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完善广西二年制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课程体系的思考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seun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根据广西二年制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对师范生的素质要求,对照分析其课程体系现状,指出课程体系设置存在的问题并分析成因,提出完善课程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二年制农村小学全科教师  培养计划  课程体系  完善建议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2C-0010-03
  一、广西二年制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的特殊性与对师范生的素质要求分析
  (一)广西二年制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的特殊性分析。广西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是针对广西农村偏远乡村、教学点的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问题提出来的。从农村教师队伍的状况来看,存在以下方面问题:一是结构不合理,老龄化严重。全区乡村小学专任教师中50岁以上的有2.9万人,占乡村小学教师总数的23%,其中56岁以上的有1.4万人。未来几年将是这批教师退休的高峰期。二是学科结构不合理,能够承担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学的教师凤毛麟角,很难开足开齐课程。三是教职工编制紧张。近年来,随着农村中小学生数量的减少,一方面造成农村教师超编严重,另一方面使得农村中小学教师缺乏,出现了“超编缺人”现象。农村小学办学规模较小、成班率低。全区8000多个教学点,班额在25人及以下的有3.65万个,还存在2000多个复式班。按照现行的教职工编制标准,很难每个学科都配足配齐专任教师。从师范毕业生的情况来看,存在一系列问题,具体表现在“五不”:一是不愿意到农村小学任教,宁愿在城市失业,不愿回乡工作;二是不安心,没有把在农村任教作为自己的信仰和追求干一辈子,而是干一阵子,作为过渡;三是不适应,小学教学要求教师每门课程都能拿得起,哪个年级都能教得了,而现在的大学都是单科教育,教学法也主要针对中学;四是放不下架子,对农村学校、对农村教师、对农村孩子缺乏情怀;五是不受欢迎,一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近年来大学生的任教能力、任教态度等提出了质疑。
  (二)广西二年制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的特殊性对师范生素质的特殊要求。广西二年制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的目的,是要培养一批面向乡村小学、“理论够用,能力够强”的、能胜任多科教学工作及学校管理工作的“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乡村教学能手。对于小学全科定向培养师范生的素质要求,也有别于普通师范教育,主要表现在:
  1.具有素质结构的全面性。一是要有扎根乡村教育事业的职业理想。乡村学校或教学点,往往地处偏僻位置,交通不便利,信息不发达,工作生活条件艰苦,如果农村小学全科教师没有献身乡村教育事业的职业理想,是无法长期扎根乡村,无法潜心研究乡村教育教学规律,无法适应当地环境,无法与乡村儿童、百姓打成一片,无法取得显著的教育教学成就的。二是要有胜任多科教学任务的专业素养。因为乡村教学点主要以小班、复式班为主,有些教学点所有学生数量也只有几十人,按照编制管理标准,无法做到配足配齐各科教师,因此,每位教师必须具备多科教学能力,尤其是目前无法正常开课的音乐、美术、英语、体育、科学等科目。三是要有初步的学校管理、教学管理及学生管理的能力。乡村学校规划较小,有些只有几十个学生,按编制只能配备2~3名教师,因此,除教学外,还要担负学校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事务。
  2.具有能力结构的适度性。由于二年制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时间短、科目多、任务重,在教学内容及难度安排上不可能照搬三年制小学教育专业专科的课程体系,而应遵循“理论够用,能力够强”的基本要求,加强基础性理论和知识教学,加强基本能力训练,重点在于把基本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教学实践的能力,要严格区分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分工,可以放到职后培训的内容,尽量不要安排在职前培养的环节。
  3.具有科目水平的均衡性。由于乡村学校规模小、班级小、教师数量少等特殊情况,在乡村小学任教的教师必须具备全科教学的基本能力,为避免过去重语文、数学,轻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的现象再次发生,从师资质量上确保语文、数学以外其他科目开齐开足是广西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的重要目标。因此,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上,必须保证语文、数学以外科目基本的学习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科目水平的均衡。
  二、广西二年制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课程体系及存在的问题
