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议》强调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尤其要加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本文主要简单论述什么是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以及怎样做到文化自觉与自信。
关键词:社会主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2)03-098-03
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集中全党智慧,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提出了新形势下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政策措施等,是推进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方针。
《决议》强调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尤其要加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历史和现实表明,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一个政党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文化的自觉。可以说,是否具用高度的文化自觉,不仅关系到文化自身的振兴和繁荣,而且决定着一个民族,一个政党的前途。”
如何理解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以下是笔者个人一点浅薄的看法。
文化自觉就是要自觉地认识我们面对的时代环境和社会现实,认识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当今世界,国际风云变化,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知识经济正成为一股潮流,文化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各国纷纷抢占文化制高点。现在看得越来越清楚,谁没有文化优势,谁就没有未来。法国前文化部长,著名作家马尔罗曾预言:“21世纪的发展无非是文化的发展。”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形影更加凸显。在国内,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对教育和科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要求急剧增强,市场经济环境需要与之相适应的道德水准,整个民族需要有力的精神凝聚。一个民族的兴衰存亡,说到时底是它代表的那种文化的兴衰存亡。一切配称伟大的民族,定是那些创造了辉煌文化的民族。人类历史中的一切终将成为过眼云烟,惟文化不朽。伟大的事业呼唤伟大的精神,建设强有力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才能有效回应严峻的国际国内文化挑战。
文化自觉就是要自觉认识到文化作为社会经济支撑的作用。文化在当代不仅受惠于经济,更是经济发展的动力、资源和引导力量;即直接贡献于经济增长,又对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人们越来越形成共识:没有文化,经济的发展就受到严重制约,经济发展了而文化没有同步发展世界仍然算不上一个美好的世界。邓小平不就曾说过:“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实际上忽视了文化,经济建设也不可能真正搞上去。马克思曾经指出,社会生活中存在着两种生产力——物质方面生产力和精神方面的生产力,我们党以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清晰思路,将文化产品从单一的意识形态属性中解放出来,兼具意识形态属性与商品属性,兼具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把文化区分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是对文化建设认识上的一个重大突破,文化发展实践上的一个重大创新,体现了深刻的文化自觉。
文化自觉就是要自觉地继承一切优秀文化遗产,不断发展、丰富、完善自己的文化,推动历史向前发展。我们民族历尽沧桑,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灿烂的中华文明,形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传统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坚持保护利用,普及弘扬并重,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进中国当代哲学,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力量。要自觉地学习借鉴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一切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益经验、理论成果、管理理念和机制等,加强文化领域智力、人才、技术引进工作,使传统文化与其他国家文化精华有机结合,在新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实现中华文化的现代化。
文化自觉就要自觉认识到文化规律,依据文化规律进行文化建设。党的文化方针政策凝聚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反映了我国特定历史条件下从事文化建设的特点,是在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参与下制定完成的,是对文化规律的正确反映,文化规律在党的文化方针政策中已转化成了一种成熟可操作的东西,因此在现今的历史条件下,依据文化规律进行文化建设实际上就是依据党的文化方针政策进行文化建设,依据《决定》进行文化建设。
文化自信就是要对马克思主义要充满自信,坚持马克思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深刻提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坚定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指引人民推动社会进步,创造美好生活的科学理论。“它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是世界文明世代发展的结果,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的结晶。“在这一个半世纪中,世界上没有哪一种理论体系,能像马克思主义这样,如此深刻地阐明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如此强有力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世界上也没有哪一种社会思潮,能像马克思主义这样,如此密切地贴近人类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思想、生活发展的实际。”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一种最具先进性文化。它既是我国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又是我国当代文化的灵魂。坚持马克思中国化,就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就是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科学分析世情、国情、党情新变化,深入研究解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课题,不断把党带领人民创造的成功经验上升为理论,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文化自信就是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邓小平说:“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当今的马克思主义,我们战胜一切困难险阻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就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集中体现了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是十几亿中国人民摆脱贫困、走向温饱、小康和中等发达国家的必由之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我国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生产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是当代中华儿女同心同德、共创伟业的共同理想和政治基础,广大群众干部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信念,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一定会繁荣发展。
