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探微

来源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ckolxsb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要从专业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模式、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全新的探索。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改革考核评价体系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高职教育;专业设置;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8-0261-02
  高等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以学生为中心,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目标,促使着我国职业教育教学必须进行改革与创新,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打破以往发展的“瓶颈”。近年来,在我国的高职教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我们也时常听到“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探究学习”、“新课程教育教学”等“高出镜率”的词汇,改革一词成为教育教学专家、教学一线的教师一致的呼声。但是怎么改,具体上应该怎么操作,却是各说各的,很难形成共识。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短,很多高职院校都是由原来的中专院校重组、合并而成,虽然在规模上、硬件设施上都有一定的提升,但是真正符合高职教育规律的课程体系并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在很大程度上还处在起步阶段。所以,当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应着重从从专业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模式、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进行改革,“以培养人、发展人”理念为目标,切实来改变高等职业教育“水平不高、技能不强、适应能力差、就业困难”的现状。基于以上认识,笔者结合多年的高职教育教学管理、教学与实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高职教育教学的改革提出一些建议。
  一、建立符合职业教育规律的特色课程体系
  我国很多高职院校学专业不对口现象还普遍存在,导致学生毕业即失业。很多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存在很大的随意性、盲目性,求新、求异,但缺乏针对性、实用性、前瞻性、预见性。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政府主导、政府统筹、行业参与、学校主办”的职业教育模式没有发挥好作用。各级政府应该把职业教育与当地的经济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安排、同步运作”。这也就是说,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招生计划、课程设置、师资力量等都要纳入政府的工作统筹计划,统筹安排。通过什么方法培养人才,要和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招生计划结合起来。给职业教育派任务、压担子。职业教育如果失去了“政府主导”、“行业参与”这种模式,学校专业设置的随意性、盲目性将不可避免。因此,职业教育专业设置要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条件:一是专业生命力强,发展稳定,前景广阔;二是专业链条长,能带动其他专业衍生和发展。三是具有良好的师资力量,基本齐备的教学设施。那种赶潮流,脱离地方实际需要、不顾自身条件和硬件环境设置专业,必然会陷入困境。
  现在“订单培养、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已成为职业教育基本的办学模式。这种办学模式要体现企业的意志,要体现企业生产岗位实际需要,要体现企业岗位群变化要求。因此,优化课程设置就成为教学模式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实践证明,以职业岗位为依据开发课程,是教学模式改革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目前我国正正处于转型期,经济转型升级、企业结构调整、企业循环经济发展、企业生产链条的延伸,高新技术的运用,催生了越来越多的具有高技术含量的职业岗位。这些岗位对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提出来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一般情况下,职业院校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就显现出滞后性,要实现专业建设与发展与职业岗位同步,就必需把握企业发展的脉搏,时时跟进。因此,优化的专业课程设置模式应该是按照企业技术应用型的人才要求设置专业,构建课程体系。
  二、实行“双证书”制度
  职业教育必须走“双证书”培养学生的道路,这是由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的。实行“双证书”制度,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一是专业课师资队伍建设要达标。培养高技能人才必须有具备高技能的师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必由之路。国家明确规定了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并把它作为职业学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双师型”教师,重在“技术能力”。衡量教师“技术能力”的唯一标准是能不能训练出“高技能”的学生;衡量“高技能”学生的唯一标准是能不能适应企业岗位生产所需要的职业技能。没有这个“适应”,“双师型”教师的“技术能力”就值得怀疑,“零距离”对接也就难以实现。
