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实现含多微网系统的主动配电网的经济效益最优,通过引入自适应权重系数来进行动态优化.构建一种主动配电网层以发电机组运行成本最低,多微网系统层以经济成本和环境成本最低的分层能量优化管理模型.采用变异、杂交和竞争策略以及Lévy飞行策略改善麻雀搜索算法,提高算法的种群多样性和收敛精度.基于所设计的多微网系统混合配置运行策略,采用改进麻雀搜索算法进行模型求解.选取某地区两种典型日进行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优化模型、运行策略和改进算法可以有效降低主动配电网和多微网系统的经济效益,同时改进算法能够在全局寻优能力
【机 构】
:
河北工业大学省部共建电工装备可靠性与智能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30013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实现含多微网系统的主动配电网的经济效益最优,通过引入自适应权重系数来进行动态优化.构建一种主动配电网层以发电机组运行成本最低,多微网系统层以经济成本和环境成本最低的分层能量优化管理模型.采用变异、杂交和竞争策略以及Lévy飞行策略改善麻雀搜索算法,提高算法的种群多样性和收敛精度.基于所设计的多微网系统混合配置运行策略,采用改进麻雀搜索算法进行模型求解.选取某地区两种典型日进行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优化模型、运行策略和改进算法可以有效降低主动配电网和多微网系统的经济效益,同时改进算法能够在全局寻优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其他文献
国家大学科技园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融通创新的重要平台、构建双创生态的重要阵地、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载体.科技部、教育部自2001年开始认定国家大学科技园.截止到2019年,经认定的国家大学科技园共115家.本文通过分析2019年国家大学科技园相关数据,发现了一些投入产出方面的规律和特点,以期对大学科技园建设有所启示.
由于常规油井水泥无法适应热采带来的高温环境,采用改性硅酸盐水泥是稠油热采井固井的主要手段.针对耐高温改性硅酸盐水泥进行了调研与梳理,分析了 G级油井水泥的高温衰退机制,总结了 目前中外的硅酸盐水泥抗高温技术及其抗高温机理.调研发现:加砂是目前最重要的硅酸盐水泥抗高温手段,在300℃以上的热采井中,常规密度水泥浆体系应掺入45%~60%、细度200目左右的硅粉.在此基础上,选择合理的颗粒级配并添加各类水泥外加剂可以进一步增强高温环境下水泥石的性能.除硅粉以外,中外学者也开发了其他抗高温添加剂,廉价优质的新型
在实际生产中,加工成本愈发成为企业关注的重要因素.对以最小化加工成本与完工时间为目标的柔性车间调度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根据实际约束构建调度模型,提出改进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引入质量基因段来增强对染色体适应度值的评价,加速淘汰质量差的个体.其次,为了优化求解质量,提出了基于整体负荷最小与局部负荷最小的种群初始化方法,并设计了精确变异机制来维持种群多样性.最后,用标准算例进行测试,相比于其他改进遗传算法,求解速度得到提高,求解质量也得到了提升,验证了此改进遗传算法的有效性.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中三叠统克拉玛依上亚组为非常规资源主力储集层,厘清其沉积相特征和识别建立沉积模式对指导该地区的非常规资源勘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吐孜阿克内沟地区露头剖面进行详细观察和精细测量,在克拉玛依上亚组利用露头直观性划分出石炭系、克拉玛依上亚组与侏罗系八道湾组地层界限,并详细分析了沉积构造特征、粒度特征、沉积相类型及演化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克拉玛依上亚组存在滨浅湖吉尔伯特型扇三角洲沉积的证据.克拉玛依上亚组岩石粒度下部较细,向上部逐渐变粗,具明显的三层结构(顶积层、前积层、底积层);研究区主要发育
为系统研究钻井液污染对海相低渗气藏储层伤害,采用室内试验评价手段,选用 目标储层天然岩心在精确模拟地层条件下,开展了钻井液污染实验分析,并量化了其对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钻井污染后,在相同驱替压差下,渗透率伤害率随原始渗透率的增加而减小,对于达到致密级别的岩心,渗透率几乎全部丧失;提高压差进一步加重了被污染岩心的渗透率伤害,钻井液伤害主要是通过复杂多级别粒径颗粒封堵而伤害大孔道,渗透率伤害率变化曲线以驱替压差0.6 MPa为分界线,0.6 MPa内提高驱替压差对储层伤害更严重,后期渗透率伤害率变化幅度总体
通过对2018年3月15-16日河南省发生的一次春季大风的天气学分析,探讨了大风极值中心出现在豫北地区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利用耦合了阵风估算(wind gust estimate,WGE)方法的天气研究和预报(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WRF)模式模拟了研究区风场的空间特征,评估了 WRF和WRF-WGE对本次大风天气的模拟效果.结果表明:冷锋过境河南时正值白天,冷锋前后温度差很大,冷锋移速快是河南大风风速高于其他地区的主要原因,豫北地区因叠加了地形的“狭管效应”成
针对现有的高压直流(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HVDC)输电线路故障识别方法识别准确率低,且无法同时准确识别低阻和高阻故障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多尺度排列熵(multi-scale permu-tation entropy,MPE)结合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eneral regression neural network,GRNN)的HVDC输电线路故障辨识方法.首先,采用鲸鱼算法改进后的VMD
20世纪以来,中国对覆岩导水裂隙带已经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在矿井安全生产、煤矿防治水、矿井保水采煤、采空区与回风巷上隅角瓦斯治理、煤与瓦斯共采、水体下采煤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对前人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分类,重点论述了导水裂隙带高度的各种预测、模拟以及实测方法,介绍了当前对导水裂隙带高度实测的新方法,表明现在的探测手段已向多种手段相结合、钻探与物探相结合、地面与井下相结合等方向相发展,并且提出了导水裂隙带研究的发展趋势.
保证小井眼固井质量的关键是如何用固井液把环空中的钻井液及井壁泥饼顶替干净.小井眼本身井况的复杂性(如井眼不规则、套管偏心)、顶替液与被顶替液的流体性质以及固井施工参数都是影响小井眼固井顶替效率的主要因素,因此需要开展相关研究,以认识各因素对固井质量的影响规律,并对固井参数进行优化.首先,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相关理论与方法,建立了侧钻小井眼固井顶替数值模型,分析了固井顶替过程中顶替液与被顶替液之间的两相界面变化特征,揭示了小井眼固井的顶替机理;其次,基于小井眼固井顶替数值模型,模拟了幂律流体在小井眼固井顶替过程
为研究沁水盆地中高煤级煤的孔隙结构特征,采用低温液氮吸附实验测定了不同煤样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数据,依据吸附-解吸曲线和分形维数对煤岩孔隙系统进行分类.结果表明:煤层微小孔较发育,具有比表面积适中(0.418~0.902 m2/g)、平均孔径小(14.6~21.0nm)、孔容小(0.001 86~0.004 53 cm3/g)和低温氮吸量适中(1.5~3.0 mL/g)等特征,镜质体反射率为1.51%~2.19%,利于煤层气赋存;基于低温液氮等温吸附曲线,识别出半封闭状态狭缝型孔和平行板状孔、开放状态的平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