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7 飞行人员无症状脑梗死的影像特点及与飞行因素的相关性

来源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000c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飞行人员无症状脑梗死(silent brain infarct,SBI)的头颅核磁共振特点,探讨飞行因素与飞行人员SBI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2004年至2016在空军总医院住院并进行头颅核磁共振检查的80例飞行人员的临床资料,其中SBI飞行人员38例,非SBI飞行人员42例,总结飞行人员SBI的核磁共振信号特点、分布、大小、数量等,分析飞行时间、飞行高度和人员类别对SBI的影响。

结果

38例SBI飞行人员中共检出脑梗死灶72处,其中FLAIR像高信号60处(83.3%),FLAIR像低信号12处(16.7%);脑梗死位于皮层9处(12.5%),皮层下白质30处(41.7%),基底节区26处(36.1%),小脑5处(6.9%),脑干2处(2.8%);所有的病灶均≤1.5 cm;单个梗死灶14例(36.8%),多个梗死灶24例(63.2%)。单因素分析显示,SBI飞行人员组的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飞行时间、飞行高度等明显高于非SBI飞行人员组,而人员类别无显著差异。多因素分析显示,飞行时间和飞行高度是飞行人员SB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飞行人员SBI主要分布在皮层下白质和基底节区的多发腔隙性FLAIR像高信号脑梗死灶,飞行时间和飞行高度与飞行人员SBI具有相关性,其对飞行人员SBI的影响值得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研究民航空勤人员和空管人员安全用药的评价方法、遴选制度和监测方法,为空勤人员和空管人员安全使用药物提供技术支持,在防治疾病、延长工作年限的同时保证飞行安全。方法本研究采用气相-质谱联用法、超高液相-质谱联用法、高效液相-高分辨质谱联用法建立了131种影响飞行安全的药(毒)物检测技术规范;开展了口服中药制剂中溶剂残留、常用含阿片中药有效成分质量控制,常用保健品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等。结果80余家航空
期刊
目的探讨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术在飞行人员快速性心律失常诊治和航空医学鉴定中的适应性和应用价值;总结制定我国飞行人员心律失常射频消融及鉴定的专家共识。方法对47例诊断为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现役飞行人员实施心内电生理检查,确定是否飞行合格。有明确手术适应证者实施射频消融治疗,术后观察再行航空医学鉴定。结合国外经验制定相关的专家共识。结果在47例中有6例经心内电生理检查鉴定飞行合格,有25例成功实施射频
期刊
期刊
目的观察短臂离心机不同转速暴露时躯体重力错觉诱发效果及前庭自主神经反应情况,寻求短臂离心机用于躯体重力错觉地面模拟训练的适合转速。方法在SAC-Ⅲ型短臂离心机不同转速下对105名健康歼击机飞行员进行躯体重力错觉模拟,对比错觉诱发情况及前庭自主神经反应情况。结果①短臂离心机启动加速、匀速运行及制动减速阶段可分别诱发出前倾扭转错觉、前倾错觉及后倾错觉等躯体重力错觉。3种转速下各躯体重力错觉形态表现相同
期刊
目的综述飞行员心理精神疾患问题现状,为我军飞行员心理精神疾患防范提供建议。资料来源与选择国内外该领域相关文献资料。资料引用引用公开发表文献资料35篇。资料综合近年来飞行员因精神疾病诊断而停飞情况引发关注,亟待做好针对性防范。早期发现是防范的首要环节,要注意对问题性质和疾病类型进行区分,排除思想问题,明确一般和严重心理问题的差异,对神经症和精神病进行区分诊断。剖析疾患原因是防范的基础环节。心理学层面
期刊
目的对飞行疲劳的定义、分类、诱因、监测、评价方法以及缓解军事飞行疲劳的方法进行综述,以进一步提高航空卫生保障能力,维护飞行员身体健康。资料来源与选择该领域的相关研究论文和综述。资料引用国内外公开发表的专著、论著和综述47篇。资料综合主要综述以下几个方面:①飞行疲劳的定义及其影响;②飞行疲劳的分类,即急性疲劳、慢性疲劳和过度疲劳;③飞行疲劳的诱发因素,包括外部和自身因素;④飞行疲劳的评定方法,可分为
期刊
期刊
目的了解军事飞行人员第三磨牙阻生情况,为开展其口腔疾病矫治、维护口腔健康提供依据。方法对2014年来空军都江堰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中心疗养的126名军事飞行人员进行口内视诊检查,结合曲面体层片对视诊检查易忽略的水平阻生和低位阻生第三磨牙作辅助诊断。按照不同年龄段(≤28岁、29~40岁、≥41岁)记录第三磨牙阻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6名军事飞行人员共检出第三磨牙372颗,其中上颌181颗,下颌
期刊
目的通过模拟微重力效应下的眼部状态,研究多目标追踪水平受到的影响,并探讨该影响产生的原因。方法18名普通受试者-15°头低位卧床30 min模拟短时微重力效应,16名眼压较高受试者模拟长期微重力效应下的眼部状态。采用多目标追踪水平的测量方式分别测量普通受试者在头低位卧床前、中、后的多目标追踪水平,以及眼压较高受试者的多目标追踪水平。通过方差分析和t检验方法分析卧床前、中、后多目标追踪水平的差异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