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师们:
新的学期已经拉开序幕。春节期间,微信上传播着一段小文,叫作《年,就这样隆重而来悄然而去》:“一年又一年,丰富了记忆,苍老了容颜,迎来了春光,送走了冬寒。一年又一年,期盼中载满祝福,愿望中满是平安。一年又一年,不必感慨也不必抱怨,最好的皆是顺其自然。一年又一年,感恩生活也珍惜遇见,执着努力亦随遇而安。”得之泰然,失之坦然,争之必然,方为“顺其自然”;珍惜当下,把握机缘,安己达人,才是“随遇而安”。作为特教工作者,但愿大家都能用这样的心境去拥抱生活,去扎实工作。
今天,主要是和大家交流一下增强三种意识,就是学习意识、底线意识、发展意识。
第一,进一步增强学习意识。
古人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美好的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少小而学,及壮有为;壮年而学,及老不衰;老年而学,及死不朽”。当前,全社会都在倡导全民学习、终身学习,作为特教老师,加强学习不仅非常必要,而且非常迫切。
为什么学习对于我们很必要很迫切?这些年来,全国范围的基础教育新课改风生水起,有声有色。在这轮新课改中,普校老师们“研课标、煮教材、说教法”,为教育教学工作注入了强大动力。反观特教领域,相对空寂得多,迟缓得多。
有教师讲,特教教师在外部交流时会不时遇到尴尬。人家一听你是特教教师,马上就不言语了。我想,第一方面,我们的教育对象属于社会上的小群体,未必人人关注,因此不会引起普遍的交流欲望。第二方面,社会交流时大家关注的更多是公共话题。学校订阅了一定数量的党报党刊、教育报刊、生活杂志、专业书籍,让大家及时“富脑”“充电”。第三方面,交流要有广度,还要有深度。我国原培养特教专业师资的学校,如昌乐特师、南京特师、营口特师、泉州特师,培养了大批“特教中师生”,支撑起中国特教发展的脊梁,创造了特教辉煌。如今都已升级并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我们是否也应该“升级”呢?现在如有人向我们求教专业的特教康复知识,我们是否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我们的生源在变化,自闭症和脑瘫学生在增多,县级特教学校正在向培智学校转型,大家大多学的聋教育和培智教育,是否产生过“本领恐慌”?我们的“知识转型”和“能力转型”是否该提上日程?第四方面,对特教工作者尤为重要,一定要警惕“用进废退”这一自然法则带来的隐性影响,要通过终身学习来反击这股拉力,保持昂扬向上的生命张力。
我们需要向谁学习?500年前的王阳明提出一个哲学命题“知行合一”。知识是实践的先导,实践是知识的实证,“知行合一”是最好的学习路径,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有关部门捐助学校建起“众源书屋”,书目是我们教师自选的,书是书店代购的,这些书是用来“看”的,不怕“看破”。当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传播成“井喷”之势,网络、电视、广播都是我们学习的媒介。我们要见贤思齐,家人、朋友、家长、领导、同事,都是我们学习的对象。通过送教上门服务,我有很深的感触:确实需要沉下心来向家长朋友学习。有的家长花费很多的钱财和很大的精力,天南海北地陪孩子求医诊病,他们的专业知识我们自感弗如。身边同事同样值得学习。我们组织了多次培训,讲课的教师精心备课、全心讲授,听课的教师能静心听讲、虚心学习。此外,知识跨越国界,行动就在脚下。教师有相对的时间保证,在各种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是要出去转转看看。走出去,世界就在眼前;走不出去,眼前就是世界。
我们需要学习什么?通识方面,人文社科、自然科学,因人而异,视情而定。需要反复强调的是专业转型和业务提升问题。请大家多学习涉猎研究一些康教结合、医教结合、脑瘫自闭症教育方面的知识,更好地应用于教育教学。学校把学习培训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途径,安排教师外出开会、学习、观摩、培训,对教师素质提升起到了很好的助力作用。参加培训重在借鉴参考,不要寄希望于全盘拿来、套上就用。哪怕有一点或几点对我们工作的改进和思想提升有启发,就达到了目的。
