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胃溃疡,并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对比,并观察患者胃粘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血清胃泌素。方法:对我院100例胃溃疡患者进行研究,按照平均分组的方式将这些患者进行随机分配,结合组50例患者,对照组50例患者,对结合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对结合组采用西药的方式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并且还要对治疗前后患者胃粘膜血管内生长和胃泌素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前后胃镜检查结果比较,结合组治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清胃泌素水平为(29.3±8.9)mmol/L,明显低于治疗前的(35.8±10.8)mmol/L(P<0.0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为(13.8±4.3)%,明显高于治疗前的(6.6±2.4)%(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溃疡愈合的速度,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血胃泌素的水平都出现了变化。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胃溃疡;胃泌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中图分类号】R45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10-0151-02
作为一种非常常见的消化性溃疡疾病,胃溃疡对患者正常生产和生活造成的影响非常大,胃溃疡患者胃黏膜会出现穿透性损伤,并且这种损伤会穿透到为粘膜肌层中,一般胃溃疡主要是胃蛋白酶和胃酸消化作用导致的,患者发病时临床表现为胃脘部位疼痛,并且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胃溃疡发病的概率也会逐年增加,并且即使得到即使的治疗,胃溃疡也有着非常高的发病率,甚至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胃穿孔的情况,伴随着出血等一系列并发症。因此,可以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胃溃疡,以提升胃溃疡的临床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2018年1月~2019年8月经胃镜和活检证实的100例活动性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结合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排除标准:年龄<18岁或>70岁者;消化性溃疡活检后发现有小典型增生及癌变者;研究药物禁忌证。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职业、吸烟史、溃疡病家族史、症状、溃疡面积及数目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40mg,每晨1次,用6周,同时饭后服用阿莫西林1g,替硝唑0.4g,均2次/d,共1周;结合组:奥美拉唑、阿莫西林、替硝唑用法同对照组,加服胃愈汤100ml,早晚各1次,共6周。胃愈汤组成:太子参15g,茯苓15g,白术15g,丹参15g,黄连10g,甘草10g,大黄粉3g,黄芩10g。
1.3 疗效标准 患者在治疗前后都行胃镜检查,溃疡由活动期变为瘢痕期(S2期)为治愈;溃疡面积缩小50%以上为好转;溃疡面积缩小不及50%为无效。
1.4 统计学分析 结果以x±s表示,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胃泌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比较结合组治疗后血清胃泌素水平为(30.2±9.9)mmol/L,明显低于治疗前的(36.0±11.2)mmol/L(t=2.345,P<0.0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为(16.2±5.6)%,明显高于治疗前的(6.2±2.3)%(t=2.415,t<0.05);对照组治疗后血清胃泌素水平为(29.3±8.9)mmol/L,明显低于治疗前的(35.8±10.8)mmol/L(t=2.245,P<0.05);血管內皮生长因子为(13.8±4.3)%,明显高于治疗前的(6.6±2.4)%(t=2.325,P<0.05)。
2.2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前后胃镜检查结果比较,结合组治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x2=3.98,P<0.05)。
3讨论