  二是硬件设备投入要足。教学设备要基本满足技能培训的需要。从原则上讲,高职院校的教学实训设备应该是现代的、新型的、与时俱进的,一个基本覆盖专业课程体系实验、实训需要的设备是必需的。否则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难以构建,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难以达标,“双证制”含金量就值得怀疑,“零距离”对接难以实现。
  三是要有制度保障。“双证制”要形成机制、形成常态、形成一种制度。“双证制”可操作性要强,要把它渗透到专业教学的始终,渗透到人才培养的每一个环节。否则“双证制”容易流于形式,“零距离”对接便会随之流产。实行“双证制”,要特别注意三个重点。
  第一,专业理论课和专业技能训练课教学比例安排要恰当,二者不可偏废。专业理论知识是指导学生技能训练必备的知识,没有理论知识指导下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专业理论知识是学生终身学习发展的基础,我们切不可忽视。专业技能是职业教育的归宿,是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是“能力本位”的核心。
  第二,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建设是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建设的核心,是职业教育的特色之一。教学模式要适合本校的实际,要有本校的特色,也就是说要“本土化”、“草根化”。即便是一个专业也要有本专业的特色,一个专业的一门学科也要有自己的特色,一门学科的一个章节也要有自己的特色。这种突出“特色”的教学模式,也就构成了学校的“特色”。
  第三,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教学模式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一种中介,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要有教学理论作为指导,又要有为教学实践提供操作程序。教学模式建设要把教学目标、理论基础、实践能力、教学程序、教学策略合理整合,一步步做好培训工作。
  三、改革考试方法,建立以能力为本位的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的学生成绩考核要重视理论知识考核,突出专业技能考核。因此,学校要全面、系统、公正地评价学习效果,从考试内容、形式、评价体系等方面设计一套完整的、切实可行的、能充分发挥考试功能和实现高职教育教学目标的考试制度。
  首先,要改革考试内容,确立考试能力导向。考试内容应该能够反映学生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能够反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运用能力。
  其次,在考试形式上要突出灵活性、多样化、多元化和针对性的特点,笔试、口试、面试、实验、操作等形式根据学校课程设置和教学情况灵活运用。
  通过以上改革措施,相信高等职业教育必将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管向群.当代教师核心价值观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4.
  〔2〕林卫国,刘蓓,蒋苾菁.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初探[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3).
  〔3〕苏晓明,张成萍.试论新型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J].教育与职业,2006,(33).
  (责任编辑 王文江)
其他文献
基于管内核心流强化传热原理,在管内核心流布置旋流器以实现强化传热。建立了强化管内流体流动与传热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在强化传热管内布置旋流器可以显著强化湍流换热,而且其
对目前常用炉型的特点进行探讨,介绍了蓄热式加热炉、组合式加热炉和常规式加热炉的优缺点,并比较分析了各类炉型的适用范围。明确了针对不同煤气、不同钢种和不同环境情况下
1994年4月,我幸参加由中国剧协组织的中国戏剧界第四次方日代表团,在樱花盛开的季节,来到东京进行了为期十天的参观访问,看望了一些老朋友,也结识了许多新朋友,观看了日本同行的戏
戏曲音乐以其特有的旋律结构、器乐组合、演奏技巧和演奏方法表现出各个剧种的特点差异。陕西的地方戏曲虽然为数不少,但是最有代表性的剧种莫过于秦腔、眉户、碗碗腔,它产生
《红楼梦》里有“戏”:悲剧、喜剧、正剧、玩笑剧的素材,数不胜数。纵观历史上的“红搂戏”,林林总总,蔚然大观。京剧较有名的“红楼戏”,如梅兰芳的《黛玉葬花》、《千金一
研究了湍流条件下固-液两相流体对流换热系数的增加值。实验比较了纳米级和微米级颗粒对基液对流换热系数变化的影响,加入固体颗粒可以有效地改善流体的换热能力。实验结果发
秦腔戏曾把我心灵震撼,视秦腔为挚友一十八年。为秦腔我付出真情一片,为秦腔我情愿沥胆披肝。为秦腔我有过无数心愿:愿编剧极力为民众代言。愿编剧勿忘记雪中送炭,愿剧团多培
2015年5月24—25日,教育部“名栏工程”建设(2004—2014)研讨会在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召开。教育部有关领导,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领导,《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由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羰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吉林吉恩镍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完成的中压法羰基铁粉生产技术中试研究项目,通过了吉林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