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提上日程

来源 :前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bm__12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央在印发《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之后,下发了11个配套文件,对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作出了总体部署。针对当前事业单位改革面临的形势和问题,我市事业单位改革总体上遵循积极稳妥的原则在有序推进。
  中共北京市委常委会第149次会议研究了《关于创新事业单位管理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意见(讨论稿)》。汇报指出,我市正稳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2011年,印发了《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实施意见》和7个配套文件。截至2014年底,全市共有事业单位10546个,事业编制539191名,目前77%的事业单位已完成分类。先后完成了32家文化、国资系统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开展了机构编制核查工作,进行了控编减编方案。对市级部门工勤人员使用的事业编制进行核减,共收回事业编制2606名。
  对照中央关于改革的目标要求,以及我市实际需求,我市事业单位改革工作主要存在三个方面问题。一是需求与严控的矛盾比较突出。主要是教育、卫生领域对编制需求比较迫切。二是改革推进存在难度。行政类事业单位改革的目标是将其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或转为行政机构,我市认定为行政类的事业单位44个,事业编制1573个,如果全部转行政,存在行政编制数和机构数限额的问题。经营类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的积极性不高,主要是求稳怕乱。公益类事业单位改革主要受制于去行政化政策尚未跟进的影响,进展缓慢。三是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进展较慢。主要是相关政策和配套措施还没有及时跟上,影响公益服务社会化进程。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加快事业单位管理创新力度,常委会讨论决定,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具体措施。
  第一,创新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以2012年底事业编制统计数据为基数,建立事业编制总量管理制度;对公益一类和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据不同类型特点和运行规律,分别实行编制审批制管理、备案制管理或不纳入编制管理;不再批准设立行政类和经营类事业单位;合理调配使用人员编制;建立多方监督协商机制,加强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的监督管理。
  第二,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基本公共服务可以通过政府举办事业单位的方式提供,非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通过向社会力量来提供;机关后勤服务、公共设施管理服务、信息网络运行维护、便民服务电话接转等8个已经具备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条件的领域,今后不再由政府举办事业单位。
  第三,创新事业单位用人机制。今后对事业单位逐步实行编制管理和人员额度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办法;只核定管理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中的主体业务岗位人员编制;工勤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中的辅助业务岗位不再核定编制,实行人员额度管理办法,即由机构编制部门对这两种岗位核定人员额度,事业单位在额度内招聘人员,签订劳动合同,按企业化方式管理。现有在编人员,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原则妥善处理。
  (执笔人:沈 聪)
其他文献
畜牧业的发展为鼠类提供了丰厚的食物来源和优越的栖息场所,导致繁殖力强、适应性广的鼠类数量急剧增加,它们伤害禽畜、盗食和污染饲料,还通过人类-鼠类-禽畜之间的频密接触传播
期刊
白石水库泥沙淤积严重,牤牛河与大凌河交汇区的淤积尤其严重,将形成"拦门沙坎"把库区分成上下两部分,影响白石水库正常运行。文章分析认为水库初设时的异重流排沙和泄空排沙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究竟应当如何依法独立公正行使检察权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正确理解依法独立公正行使检察权  世界各国的检察制度是在各自不同而且相互独立的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下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因而检察权的性质、内涵、地位、运行模式、权
近代以来,传统的工商性会馆继续存在,并随着社会变过日益损失自己的功能。在建立行业规范、对外开展商战,稳定社会秩序等方面商业性会馆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商会与工商性会馆有一些共同的职能,会馆可成为商会的团体会员;会馆组织是一种有效的社会整合组织,而商会却先天孱弱,因而在许多地方不如会馆那样具有凝聚力。
期刊
国际工人协会是历史上第一个群众性的无产阶级国际组织,它在团结欧美各国工人、传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并使其同工人运动相结合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在协会存在的十二年里,所建
课堂教学是教师向学生进行教育、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形式。中学英语教学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双边活动进行的。以课堂教学为主,辅以其它的教学形
“模拟电子技术”是电类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能否学好这门课程对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影响很大。这门课程基础内容经典,但知识更新迅速,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强。笔者在课堂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