治疗胃溃疡时,临床医生可以采用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阻断患者内院想血管内皮因子的生长,但是这种治疗方式会加重患者胃粘膜的损伤,重组患者的内皮因子,降低患者胃粘膜出现的损伤。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局部注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方式,促进患者胃溃疡边缘的新生血管,有效加快患者溃疡愈合的速度,提升溃疡愈合的效果。在进行胃溃疡治疗时,治疗人员可以发现结合组和对照组治疗之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较为强烈,结合组患者胃溃疡的治疗效果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在对患者的胃溃疡进行治疗时,可以发现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要明显低于结合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者溃疡治疗与愈合程度一本一致。采用洗衣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可以发现患者胃溃疡发病的原因与胃蛋白酶、胃酸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患者多存在胃粘膜年保护作用失衡的情况。根据此种理论,西医则以抗酸和抗幽门螺杆菌、保护胃黏膜为主的三联疗法为原则采取相应治疗,但是临床观察发现西医治疗的近期效果较为满意,而远期则易复发。胃溃疡属于中医“胃脘痛”、“痞满”、“腹痛”范畴,其机理主要为饮食不洁、七情内伤及身体虚弱等致使患者脾胃损伤、气虚无力、则运化失常、进而气血不畅、气滞血瘀,而瘀则伤阴;若患者饮食不节、则生湿热、而热郁则血瘀。故而根据此种中医理论,我们辨证施治,方中党参、白术、茯苓健脾益气,沙参益胃生津,莪术、三七活血化瘀通络,元胡解痉止痛,海螵蛸中和胃酸、止痛与收敛、促进溃疡面愈合,而乌梅肉则能抑制幽门螺杆菌的繁殖与生长。所以通过以上中西医结合的有效治疗,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复发率均较单纯西医组患者好(p<0.05)。
综上所述,在西医常规干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能够标本兼治,不仅可以提高临床疗效、还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消化性溃疡是因为胃及十二指肠慢性溃疡而引起的,主要原因是胃酸过多,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胃黏膜的保护功能失常等因素所致。现代医学在治疗上用组胺H2受体阻断剂,阻断壁细胞H2受体,减少胃酸的分泌,减轻患者的疼痛,有利于溃疡的愈合,用抗生素杀灭幽门螺旋杆菌,西医在治疗消化性溃疡方面有较好的效果,但单一的治疗方法与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的疗效有较大差异。本病属中医“胃脘痛”、“心痛”、“胃痛”、“痞症”范畴,多因长期饮食不洁、或过食辛辣或精神刺激,以致肝胃不和、脾胃不健、胃气郁滞而发病,丹参、广木香、吴茱萸、高良姜行气活血止痛,辅以扁豆、大枣益胃生津,海螵蛸、瓦楞子中和胃酸、止痛、收敛。中西药结合治疗溃疡疾病具有很好的疗效。中药尚有标本兼治的效果,对调理身体和增强机体免疫力都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力,宋官轶,刘立华,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92例疗效观察[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6):1010-1010.
[2] 王敏,王嫱.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42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 32(3):12-13.
[3] 霍瑞芝.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42例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 12(5):39-40.
[4] 汪利平,严晓军.中西医结合治疗良性胃溃疡的临床效果观察[J].海峡药学,2011, 23(7):142-144.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胃溃疡;胃泌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中图分类号】R45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10-0151-02
作为一种非常常见的消化性溃疡疾病,胃溃疡对患者正常生产和生活造成的影响非常大,胃溃疡患者胃黏膜会出现穿透性损伤,并且这种损伤会穿透到为粘膜肌层中,一般胃溃疡主要是胃蛋白酶和胃酸消化作用导致的,患者发病时临床表现为胃脘部位疼痛,并且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胃溃疡发病的概率也会逐年增加,并且即使得到即使的治疗,胃溃疡也有着非常高的发病率,甚至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胃穿孔的情况,伴随着出血等一系列并发症。因此,可以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胃溃疡,以提升胃溃疡的临床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2018年1月~2019年8月经胃镜和活检证实的100例活动性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结合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排除标准:年龄<18岁或>70岁者;消化性溃疡活检后发现有小典型增生及癌变者;研究药物禁忌证。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职业、吸烟史、溃疡病家族史、症状、溃疡面积及数目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40mg,每晨1次,用6周,同时饭后服用阿莫西林1g,替硝唑0.4g,均2次/d,共1周;结合组:奥美拉唑、阿莫西林、替硝唑用法同对照组,加服胃愈汤100ml,早晚各1次,共6周。胃愈汤组成:太子参15g,茯苓15g,白术15g,丹参15g,黄连10g,甘草10g,大黄粉3g,黄芩10g。
