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城堡—祝家庄地区地壳偶极电测深法的定点观测

来源 :西北地震学报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linlijun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5~1988年在丰城堡—祝家庄地区进行了偶极法电测深观测。观测中采用供电偶极距为1000m,测量偶极距950—1000m,偶极中心间距5000—8000m。在观测期间发现地电阻率ρ_s无明显季节性变化;在距测区100公里范围内发生M≥4级地震前10天左右,ρ_s出现3—8%的变化。
其他文献
应用“固结问题和布辛涅斯克问题解”,计算了丹江水库水位在130m和157m两种情况下,库区基岩体深度分别为1、3、5、7、9、11、13和15km时的水压应力场、变形场和超孔隙水压力场。结果表明,σ_1、σ_3和τ_(max)在库中心位置最大,库岸边较小;同时σ_1和σ_3在库中心均显压性,而在库岸边σ_3显张性;垂直位移在库中心最大(7cm),而水平位移在库岸边最大(0.5cm);超孔隙水压力一
期刊
本文介绍武汉区域气象中心实时气象资料库系统及该系统采用的多道任务程序设计及其通信等问题。简要地介绍数据结构设计中解决计算机内存少,加快实时资料库查询、检索速度而采取的多级索引、对半查询算法等技术。
期刊
公元前70年安丘7级地震发生于郯庐断裂的渤海和郯城两个强震活动段之间。作者通过对历史记载的地震破坏情况、现代形变测量资料、地震活动和野外开挖资料、~(14)C年代测定结果的综合分析研究,初步认为北北东向郯庐断裂与北西向益都断裂交汇,形成闭锁区,构成了
期刊
本文重点研究了在膨胀力源作用下,大尺度花岗岩标本缓慢破裂过程中的电阻率和声发射前兆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在岩石破裂过程申不仅观测到了电阻率的长趋势变化和短临异常,而且观测到了清晰的破裂前兆。在大破裂发生之前数小时观测到了电阻率的突变异常。实验中还记录到了声发射现象,其开始的时间较电阻率稍晚,初始破裂和主破裂时的声发射现象有其各自的特殊性。
期刊
1984—1985年,利用厂坝铅锌矿工业爆破,在天水—礼县地区布设测线进行了大范围的地震测深工作。对该地区的地壳速度结构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沉积层平均厚度为2.5km,速度为4.0km/s(P波);地壳平均厚度为43.68km,平均速度为6.20km/s;徽县—礼县地壳速度剖面可分为5层,其中在24—29km深处有一低速层,基底深度变化较大,在礼县地壳浅部发现一断层。对天水—礼县地区还进行了P波
期刊
本文根据中国抗震规范(TJ11—78)和多次地震的多层砖房震害统计资料,用建筑力学方法推导出估计地震动峰值的公式。结合1988年灵武5.5级地震的多层砖房震害,根据计算的墙体抗震强度系数估算了这次地震的地面峰值加速度为0.158(g),相当于烈度7度半。
期刊
本文根据野外调查资料及重力、航磁等资料,对柴达木盆地及其邻区的主要活动断裂的大地构造位置、产状、深度和第四纪活动特点等进行了分析研究,並讨论了这些断裂与地震活动的关系。这一地区的地震活动强度与断裂深度有关,具左旋运动特征的全新世近东西向活断层与强地震活动的关系最为密切。
期刊
本文在假定地球介质为粘弹性的基础上,测定和分析了东经103°以东的甘肃地区和宁夏西海固地区的介质品质因子Q值,由(?)和(?)功率谱计算的地震的平均Q值为126,低值区平均Q值为58。海原及礼县Q值较高,其平均Q值分别为194和957,迭部Q值较低,其平均Q值为48。这些高值和低值均出现在主震前后。
期刊
1.实验场区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概述滇西实验场位于北纬24°.5—28°,东经98°.5—101°.5,其面积约80000km~2。在我们进行水化学前兆灵敏组分及灵敏穴位研究的地区主要分布有以下几组构造(图1): (1)北西向构造:这组构造是区内主要活动构造,以红河断裂带为代表。
期刊
本文给出了西安地裂缝的新活动图象(1985—1989)井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西安地裂缝的构造特征及人文特征。对于构造特征,本文提出了不仅有构造的几何控制作用,而且有构造的力学控制作用。前者直观地表现在地裂缝的空间几何分布规律上,而后者则既表现在地裂缝的形成过程中,又表现在地裂缝活动与地震活动的时间特征上。人类活动主要是过量抽取地下承压水所导致的地面不均匀沉降,这是地裂缝运动速率比构造运动速率高一个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