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合格的营养守门员

来源 :父母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s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外有研究认为,家里准备食物的人如果比较喜欢烹饪,那么该家庭整体的营养水平会相对较高。不过,别高兴得太早!该研究还发现,有种给予型厨师是例外。研究认为,凡是家里有给予型厨师,家庭的整體营养水平不是更好,而是更糟。所谓给予型厨师指的是:虽然精心烹饪出来的食物很美味,但是,准备食物的目的性太强,专门只做家里人喜欢的几样菜肴。
  是不是感觉有点熟悉?我们的父母或者祖父母辈就是这样的——他们总是只做我们喜欢吃的那几样食物,借此表达爱意。不过,给予型厨师越努力,做得越好吃,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就越令人担忧。
  食物要通过嘴巴进入肚子,然后变成身体所需的营养。所以,好吃只是一个方面,而做什么样的饭菜能满足身体营养所需才是重点。那么,父母该如何选择食物,做好孩子的营养守门员呢?
  品类丰富些,摄入均衡的营养
  食物品类丰富,意味着摄入的营养可能会更均衡。家庭中做饭的人需要了解孩子营养所需的大原则。一般来说,可以参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推荐的食物种类和数量为家人准备食物。比如,每天需要5~9份的不同种类的蔬菜和水果,还要准备蛋类、奶类、豆类、谷薯类和少量坚果类食物。选择肉类时,也要注意一周之中畜类、禽类和鱼虾类等食物都要分别适当选取。
  保证食物品类的丰富,一方面可以让孩子接触更多的食物,丰富孩子的认知,还能扩展孩子的味觉范围,增加孩子对各种食物的接受度,减少孩子将来发生挑食、偏食的概率。
  另一方面,在添加新食物时,孩子有时候可能没有做好准备而拒绝某种食物。如果能够提供足够的同类食物,也能够保证他在拒绝新食物时,能摄入到足够的营养。比如,给孩子添加深海鱼肉,如果孩子不喜欢,可以给孩子尝试添加海虾,这样即便孩子不爱吃深海鱼肉,但吃海虾也能够基本平衡孩子的膳食营养。
  口味清淡些,品尝食物本来的味道
  营养守门员还需要了解,健康饮食不仅要选择健康的食材,还要选择健康的烹饪方式。而烹饪方式往往在家庭中是代代相传的。这就要求“守门员”打破陈规,想办法引入健康的烹饪方式让家人接受。
  比如,有的家庭中,家庭成员口味较重,爱吃重油食物。重油食物的典型代表是红烧肉。红烧肉油脂丰富,香味十足,酱料浓郁,让人食欲好,能满足很多家长希望宝宝多吃、爱吃的愿望。
  但是,同时也让很多孩子养成爱吃肉、重口味等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家庭中,“守门员”要逐渐减少调味料的使用,减少酱香、红烧等烹饪方式,增加凉拌、清蒸、白煮的烹饪方式。如果孩子不喜欢没有味道的食物,比如土豆、鸡蛋等,还可以通过有甜味和鲜味的食物,比如虾皮、紫菜、香菇等食物来改善菜肴的味道,让菜肴不仅天然,也有滋味。
  另外,孩子都喜欢吃糖,喝甜饮料。这是造成儿童肥胖,损伤视力的健康隐患,甚至有研究认为,过量食用糖会影响脑发育,损伤智力。国外相关研究表明,其实如果孩子从小没有吃过量的糖,成年后对糖的偏好也不会很强。所以,营养守门员要格外注意,除了适当满足孩子对糖的渴望,也要严格控制糖的摄入量。
  分量小些,让孩子体会自己的需要
  自己需要多少食物量就吃多少,不多吃,不少吃。这对孩子来说也是应该从小养成的健康饮食习惯。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3岁前的孩子如果觉得吃饱了,就不会再继续吃。他是具备自主控制能力的。但如果这种能力没有保护好,5岁后的孩子如果遇到成人给他准备的食物量超过了需求,他也会尽量地去完成。吃在这里变成了一个需要完成的任务,而不是自己的需要。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孩子在3岁之前,还没有建立规则的概念。他会完全根据自己的生理反应来判断是否还需要食物。可是,3岁以后,孩子开始社会化,开始接受同伴、父母、周围的人和环境的影响。而社会化的过程中,如果父母的要求过多,规则过于僵化或者规则制定不合理,比如,很多父母会规定不许剩饭,孩子把这样的规则内化后,就容易逐渐失去感知自己的能力。
  3岁之前一定要保护好孩子知饥饱的能力。而小分量原则恰恰是在保护孩子的这种感知能力。比如,父母可以在盛饭时,先少盛一些,不够再添加;购买食物尽量选择小包装而不是家庭装,或者采取分装的办法,让孩子对食物量拥有掌控权。
  总而言之,别小瞧了一日三餐,我们的口味偏好、饮食行为、家庭习惯都是从小在家庭的一日三餐中潜移默化形成的。所以,家庭里买菜做饭的那个人,就是全家的营养守门员。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全家人的健康状态,塑造了孩子的饮食行为习惯。而健康良好的饮食习惯,能够让孩子有机会学习管理自己的膳食,做好自己的营养守门员。