文化自信就是要对民族优秀文化充满自信,对民族文化自身生命力充分自信。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拥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优秀的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求不息的精神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浓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在传统文化发展历程中,有过先秦诸子百家思想峰起的灿烂星河期,有过宋明理学对儒家学说的有机更新,有清代乾喜学派大规模的学理疏通;它融通了中国内部民族文化的优秀成分,也大量吸收了外来文化的养分,如对佛教的吸收和融合。我们要礼敬自豪地对待中华优秀文化,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学习借鉴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坚信我们能建设一套领先世界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价值体系,实现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发展、创新、繁荣;坚信我们能保持自己民族文化的特色,拓展文化权益,维护文化安全。我们传统文化有容纳百川的活性,马克思主义也一定会在新的更高起点上丰富中国文化。
文化自信就是要对文化体制改革充满自信。长期以来,人们有一种根深蒂固的看法,认为文化事业事关意识形态安全,担心文化进入市场后,会改变社会主义文化性质,弱化党对文化的领导,引起思想混乱。然而,让文化走向市场,就是把创造的权利、评价的权利、选择的权利交给广大人民,这也正体现了党的“二为方针”,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文化走向市场会激发经营性文化产业的巨大潜力,赢得市场,不断扩大中华影响力,赢得话语权。哪里有改革,哪里就有新发展,文化体制改革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新要求,顺应了人民群众的期待,顺应了文化建设的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文化体制改革必会带来文化发展新局面。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需要全民族的文化自觉自信,需要先进政党的文化自觉自信,我党在新形势下召开这样一次会议,标志着我党对文化建设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标志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和自信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增强文化自觉,树立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中华文化全面复兴、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春天已经到来。
参考资料:
[1]《人民日报重要报道汇编》编辑组.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人民日报重要报道汇编[C].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导读[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3]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辑.邓小平文选[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关键词:社会主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2)03-098-03
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集中全党智慧,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提出了新形势下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政策措施等,是推进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方针。
《决议》强调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尤其要加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历史和现实表明,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一个政党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文化的自觉。可以说,是否具用高度的文化自觉,不仅关系到文化自身的振兴和繁荣,而且决定着一个民族,一个政党的前途。”
如何理解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以下是笔者个人一点浅薄的看法。
文化自觉就是要自觉地认识我们面对的时代环境和社会现实,认识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当今世界,国际风云变化,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知识经济正成为一股潮流,文化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各国纷纷抢占文化制高点。现在看得越来越清楚,谁没有文化优势,谁就没有未来。法国前文化部长,著名作家马尔罗曾预言:“21世纪的发展无非是文化的发展。”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形影更加凸显。在国内,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对教育和科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要求急剧增强,市场经济环境需要与之相适应的道德水准,整个民族需要有力的精神凝聚。一个民族的兴衰存亡,说到时底是它代表的那种文化的兴衰存亡。一切配称伟大的民族,定是那些创造了辉煌文化的民族。人类历史中的一切终将成为过眼云烟,惟文化不朽。伟大的事业呼唤伟大的精神,建设强有力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才能有效回应严峻的国际国内文化挑战。
文化自觉就是要自觉认识到文化作为社会经济支撑的作用。文化在当代不仅受惠于经济,更是经济发展的动力、资源和引导力量;即直接贡献于经济增长,又对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人们越来越形成共识:没有文化,经济的发展就受到严重制约,经济发展了而文化没有同步发展世界仍然算不上一个美好的世界。邓小平不就曾说过:“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实际上忽视了文化,经济建设也不可能真正搞上去。马克思曾经指出,社会生活中存在着两种生产力——物质方面生产力和精神方面的生产力,我们党以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清晰思路,将文化产品从单一的意识形态属性中解放出来,兼具意识形态属性与商品属性,兼具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把文化区分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是对文化建设认识上的一个重大突破,文化发展实践上的一个重大创新,体现了深刻的文化自觉。
