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计算机应用基础在中职学校的教学中是一门必不可少的文化基础课程,本文分析了中职学生在学习该课程的表现,并就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提出本人的观点。即从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出发,遵循教学规律合理安排教学,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强化训练,加强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掌握,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质量;教学方法
一 前言
随着计算机应用不断深入,计算机在人们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会对劳动者的素质和知识构成提出了新的要求,操作使用计算机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劳动者必备的基本技能。中等职业学校在培养未来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时,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以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 现代中职学生的特点
90%左右的中职生是中考落选者,学习基础普遍偏差,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认知能力还停留在小学或初中水平,自卑心理严重;有一部分学生学习意志薄弱,学习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有一部分学生自信心过高,认为教材上的知识都懂了,所以不拿教师当回事,自大心理严重。在这种环境下,即使有少数想上进、想学习的学生也因为人数偏少而形不成气候,致使少数原本想学习的学生也因意志薄弱或没有学习的大氛围而慢慢与一些不想学习的学生混杂在一起,这增加了教学的难度。
三 结合专业特色合理重构教学内容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必不可少的文化基础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不同知识点与专业学习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因此,结合不同专业,教师都应进行取舍重构教学内容,并在教学中加以正确引导。例如,会计专业的应侧重excel表格处理与数据库管理技术知识;计算机专业的就应全面了解计算机的相关知识及侧重培养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机械类专业的侧重windows和快捷键的使用,为今后学习相关的软件CAD、CAM打基础。
重构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在备课这一环节上。我们都知道备课不但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教材不再是“一纲一本”而是“一纲多本”,而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我们应在吃透教材内容、把握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围绕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加工。其次,要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知心理、学习态度等,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教学内容,这样才能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四 精心设计教学方法
计算机应用基础属于操作性课程,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模式在讲解某些知识点上已经不适用了,比如windows使用、wordxcelowerpoint操作等知识的讲解。另外,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都安排在第一年,由于大部分新生的计算机知识起点都比较低,静态图文较难抽象、连贯理解。因此,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室和电脑实训室实施教学,并根据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 直观教学方法
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都是来自农村,学习基础较差,有些学生甚至连计算机都没碰过,因此,我采用直观教学法来让学生认识计算机,比如键盘、主机、主板,通过这些实物使学生认识了计算机的硬件系统、键盘的分区、主板上的各个接口。
2 激趣法
大部分的中职学生都贪玩好耍,因此,我们可以利用他们这个兴趣,让他们从游戏开始学习电脑,比如windows中的纸牌游戏、扫雷游戏、弹珠游戏等,学生通过这几个游戏的玩耍学会了鼠标的使用、学会了开关机、学会了windows应用软件的安装、学会菜单的操作。
3 任务驱动法
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大部分内容都是操作类的知识和技能,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就很难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任务驱动法就是以任务为主线、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使用该教学方法时,任务的设计是最重要的,既要吸引学生的兴趣,又要紧靠学习目标。因此,在使用该教学方法时,我尽可能设计与学生生活比较接近的任务,比如在word制表中,我设计了兴趣小组报名表及学生个人信息登记表;在word的图文混排中,我设计了版报的制作;在powerpoint的学习中,我设计了个人简历及生日贺卡的制作等。通过这些任务,学生学会了word表格的制作、图片的插入及设置、powerpoint的动画制作。
4 循序渐进法
大部分的中职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差,就算我们认为是很简单的知识,他们都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理解、应用。因此,除了采用任务驱动法外,我们还应注意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循序渐进法。比如在word表格计算中,教材介绍的是函数计算法,大部分学生对函数比较抗拒,认为该方法难理解。为此,在讲授此知识时,我先后介绍了数值计算法、函数计算法、单元格地址计算法,此三种方法既有联系,又遵循了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原则。而且每介绍一种方法,我都会让学生做一道相对应的练习,巩固加深理解,而在最后一道练习就是让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来计算。事实证明,学生对该方法容易接受,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五 强化技能训练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操作性强的课程,采用多媒体同步教学方式,学生容易领会掌握,但要达到熟练操作和灵活应用的程度还有差距,这就要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练习课时,也就不可能有熟练的操作技能,更谈不上灵活应用了。因此,对于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我们可以只作简单讲授,大部分时间让学生实训操作,这样学生在实践中领会要点,学好技能。
六 改革考核手段
考试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评价教学得失的一种手段。传统的纸质试卷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考试方式,通常是一卷定终身,不能全面显示学生的实际水平,不符合职校的教育培养目标。为了既能检测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概念的程度,又能检测学生基本操作能力和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我们可以采用“笔试+上机”形式,并且笔试为辅、机试为主。另外,我们还结合学生平时实践和作业的成绩,给出学生综合考试分数。事实证明,“笔试+上机”的考核手段更能显出学生的计算机水平。
七 结束语
在这几年的教学中,我认为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过程中,备好课是首要任务,教学方法应该多样化,设计丰富多彩的任务,重视技能训练,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而对于学生来说,学习计算机,要多实践,注重方法。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一定会遇到不少的困难和挫折,然而只要有正确的教学方法,再加上学生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就一定能掌握好所学的知识。
参考文献
[1] 百度百科:任务驱动教学法 http://baike.baidu.com/view/1170229.htm