其他文献
宝宝着装方面,妈妈们都已注意到具有装饰性的线绳,以避免宝宝被勒伤,可是,家中暗藏的各种危险线绳,妈妈们关注过吗?那些生活必需品上连接的线绳,比如窗帘拉绳、落地灯电线、电话线、电脑接线等,也暗藏安全问题呢!  不安全的窗帘拉绳  家中的窗帘拉绳不起眼,平时我们也不会刻意去关注它,可就是这种最常见的家居用品,如果管理不当,就会对宝宝造成伤害。  危险之窒息  一般来说,无论是卷式还是提拉式的窗帘、罗马
上回说到阿尔菲·科恩(Alfie Kohn)的近著《溺爱孩子是编造的故事(The myth of the spoiled child: Coddled kids, helicopter parents, and other phony crises),其中提到他对美国社会和教育领域中广泛为人接受的溺爱这个说法的反驳观点。这次我们再继续说说该书的另一个与溺爱有关的但仍具批判性的观点:20世纪发展心理
很多父母在和孩子沟通时,由于缺乏技巧,常常又吼又叫,弄得亲子关系特别紧张。在此特别奉上亲子沟通5技巧,让宝宝乖乖听话,让教养变得轻松。  受访专家|赵红梅(北京大学儿童心理学博士)采写/芳芳编辑|方帘  唐唐回到家已经很累了,明天还要上英语课,他就想光睡会儿觉。妈妈进来说:“宝贝,关灯睡觉吧!”伸手把灯关了。唐唐突然很愤怒地坐起来,喊道:“别关灯灯,我还没做英语作业呢!”妈妈一下被激怒了,训斥道:
日随着起点竞争的日益激烈,让孩子早识字、多识字成了许多家长努力追求的目标,那些早早认字的孩子,往往会被各种羡慕和褒奖。早识字的孩子就一定更聪明吗?  语言学习沉默期决定识字早晚  就像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孩子一样,孩子对于文字符号的敏感期,也往往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有的孩子很小就对文字产生了敏感,在听爸爸妈妈读绘本时,就因对文字感兴趣而识字量稳定增长;有的孩子对文字的敏感则来得比较晚,虽然学前就跟
妈妈带着卉卉参加同学聚会。餐桌上,为了让女儿好好吃饭,妈妈说道:“你看苗苗姐姐吃得多好啊,你要向姐姐学习!”卉卉听后,大声嚷嚷起来:“哼!我才不要吃那么多呢!会和苗苗姐姐一样,吃成一个大胖子!”旁边的苗苗顿时放下筷子,满脸通红,大人们一时都尴尬不已。  三四岁的孩子,可能经常干些让家长感到难堪的事情。有些家长觉得是孩子不懂事,没有教养,不懂礼貌,缺乏为人处世的社会性,但有时又会觉得这是孩子内心单纯
有人问过精神分析大师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什么是通往快乐完满的丰富人生的必要条件?他回答道:“爱和工作。”曾任美国幼儿教育学会主席的儿童心理发展教授戴维·埃尔金德(David Elkind)对弗洛伊德充满敬意,但他却认为应该把“游戏”包括在内。  真心欣赏戴维·埃尔金德教授的观点!因为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体验爱、工作和游戏合而为一的愉悦滋味,渴望体验那样一种被称之为“
婴儿在出生的前两年,大脑体积、脑重增长最快,是脑发育的关键期;  婴儿的大脑内,连接大脑神经元的突触在迅猛增长,突触越多越聪明;  给孩子越多的刺激,他的大脑就会发育得越好……  相信这些提法,父母都不陌生,而且往往在知道了之后非常焦虑:  千万别错过孩子脑发育的关键期啊!  到底怎么做才能给孩子更多的刺激、让孩子更聪明啊?  但实际上,你对孩子的脑发育又了解多少呢?  孩子的大脑发育,到底需要什
我小时候,寒假是拆成两部分,在奶奶和姥姥家分别度过。寒假里有一个重要的节日,就是春节。当时爸妈的协议可能是一年的年三十在奶奶家团聚,下一年去姥姥家,所以我会被精准地安排年前在哪边“寄存”,对两边老人在过年前的各种忙碌记忆犹新。  姥姥是个美食达人,用现在的话可以这么称呼吧!要不是生不逢时,估计能成为网红老太太。其他不说了,先说猪肉吧。记得过了腊月二十,她就会一连声地催促小舅去朝阳门外神路街附近的菜
林林感冒了,鼻涕、眼泪流个不停,还发了高烧,不停地哭闹、揪耳朵。妈妈带林林来到诊室,医生经过检查后告诉妈妈,林林得了中耳炎。妈妈不解:“不就是感冒吗?怎么又出来个中耳炎了?”  刚出生不久的孩子一般不会感冒,因为他已经从妈妈的体内获得了足够的抗体,这些抗体是妈妈在接触过相关细菌或是病毒后发生免疫反应而产生的,孩子获得了这些抗原后,对相关疾病就拥有了一定的抵抗力。在孩子6个月左右时,从妈妈那儿获得的
2自然篇  与城市环境相比,自然里所有的颜色、形态都有着自己的特点,而且随着四季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大自然是带孩子去进行感官体验、感受细腻之美的重要场所。  一木老师是亚洲首个感官体验场联合创始人,一直致力于感官体验教育的研究与传播,带领家庭进行感官体验。他提到自己小时候因为母亲很担心卫生的问题,导致他在童年时丧失了很多坐在地上玩土、光着脚走路等自然体验,所以自从孩子出生以后,一木老师就经常带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