第二,进一步增强底线意识。
作为一个慈善性公益单位,我们学校时刻需要全社会的理解、认可、支持和帮助。一个温馨和睦、人心思齐的环境,对教师发展、学生成长、社会认同至关重要,每位教师都应是“参与者”,而绝非“旁观者”。一个团队优秀与否,不看人数多寡,而看人心向背。小到个人,大到单位,形象至关重要。形象就是生产力,形象就是无形资产。传统文化非常重视良好形象的塑造,非常讲求仪式感,非常重视必要形式所蕴含的深意。我们国家,一直树立和维护的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象。陕西的黄帝陵,登上轩辕殿需要踏过95级台阶,既寓意“九五之尊”,又在建筑上给人以威严肃穆之感。我们一再强调增强集体荣誉感,增强社会对学校的认同感,说到底是为营造优良的发展环境。一个好的发展环境,能够带来更多的政策支持、更多的资金投入、更多的发展机遇、更多的教师红利。
学校与教师、教师与教师,都有个尺度感的问题。教师与教师,要基于特教情缘、校友情谊、同事情怀,和睦相处、友善相待。关于学校与教师的尺度感,作为学校要最大限度地理顺教师情绪,给每位教师自由呼吸的空间,不和教师个人“算小账”。
什么叫“最大限度地理顺教师情绪”?其一,学校不希望也不愿意看到哪位教师带着情绪工作,这样无论对个人健康、工作效率、学生成长、维护团结,都是百害而无一利。其二,学校努力通过管理手段创新,将理顺情绪落到实处。例如,我们推行业务和行政合署办公,就是让校委会成员精力下沉,一则离学生近一些、再近一些,抓好末梢管理;二则与教师一起研究教学、增进交流;三则更便捷地听取大家的意见建议,为学校研判决策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其三,理顺教师情绪,不是对所有教师的所有要求都予以满足。当少数遇见多数,我们选取多数;当多数遇到大局,我们选取大局。其四,理顺教师情绪,是动态的而非一劳永逸。校委会成员要随时关注教师所思所想,也请我们的教师通过正常渠道及时反映合理需求。 什么叫“给每位教师自由呼吸的空间”?维系学校与教师的纽带,一是制度,二是情感。制度层面,按照用人制度来讲,学校与教师是聘用与被聘用的关系。促进学校发展,需要多种制度作保障。对大家来讲这些制度是标杆,是规范,而不是控制,不是约束。情感层面,学校与教师之间需要温度。大家多已人过中年,既要敬老孝亲,又要相夫(妇)教子,工作生活均需兼顾,教育好学生是我们的天职,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同样是为人父母的责任。学校与教师之间,有些事儿只有都“不好意思”,这事儿才“有意思”;一旦都“好意思”了,那就非常“没有意思”了。以校门执勤为例,为什么校级班子要站校门?可能个别教师会说,是看谁迟到了吧。对不起,想多了。学校相信,除非特殊原因,没有谁会故意迟到。之所以这样做,是学校管理的制度设计,是校园安全应急的需要,是学校向家长传递信心和善意的契机。如果与教师相关的话,那就是向按时到校离校的教师表达敬意。
什么叫“学校不和教师个人算小账”?作为教师个体的依托,学校尽己所能为教师成长发展搭建平台,鼓励教师在业务上有新发展,支持教师培养雅致兴趣提升生活质量。无论国家经济发展,无论个人收入增加,最终都要指向生活质量的提升。治国盛世,都是国家繁荣强盛,人民安居乐业。老师们在某些领域正当的有意义的兴趣爱好,只要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学校出资出物予以支持。学校“不算小账”,不是做事不讲原则,不是工作没有标准,不是细节疏于管理,而是算队伍建设、学校发展和事业壮大的“大帐”。特教工作者的底线是以《特教教师专业标准》为准则,立足本职、教书育人。
第三,进一步增强发展意识。
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无论国际国内、各行各业,概莫如此。2014年起,各级相继实施了《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今年是“收官之年”,国家目前正在启动新一轮提升计划。对于“十三五”规划而言,今年是开局之年。在多方背景下,我们学校的工作应该推动发展。主要是坚持两翼齐飞,协调抓好内涵提升和外延扩张。
