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老人了夙愿等

来源 :老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z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稀老人了夙愿
  文/银火
  
  3月11日,是景德镇市工业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离休干部、72岁的曹端甫老人终生难忘的日子。经过50多载不变的追求,这天他终于站在鲜红的党旗下,激动地举起右手向党庄严宣誓,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1933年出生的曹端甫,幼年饱受旧社会的苦难,1950年加入共青团,并被选为基层工会委员。他全身心投入工作,决心一辈子跟党走,1953年就成为建党对象。但因妻子哥哥的社会关系复杂,他一直未被吸收入党。几经挫折,使他心有余悸,他不敢再写入党申请书。改革开放后,国家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使他深受教育和启发。退休后,党和政府还按政策规定,为他落实了副县级待遇。这更使他感到党的英明伟大。深藏半个多世纪的入党愿望,使他再次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曹端甫老人感慨地说,我入党后最大的愿望,就是寻找机会多为党为人民发挥自己的余热。他这种对党的理想信念矢志不渝的精神,也使正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公司党员们受到一次深刻教育。
  
  他比退休前更忙了——记鄱阳县关工委主任于联明
  文/熊正良
  
  在江西鄱阳县,人们都说,退休后的于主任更忙了。他们说的于主任,就是原县政协副主席于联明。
  1998年5月,于联明退休后担任了县关工委主任。7年来,他一心扑在关心下一代的工作上,常常是风里来,雨里去,跑乡进村,入校上户,呕心沥血忙个不停。这里仅举几例他关爱救助困难失学儿童的事情:
  澹湖小学四年级学生谢沛,父亡母嫁,跟祖父母生活,一次外伤使谢沛患脑积水,急需手术,医药费难以筹措。于联明得知这一情况后,自己先拿出200元送去,然后向县直单位关工委爱心求助,筹得1万多元,帮小谢沛解了燃眉之急。谢沛治疗出院后,上学的费用发生困难,于联明又立即拿出246元为他交了书杂费。从这以后,于联明每学期都为谢沛送去助学款,如今小谢沛已是初二的学生了。
  家住鄱阳镇朱家桥村年仅12岁的朱小兵,3岁时在外打工的父亲因车祸身亡,母亲改嫁,他跟随伯父生活。由于自幼就失去了父母教养,小兵染上了不良习气,常常惹事生非,伯父一气之下将他撵出了家门。2003年8月1日,到处流浪的小兵来到芝山寺,被留在庙里当了小和尚。于联明闻讯后,找到鄱阳镇关工委主任江深海,一同到朱家桥村做小兵伯父的思想工作,往返十余次,终于让他把小兵接回了家中。鄱阳镇政府还每月发给小兵最低生活保障费,县关工委每学期资助小兵的书费和杂费,使小兵重返了校园。
  类似这样的事例还有许多。据统计,仅近几年,于联明率关工委老同志资助的失学青少年有1300余名,捐赠资金28万余元。今年,在于联明的倡导下,还成立了鄱阳县助学基金会,仅3月份就成功地筹集了6.7万元资金。责编/木艮
  
  抗日先锋——记1938年赣北会战中的中共党员们
  文/艾国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大规模侵华。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救亡号召的推动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八省游击健儿组建成新四军,征战在祖国辽阔大地上。
  在国民党正面战场上,中国共产党地下党员们同样是在战斗中英勇作战,奋勇杀敌,发扬了中华儿女和共产党员的大无畏精神。他们的身份当年无人知晓,事迹鲜为人知。本文记述1938年赣北会战中,中共地下党员们的几个作战片断,以示缅怀。
  
  一、第32军中的中国共产党地下党组织
  
  1938年6月,日本帝国主义为了达到武汉决战的战略目的,对武汉实行大包围。赣北地处武汉外围,是进入武汉的门户,因而成为武汉会战的战事重心之一。6月21日,日军飞机轰炸马当,开始进犯赣北地区。
  当时,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形成,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救亡号召的推动下,广大士兵抗日情绪高涨,纷纷要求奔赴前线。国民政府在赣北会战中作了较积极的部署,调集兵力抵御日寇入侵。商震为军长的第32军由华北调来赣北作战,该军辖139、141、142三个师,属第九战区战斗序列。32军正面之敌主要是日军第101师团和106师团,这两个师团隶属于日军第11军,日军司令官是冈村宁次中将。日军第11军属于华中方面军战斗序列。
  第32军原有中国共产党地下党组织。1928年商震第一次任河北省主席时,他在北平黄寺创办了河北军事政治学校。当时中共顺直省委军委领导人张兆丰、薄一波等同志派遣谷雄一到河北军事政治学校,以步兵第三中队区队长的身份在学校中秘密开展党的工作。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就陆续发展了王兴纲、王启明、陈锐霆等20余名共产党员,并建立了党支部。
  1931年中原大战后,32军在河北省邢台整建,河北军事政治学校学生及指挥部人员数百人编入新组建的国民党陆军第32军,其中有中共党员80多人。由于商震在军队中保护共产党员,使党组织在32军中不断发展壮大。在32军的中共地下党负责人王兴纲,深受商震的器重,逐步提拔为中校副官,主管人事工作。王兴纲利用有利条件,发展了不少爱国官兵加入共产党。在《何梅协定》签字后,王兴纲等在32军中积极宣传国共合作,一致抗日,反对投降。他们的活动受到特务的跟踪监视,特务们还妄图逮捕王兴纲,但均被商震保护下来,使32军中的中共党组织免遭破坏。
  1938年6月以前,32军的中国共产党地下党组织在华北时一直受中共北方局领导。7月以后,32军到达湖南、江西等地,中共地下党组织即受中共南方局领导,并同新四军驻南昌办事处黄道同志取得联系。
  1937年“七七事变”后,32军中共地下党组织遵照党的主张,团结抗战,反对投降,积极开展工作,英勇作战。32军先后在正定、石家庄至彰德的平汉铁路沿线作战,并参加了台儿庄徐州会战。在赣北作战时,该军的中下层军官和士兵中的中共地下党员,在作战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奋勇杀敌。建国后,他们中有不少人走上党政领导岗位,王兴纲、王启明、陈锐霆等还步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将军的行列。
  
