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性胃溃疡一例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dy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女,16岁.因纳差、反酸伴上腹部不适2个月余于2009年11月27日就诊.入院1周前无诱因出现黑便;无呕血、发热等其他不适;否认胃病史.体检:无皮疹,口腔黏膜无损伤,咽、扁桃体无损伤,生命体征稳定,腹平软,中上腹轻度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未触及肿块,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稍亢进.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9.2×109/L,红细胞4.76×1012/L,血红蛋白141g/L,单核细胞0.029,血小板312×109/L,余无异常;大便潜血(3+);肝肾功能、电解质、中瘤标志物均正常;肝炎系列抗体测定HBeAb、HBcAb、HBsAb均为阳性,余为阴性。

其他文献
肝内胆管肿瘤是仅次于肝细胞肿瘤第二位多发的肿瘤[1-2].多数胆管肿瘤或瘤样病变形态典型,容易诊断,但有些胆管病变组织学形态不典型,有时会造成诊断和鉴别诊断困难.肝内胆管肿瘤及瘤样病变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胆管错构瘤(Von Meyenburg complexes,biliary microharmatoma)、间叶性错构瘤(mesenchymal harmatoma)、Caroli病(Caroli'
期刊
长期以来,为了对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给予恰当治疗和判定预后,曾提出了多种病理分类.其中以1994年由WHO根据增生腺体结构的复杂性及细胞的不典型性而提出的4种病变分类法(简称WHO-94分类法)最具代表性[1],在2003年WHO乳腺及女性生殖器官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分类中同时也提到了由Mutter等倡导的以"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EIN)"为标志的,将子宫内膜增生病变分为良性子宫内膜增生、EIN及子宫
期刊
患者女,36岁.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持续性钝痛,无放射性痛,与进食无明显关系,无烧心、恶心、呕血,有黑便1次,于2009年12月12日入院.患者3个月前足月顺产一男婴.胃镜示:糜烂性胃炎,糜烂性十二指肠炎(肿物在黏膜下,位于十二指肠球部前壁,可见半球形隆起,表面见霜斑样糜烂).入院7 d前出现头晕、乏力、心悸.遂行远端胃大部切除+淋巴结清扫术+胆囊切除术,术中见肿瘤位于胃窦部,侵破浆膜层,侵
期刊
患儿男,12岁.因腹痛、腹泻,皮肤巩膜黄染20余天,以胆总管占位于2009年12月收住院.入院体检:皮肤巩膜黄染,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B超:胆总管实性肿块.CT:胆总管中下级占位性病变合并胆管系统扩张,胆囊增大.手术中见胆囊大约8 cm ×4cm.探查肝脏及盆腔未见异常,胆总管扩张明显,打开胆囊减压,并打开扩张的胆总管,见有坏死组织浮于胆汁内.钳取部分组织送病理快速冷冻切片检查,结果为考虑小细胞
期刊
期刊
借助免疫组织化学标志对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非常重要,但现有的标志物并不能满足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需要.促泌素(secretagoin)作为神经内分泌标志物已受到重视.促泌素首先由Wagner等[1-2]克隆,并认为是一种胰岛特异性神经内分泌标志物.我们通过对比研究,探讨促泌素在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期刊
目的 分析卵巢幼年型粒层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其诊断标准、特殊形态及预后因素等.方法 对7例幼年型粒层细胞瘤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组织切片进行形态观察,对其中6例行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染色.6例进行了随访.结果 7例幼年型粒层细胞瘤的平均年龄为24岁(6~53岁).5例有性激素紊乱的临床表现,2例以腹胀及腹痛为主要症状.除1例(例2)行全子宫和双附件切除,其余6例均为一侧附件
患者男,34岁.因反复间歇性右鼻出血1年余,流脓涕2个月于2009年8月入院.鼻腔CT显示右侧筛窦顶部嗅裂区见大小约1.8 cm ×0.8 cm条片状类似软组织密度影,边界清楚,邻近窦腔黏膜未见明显增厚,骨质完整(图1).胸腹CT及腹部B超未见异常.鼻腔检查见鼻腔黏膜光滑无充血,中下鼻甲无肿大,右鼻中道见脓涕,右侧嗅裂见新生物,色红,易出血,基底附着于筛顶部.鼻咽部未见异常.颈部淋巴结无肿大.行鼻
期刊
目的 探讨胰腺癌的细胞遗传学特征.方法采用光谱核型分析技术对中国人胰腺癌细胞系P2的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并选择EGFR/CEP7双色荧光原位杂交(FISH)探针,对比分析10例胰腺癌和10例慢性胰腺炎石蜡标本的EGFR基因拷贝数,验证光谱核型分析结果.结果P2细胞系为亚三倍体核型,共发现26种染色体异常,其中重复出现的染色体异常改变为染色体4、9、18、19、22、Y、10p、15p、8p、6q和
胃肠道存在着至少12种不同的神经内分泌肿瘤细胞,而胰腺有4种神经内分泌肿瘤细胞,其中有些仅存在于单一器官,如胃的肠嗜铬样细胞,而其他类型的细胞则分布于整个胃肠道(如肠嗜铬细胞).目前估计由这些细胞起源的胃肠道和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GEP-NET)的发病率为5.25/10万,是小肠最常见的原发性肿瘤,是胃肠道第二类常见的肿瘤.GEP-NET的发病率的增高固然与临床诊断手段的进步有关,但实际发病率也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