所谓“内涵提升”,就是推动特教自身业务全面发展。我校走过了30年聋教历程,随着生源变化和特教布局调整,下一步重点转向培智教育和自闭症脑瘫教育。随着国家对特教事业的逐步重视,我们的教育对象已从校内延伸到普校,进而延伸到社会。原先的强项工作,如,课堂教学、课程改革、融合教育、随班就读,需要丰富形式、拓展内容、增添活力。新的重点工作,如,核心素养、送教上门、康教结合、家校共建,需要适应形势、完善探索、形成品牌。我们的日常工作尤其是安全工作,要从健全制度、定人定岗、落实问责入手,毫不动摇地抓紧抓好。这是我校的“生命线”,任何时候都不能马虎。今年,我们还要聚焦学生核心素养,推进“一月一事”,优化教学常规和管理常规。要将推进学校重点工作与加速教师专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激发全体教师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送教上门工作中,要用上级政策,落实教师报酬,体现教师价值。在教师培训中,要尽可能为每位教师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让每位教师的大脑都能接收新鲜刺激、保持永续活力。在随班就读和康教结合中,要基于问题解决、筹划课题研究、致力合作攻关、推动工作提升。
所谓“外延扩张”,就是我们学校的标准化建设问题。学校建设是件大事,它是全市社会民生发展的重要一环,是全市学校布局调整的重要一子。各级《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都对“加强特教基础能力建设、实施特教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工程”提出了明确要求。我市特教标准化建设在学校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对学校和教师来讲,无论在现址还是新址,需要做的就是一如既往地抓好管理,教好学生,干事创业,争创一流。
有句话叫作“勿忘初心,方得始终”。衷心希望大家学习不松、底线不忘、干劲不减、标准不降,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件事情,认认真真地教好每个学生,心情舒畅地迎接每个明天,不负青春地登上每个高点。
谢谢大家。
(作者单位:山东诸城市特教学校)
新的学期已经拉开序幕。春节期间,微信上传播着一段小文,叫作《年,就这样隆重而来悄然而去》:“一年又一年,丰富了记忆,苍老了容颜,迎来了春光,送走了冬寒。一年又一年,期盼中载满祝福,愿望中满是平安。一年又一年,不必感慨也不必抱怨,最好的皆是顺其自然。一年又一年,感恩生活也珍惜遇见,执着努力亦随遇而安。”得之泰然,失之坦然,争之必然,方为“顺其自然”;珍惜当下,把握机缘,安己达人,才是“随遇而安”。作为特教工作者,但愿大家都能用这样的心境去拥抱生活,去扎实工作。
今天,主要是和大家交流一下增强三种意识,就是学习意识、底线意识、发展意识。
第一,进一步增强学习意识。
古人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美好的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少小而学,及壮有为;壮年而学,及老不衰;老年而学,及死不朽”。当前,全社会都在倡导全民学习、终身学习,作为特教老师,加强学习不仅非常必要,而且非常迫切。
为什么学习对于我们很必要很迫切?这些年来,全国范围的基础教育新课改风生水起,有声有色。在这轮新课改中,普校老师们“研课标、煮教材、说教法”,为教育教学工作注入了强大动力。反观特教领域,相对空寂得多,迟缓得多。
有教师讲,特教教师在外部交流时会不时遇到尴尬。人家一听你是特教教师,马上就不言语了。我想,第一方面,我们的教育对象属于社会上的小群体,未必人人关注,因此不会引起普遍的交流欲望。第二方面,社会交流时大家关注的更多是公共话题。学校订阅了一定数量的党报党刊、教育报刊、生活杂志、专业书籍,让大家及时“富脑”“充电”。第三方面,交流要有广度,还要有深度。我国原培养特教专业师资的学校,如昌乐特师、南京特师、营口特师、泉州特师,培养了大批“特教中师生”,支撑起中国特教发展的脊梁,创造了特教辉煌。如今都已升级并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我们是否也应该“升级”呢?现在如有人向我们求教专业的特教康复知识,我们是否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我们的生源在变化,自闭症和脑瘫学生在增多,县级特教学校正在向培智学校转型,大家大多学的聋教育和培智教育,是否产生过“本领恐慌”?我们的“知识转型”和“能力转型”是否该提上日程?第四方面,对特教工作者尤为重要,一定要警惕“用进废退”这一自然法则带来的隐性影响,要通过终身学习来反击这股拉力,保持昂扬向上的生命张力。
