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标:
1.积极参与活动,乐于探究,充分享受小组合作的快乐。
2.能根据铁管、铁条的不同特点匹配组装,探索、感知物体的稳定性。
3.尝试发现问题,并与同伴合作探讨,共同解决问题。
准备:
1.用于组装简易衣橱(去掉塑料外套)的铁管、铁条若干(如图1)。
2.此活动适合分组进行,最好不超过两组,每组8~10人。
过程(某一组的活动实录):
一、发现铁管的不同特点
1.幼儿自由看看、摸摸、比比,发现铁管的不同之处。
师:请仔细看一看这些管子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2.幼儿根据铁管的不同特点分类。
师:原来这些管子有那么多不一样的地方。请给它们分分家,把相同特点的管子放在一起。
3.幼儿说明每类铁管的特点。
(教师依次出示一头细一头粗、两头细(粗)、一头有弯钩的直管,引导幼儿观察、描述其特点。)
师:这四种铁管有什么共同特点?
幼:都是直管。
(教师出示一头弯的管子〈如图1〉,引导幼儿观察。)
幼:它只有一头弯。
师:仔细看看,它除了一头弯之外,还有什么特点?
幼:上面短,下面长。
(教师出示两头弯的管子〈如图1〉,引导幼儿观察。)
幼:它两头都是弯的。
师:这个突出来的东西有什么用?
幼:可以插管子。
师:这种管子除了可以像其他管子一样躺在地上之外,还可以在这个小“突起”的帮助下怎么样?
幼:立起来。
师:为什么?
幼:这个小“突起”能撑住,所以就立起来了。
二、探索将铁管匹配组装
1.幼儿讨论铁管的用处。
师:这么多不同的管子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幼:把这些管子接起来就像下水道一样。
幼:我们想做个电视机。
师:请你们根据这些管子的不同特点进行组合安装,做出自己想要的东西。
2.幼儿第一次探索,教师巡视。
3.幼儿欣赏组装作品。
师:请介绍一下你们完成的作品。
幼:这是“超级大拐杖”。
幼:这是可以挂衣服的衣架。
幼:这是“超级大水管”。
幼:不,是“超级下水道”。
师:你们真能干,根据管子的不同特点进行组合安装,还给作品起了好听的名字。
4.教师提出新任务,师幼探讨操作
方案。
师:刚才我发现组装“超级大拐杖”的小朋友想让“拐杖”站起来,可它总是倒下去,其他东西也一样,只能躺在地上。现在老师要求你们完成一个超级任务,每组将所有管子组装在一起,搭出一件东西,要能稳稳地站住不倒下。这需要我们大家怎么做?
幼:一起努力,共同完成。
师:对,我们要齐心协力,相互合作,才能完成这项“超级任务”。
师:应先搭下面还是先搭上面?
幼:先搭下面。
师:为什么?
幼:下面不搭好,就没办法搭上面。
师:对!就像工人叔叔要打好地基,才能盖高楼。
师:根据这些管子的不同特点,哪几种适合搭底座呢?
幼:随便用。
师:用什么管子搭都能让它站起来吗?
幼:两头弯的管子放在下面应该可以站住。
师:(手持一根两头弯的管子)为什么把它放在下面?
幼:它只要和另一根管子连接在一起就可以站住。
师:(一手持一根)怎么连接?
(幼儿立即取了一根直管插入弯管的小“突起”处,这根直管便站住了。)
师:你们想继续完成“超级任务”吗?
幼:想!
5.幼儿第二次探索组装,教师引导幼儿反复尝试,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
师:现在就请你们来完成“超级任务”。
(根据底座的间距,幼儿在向上拼插时,发现四根弯管出现了重叠、交错的现象,幼儿第一次面临问题〈如图2〉。)
师:这两根弯管可以连接吗?
幼:中间插一根直管就可以。
(幼儿随即拿起一根直管,拉开弯管想塞进去,但未成功。)
幼:那就交叉,斜插在中间。
(幼儿很费力地尝试,却因管口不能相对而失败。此时又有一名幼儿执著地想掰开弯管插入直管〈如图3〉。)
幼:快看底座都翘起来了!
