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普国际化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科学教育与博物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akegm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自2016年起,“一带一路”国际科普交流周已成功举办四届。作为每年全国科技活动周的重大科普示范活动,其同时也是“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行动计划的内容之一,致力于借助全国群众性科技活动盛会,打造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国际化平台。在总结历届“一带一路”国际科普交流周特色和亮点的基础上,试图分析中外交流在科普创新中的重要作用,为推动我国国际科普合作与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 一带一路 科普 国际化
  doi:10.16703/j.cnki.31-2111/n.2019.06.008
  程悦.关于科普国际化的实践与思考——以“一带一路”国际科普交流周为例[J].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19(6):430-433.
  0 引言
   2013年9月、10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这一构想顺应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号召“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携手努力,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
   为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扩大并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自2016年起在每年5月的全国科技活动周期间,“一带一路”国际科普交流周应时而生,目前已成功举办四届。
  1 主题解读
   “一带一路”国际科普交流周在京沪两地开展四年来,聚焦“创新引领,共享发展”“科技强国,创新圆梦”“科技创新,强国富民”“科技强国,科普惠民”等主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外科普合作与交流。
  1.1 创新引领,共享发展
   2016年,“一带一路”国际科普交流周的前身——“一带一路”科普驿站在民族文化宫举办。以“创新引领,共享发展”为主题,寓意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和社会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围绕热点话题和前沿进展,突出科技成果转化带来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产业,促进公众理解科学、支持创新、参与创业。
  1.2 科技强国,创新圆梦
   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科普交流周的前身——“一带一路”国际科普乐园在上海科技馆举办。以“科技强国,创新圆梦”主题,充分调动全社会科技资源服务于脱贫攻坚战,让人民群众共享科技改革发展成果。营造创新文化氛围,搭建科普公共服务平台,下设四大板块:“食品科学”“互动体验”“前沿科技”“科学与艺术”,为公众奉上了一道精彩纷呈的科学大餐。
  1.3 科技创新,强国富民
   2018年,第三届“一带一路”科普交流周在上海科技馆举办。以“科技创新,强国富民”为主题,宣传军民融合促进社会民生,依靠科技创新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下设四大板块:“科技时代”“艺术科学”“探索自然”“美好生活”,以丰富的科学内容、多样的体验形式,帮助公众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1.4 科技强国,科普惠民
   2019年,第四届“一带一路”科普交流周在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举办。以“科技强国,科普惠民”为主题,立足展示科技创新成果、体验美好生活活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促进科技成果惠民等,着力提升国家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提高全民科学意识、科技能力和科学素养。下设四大板块:“科学艺术”“趣味科学”“魔法化学”“奇妙物理”,通过诠释身边的科学现象,让观众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下体会科学的奥秘。
  2 活动形式与内容
   由表1可知,“一带一路”科普交流周始终坚持创新活动形式、充实活动内容,无论参与国家、展项数量、受众人数都逐年递增,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公众认可度不断增强,其活动类型主要分为科普成果展示、科学工作坊、现场科学秀和科普作品推介。
  2.1 科普成果展示
   科普成果展示以新颖的手段集中反映了科技进步为人民生活带来的美好福祉,通过展示科技成果蕴含的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带领观众像科学家一样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来自法国的角斗士棋盘游戏与来自中国的九连环数学游戏分别以不同的方式启迪青少年的思维,记录下中西方科学碰撞的精彩画面。
