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评价体系下地理“必备知识”的考查路径与备考策略

来源 :地理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o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必备知识在“四层”考查内容中处于基础地位。高考对必备知识的考查,是以课程标准为基础、以学科思想为主线、以学科素养为导向的。本文基于高考综合评价体系理论基础,以近年来的地理高考试题为例,因循地理学科逻辑、厘清地理学科必备知识的内涵、探析必备知识的学科考查路径,并提出必备知识的备考策略。
  关键词:高考评价体系;必备知识;备课策略
  必备知识作为“四层”考查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形成核心价值、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基础[1]。合理选取知识内容对实现考查目的、决定试题“格局”具有重要作用[2]。在高考评价体系的实施中,如何考查必备知识,促进教、考有效衔接是—个重要问题。本文在分析梳理地理必备知识基本内涵的基础上,结合高考试题,对地理必备知识在高考中考查的路径和方式进行探讨,以期为高考备考提供建议。
  一、地理必备知识的基本内涵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规定的必修和选择性必修内容,以及义务教育地理课程中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等内容,都是地理高考考查的必备知识范畴。
  地理学主要研究和解决诸如“在哪里(地理位置与分布)、是什么样(地理特征与差异)、为何在那里(地理因果关系)、是怎样发生的(地理过程)、产生了什么作用(空间的相互作用即空间联系)、如何使它有利于人类和自然环境(人与环境的关系)”等问题[3]。因此,以地理学科逻辑为指引,将地理课程标准中看似零散的“知识点”,纳入以“地理位置与分布、地理特征与差异、地理过程与变化、地理联系(地理因果关系、空间联系、人地关系)”等大概念为统领的知识体系中,构建地理必备知识的基本框架(图1)十分重要。
  二、地理必备知识的学科考查路径
  高考试题是学科素养考查的基本承载体[4]。地理高考对必备知识的考查,坚持以课程标准为基础、以学科思想为主线、以学科素养为导向,引导考生围绕任务主题解决真实情境下的地理问题,以此检测考生对地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学科思想方法的理解和运用水平。本文以典型高考试题为例,从地理概念、地理特征、地理联系和地理过程等维度探析必备知识的考查路径。
  1.引入新情境考查地理概念
  地理学科中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实质上是相关的概念链,是基本概念的有机组合。地理综合题中的答案要点化、术语化,实质上也是相关概念链,是基本概念的合理搭配。地理概念对必备知识的考查,可选择课程标准中涉及的基本概念、材料给出的新地理概念,或者生活常识中的地理概念等路径进行;同时注重考查地理概念的理解,较少考查地理概念的识记。
  例1.(2020年高考浙江卷地理试题第10~11题)氧化亚氮(N2O)在百年尺度内的增温效应是等量二氧化碳的近300倍。农田是氧化亞氮的第一大排放源。完成下列各题。
  (1)氧化亚氮具有增温效应,主要是因为
  A.大气辐射总量增加
其他文献
摘 要:课程思政对学生价值观的培育和塑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我国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意义重大。高中地理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政资源,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绝佳载体。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目前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思政教育存在认识片面化、教学方法单一和缺乏有效评价体系等问题。为此,结合地理教学实践,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三方面提出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的可行路径,以期为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
基于有限元方法,采用2015年尼泊尔Mw7.8地震震后5 a的GPS观测资料约束青藏高原南缘的岩石圈流变结构,利用通过主前缘逆冲断裂带(MFT)间的距离来约束边界位置的垂直边界结构和
针对电离层TEC非线性、非平稳的特点,建立一种基于Prophet与Elman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残差改正电离层短期预报模型。利用该模型对IGS提供的不同太阳活动程度期间的电离层TEC时间序列进行建模预报。结果显示,改正模型能够反映电离层TEC的变化特征,在太阳活动低年和太阳活动高年预报的平均相对精度分别为92.9%和92.2%,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94 TECu和1.77 TECu,精度较Prophe
影视作品已成为青少年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优秀的影视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传播的思想观念与价值导向会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充分利用优秀影视作品开展地理教学具有重要
2021年5月下旬至7月上旬,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在上海崇明成功举办.选址于崇明岛中部、东平森林公园及周边区域,此次花博盛会首次在岛屿上、乡村里、森林中进行,并且是花博会
期刊
摘 要: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包括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四大方面,本文针对新教材“地球的历史”这一内容,以维也纳自然历史博物馆为载体,通过主题式教学情境设计,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主题式教学;地理核心素养;地球的历史  主题式教学指的是通过解读课程标准,将某一主题情境结合一系列问题,从而串联起整节课的内容和知识点,将教学内容情境化、地理知识问题化,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
问题式教学是一种围绕中心问题、借助真实情境的发现式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善于发现、敢于质疑、勇于表达的学习品质,进而提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深度,获得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达成高中地理课程总目标最有效的办法,也是落实学生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
课程思政是指以课程为载体,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充分挖掘蕴含在专业知识中的思政元素,在各类课程教学中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旨在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构建课程的育人环境,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在新课改实施背景下,教师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秉持思政理念,主动渗透思政教育,将地理教学与德育有机结合、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与思政教育相互渗透,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激活
为积极推动江西省普通高中学生地理研学旅行课程的开展与实施,本文以三清山地理研学旅行课程为例,聚焦地理核心素养的培育,首先明确研学课程目标,并提出在真实情境中培养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