  计划实施得是否成功,最根本的是要看计划目标是否得到实现,而课程体系是实现培养目标的直接载体,因此,必须对课程体系加以考察。
  (一)广西二年制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课程体系现状。广西二年制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广西二年制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课程体系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备注
  通识教育课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 2 3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 2 36
  大学英语 8 144
  信息技术基础(含现代教育技术) 4 72
  通识教育课程小计 16 288
  专业基础课 大学语文 3 54
  大学数学 3 54
  自然科学基础 3 54
  社会科学基础 3 54
  专业基础课程小计 12 216
  教师教育课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3 54
  小学教育学 3 54
  教师口语 2 36
  书写 2 36
  小学班主任与少先队工作 2 36
  小学语文教学法 3 54
  小学数学教学法 3 54
  小学英语教学法     3 54
  小学体育教学法 3 54   小学艺术教学法 3 54
  教师教育课程小计 27 486
  专业课 现代汉语 4 72
  儿童文学 2 36
  写作 2 36
  初等数论 4 72
  数学实践与科学实验 2 36
  英语视听说 3 54
  英语语音 2 36
  综合英语 3 54
  体育 4 72
  音乐 4 72
  美术 4 72
  学校课程 3 60 各学校的特色课程
  专业教育课程小计 37 672
  实践类课程 入学教育 0.5周 1
  毕业教育 0.5周 4
  军训 2周
  生产劳动 [48] 不占教学时间,各学校灵活开设
  健康教育 [4]
  社会实践、社会调查 [3周] 寒暑假进行
  教育见习、调研 4 4周 1-4
  教育实习 14 14周 4
  实践类课程小计 18
  合计 110
  (二)课程体系设置存在的问题分析。根据广西二年制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对师范生的素质要求,对照分析目前广西二年制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的课程体系,存在如下突出问题:
  1.课程体系设计存在结构性内容缺失。如前所述,由于广西二年制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的特殊性,师范生扎根乡村教育事业的职业理想,是培养“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乡村教学能手的必要前提,要培养出具有扎根乡村教育事业的职业理想的乡村教师,除通过主题班会、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进行感化教育外,还应开设“广西基础教育发展的历史使命”等课程,从理论视角阐述广西基础教育发展的历史、现状、未来构想,明确广西基础教育尤其是农村基础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高学生献身乡村教育的社会责任感,从思想根源上提高认识。根据乡村教学点编制少、教师除需要承担教学工作外还需要承担学校相关管理工作任务的特殊情况,还应开设诸如“农村基础教育学校管理”等本土课程。但是,目前执行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方案并没有涉及这些课程,造成课程体系设计的结构性内容缺失。在一项针对二年制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计划毕业生的问卷中,选择“留在城市,转行做其他”及“回到家乡,转行做其他”的分别为9.58%和4.67%,两项共为14.25%,选择“先拿到编制,为以后转到更好的学校或转行做准备”占14.25%。此外,有约63%的学生报读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的原因为“为家庭减负”或“有就业保障”。作为入学前已与政府签订了服务协议的定向培养的学生,只有56%左右的学生具有坚定的服务农村教育的思想素养,这是远远不够的,这说明,二年制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学生的职业理想与培养目标存在明显的背离,必须引起高度注意并加以认真解决。
  2.课程缺乏针对性和特色。二年制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有其特定的现实背景和目标诉求,一是培养目的性非常明确,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就是要到乡村学校工作的。二是这些学生必须同时承担多科目的教学任务和一定的学校管理事务。三是学制短,只有2年。根据这些特点,要求课程内容设计上要有很强的针对性,要能具体指导乡村学校教师开展各科目教学工作和学校管理工作。综观表1的课程设置,几乎都是师范专科的通用性课程。调查显示,在教材的使用上,5所培养学校使用的教材96%是师范专科的通用教材,校本教材只占到约4%。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也没有按照“理论够用,能力够强”的要求来操作,大部分教师还是按照普通专科来实施教学。