  2.2 科学工作坊
   科学工作坊涉及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多个学科,鼓励观众边看、边想、边做、边学,从而达到增强动手能力的目的。例如巴基斯坦开发的“万物生长”活动,基于本国的人文特色,以改善土壤环境为宗旨,试图跨越时间和空间,阐述“源自自然,回归自然”的深刻意义。当科學遇上艺术,策展团队依据科学原理,融合艺术元素,选取真实土壤和颜料色彩代表不同肥料,全面介绍了新型生物肥料技术。
  2.3 现场科学秀
   现场科学秀运用戏剧、舞蹈、魔术等表演形式,令深奥的科学道理通俗化。例如由捷克科学技术学会和帕拉茨基大学带来的“血液与解毒剂”,在舞台上现场绘制手掌形状,裁剪、粘贴红蓝毛线模拟人类手掌的动静脉血管构造,将人体内在的血液系统直观地呈现在观众眼前。
  2.4 科普作品推介
   科普作品推介经由各行各业的专家推荐,精选出最具创意的科普作品,让公众不出国门就能知晓世界。例如英国科技与文明基金会策划的“1 001发明精华展:阿拉伯科学发明的黄金时代”,讲述了中东地区近千年的科学发展史,旨在促进科学的多元发展及跨文化鉴赏。
  3 成功经验
   综合分析“一带一路”国际科普交流周的成功经验,最显著的特点是真正做到了立体式、国际化与高层次,在合作模式、科学内容、展示手段、成果转化等方面都体现出创新。
  3.1 加强国际交流,实现资源共享
   科普资源共享是推进我国科普事业的方向和理念。科学无国界,这种共享理应具有国际性。我们在充分学习成功的科普资源建设开发方式的同时,需要更加主动地探索合作共享的模式。这样不但可以避免类似内容的重复设计、提高资源建设的效率和水平,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开发具有特色的科普资源。新时期加强科普的国际交流,一是要借鉴国外举办大型科技活动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在活动内容和组织形式上努力创新;二是要引进国外的优秀展览、图书、影视等,提高公众的科技意识和鉴赏能力,推动我国科普作品的创作水平不断提高;三是既要“请进来”,又要“走出去”,把优秀作品、优秀活动、优秀展览推介给国外公众,让其切实感受到一个走向现代化的中国风采。   3.2 縱览科技前沿,拓延展示内容
   在诸多沿线国家的科普实践中筛选出符合我国实际、公众感兴趣的主题活动,是整个“一带一路”国际科普交流周的工作重点,也是工作难点。我们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精心选择参展机构,涵盖科普场馆、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最终挑选出极具代表性的经典科普项目,包括体验展项、交互游戏、科学表演、创客工坊等。从整合国外单位优秀科普资源参展,到潜心研究国家政策和制度优势,打造自主创新主题科普品牌,力求展示创新、形式多变,“一带一路”国际科普交流周的组织实施逐渐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科普展览之路。
  3.3 提高互动体验,全民科普动员
   “一带一路”国际科普交流周的整个展区不拘泥于国家划分,而从主题出发,以板块串联,将各国展项巧妙关联。强调科学性、趣味性和体验性,让观众参与其中、学在其中、玩在其中、乐在其中,激发科学兴趣,感悟科学魅力。为了让科学深入基层,除开幕红毯、科学之夜、圆桌论坛、闭幕会议等活动,还邀请外宾到各个学校及当地社区开展讲座,为普通群众和专业人士提供国际交流的机会,现场答疑解惑,激荡科学思想,碰撞创新智慧。
  3.4 关注科技成果,实现科普转化
   “一带一路”科普交流周非常注重引导公众感受科学、体验自然,在此基础上进行科普讲解,唤起公众参与热情,取得了良好的科普效果。在筹备之初就将最新的科技成果融入现有的展陈内容以及教育活动当中,以防止出现滞后性。充分运用诸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等高新技术,寻求展览教育、观众服务、用户体验等方面的创新,同时将服务拓展至参观之前和参观之后,并及于不能到达现场的公众。总之,通过展陈内容和教育活动的与时俱进,尽量满足公众对理解和参与科学的新需求和新期待。
  4 结语
   “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渊源,以及文化互鉴、交流融合的传统。在科技引领未来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当联合起来,构建命运共同体,成为科学传播领域的一道独特风景。
   互惠共享,是我们回应新问题、提供新服务的解决方案。为此,将依托已有的展示教育资源,同时吸纳更多的社会力量致力于科普的国际化,共同探索“一带一路”沿线科普机构之间互惠共享机制的可行性,持续为每年一届的“一带一路”国际科普交流周输入养分和精华,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传播先进科学理念,让科技的发展进步惠及广大民众。
  参考文献
  [1]科普日与科技周比较研究课题组.全国科普日和科技活动周比较研究[J].科普研究,2015(6):72-79.
  [2]北京宣言[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18(1):6-7.
  [3]程东红.顺应大势、勇于担当,共同开辟“一带一路”科普场馆发展的光明前景[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18(1):17-26.
  [4]金莺莲.全球科技节的兴起原因与发展策略分析[J].科普研究,2018(4):74-83.
  [5]张志敏.科学节、城市文化与鸡尾酒[J].民主与科学,2018(6):48-50.
