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引”促“思”建构深度学习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的教学是以问题为中心,通过创设操作活动,让学生展开自主学习,旨在提升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摆一摆,想一想”一课的实施,以教师的深度教促进学生的深度学。教师的深度教体现在“引”,教师的“引”贯穿课的始末,以活动为载体,以操作为重要的学习方式积累活动经验,渗透有序思想、探寻规律,建构深度学习。
  [关键词]综合与实践;有序思想;规律;深度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11-0031-02
  深度學习源于深度教,“摆一摆,想一想”是一年级数学下册的一节“综合与实践”课,这样的课多以学生的合作探究为主,因此教师的指导尤为重要。如何以教师的“引”丰富学生的活动体验,唤醒学生的思维以展开深度学习?以下是笔者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一、困惑与剖析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教材建议分为4个层次的活动内容:感受位值、学会有序思考、发现规律、应用规律。笔者在以往的教学中存在两个困惑。一是作为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学具“数位表”总是由教师作为一种解决问题的工具提供给学生,学生不明白为什么要用“数位表”这个工具,教师也总有“授之以鱼而非渔”的尴尬。二是本节课的难点即有序思想的渗透,是学生通过模仿暂时明白,而非内需驱动而习得。解决问题的工具及办法是成功解决问题的关键,这两个关键并不能时刻由“别人”提供,而获取这两个关键的能力,需要教师搭建必要的思维支架,即深度“引”来达成。基于此,笔者尝试通过四“引”来解决以上两个困惑。
  二、课堂实践与思考
  1.问题驱动引认知冲突
  师(教师出示4颗珠子):这4颗珠子你认为可以表示什么数?
  生1:4。
  师:4颗珠子还可以表示什么数?
  生2:40。
  师:4颗珠子表示40,你是怎么想的?
  生2:4表示十位上的4,所以是40。
  师:你能在黑板上表示出来,让大家一看就清楚地知道这是40吗?
  (学生到黑板上画出数位表并把4颗珠子摆在十位上,如右图所示)
  【思考】根据已有的经验,学生都知道4颗珠子可以表示数字“4”。笔者在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上问“4颗珠子还可以表示什么数?”,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唤醒学生的思维,使之想到珠子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位值不一样。果不其然,有学生自觉搜寻出“数位表”这个工具来帮忙。“数位表”这个计数工具的出现不是教师主导的,而是在问题驱动下,学生积极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而带出来的,这样他们就能体会数位、数值的概念,为下一个教学环节铺路。
  2.活动操作引有序思想
  师:用4颗珠子你还能摆出哪些数?
  (学生同桌合作摆一摆)
  生3:我用4颗珠子摆出了40、4、13、31。
  生4:我用4颗珠子摆出了4、31、22、40、13。
  生5:我用4颗珠子摆出了13、22、4、40、13。
  (第一次摆,大部分学生是无序地摆,出现遗漏和重复的情况,少数学生自觉调整并找到正确答案,但依然停留在无序的思考层面)
  师:怎样摆可以不遗漏、不重复?
  (学生独立思考后与同桌讨论想法,继续尝试第二次摆)
  生6:我用4颗珠子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摆出了4、13、22、31、40。
  生7:通过交换位置,我摆出了4、40、13、31、22。
  生8:我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摆出了40、31、22、13、4。
  【思考】在以往的教学中,笔者曾尝试过直接出示“数位表”,然后向学生示范用2颗珠子可以有序地摆出2、11、20这3个数,再让学生模仿摆一摆用3颗、4颗珠子能有序摆出几个数。如果只看到眼前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学生是能够顺利地利用观察模仿的方式学会有序摆一摆的,但用发展的眼光看,如果利用讲授模仿的方式将有序思想渗透给学生,学生只是暂时获得有序摆的技能,并没有真正形成有序思考的自觉行为。如同学生要穿越横亘在面前的一条大河,教师造好独木桥让学生毫不费劲地过河理出一辙,久而久之学生缺失的是自己想办法造桥的能力,日后便会出现“老师没教过我不会”的状况。“过河”办法千万条,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环节建构活动的教学,让学生围绕“4颗珠子可以摆多少个数”的问题展开操作探究,先各自按照要求摆一摆,第一次摆得无序,出现了遗漏及重复的情况,此时笔者进一步要求,让学生在问题“怎样摆可以不遗漏、不重复?”的牵引下积极思考并再次尝试。在此过程中,学生思维方式经历了从无序到有序的发展过程,自主优化了元认知。本课的教学一开始就大胆选用4颗珠子切入,能摆出的数多达5个,旨在在量上加强因无序摆而造成遗漏及重复的冲击力,让有序思考成为内需。教师指导、同学合作、全班分享环环相扣,为学生开创了一个实践求真的共同体空间,让学生在实践中具身参与学习,自觉感悟有序思考的可贵之处,有序思想的渗透无痕亦有痕,强化了学生积极解决问题的意识。
  3.巩固有序思想引规律探究
  师(出示下图):有序地摆一摆1、2、3颗珠子,分别可以摆出几个数?并填写学习单。
  有序地摆一摆1、2、3颗珠子,分别可以摆出几个数?