  3.知识体系缺乏整合,课时平均分配。由于广西二年制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的学制只有2年,学习时间比三年制减少三分之一,在这种情形下,知识体系的设计尤其需要讲究整合,把相关的知识整合到一起,如各科目的教学法,课程内容有相当部分是相同的教育教学原理,这部分内容可以整合为一门课,其他几个科目的教学法课程可以整合为一门课,不同部分由不同学科教师讲授,这样可以大大节省课时,腾出的课时可以分配到学生基础薄弱而又需要大量实践的音乐、美术、英语等课程,或者用于目前尚未开设而又有必要开设的课程。在针对二年制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计划毕业生的问卷中,毕业生自认为在音乐、美术、舞蹈、体育等学科方面的教学能力明显不足,在“通过二年的学习,你认为你可以胜任下面哪些科目的教学工作”的问题中,认为可以胜任语文、数学两科教学工作的分别占86.68%和81.54%,而广西的情况恰恰是语文和数学科目教师严重过剩,过剩量达到8万之多。而认为能够胜任英语、体育、音乐、美术等科目教学任务的分别只占到50.47%、47.43%、25.23%、40.89%,与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培养全科型教师的目的存在较大差距,其根本原因是因为英语、体育、音乐、美术等科目需要较多时间的训练,而学生基础较为薄弱,在课程安排上又平均用力,从而造成这种状况的出现。
  4.实践教学环节所占比重过大。教育部颁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要求师范生实践教学环节总学时不少于18周,对于四年制的本科师范生来说,18周约占总学时的八分之一。二年制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计划也参照了此规定,将实践教学环节总学时定为18周,即4周的见习,14周的实习,实践教学环节占总学时的约四分之一。由于小学全科需要学习的内容更多,音乐、美术、体育等科目又是大部分学生的薄弱环节,需要更多时间进行强化。如果实践环节安排课时比重过大,势必影响到这些课程的基本课时。当前二年制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计划中,音乐(包括舞蹈)、美术、体育三门课程均只安排了4个学分、72课时,而五年制的小学教育专科专业,音乐(包括舞蹈)、美术、体育三门课程的课时分别为320、128、128,差距较大,难以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从问卷调查的情况看,自认为可以胜任音乐、美术等科目教学工作的毕业生不足50%,很好地说明了这些科目安排的时间是不够的。   5.课程设计与教师资格考试缺乏照应。二年制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第一届毕业生的教师资格考试通过率只有70%,这就引发一个两难问题:按照政府与学生签订的协议,学生毕业时必须取得教师资格证。目前尚有25%左右的学生没有通过教师资格考试,要么政府与这部分学生解约,要么让这部分学生无证上岗。不管采取哪种方式,都是政府和家长不愿意看到的。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学习时间短,考试次数少。二是课程设置没有照应到教师资格考试的需要,缺乏针对性强的课程。
  三、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的建议
  (一)补充完善课程体系设计结构性缺失的内容。针对目前课程体系设计中缺乏有针对性的职业理想养成类课程、教育管理类课程、心理健康教育类课程的问题,首先,从课程设计上补充完善,增加“广西基础教育发展”、“乡村学校教育管理”、“乡村学校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其次,注重课程内容设计的针对性与实用性,从广西农村学校的具体情况出发,解决农村学校的具体问题。通过“广西基础教育发展”等课程,梳理广西基础教育的发展历史,明确基础教育发展的时代责任,指明发展方向,从而使学生明白自己的历史责任,增强献身农村教育事业的使命感与荣誉感。通过“乡村学校教育管理”、“乡村学校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增长学生学校管理、学生管理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管理的能力与水平,使他们的工作能够取得更显著的成效,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献身农村教育事业的热情。
  (二)整合课程资源,强化关键环节。二年制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计划学习时间只有普通专科的三分之二,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还需要进行全科学习,具备多科目教学能力与教育管理能力,因此,必须高效地利用好时间资源,整合有关课程内容,突出需要强化的环节,才能真正做到多科目均衡发展,具备多科目教学能力。具体来说,有三部分的课程可以整合:一是英语类课程,针对小学英语教学需要,在原有高中英语水平基础上,梳理小学教学知识点,把现有的“大学英语”、“英语语音”、“英语视听说”、“综合英语”四门课程合并成一门“英语综合教程(小学全科教师专用)”。二是把“小学语文教学法”、“小学数学教学法”、“小学英语教学法”、“小学艺术教学法”、“小学体育教学法”等课程中通用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整合在一起,每个科目的教学法适当减少课时。三是适当减少实践环节课时,由原来的18周减少到12周,其中4周用于见习,4周用于第一次实习,即到优秀小学实习;4周用于第二次实习,即到签约学校实习。节省出来的课时,用于安排美术、音乐等需要大量时间训练的课程,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艺术类、体育类课程的学习效果,才能最终实现全科教学的培养目标。传统师范教育的见习与实习时间,大约也只有12周左右,二年制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计划如果参照传统做法,安排12周左右的实践教学时间应该是在学时极其紧张的情况下一个比较可行的做法。