  作者简介:程悦(1983—),女,从事科研管理、科学传播工作,E-mail: 136564426@qq.com。
  Practice and reflection on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science popularization: Taking the "Belt and Road" International Science Week as an example// CHENG Yue
  Author’s Address Beijing International Science
其他文献
摘要:相较于初中数学教学,高中数学教学更具挑战性与探究性,所以教学难度更大。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学质量。本文论述了高中数学课堂的探究形式和教学价值,旨在降低高中数学教学难度,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关键词:高中数学 探究形式 教学价值  在高中数学教学时,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鼓励学生通过不同方式进行自主学习,理解和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
摘 要 职业教育如何适应技能需求是我国当前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的重要论题。利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劳动力供求数据,估计匹配函数和贝弗里奇曲线,得到的结果是职业教育匹配函数的规模报酬递减且贝弗里奇曲线向上倾斜,反映江西省劳动力市场匹配效率偏低,存在技能供给不足形成的结构性失业,造成职业教育滞后于经济发展,不能适应技能需求。为此,构建了基于市场制度的企业参与机制,以有效地预测技能需求,从而推动职业教育
摘 要 以职业教育教科研协同创新为主题的“首届中国职业教育现代化论坛暨第二届全国职业教育科研院(所)联席会议”,对今后职业教育科研工作的方向和重点研究领域进行了探讨。明确职业教育科研要服务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要加强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和国际研究,把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作为核心任务,关注体制机制创新研究,加强职业教育科研的能力建设。  关键词 职业教育科研;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国际研究;能力建设;职
求学期间,他在图像处理、光谱成像、人工智能、自动化等现代工程技术领域艰难跋涉,在机器视觉、机器学习、图像处理等方面成绩卓著;  工作后,他选择在生物医学、新品种育种、种子质量检测、农业生产优化、作物表型研究等领域孜孜以求,在农业人工智能领域开辟了一方天地;  如今,踏上祖国的大地,他依然选择农业,志在为中国农业装上智能的眼睛……  他叫范晓飞,现在是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太行学者”三层次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我国教育发展的现状有一个基本判断,即不能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能适应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现实确实如此:大学千校一面,创新人才难冒头,应用技能型人才匮乏,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等社会现象,折射的实际是高等教育的系统性失衡和功能性失调。要解决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的“两个不适应”问题,就必须对高等教育的体系结构进行“大手术”。而改革创新
摘 要 新兴专业未必能一帆风顺的发展,浙江省Z校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是一个新兴高职专业,但短暂存在后就衰亡了。其衰亡的客观原因主要是办学层次较低、专业就业对口率较低、专业建设所获支持较少等;其衰亡的主观原因主要是专业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没有抓住发展机遇、专业与行业合作不够紧密等等。对其深入反思,能为其他院校同类专业甚至更多专业的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新兴专业;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专业建设  
摘 要 专业设置是高职院校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以就业市场反观专业设置是当前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优化的重要途径。基于就业前景视角,通过对海南省区域样本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样态的三个维度的框架分析显示:就业高风险型和就业预警型专业数量偏多,持续的需求增长型专业数量偏少。海南省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应加强顶层设计,以数据服务提升统筹能力;增强专业建设“错位”发展意识,建设基于产业特色的专业集群;引入社会
英国大学联盟组织University UK的一份最新报告显示,明年选择接受学位学徒制(Degree apprentice)教育的英國学生人数将激增650%。而AAT(会计技术员协会)委托开展的另一项研究则表明:有半数(50%)16~18岁的学生声称他们将在离开学校后考虑学徒制作为他们的就业途径。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快速城市化的同时,垃圾问题也逐渐进入公众视野,垃圾分类正成为社会各方的共同認识。  在各种垃圾中,有一大类是常常进入垃圾管理讨论范围的,那就是可回收物,俗称废品。目前,废品都是依靠居民在家自觉分类,然后卖到社区里或者周边专门从事废品回收的人手里。这些服务于每个居民生活区、以废品回收为生的农民,不只解决了自己进入城市后的谋生问题,也搭建了遍布城市各个角落的废品回收和分类的有效网
大数据、移动互联、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正在为大中型企业开启转型之路。数据信息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并成为驱动企业决策的关键依据。因此,在技术创造红利的背景下,守护数字资产,被赋予了更为重要的意义。同时不可忽视的是,拥抱数字化体验也许代表着更多形式的风险挑战,而在深入的技术变革中,信息泄漏将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随着信息在云端的交换和共享,网络中的任何终端设备都可能成为风险来源。打印机作为终端设备中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