(有的幼儿想重新安装。)
师:上面的直管插不进怎么办?
(这时有一名幼儿在翘起的底座中间加了一根直管,另一名幼儿迅速将上面的直管对应插好〈如图4〉。)
师: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
幼:下面加一根直管,底座就变宽了,上面正好可以插一根直管。
(因为底座间距的改变,幼儿很快便固定连接好作品的上半部分,但还有些管子没用上。幼儿第二次面临问题。)
师:你们还剩下什么样的管子?它们一样吗?
幼:两根带弯钩的。
幼:四根一头粗一头细的。
师:你们的“超级任务”是什么?
幼:所有管子都要组装在一起。
师:仔细看看、想想剩下的管子适合组装在什么位置。
幼:两根带弯钩的连接在一起可以放在上面。(幼儿边说边做,但由于固定不住,管子掉了下来。)
幼:能不能把它搭高一点?
师:你怎么会想到的?
幼:因为刚好还剩四根管子。
三、感知物体的稳定性
1.教师引导幼儿发现作品稳定性方面的问题。
师:(教师推、摇作品)我摇它的时候,它怎么样了?
幼:晃来晃去的,好像要倒掉。
师:对。它虽然站起来了,但不太稳。怎样让它更稳定呢?
(幼儿自由讨论。一名幼儿想把带弯钩的管子架在顶上,被其他幼儿否定了。)
师:仔细看看管子上还有没有其他特点,你们有没有好好利用?
(一幼儿拿起带弯钩管子的一端往另外管子上的条形槽口里插,但口子太小,插不进去。)
师:在条形槽口里插上管子,能不能更稳定呢?
2.幼儿探索铁条(如图1)、带弯钩直管与作品的匹配安装。
师:这里还有一些材料可能对你们有帮助。你们插一插、试一试,看看有什么结果?
(一幼儿很快将一根短铁条插入侧面的槽口,另一幼儿的短铁条却从管子中露了出来。)
师:这是为什么呢?这边的怎么不会露出来?
幼:插反了!
师:原来铁条上的钩口要向下才能紧紧地、牢牢地钩住管子上的槽口(如图5)。
(幼儿迅速将两根长铁条和两根带弯钩的直管安装好,他们再次推、摇作品,发现稳定多了〈如图6〉。)
3.教师引发幼儿讨论,感知物体的稳定性。
师:为什么现在稳多了?
幼:因为有了中间的横梁。
师:它们起什么作用呢?
幼:铁条把两边连接在一起了。
师:利用这两根长铁条、两根带弯钩的直管支撑、固定两边,它就不再摇摇晃晃了。
4.幼儿想像作品的用途。
师:这件超级大作品不但能稳稳地站住,还有很多用处呢!
幼:可以晾衣服。
幼:可以放行李。
幼:罩上东西就可以躲雨。
幼:也可以给娃娃当床。
评析:
该活动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科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教师感觉旧衣橱具有科学教育价值,就将拆下的衣橱骨架拿到幼儿园,让幼儿尝试拼装。幼儿的探索兴趣非常浓厚,于是教师就开发了这个活动。可以看出,教师具有较强的科学意识和教育意识,擅长从日常生活细节中挖掘教育素材,生成课程。
第二,在活动中学科学。幼儿不同于成人,他们不是“听”科学、“看”科学,更不是“想”科学,而是“做”科学。幼儿是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尝试错误,验证假设,最终获得科学经验和初级科学概念,形成一定的科学情感和科学意识的。在活动中,幼儿一直处于主动探索状态,教师只在必要时提供支持,引导幼儿自己得出结论。
第三,科学活动需要合作精神。在活动中,虽然有一些个人的探索活动,但更多的是幼儿之间的协商和合作。每个幼儿都奉献了自己的智慧,参与了组装,表现出了主动参与、互助合作的精神。
第四,体现了勤俭节约的环保意识。这是我国当前幼儿科学教育应该倡导的理念。在大型观摩活动中,教师一般倾向于采用精美的活动材料,常常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而该活动使用的材料只是旧衣橱的几根铁管和铁条,材料不多,提供给幼儿的探索空间却很大。幼儿一直情绪饱满,探索兴趣盎然。
1.积极参与活动,乐于探究,充分享受小组合作的快乐。
2.能根据铁管、铁条的不同特点匹配组装,探索、感知物体的稳定性。
3.尝试发现问题,并与同伴合作探讨,共同解决问题。
准备:
1.用于组装简易衣橱(去掉塑料外套)的铁管、铁条若干(如图1)。
2.此活动适合分组进行,最好不超过两组,每组8~10人。
过程(某一组的活动实录):
一、发现铁管的不同特点
1.幼儿自由看看、摸摸、比比,发现铁管的不同之处。
师:请仔细看一看这些管子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2.幼儿根据铁管的不同特点分类。
师:原来这些管子有那么多不一样的地方。请给它们分分家,把相同特点的管子放在一起。
3.幼儿说明每类铁管的特点。
(教师依次出示一头细一头粗、两头细(粗)、一头有弯钩的直管,引导幼儿观察、描述其特点。)
师:这四种铁管有什么共同特点?
