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宪法教学,探索爱国主义教育新模式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yafeng6212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也因此备受关注。高等职业院校宪法课程是站在国家根本法的高度,全面系统地阐释我国基本制度与运行机制的课程,探讨宪法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融合的必要性与基本路径,以提升爱国主义教育实效。
  [关    键   词]  宪法教学;爱国主义教育;国家制度认同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2-0206-02
   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十分关注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以下简称《实施纲要》)中明确指出:“新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1]而大学生是将来国家建设的生力军,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加强这个群体的爱国主义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与紧迫。《实施纲要》同时提出:“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要区分层次、区别对象,引导人们深刻认识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和最大制度优势。”[1]
   因此,当代的爱国主义教育从实质上讲是一种国家认同教育,需要建立在公民对国家历史、基本国情和制度的了解和正确认知的基础上。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国家认同的核心则是对国家制度的理性认识与认同,从这一角度出发,本文认为,培育国家制度认同与自信是最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宪法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一)宪法课程堪当爱国主义教育重任
   首先,在高等职业院校的各类课程中,只有宪法课程能够全面系统地阐释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及其运行机制,“更重要的是,宪法不仅是一部最高法,更是一个创立国家和社会秩序、规定政治整合的综合性蓝图,是一国国家价值的宣示”[2]。因此,培育大学生对国家制度的认同,只有宪法课程最适合担此重任。
   其次,宪法课程对促进大学生对国家制度的认同,具有天然的说服力和权威性。随着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推进,法治观念已经逐渐深入人心,宪法教学从法律角度出发,站在了国家根本法的高度,从而避免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理论抽象性、官方语言性的缺憾,这是其他课程所不具备的天然优势,能够更好地发挥“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最后,宪法教学更符合大学生的思想需求和认知规律。无论是中小学阶段还是大学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均是主要通过“两课”或其他爱国主义教育等形式完成的,其思政教学内容都存在理论性强、重复性强、政治色彩浓厚的特点,很难满足学生的期待和需求,而且缺乏对国家基本制度的整体性、系统性的教育。在依宪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如果尝试更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宪法课程,则既能够呼应国家发展的整体需要,又促使思想政治教育产生良好的接收效果和教学效果。
   (二)当代大学生国家制度认同状况分析
   当代大学生对国家制度的认同态度,一方面能够反映现实社会的制度认同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和发展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对于国家制度缺乏认同的主要表现为:对我国的政治制度的规范性和优越性缺乏认同和自信。众所周知,我国的政治制度与西方国家政治制度存在著极大的区别,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对比“资本主义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比“议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对比“多党制”或“两党制”等。近代有一段时间,由于我国制度、经济技术的落后,很多人会天然地认为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优越于我国,尤其是在面对我国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时,大学生通常会进行感性判断,一部分大学生最终会将问题矛头指向党、指向政府、指向国家的政治制度,而不是冷静、理性地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这样的思维定式一定程度上暴露了他们对我国的政治制度是缺乏认同和自信的。
   从影响大学生国家制度认同的因素方面进行分析,则有以下几个原因。
   1.当代大学生相较于“70后”“80后”的大学生是比较特殊的,他们出生时,我国已经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国家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条件大大改善,他们对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条件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巨大改善没有深刻的感受,因此,对于社会制度的优越性也缺乏客观、理性认识。
   2.以英美国家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依靠他们在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的优势地位,到处兜售“西式民主”,如美国的“民主制度输出”。这些思想和负面信息均对大学生的思想构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使大学生难以形成坚定的制度认同意识。
   3.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尤其是民主法治建设方面还不甚完善,存在很多需要改进与健全的地方,一些西方反华势力则借机制造谣言抹黑中国,这些负面信息对大学生思想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而出于对所谓“完美政治制度”的期望,大学生极易对我国的政治制度乃至社会制度产生失望情绪,从而降低我国政治制度的权威性和公信力。[3]此外,由于大学生对我国政治制度缺乏充分了解和客观把握,致使他们不能正确理解政治制度的各个发展阶段的艰难性与曲折性,容易拿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与我国进行简单类比,认为我国的制度和发展道路不如西方发达国家,是存在很大问题的。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面对大学生的国家制度认同困惑及相关信念如何形成等诸多严肃而艰难的拷问。
   三、宪法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路径
   结合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善于思考,但易受外界因素影响的特点,在日常的宪法教学中,大学生国家制度认同的培育需要从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案例的选取,教学方式、手段的应用,教学环节的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和实践。
   (一)扎实推进理论学习
   在教学内容的选取方面,以我国宪法文本为基础,把教学重点放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选举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基层民主制度等几个方面。重点介绍制度的内涵、在我国建立的背景、法律规定及运行状况,并注意结合我国的国情进行深入的分析,让学生对国家的制度本身有充分客观的理解与判断。同时,还要对西方国家的相关制度进行适当的介绍,让学生摒弃对西方所谓“完美的政治制度”的幻想。
   (二)理性对比中外制度
   在充分了解我国及西方国家制度的基础上,结合中外宪法现象、宪法事件及社会中的各种政治问题组织教学活动,并将西方国家社会政治制度的实践与我国进行对比。当前,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弊端,正在相关国家的社会政治生活中日益显现出来。同时,比较法也是法律学习的主要方法之一,学生对各种制度的认识过程总是在不同程度上通过比较的方法进行的,有了比较,自然就有了制度优劣的感受。在此过程中,还广泛应用讨论法、合作探究法、案例教學法等教学方法和手段组织教学活动,采用事实说话的方法进行生动的专业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
   (三)正确把握国家制度优劣的客观评价标准
   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正确把握国家制度优劣的客观评价标准,绝不能盲目服从西方标准。从两方面对社会制度进行评价是比较客观的,一是看是否适合本国国情,因为每个国家的国情千差万别,在政治、经济、历史文化传统、人口等方面的差异都是客观存在的,抛除这些国情因素去评价一个国家制度的优劣是极为片面的;二是要看制度本身对国家和社会发展能否起到积极、正面的作用,因为对于国家制度来讲,它归根结底要为国家和社会的建设服务,如果这种制度能够最大限度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并且能够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从而使广大的人民群众共享国家发展成果,它就是优越的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具有明显制度优势、并且适合我国国情的制度体系。