文化自觉就是要自觉地继承一切优秀文化遗产,不断发展、丰富、完善自己的文化,推动历史向前发展。我们民族历尽沧桑,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灿烂的中华文明,形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传统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坚持保护利用,普及弘扬并重,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进中国当代哲学,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力量。要自觉地学习借鉴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一切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益经验、理论成果、管理理念和机制等,加强文化领域智力、人才、技术引进工作,使传统文化与其他国家文化精华有机结合,在新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实现中华文化的现代化。
文化自觉就要自觉认识到文化规律,依据文化规律进行文化建设。党的文化方针政策凝聚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反映了我国特定历史条件下从事文化建设的特点,是在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参与下制定完成的,是对文化规律的正确反映,文化规律在党的文化方针政策中已转化成了一种成熟可操作的东西,因此在现今的历史条件下,依据文化规律进行文化建设实际上就是依据党的文化方针政策进行文化建设,依据《决定》进行文化建设。
文化自信就是要对马克思主义要充满自信,坚持马克思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深刻提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坚定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指引人民推动社会进步,创造美好生活的科学理论。“它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是世界文明世代发展的结果,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的结晶。“在这一个半世纪中,世界上没有哪一种理论体系,能像马克思主义这样,如此深刻地阐明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如此强有力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世界上也没有哪一种社会思潮,能像马克思主义这样,如此密切地贴近人类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思想、生活发展的实际。”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一种最具先进性文化。它既是我国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又是我国当代文化的灵魂。坚持马克思中国化,就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就是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科学分析世情、国情、党情新变化,深入研究解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课题,不断把党带领人民创造的成功经验上升为理论,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文化自信就是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邓小平说:“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当今的马克思主义,我们战胜一切困难险阻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就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集中体现了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是十几亿中国人民摆脱贫困、走向温饱、小康和中等发达国家的必由之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我国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生产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是当代中华儿女同心同德、共创伟业的共同理想和政治基础,广大群众干部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信念,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一定会繁荣发展。
文化自信就是要对民族优秀文化充满自信,对民族文化自身生命力充分自信。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拥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优秀的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求不息的精神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浓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在传统文化发展历程中,有过先秦诸子百家思想峰起的灿烂星河期,有过宋明理学对儒家学说的有机更新,有清代乾喜学派大规模的学理疏通;它融通了中国内部民族文化的优秀成分,也大量吸收了外来文化的养分,如对佛教的吸收和融合。我们要礼敬自豪地对待中华优秀文化,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学习借鉴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坚信我们能建设一套领先世界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价值体系,实现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发展、创新、繁荣;坚信我们能保持自己民族文化的特色,拓展文化权益,维护文化安全。我们传统文化有容纳百川的活性,马克思主义也一定会在新的更高起点上丰富中国文化。
文化自信就是要对文化体制改革充满自信。长期以来,人们有一种根深蒂固的看法,认为文化事业事关意识形态安全,担心文化进入市场后,会改变社会主义文化性质,弱化党对文化的领导,引起思想混乱。然而,让文化走向市场,就是把创造的权利、评价的权利、选择的权利交给广大人民,这也正体现了党的“二为方针”,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文化走向市场会激发经营性文化产业的巨大潜力,赢得市场,不断扩大中华影响力,赢得话语权。哪里有改革,哪里就有新发展,文化体制改革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新要求,顺应了人民群众的期待,顺应了文化建设的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文化体制改革必会带来文化发展新局面。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需要全民族的文化自觉自信,需要先进政党的文化自觉自信,我党在新形势下召开这样一次会议,标志着我党对文化建设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标志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和自信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增强文化自觉,树立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中华文化全面复兴、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春天已经到来。
参考资料:
[1]《人民日报重要报道汇编》编辑组.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人民日报重要报道汇编[C].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导读[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3]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辑.邓小平文选[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