  (三)兼顾教师资格考试。由于二年制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时间周期短,学生在校期间参加教师资格考试的次数有限,必须设法提高考试通过率,否则很难确保在毕业时通过考试,顺利拿到教师资格证。因此,培养学校必须认真解决好这个问题,要兼顾教师资格考试的相关内容,要把教师资格考试科目转化为课程,安排到课程体系当中,在日常教学中加以落实。在教学过程中,也要适当关照考试内容,加强应试指导。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委托重点课题(2013AA039)
  【作者简介】莫运佳(1963- ),广西师范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党委书记,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教师教育管理、基础教育管理。
  (责编 黎 原)
其他文献
概述了交流变频调速的发展,重点对变频器调速控制系统的优势进行了详细地阐述,并说明了交流变频调速与支流调速的关系。
文章从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高等数学数学的教学现状入手,结合教学实践,从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建设等方面提出教学对策。
当前教师队伍建设受各种因素的制约,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亟待解决;针对钦州市的教师队伍建设状况、存在问题和建设提出了思考。
[摘 要]心理障碍是形成学困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要转化学困生,必须根据他们意志薄弱、自卑、依赖性强等个性心理特征,采用激发其学习动机、增强其学习兴趣、开展心理教育活动等方法排除其各种心理障碍,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转化效果。  [关键词]农村高中;数学学困生;心理障碍;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06-0037-02  学困
【关键词】阅读教学 情境创设  问题情境 生活情境 活动情境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7A-  0054-01  语文阅读可以给学生带来美的感受,熏陶学生的心灵,丰富学生的知识,增强学生的语感,为学生以后的写作积累素材,奠定基础。要想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教师可适时创设教学情境辅助教学。这也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发展趋势。笔者认为,
【关键词】美术 教育教学 方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A-  0038-02  美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素质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在教学中加强美术教育,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审美观、净化学生的心灵,而且促进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实现对人才的文化素质、价值取向的养成,塑造深厚
[摘要]在以往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以讲为主,学生则是听、记、练,参与探究和思考的机会不多,学习较为被动。因学生没有充分参与历史知识的构建过程,故而对知识的掌握也多是建立在背和记的基础之上。问题导学模式提倡以问题来引导学生展开探究,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知识构建,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知识应用能力。  [關键词]问题导学;初中历史;应用  [中图分类号
在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中,英语写作一直被认为是最难提高的语言技能,最能反映学习者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初中英语诸多课型中,写作指导课是初中英语教师们普遍感觉难以设计和实施的一种课型。笔者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得知,在农村初中,许多英语教师从来没有系统地进行过写作指导课教学。英语写作能力最能反映英语学习者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英语新课标对初中毕业生写作能力的要求如下:能够根据写作要求收集、准备素材;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 文言并重 言文合一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1A-  0104-01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处理好“言”“文”二者之间的关系。那么,什么是言,什么是文呢?简单来说,言是指字、词、句本身所具有的意义和作用,如实词、虚词的不同用法,以及各种文言文句式的辨析等;文是指文本所蕴含的人文意蕴和思想情感。处理好“言”与“文”的
这是一位享誉世界且身残志坚的女艺术家,她就是中国著名画家、中国美协会员、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联合国第四届世妇会代表秦百兰女士。秦百兰是辽宁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