幼:都是直管。
(教师出示一头弯的管子〈如图1〉,引导幼儿观察。)
幼:它只有一头弯。
师:仔细看看,它除了一头弯之外,还有什么特点?
幼:上面短,下面长。
(教师出示两头弯的管子〈如图1〉,引导幼儿观察。)
幼:它两头都是弯的。
师:这个突出来的东西有什么用?
幼:可以插管子。
师:这种管子除了可以像其他管子一样躺在地上之外,还可以在这个小“突起”的帮助下怎么样?
幼:立起来。
师:为什么?
幼:这个小“突起”能撑住,所以就立起来了。
二、探索将铁管匹配组装
1.幼儿讨论铁管的用处。
师:这么多不同的管子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幼:把这些管子接起来就像下水道一样。
幼:我们想做个电视机。
师:请你们根据这些管子的不同特点进行组合安装,做出自己想要的东西。
2.幼儿第一次探索,教师巡视。
3.幼儿欣赏组装作品。
师:请介绍一下你们完成的作品。
幼:这是“超级大拐杖”。
幼:这是可以挂衣服的衣架。
幼:这是“超级大水管”。
幼:不,是“超级下水道”。
师:你们真能干,根据管子的不同特点进行组合安装,还给作品起了好听的名字。
4.教师提出新任务,师幼探讨操作
方案。
师:刚才我发现组装“超级大拐杖”的小朋友想让“拐杖”站起来,可它总是倒下去,其他东西也一样,只能躺在地上。现在老师要求你们完成一个超级任务,每组将所有管子组装在一起,搭出一件东西,要能稳稳地站住不倒下。这需要我们大家怎么做?
幼:一起努力,共同完成。
师:对,我们要齐心协力,相互合作,才能完成这项“超级任务”。
师:应先搭下面还是先搭上面?
幼:先搭下面。
师:为什么?
幼:下面不搭好,就没办法搭上面。
师:对!就像工人叔叔要打好地基,才能盖高楼。
师:根据这些管子的不同特点,哪几种适合搭底座呢?
幼:随便用。
师:用什么管子搭都能让它站起来吗?
幼:两头弯的管子放在下面应该可以站住。
师:(手持一根两头弯的管子)为什么把它放在下面?
幼:它只要和另一根管子连接在一起就可以站住。
师:(一手持一根)怎么连接?
(幼儿立即取了一根直管插入弯管的小“突起”处,这根直管便站住了。)
师:你们想继续完成“超级任务”吗?
幼:想!
5.幼儿第二次探索组装,教师引导幼儿反复尝试,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
师:现在就请你们来完成“超级任务”。
(根据底座的间距,幼儿在向上拼插时,发现四根弯管出现了重叠、交错的现象,幼儿第一次面临问题〈如图2〉。)
师:这两根弯管可以连接吗?
幼:中间插一根直管就可以。
(幼儿随即拿起一根直管,拉开弯管想塞进去,但未成功。)
幼:那就交叉,斜插在中间。
(幼儿很费力地尝试,却因管口不能相对而失败。此时又有一名幼儿执著地想掰开弯管插入直管〈如图3〉。)
幼:快看底座都翘起来了!