   (四)切实推进实践教学改革
   在宪法课程的实践教学中,可选择一个实践教学地点组织学生实地参观考察,再围绕涉及的宪法问题或宪法制度组织学生进行研讨,如组织学生到城市居民委员会考察我国基层群众性自治制度建设与运行的实际情况,感受我国城市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质量,有哪些优势,还存在哪些不足之处;再如参观我国人民代表大会机构、进行现场教学,使学生能够对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的运行有切身体验,一方面学生能够在感受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各方面的辉煌成就中深化和增进对国家制度和社会主义道路的认知与认同;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法律专业素质,提升综合素养。
   总之,引导大学生强化国家认同,坚定制度自信,使爱国主义教育达到新的高度,应当在宪法教学过程中,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国内与国外的结合上下功夫。[4]
   四、结语
   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依托宪法课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具有天然优势与现实基础。在这个意义上,本文的研究至少具有两方面的启示和意义。首先,能够促进高等院校宪法课程专业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从根本上改变宪法课程理论知识枯燥,难以回应现实问题,教学手段单一,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不足的问题,使宪法课堂成为法学教育中德法兼修与专业育人的重要平台。其次,能够进一步提升宪法课程在高等院校教育中的地位,推动宪法课程从专业化教学向通识化进行转变,将来的宪法课程不能仅仅作为法学专业的必修课,还应当成为高等院校的通识课程。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这既是宪法课程功能的重要转变,也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的勇于创新和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Z].新华社,2019-11-12.
   [2]林亦辰.人民网评:以宣誓和“宪法日”为起点,培育国家认同:四中全会“依法治国”系列评论之十四[EB/OL].人民网,2014-10-30.
   [3]时万青.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制度认同与制度自信[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报,2014(10).
   [4]叶燊.引导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N].光明日报,2015-08-23.
  ◎编辑 郑晓燕
其他文献
[摘 要]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它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认同,为中华民族永无止境的成长和进步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坚持“以文育人、以文化人”,加强创新理念,是做好高校辅导员育人工作的重要举措。在新的变革时代,高校辅导员文化育人路径的创新,聚焦时代主题,创新工作形式,搭建网络平台,将进一步增强高校师生的文化自信,为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更多的文化支撑。  [关 键 词]
[摘 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根植于中华大地,在数千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积淀而成的理论与非理论兼具,具有稳定结构及共同精神、思维方式、心理状态、价值追求等精神文明成果的内核与精髓,对社会历史发展乃至当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依托传统文化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审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内容、实施方式及育人之根本,可以保证大学生思政教育从传统文化中吸取丰富的养分,
[摘 要] 目的:探讨形成性评价联合PBL教学模式在儿科学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1月至2021年1月在我院儿科见习的60名临床医学专业整合课程班四年级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教学方法不同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形成性评价联合PBL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比较两组医学生见习前后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和对儿科学见习教学的满意度。结果:见习前两
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北大学仪器与电子学院创新搭建“一素质三能力”育人机制,依托“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全员导师制”“德育答辩”“志愿服务”“汇贤
[摘 要] 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创新,高校数学教学也拥有了新的教学路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高校数学教学更加高效,这不仅是当今时代对素质教育进行改革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成为改革时代教育的必经之路。鉴于此,先就高校数学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具体作用进行简单概述,再对如何在高校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了进一步分析。  [关 键 词] 高校数学;现代教育技术;实践探究  [中图分类号] G
[摘 要]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由此引起的高校心理危机事件,不仅数量有所增加,程度也愈加严重,逐渐引起了高校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通过了解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并采取应对措施,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灵活地开展,帮助大学生在学校健康成长,以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去面对未来。  [关 键 词] 大学生;心理危机;措施  [中图分类号] G441 [文献标
为提升高校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快速发展的“互联网+”背景下,以高等数学课程为例,根据自身教学经验,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教学改革策略进行研究分析.
[摘 要] 在课堂时间迅速减少的背景下使用电子教育资源及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既可以拓展课堂的时空边界,又可以提升课堂学习内容的品质与学习效果。研究中俄在俄语教学的现代实践中使用教育互联网资源及教育平台的问题,需要确定教育互联网资源对俄语教学的有效性,目的是分析俄语教学的电子资源(培训计划、应用程序、网站等)的作用和融入教育过程的可能性。  [关 键 词]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俄语教学;
[摘 要] 数字图书馆不仅影响人们的思维、生活方式,而且进一步给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和信息发展工作带来很大挑战与机遇。目前在推进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数字化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提升对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发展工作的重视。在了解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深入发展价值的基础上,结合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深入发展的特征,探究推进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深入发展的策略,进而也能更好地提升数字图书馆在建设和信息服务发展等方面的
[摘 要] 針灸作为中华民族瑰宝——中医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学上具有独特的治病、防病功效,其传承与发展也自然受到了人们的关注。自进入21世纪以来,为了不落后于飞速发展的时代,针灸教学的改革创新也势在必行。针对目前针灸治疗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解读其弊端与缺陷,并给出相应的改革创新建议,以期让针灸治疗更容易为学生接受,达到教学的目的。  [关 键 词] 针灸治疗;教学改革;创新  [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