  师(全班分享总结后出示下表):不需要摆,有序思考用5、6、7、8、9颗珠子分别能摆出多少个数?请写下来。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独立思考并小组交流后全班分享)
  生9:5颗珠子可以摆6个不同的数,分别是5、14、23、32、41、50。
  生10:我发现所摆出的数的个数比珠子的颗数多1。
  【思考】一种数学思想的获得与应用不会一蹴而就,它是经过长期的浸润训练而成,在一节课中渗透数学思想亦如此。学生对于4颗珠子的有序摆一摆经过了尝试、验证等系列活动后,初步感受了有序思想的优点。教师引导学生继续思考用有序的方法摆一摆1、2、3颗珠子,分别能摆出多少个数。此时跳开文字话语的说教,继续用体验方式及时应用有序思想,让学生收获满满的成就感。此环节不仅可及时巩固有序思想,更为总结规律积累大量的活动经验,规律的应用也达到高度自觉化,学生自发有序思考用5、6、7、8、9颗珠子分别能摆出多少个数,并自主发现、总结其中蕴含的规律:所摆出的数的个数比珠子的颗数多1。这样教学遵循了由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发展规律,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
  4.拓展延伸引深度思考
  师:用10颗珠子能摆出多少个两位数?
  生(异口同声):11个。
  师:请用10颗珠子有序摆一摆。
  (学生合作摆)
  生11:10颗珠子能摆9个两位数。
  师:为什么10颗珠子能摆出的两位数个数跟前面总结的规律不一样了?
  生12:因为每个数位上的数满10后就向前一位进1,而且任意一个数位上摆10颗珠子后,这个数没法读。
  师:思考一下,用19颗珠子能摆出两位数吗?为什么?
  生13:不能。因为每个数位上最多只能摆9颗珠子,两个数位最多能摆18颗珠子。
  【思考】“所摆出的数的个数比珠子的颗数多1”是有适用范围的,教材对此教学延伸不做要求,多数教师的教学到此也打住了。在前面摆1到9颗珠子的动手动脑活动中,学生会形成思维定式,认为任何情况下都是“所摆出的数的个数比珠子的颗数多1”。此环节设计“10颗珠子能摆几个两位数?”的教学,目的是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渗透辩证思维,培养学生慎思、深思常规现象背后的可变性的意识。“19颗珠子能摆出两位数吗?”这一问题的提出,进一步引发学生对“位值”的思考,充分理解数位的作用,甚至拓展到“十进制”的关联知识,延展思维的广度。虽然我们无法得知每个学生的思维将来会到达怎样的高度,但教师“引”的高度将影响学生学的深度,也影响学生思考问题的维度。
  (责编 吴美玲)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各種新的多媒体技术应运而生,教育领域也出现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交互式白板教学。交互式白板教学弥补了传统黑板教学的缺点,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以多彩的图画、动听的语言等各种生动形象的表达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然而,要想实现小学语文教育从“黑板”向“白板”的转变,就要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课堂上的学习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气氛,使学生积极参与课
[摘 要]当下的数学教学常以“科学性”至上,以传授理性知识、培养智力为主,却忽视了数学课堂教学的人文性价值,使得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数学文化品格普遍缺失,造成“有知识,没文化”的现象。从“数学文化”的视角出发,深层次剖析教材中所蕴含的数学文化内涵;立足于课堂教学,追本溯源,关注数学的本源;返璞归真,发掘数学本质;阐幽显微,感悟数学思想;耳濡目染,品味数学之美。力求将“数学文化”融入课堂教学,寻求“
[摘要]为了合理使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应借助微课复习导入,提升学生的学习起点;借助游戏开展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触屏快速操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  [关键词]多媒体;数学课堂;复习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20) 29-0085-0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
高等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在理工、文管等学科都可以开拓大家对事物的思维方法。在高等数学中,很多概念都是通过极限的方法推导出来的,所以极限的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和学习过程之中。课本中为大家提供了求解极限的方法,如:极限存在的情况下用四则运算法则,否则可选用消元法;两个重要极限及等价无穷小量代换和洛必达法则。这些方法在一些竞赛类活动中常常被混在一起使用,且形式较为复杂。本文针对这种情况,给出了几种解题的
[摘要]有效的习题设计,不仅要巩固知识,还要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从而获得真正的发展。以“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中的一道习题为例,通过研究教材习题的编排意图,从而把握正确的练习方向,给出学生数学思维训练的路径。  [关键词]习题教学;教学思维;训练路径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17-0021-02  一、缘起
[摘 要]先进行有目的的研究,是为“先研”;在学生展示汇报后,教师结合教学重难点提升学生的认知,达成教学目标,是为“后教”。让学生直面教材,走进教材,让“教学”变成“学教”,实现先研后教。  [关键词]先研;后教;教学;学教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4-0003-03  【背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一节组内研究课  随
[摘 要]解决问题是载体,形成策略意识、掌握运用方法才是最终的目标。教学“用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时,面对学生对策略没有需求或需求不强烈时,教师应耐心等待学生探索,于学生困惑之时引导学生感知,让策略成为学生内心真正的需求。  [关键词]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需求;选择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35-0010-02  对于“解决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真正落实,只有多关注学生的原认知,抓住学生学习的生长点。以“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教学为例,论述如何让“真探究”在数学课堂中悄然而生。  [关键词]多边形的内角和;真探究;基础点;生长点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32-0010-03  安徽省蕪湖市利民路小学汪宏执
[摘要]数学概念教学应尝试同化学习方式,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从一位小数和分数的理解引入小数意义的概念,探寻小数是十进分数的本源;借助学生熟悉的长度、质量、容量单位等帮助学生理解小数产生的起源;利用正方形、正方体逐步抽象形成小数的概念,从而完善概念,感悟数学思维。  [关键词]认知同化理论;小数;意义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
[摘 要]无痕式教育意味着教师应对学生的困惑、思维、感知、激情等熟视“有”睹,深谙知识的重心和学生的需求。以“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为例,探寻有效生长点,使学生真正达到对数学本质的深刻理解。  [关键词]生长点;无痕式教育;用数对确定位置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5-0080-02  【教学内容】用数对确定位置  【课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