我们需要向谁学习?500年前的王阳明提出一个哲学命题“知行合一”。知识是实践的先导,实践是知识的实证,“知行合一”是最好的学习路径,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有关部门捐助学校建起“众源书屋”,书目是我们教师自选的,书是书店代购的,这些书是用来“看”的,不怕“看破”。当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传播成“井喷”之势,网络、电视、广播都是我们学习的媒介。我们要见贤思齐,家人、朋友、家长、领导、同事,都是我们学习的对象。通过送教上门服务,我有很深的感触:确实需要沉下心来向家长朋友学习。有的家长花费很多的钱财和很大的精力,天南海北地陪孩子求医诊病,他们的专业知识我们自感弗如。身边同事同样值得学习。我们组织了多次培训,讲课的教师精心备课、全心讲授,听课的教师能静心听讲、虚心学习。此外,知识跨越国界,行动就在脚下。教师有相对的时间保证,在各种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是要出去转转看看。走出去,世界就在眼前;走不出去,眼前就是世界。
我们需要学习什么?通识方面,人文社科、自然科学,因人而异,视情而定。需要反复强调的是专业转型和业务提升问题。请大家多学习涉猎研究一些康教结合、医教结合、脑瘫自闭症教育方面的知识,更好地应用于教育教学。学校把学习培训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途径,安排教师外出开会、学习、观摩、培训,对教师素质提升起到了很好的助力作用。参加培训重在借鉴参考,不要寄希望于全盘拿来、套上就用。哪怕有一点或几点对我们工作的改进和思想提升有启发,就达到了目的。
第二,进一步增强底线意识。
作为一个慈善性公益单位,我们学校时刻需要全社会的理解、认可、支持和帮助。一个温馨和睦、人心思齐的环境,对教师发展、学生成长、社会认同至关重要,每位教师都应是“参与者”,而绝非“旁观者”。一个团队优秀与否,不看人数多寡,而看人心向背。小到个人,大到单位,形象至关重要。形象就是生产力,形象就是无形资产。传统文化非常重视良好形象的塑造,非常讲求仪式感,非常重视必要形式所蕴含的深意。我们国家,一直树立和维护的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象。陕西的黄帝陵,登上轩辕殿需要踏过95级台阶,既寓意“九五之尊”,又在建筑上给人以威严肃穆之感。我们一再强调增强集体荣誉感,增强社会对学校的认同感,说到底是为营造优良的发展环境。一个好的发展环境,能够带来更多的政策支持、更多的资金投入、更多的发展机遇、更多的教师红利。
学校与教师、教师与教师,都有个尺度感的问题。教师与教师,要基于特教情缘、校友情谊、同事情怀,和睦相处、友善相待。关于学校与教师的尺度感,作为学校要最大限度地理顺教师情绪,给每位教师自由呼吸的空间,不和教师个人“算小账”。
什么叫“最大限度地理顺教师情绪”?其一,学校不希望也不愿意看到哪位教师带着情绪工作,这样无论对个人健康、工作效率、学生成长、维护团结,都是百害而无一利。其二,学校努力通过管理手段创新,将理顺情绪落到实处。例如,我们推行业务和行政合署办公,就是让校委会成员精力下沉,一则离学生近一些、再近一些,抓好末梢管理;二则与教师一起研究教学、增进交流;三则更便捷地听取大家的意见建议,为学校研判决策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其三,理顺教师情绪,不是对所有教师的所有要求都予以满足。当少数遇见多数,我们选取多数;当多数遇到大局,我们选取大局。其四,理顺教师情绪,是动态的而非一劳永逸。校委会成员要随时关注教师所思所想,也请我们的教师通过正常渠道及时反映合理需求。 什么叫“给每位教师自由呼吸的空间”?维系学校与教师的纽带,一是制度,二是情感。制度层面,按照用人制度来讲,学校与教师是聘用与被聘用的关系。促进学校发展,需要多种制度作保障。对大家来讲这些制度是标杆,是规范,而不是控制,不是约束。情感层面,学校与教师之间需要温度。大家多已人过中年,既要敬老孝亲,又要相夫(妇)教子,工作生活均需兼顾,教育好学生是我们的天职,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同样是为人父母的责任。学校与教师之间,有些事儿只有都“不好意思”,这事儿才“有意思”;一旦都“好意思”了,那就非常“没有意思”了。以校门执勤为例,为什么校级班子要站校门?可能个别教师会说,是看谁迟到了吧。对不起,想多了。学校相信,除非特殊原因,没有谁会故意迟到。之所以这样做,是学校管理的制度设计,是校园安全应急的需要,是学校向家长传递信心和善意的契机。如果与教师相关的话,那就是向按时到校离校的教师表达敬意。