(有的幼儿想重新安装。)
师:上面的直管插不进怎么办?
(这时有一名幼儿在翘起的底座中间加了一根直管,另一名幼儿迅速将上面的直管对应插好〈如图4〉。)
师: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
幼:下面加一根直管,底座就变宽了,上面正好可以插一根直管。
(因为底座间距的改变,幼儿很快便固定连接好作品的上半部分,但还有些管子没用上。幼儿第二次面临问题。)
师:你们还剩下什么样的管子?它们一样吗?
幼:两根带弯钩的。
幼:四根一头粗一头细的。
师:你们的“超级任务”是什么?
幼:所有管子都要组装在一起。
师:仔细看看、想想剩下的管子适合组装在什么位置。
幼:两根带弯钩的连接在一起可以放在上面。(幼儿边说边做,但由于固定不住,管子掉了下来。)
幼:能不能把它搭高一点?
师:你怎么会想到的?
幼:因为刚好还剩四根管子。
三、感知物体的稳定性
1.教师引导幼儿发现作品稳定性方面的问题。
师:(教师推、摇作品)我摇它的时候,它怎么样了?
幼:晃来晃去的,好像要倒掉。
师:对。它虽然站起来了,但不太稳。怎样让它更稳定呢?
(幼儿自由讨论。一名幼儿想把带弯钩的管子架在顶上,被其他幼儿否定了。)
师:仔细看看管子上还有没有其他特点,你们有没有好好利用?
(一幼儿拿起带弯钩管子的一端往另外管子上的条形槽口里插,但口子太小,插不进去。)
师:在条形槽口里插上管子,能不能更稳定呢?
2.幼儿探索铁条(如图1)、带弯钩直管与作品的匹配安装。
师:这里还有一些材料可能对你们有帮助。你们插一插、试一试,看看有什么结果?
(一幼儿很快将一根短铁条插入侧面的槽口,另一幼儿的短铁条却从管子中露了出来。)
师:这是为什么呢?这边的怎么不会露出来?
幼:插反了!
师:原来铁条上的钩口要向下才能紧紧地、牢牢地钩住管子上的槽口(如图5)。
(幼儿迅速将两根长铁条和两根带弯钩的直管安装好,他们再次推、摇作品,发现稳定多了〈如图6〉。)
3.教师引发幼儿讨论,感知物体的稳定性。
师:为什么现在稳多了?
幼:因为有了中间的横梁。
师:它们起什么作用呢?
幼:铁条把两边连接在一起了。
师:利用这两根长铁条、两根带弯钩的直管支撑、固定两边,它就不再摇摇晃晃了。
4.幼儿想像作品的用途。
师:这件超级大作品不但能稳稳地站住,还有很多用处呢!
幼:可以晾衣服。
幼:可以放行李。
幼:罩上东西就可以躲雨。
幼:也可以给娃娃当床。
评析:
该活动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科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教师感觉旧衣橱具有科学教育价值,就将拆下的衣橱骨架拿到幼儿园,让幼儿尝试拼装。幼儿的探索兴趣非常浓厚,于是教师就开发了这个活动。可以看出,教师具有较强的科学意识和教育意识,擅长从日常生活细节中挖掘教育素材,生成课程。
第二,在活动中学科学。幼儿不同于成人,他们不是“听”科学、“看”科学,更不是“想”科学,而是“做”科学。幼儿是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尝试错误,验证假设,最终获得科学经验和初级科学概念,形成一定的科学情感和科学意识的。在活动中,幼儿一直处于主动探索状态,教师只在必要时提供支持,引导幼儿自己得出结论。
第三,科学活动需要合作精神。在活动中,虽然有一些个人的探索活动,但更多的是幼儿之间的协商和合作。每个幼儿都奉献了自己的智慧,参与了组装,表现出了主动参与、互助合作的精神。
第四,体现了勤俭节约的环保意识。这是我国当前幼儿科学教育应该倡导的理念。在大型观摩活动中,教师一般倾向于采用精美的活动材料,常常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而该活动使用的材料只是旧衣橱的几根铁管和铁条,材料不多,提供给幼儿的探索空间却很大。幼儿一直情绪饱满,探索兴趣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