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省深入实施东中西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统筹推进东部绿色转型发展区、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和西部生态经济区建设,这是省委、省政府综合研判省域资源、区位、产业、生态等客观实际,对全省生产力布局做出的重大战略调整,是着力加快吉林振兴、实现富民强省所做出的重大战略选择。东部“重绿”、中部“创新”、西部“生水”,三大区域各有侧重。其中,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面积最广、人口最多、经济总量最大,承载着带动我省东、西部协同发展的重要职责,担负着我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历史使命。长春市作为省会城市,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时处于中部创新核心区的区位中心。在落实我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长春市应敢于担当、善于担当,努力做好“创新转型”这篇大文章,推进中部率先隆起,带动两翼展翅齐飞,引领和辐射全省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
在解放思想中凝聚共识,加快建设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
2016年以来,长春市深入开展“抢抓机遇、创新发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自觉把城市发展放在更大的格局中去思考、谋划和推动,明确提出要“立足吉林看长春、放眼全国看长春、走向世界看长春”,加快建设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通过凝心、聚力、干事,形成了推动全市振兴发展的强大合力。2016年,长春市的经济量级继续壮大,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928.5亿元,增长7.8%,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15.5亿元,增长7%,主要经济指标均比2015年有明显提高;产业结构继续优化,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总量及增速均居东北4座副省级城市首位,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7%;区域发展更加协调,长春新区建设高点起步,开发区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城区服务业不断提档升级,县域经济加速崛起,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了新成效。
在创新驱动中释放优势,全力打造国家创新型城市
长春市拥有众多的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技城”“大学城”的称谓名副其实,但在域内科技成果转化上却始終谈不上强势。一方面,科教成果与市场的契合度有待提高,科教单位与企业的对接不够顺畅,产研信息不对称,合作平台建设有待加强;另一方面,企业创新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没有充分释放。针对创新能力偏弱的现实,长春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立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努力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推进科技创新。长春市特别关注基础研究平台建设,在政策、资金上积极支持有条件的在长高校、科研院所、重点企业等建设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技术研究中心。着力打造高校优势学科集群,鼓励和引导学术论文、科技成果“学以致用”,进一步提高可操作性和市场应用能力。搭建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对接合作平台,共享科研成果供需信息,真正提高科技创新成果的属地转化率。
鼓励企业创新。集中资金“办大事”,整合各类创新创业政策性资金与项目,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资金的乘数效应。积极吸引战略投资者,加快形成社会化创新投入增长机制,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推动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改造,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重点产品,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充分认识到人才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根本动力。进一步创新长春市的人才使用、引进、培养机制,进一步增强人才要素、资源、保障等方面的有效供给,大力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构筑人才集聚高地。
在转型升级中扬长补短,突出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针对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不能再唱“工业一柱擎天,结构单一”的“二人转”,必须要做好“加减乘除”。历史上,我们往往重视的是总量上的“加法”,近年来开始重视创新这个“乘法”,而对于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的“减法”及简政放权、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市场化程度的“除法”,东北地区的步子都迈得较小、较慢。今年,国家和我省经济工作会议均指出,要以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这为长春市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做好“加减乘除”,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明确坐标。
重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长春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迈进。及早补强长春农产品知名度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的短板,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品牌建设。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根据市场需求,加强政策引导、尊重农民意愿,下大力气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鼓励扩大规模经营,加大土地流转力度。突出黑土地保护,着力加强农业生态建设。
深化“三去一降一补”,“减法”“除法”一起做。突出做好“去杠杆”,重点聚焦在化解地方债务、减降企业债务杠杆上。坚定不移地降成本,重点研究减少制度性交易成本和企业用能、用工及物流成本。统筹推进其他领域的重点改革任务,加快行政管理体制和国企改革,加紧启动多规融合,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
全力振兴实体经济,新、旧动能一起抓。一方面,继续优化经济存量,加快传统动力引擎优化升级。抓住长春市“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获批的有利契机,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力建设世界级汽车、农产品加工和轨道客车研发制造服务基地。另一方面,择优打造经济增量,加快发展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及医药健康、光电信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大数据等6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打造长春市新兴动力引擎。
在固本强基中改善环境,深入贯彻落实全省“三抓”会议精神
2017年新年伊始,省委、省政府召开了“抓环境、抓项目、抓落实”专题会议,动员全省上下迅速进入工作状态,掀起真抓实干的热潮。长春市在落实全省“三抓”会议精神的工作中,应突出做好以下工作:
重承诺,打造诚信政府。投资者对东北地区软环境诟病最多的一是审批繁琐、效率低下,另一个就是招商承诺很“丰满”,投资后却无法完全兑现。后一个问题隐患更大,影响更为深远。长春市应高度重视“契约精神”,做到“不轻诺”“诺必果”,对承诺投资主体的事项,应通过文件形式予以明确,确保承诺事项不因政府换届、领导调整等原因发生改变。要加强诚信建设考核力度,对失信行为严厉查处,对失信政府敢于批评问责。
强服务,继续简政放权。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要敢于服务,敢于同企业家、投资者正常接触,了解企业(项目)的发展现状,听取意见建议;要善于服务,强化对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的包保帮扶,协调解决企业在登记注册、融资贷款、配套生产等方面的实际困难,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减少企业的后顾之忧;要精准服务,层层分解落实责任,杜绝部门之间推诿扯皮的情况,增强服务企业发展的精准度和针对性。“放、管、服”须三管齐下,行业壁垒应尽快消除,审批效率应进一步提高,涉企执法检查要合理减少,对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及懒政、庸政、怠政等现象必须严厉整治。
围绕着“一带一路”、哈长城市群、吉浙对接、长津对接等国家战略,围绕着打造东北亚智能制造基地、区域性服务业中心城市等发展目标,围绕着长春新区建设、三大支柱产业转型升级、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区建设等重点工作,长春市将坚持奋发昂扬的工作劲头,全面贯彻落实全省“三抓”会议精神,凝心聚力、苦干实干、狠抓落实,为建设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而不懈奋斗。?