什么叫“学校不和教师个人算小账”?作为教师个体的依托,学校尽己所能为教师成长发展搭建平台,鼓励教师在业务上有新发展,支持教师培养雅致兴趣提升生活质量。无论国家经济发展,无论个人收入增加,最终都要指向生活质量的提升。治国盛世,都是国家繁荣强盛,人民安居乐业。老师们在某些领域正当的有意义的兴趣爱好,只要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学校出资出物予以支持。学校“不算小账”,不是做事不讲原则,不是工作没有标准,不是细节疏于管理,而是算队伍建设、学校发展和事业壮大的“大帐”。特教工作者的底线是以《特教教师专业标准》为准则,立足本职、教书育人。
第三,进一步增强发展意识。
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无论国际国内、各行各业,概莫如此。2014年起,各级相继实施了《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今年是“收官之年”,国家目前正在启动新一轮提升计划。对于“十三五”规划而言,今年是开局之年。在多方背景下,我们学校的工作应该推动发展。主要是坚持两翼齐飞,协调抓好内涵提升和外延扩张。
所谓“内涵提升”,就是推动特教自身业务全面发展。我校走过了30年聋教历程,随着生源变化和特教布局调整,下一步重点转向培智教育和自闭症脑瘫教育。随着国家对特教事业的逐步重视,我们的教育对象已从校内延伸到普校,进而延伸到社会。原先的强项工作,如,课堂教学、课程改革、融合教育、随班就读,需要丰富形式、拓展内容、增添活力。新的重点工作,如,核心素养、送教上门、康教结合、家校共建,需要适应形势、完善探索、形成品牌。我们的日常工作尤其是安全工作,要从健全制度、定人定岗、落实问责入手,毫不动摇地抓紧抓好。这是我校的“生命线”,任何时候都不能马虎。今年,我们还要聚焦学生核心素养,推进“一月一事”,优化教学常规和管理常规。要将推进学校重点工作与加速教师专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激发全体教师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送教上门工作中,要用上级政策,落实教师报酬,体现教师价值。在教师培训中,要尽可能为每位教师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让每位教师的大脑都能接收新鲜刺激、保持永续活力。在随班就读和康教结合中,要基于问题解决、筹划课题研究、致力合作攻关、推动工作提升。
所谓“外延扩张”,就是我们学校的标准化建设问题。学校建设是件大事,它是全市社会民生发展的重要一环,是全市学校布局调整的重要一子。各级《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都对“加强特教基础能力建设、实施特教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工程”提出了明确要求。我市特教标准化建设在学校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对学校和教师来讲,无论在现址还是新址,需要做的就是一如既往地抓好管理,教好学生,干事创业,争创一流。
有句话叫作“勿忘初心,方得始终”。衷心希望大家学习不松、底线不忘、干劲不减、标准不降,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件事情,认认真真地教好每个学生,心情舒畅地迎接每个明天,不负青春地登上每个高点。
谢谢大家。
(作者单位:山东诸城市特教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