1.3 疗效标准 患者在治疗前后都行胃镜检查,溃疡由活动期变为瘢痕期(S2期)为治愈;溃疡面积缩小50%以上为好转;溃疡面积缩小不及50%为无效。
1.4 统计学分析 结果以x±s表示,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胃泌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比较结合组治疗后血清胃泌素水平为(30.2±9.9)mmol/L,明显低于治疗前的(36.0±11.2)mmol/L(t=2.345,P<0.0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为(16.2±5.6)%,明显高于治疗前的(6.2±2.3)%(t=2.415,t<0.05);对照组治疗后血清胃泌素水平为(29.3±8.9)mmol/L,明显低于治疗前的(35.8±10.8)mmol/L(t=2.245,P<0.05);血管內皮生长因子为(13.8±4.3)%,明显高于治疗前的(6.6±2.4)%(t=2.325,P<0.05)。
2.2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前后胃镜检查结果比较,结合组治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x2=3.98,P<0.05)。
3讨论
治疗胃溃疡时,临床医生可以采用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阻断患者内院想血管内皮因子的生长,但是这种治疗方式会加重患者胃粘膜的损伤,重组患者的内皮因子,降低患者胃粘膜出现的损伤。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局部注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方式,促进患者胃溃疡边缘的新生血管,有效加快患者溃疡愈合的速度,提升溃疡愈合的效果。在进行胃溃疡治疗时,治疗人员可以发现结合组和对照组治疗之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较为强烈,结合组患者胃溃疡的治疗效果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在对患者的胃溃疡进行治疗时,可以发现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要明显低于结合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者溃疡治疗与愈合程度一本一致。采用洗衣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可以发现患者胃溃疡发病的原因与胃蛋白酶、胃酸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患者多存在胃粘膜年保护作用失衡的情况。根据此种理论,西医则以抗酸和抗幽门螺杆菌、保护胃黏膜为主的三联疗法为原则采取相应治疗,但是临床观察发现西医治疗的近期效果较为满意,而远期则易复发。胃溃疡属于中医“胃脘痛”、“痞满”、“腹痛”范畴,其机理主要为饮食不洁、七情内伤及身体虚弱等致使患者脾胃损伤、气虚无力、则运化失常、进而气血不畅、气滞血瘀,而瘀则伤阴;若患者饮食不节、则生湿热、而热郁则血瘀。故而根据此种中医理论,我们辨证施治,方中党参、白术、茯苓健脾益气,沙参益胃生津,莪术、三七活血化瘀通络,元胡解痉止痛,海螵蛸中和胃酸、止痛与收敛、促进溃疡面愈合,而乌梅肉则能抑制幽门螺杆菌的繁殖与生长。所以通过以上中西医结合的有效治疗,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复发率均较单纯西医组患者好(p<0.05)。
综上所述,在西医常规干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能够标本兼治,不仅可以提高临床疗效、还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消化性溃疡是因为胃及十二指肠慢性溃疡而引起的,主要原因是胃酸过多,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胃黏膜的保护功能失常等因素所致。现代医学在治疗上用组胺H2受体阻断剂,阻断壁细胞H2受体,减少胃酸的分泌,减轻患者的疼痛,有利于溃疡的愈合,用抗生素杀灭幽门螺旋杆菌,西医在治疗消化性溃疡方面有较好的效果,但单一的治疗方法与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的疗效有较大差异。本病属中医“胃脘痛”、“心痛”、“胃痛”、“痞症”范畴,多因长期饮食不洁、或过食辛辣或精神刺激,以致肝胃不和、脾胃不健、胃气郁滞而发病,丹参、广木香、吴茱萸、高良姜行气活血止痛,辅以扁豆、大枣益胃生津,海螵蛸、瓦楞子中和胃酸、止痛、收敛。中西药结合治疗溃疡疾病具有很好的疗效。中药尚有标本兼治的效果,对调理身体和增强机体免疫力都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力,宋官轶,刘立华,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92例疗效观察[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6):1010-1010.
[2] 王敏,王嫱.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42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 32(3):12-13.
[3] 霍瑞芝.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42例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 12(5):39-40.
[4] 汪利平,严晓军.中西医结合治疗良性胃溃疡的临床效果观察[J].海峡药学,2011, 23(7):14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