线的特征点相对应.
期刊
大地震的震源机制及地震矩、应力降等参数,不(又对认识地震的破裂过程,而且对预报强地面运动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些文章对板内地震应力降的特点、地震矩与高频源谱的关系及区域特征的讨论,使我们可直接由长周期体波或面波得出的地震矩M_0估计出不同地区中大地震的高频源谱,以供强地面运动预报参考。 由于对发生在中国板内的1976年11月6日盐源地震(M_s=6.5)和1976年11月15日宁河地震(M_s=6.3
期刊
期刊
作为EMSLAB电磁感应国际合作计划的一部分,通过对海底观测的三分量变化地磁场的分析,构制了横跨Juan de Fuca洋脊、Juan de Fuca板块到板块俯冲带的三条地磁转换函数剖面,计算了各个测点的地磁场感应矢量。结果表明,Juan de Fuca板块的东、西两部分的浅部电性结构是有差异的,近海岸线的东区更导电;而深部电性结构是相对均匀的。这一结果与由大地电磁资料计算得到的二维模型剖面是一
期刊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large earthquakes in China continent and periodicities of the Moons movement and the solar activity are statistically analysed and the following points are revealed:1. The ear
期刊
为庆祝徐家汇-佘山地磁台建台116周年而举办的国际地磁学学术讨论会,于1990年4月19日至20日在上海召开。这次会议由上海市地震局、上海市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和国际地磁与高空物理学协会(IAGA)联合发起。出席这次讨论会的有美国、日本、芬兰、苏联、中国大陆和台湾以及香港的地磁专家、学者共95人。还有美国、法国、印度、智利、哥斯达黎加及捷克等国的有些专家因故不能参加会议,也寄来了论文或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