(作者单位:长春市人大财经委)
在解放思想中凝聚共识,加快建设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
2016年以来,长春市深入开展“抢抓机遇、创新发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自觉把城市发展放在更大的格局中去思考、谋划和推动,明确提出要“立足吉林看长春、放眼全国看长春、走向世界看长春”,加快建设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通过凝心、聚力、干事,形成了推动全市振兴发展的强大合力。2016年,长春市的经济量级继续壮大,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928.5亿元,增长7.8%,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15.5亿元,增长7%,主要经济指标均比2015年有明显提高;产业结构继续优化,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总量及增速均居东北4座副省级城市首位,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7%;区域发展更加协调,长春新区建设高点起步,开发区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城区服务业不断提档升级,县域经济加速崛起,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了新成效。
在创新驱动中释放优势,全力打造国家创新型城市
长春市拥有众多的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技城”“大学城”的称谓名副其实,但在域内科技成果转化上却始終谈不上强势。一方面,科教成果与市场的契合度有待提高,科教单位与企业的对接不够顺畅,产研信息不对称,合作平台建设有待加强;另一方面,企业创新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没有充分释放。针对创新能力偏弱的现实,长春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立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努力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推进科技创新。长春市特别关注基础研究平台建设,在政策、资金上积极支持有条件的在长高校、科研院所、重点企业等建设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技术研究中心。着力打造高校优势学科集群,鼓励和引导学术论文、科技成果“学以致用”,进一步提高可操作性和市场应用能力。搭建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对接合作平台,共享科研成果供需信息,真正提高科技创新成果的属地转化率。
鼓励企业创新。集中资金“办大事”,整合各类创新创业政策性资金与项目,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资金的乘数效应。积极吸引战略投资者,加快形成社会化创新投入增长机制,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推动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改造,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重点产品,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充分认识到人才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根本动力。进一步创新长春市的人才使用、引进、培养机制,进一步增强人才要素、资源、保障等方面的有效供给,大力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构筑人才集聚高地。
在转型升级中扬长补短,突出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针对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不能再唱“工业一柱擎天,结构单一”的“二人转”,必须要做好“加减乘除”。历史上,我们往往重视的是总量上的“加法”,近年来开始重视创新这个“乘法”,而对于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的“减法”及简政放权、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市场化程度的“除法”,东北地区的步子都迈得较小、较慢。今年,国家和我省经济工作会议均指出,要以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这为长春市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做好“加减乘除”,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明确坐标。
重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长春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迈进。及早补强长春农产品知名度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的短板,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品牌建设。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根据市场需求,加强政策引导、尊重农民意愿,下大力气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鼓励扩大规模经营,加大土地流转力度。突出黑土地保护,着力加强农业生态建设。
深化“三去一降一补”,“减法”“除法”一起做。突出做好“去杠杆”,重点聚焦在化解地方债务、减降企业债务杠杆上。坚定不移地降成本,重点研究减少制度性交易成本和企业用能、用工及物流成本。统筹推进其他领域的重点改革任务,加快行政管理体制和国企改革,加紧启动多规融合,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
全力振兴实体经济,新、旧动能一起抓。一方面,继续优化经济存量,加快传统动力引擎优化升级。抓住长春市“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获批的有利契机,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力建设世界级汽车、农产品加工和轨道客车研发制造服务基地。另一方面,择优打造经济增量,加快发展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及医药健康、光电信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大数据等6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打造长春市新兴动力引擎。
在固本强基中改善环境,深入贯彻落实全省“三抓”会议精神
2017年新年伊始,省委、省政府召开了“抓环境、抓项目、抓落实”专题会议,动员全省上下迅速进入工作状态,掀起真抓实干的热潮。长春市在落实全省“三抓”会议精神的工作中,应突出做好以下工作:
重承诺,打造诚信政府。投资者对东北地区软环境诟病最多的一是审批繁琐、效率低下,另一个就是招商承诺很“丰满”,投资后却无法完全兑现。后一个问题隐患更大,影响更为深远。长春市应高度重视“契约精神”,做到“不轻诺”“诺必果”,对承诺投资主体的事项,应通过文件形式予以明确,确保承诺事项不因政府换届、领导调整等原因发生改变。要加强诚信建设考核力度,对失信行为严厉查处,对失信政府敢于批评问责。
强服务,继续简政放权。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要敢于服务,敢于同企业家、投资者正常接触,了解企业(项目)的发展现状,听取意见建议;要善于服务,强化对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的包保帮扶,协调解决企业在登记注册、融资贷款、配套生产等方面的实际困难,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减少企业的后顾之忧;要精准服务,层层分解落实责任,杜绝部门之间推诿扯皮的情况,增强服务企业发展的精准度和针对性。“放、管、服”须三管齐下,行业壁垒应尽快消除,审批效率应进一步提高,涉企执法检查要合理减少,对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及懒政、庸政、怠政等现象必须严厉整治。
围绕着“一带一路”、哈长城市群、吉浙对接、长津对接等国家战略,围绕着打造东北亚智能制造基地、区域性服务业中心城市等发展目标,围绕着长春新区建设、三大支柱产业转型升级、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区建设等重点工作,长春市将坚持奋发昂扬的工作劲头,全面贯彻落实全省“三抓”会议精神,凝心聚力、苦干实干、狠抓落实,为建设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而不懈奋斗。?
(作者单位:长春市人大财经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