[2] 柳青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计算机应用基础(提高版 Windows XP+Office 2003)
[3] 林良山.浅析技工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科技信息.2010(21)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质量;教学方法
一 前言
随着计算机应用不断深入,计算机在人们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会对劳动者的素质和知识构成提出了新的要求,操作使用计算机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劳动者必备的基本技能。中等职业学校在培养未来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时,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以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 现代中职学生的特点
90%左右的中职生是中考落选者,学习基础普遍偏差,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认知能力还停留在小学或初中水平,自卑心理严重;有一部分学生学习意志薄弱,学习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有一部分学生自信心过高,认为教材上的知识都懂了,所以不拿教师当回事,自大心理严重。在这种环境下,即使有少数想上进、想学习的学生也因为人数偏少而形不成气候,致使少数原本想学习的学生也因意志薄弱或没有学习的大氛围而慢慢与一些不想学习的学生混杂在一起,这增加了教学的难度。
三 结合专业特色合理重构教学内容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必不可少的文化基础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不同知识点与专业学习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因此,结合不同专业,教师都应进行取舍重构教学内容,并在教学中加以正确引导。例如,会计专业的应侧重excel表格处理与数据库管理技术知识;计算机专业的就应全面了解计算机的相关知识及侧重培养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机械类专业的侧重windows和快捷键的使用,为今后学习相关的软件CAD、CAM打基础。
重构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在备课这一环节上。我们都知道备课不但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教材不再是“一纲一本”而是“一纲多本”,而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我们应在吃透教材内容、把握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围绕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加工。其次,要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知心理、学习态度等,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教学内容,这样才能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四 精心设计教学方法
计算机应用基础属于操作性课程,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模式在讲解某些知识点上已经不适用了,比如windows使用、wordxcelowerpoint操作等知识的讲解。另外,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都安排在第一年,由于大部分新生的计算机知识起点都比较低,静态图文较难抽象、连贯理解。因此,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室和电脑实训室实施教学,并根据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 直观教学方法
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都是来自农村,学习基础较差,有些学生甚至连计算机都没碰过,因此,我采用直观教学法来让学生认识计算机,比如键盘、主机、主板,通过这些实物使学生认识了计算机的硬件系统、键盘的分区、主板上的各个接口。
2 激趣法
大部分的中职学生都贪玩好耍,因此,我们可以利用他们这个兴趣,让他们从游戏开始学习电脑,比如windows中的纸牌游戏、扫雷游戏、弹珠游戏等,学生通过这几个游戏的玩耍学会了鼠标的使用、学会了开关机、学会了windows应用软件的安装、学会菜单的操作。
3 任务驱动法
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大部分内容都是操作类的知识和技能,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就很难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任务驱动法就是以任务为主线、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使用该教学方法时,任务的设计是最重要的,既要吸引学生的兴趣,又要紧靠学习目标。因此,在使用该教学方法时,我尽可能设计与学生生活比较接近的任务,比如在word制表中,我设计了兴趣小组报名表及学生个人信息登记表;在word的图文混排中,我设计了版报的制作;在powerpoint的学习中,我设计了个人简历及生日贺卡的制作等。通过这些任务,学生学会了word表格的制作、图片的插入及设置、powerpoint的动画制作。
4 循序渐进法
大部分的中职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差,就算我们认为是很简单的知识,他们都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理解、应用。因此,除了采用任务驱动法外,我们还应注意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循序渐进法。比如在word表格计算中,教材介绍的是函数计算法,大部分学生对函数比较抗拒,认为该方法难理解。为此,在讲授此知识时,我先后介绍了数值计算法、函数计算法、单元格地址计算法,此三种方法既有联系,又遵循了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原则。而且每介绍一种方法,我都会让学生做一道相对应的练习,巩固加深理解,而在最后一道练习就是让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来计算。事实证明,学生对该方法容易接受,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五 强化技能训练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操作性强的课程,采用多媒体同步教学方式,学生容易领会掌握,但要达到熟练操作和灵活应用的程度还有差距,这就要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练习课时,也就不可能有熟练的操作技能,更谈不上灵活应用了。因此,对于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我们可以只作简单讲授,大部分时间让学生实训操作,这样学生在实践中领会要点,学好技能。
六 改革考核手段
考试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评价教学得失的一种手段。传统的纸质试卷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考试方式,通常是一卷定终身,不能全面显示学生的实际水平,不符合职校的教育培养目标。为了既能检测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概念的程度,又能检测学生基本操作能力和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我们可以采用“笔试+上机”形式,并且笔试为辅、机试为主。另外,我们还结合学生平时实践和作业的成绩,给出学生综合考试分数。事实证明,“笔试+上机”的考核手段更能显出学生的计算机水平。
七 结束语
在这几年的教学中,我认为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过程中,备好课是首要任务,教学方法应该多样化,设计丰富多彩的任务,重视技能训练,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而对于学生来说,学习计算机,要多实践,注重方法。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一定会遇到不少的困难和挫折,然而只要有正确的教学方法,再加上学生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就一定能掌握好所学的知识。
参考文献
[1] 百度百科:任务驱动教学法 http://baike.baidu.com/view/1170229.htm
[2] 柳青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计算机应用基础(提高版 Windows XP+Office 2003)
[3] 林良山.浅析技工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科技信息.20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