  二、血战麒麟峰
  
  1938年9月,日军改变从南浔铁路正面进攻的作战计划,以一部分兵力牵制南浔铁路正面的中国军队,其主力在侧面和背后迂回。9月28日,日军106师团先头部队窜至万家岭地区。中国驻守军队察觉敌军的进攻计划,决心集中主力在万家岭地区包围歼灭孤军深入的日军106师团。
  当时,第32军之141、142师以及友军一部在白水街、麒麟峰一线布防,阻击瑞(昌)武(宁)一线的日军27师团的东援。
  9月25日,日军侵至,我军即奋勇迎击。某部杨团当夜便同日军展开争夺麒麟峰之激战。26日晨,日军铃木联队大半被歼,麒麟峰被夺回。杨团团长是役牺牲,战事十分激烈。当天日军又派宫崎富雄联队增援反攻麒麟峰。日军106师团123联队亦赶至增援,并以飞机、大炮、步兵联合作战,施放大量毒气,使我驻守麒麟峰的守兵多有壮烈牺牲。27日,麒麟峰失守。
  当晚,第141师奉命攻打麒麟峰,截断瑞武公路,阻敌西进。当时日军宫崎富雄联队已在山顶和山腰筑有坚固工事,火网上下数层,空军炮兵构成拦阻地带,山中道路皆被封锁,接近不易。
  142师中共地下党组织积极开展工作,共产党员带头英勇作战。当时,以第725团在正面由南向北,724团、726团从东西两面攻击日军。炮兵营营长、共产党员陈锐霆负责组织炮火支援。他率部以3600米距离直接瞄准敌占山头射击,几乎发发命中。步兵在强大炮火的掩护下,发起冲锋,全歼日军宫崎联队。陈锐霆上麒麟峰检查敌人尸体,百分之八九十是炮打死的。多年后,陈锐霆回忆此战说:“与日军交战数次,惟独这一仗打得痛快!”
  第725团团长郑克己在正面进攻中头部中弹阵亡,团副、共产党员朱静波代团长组织官兵于斜风细雨之中奋勇攻击,血战彻夜,突破日军阵地,继续向敌纵深发展。战斗异常激烈,营长王凤歧受重伤,连排军官死伤过半。当725团攻入日军主阵地时,724团从左翼攻击日军,团副张树衡、第一营营长秦润泽中弹阵亡,第二营营长刘义昆(共产党员)则带头由小路攻占主峰。726团从右翼猛攻日军,使日军遭受三面围击,被迫向北撤退,状况极其狼狈。麒麟峰一战,日军铃木联队和宫崎富雄联队大部被歼灭,伤亡7500余名。我方生俘日军35名,缴获日军大批武器和辎重。
  麒麟峰一战,保证了“万家岭歼灭战”顺利进行。
  
  三、奇袭马回岭
  
  1938年10月9日,第141师根据侦察搜索的结果,得知马回岭车站之敌约300人。其中有骑兵约50名,在马回岭车站东边约l公里之张家山、方家咀占领防御阵地进行警戒。另有步兵约60名,在马回岭车站南端东西之线占领防御阵地构筑了工事。其余大部在马回岭街里和火车站内。
  10月10日1时,第723团团长王启明(共产党员)率领该团第4、5、9连和迫击炮连(连长为共产党员郭蕴章)由防御阵地出发,兵分两路攻击日军。
  王启明率第4、5连和迫击炮连经聂家岭、马家村、饶家村到达马回岭西侧。9连占领马回岭东侧高地待命。
  6时,第4连官兵枪上刺刀首先冲进马回岭。日军惊慌失措即向西北溃逃。迫击炮连紧跟4连之后进占了马回岭,当即便在村西北侧以迫击炮火力追击逃敌。此时马回岭南端防御的日军却跑到左翼用轻机枪向迫击炮连射击,子弹打高了,没有造成伤亡。第5连即从该敌背后攻击。日军立即随其先逃之敌向西北窜去。第4、5连紧迫日军至西北高地。此时第9连亦将张家山攻占,该处之敌向北逃去。
  第723团收复了马回岭后,当即调整了部署,以第9连防守马回岭,其余部队则在马回岭西边熊家高地一带实行机动防御,以支援和掩护占领马回岭的第9连。从清理马回岭战场得知该地区之敌是日军106师团骑兵大队和—个步兵大队组成的左翼支队。他们在马回岭曹家坡地区防御警戒,以掩护师团主力向德安西南进攻,企图迂回包围我德安地区军队。
  10月11日,约500余日军骑、步兵向马回岭第9连进攻,被击退。在马回岭两天战斗中,毙敌30余人,缴获步骑枪20余支、轻机枪1挺和一些战利品。第723团仅15人受伤。
  同时,该团接到通报,得知日军101师团已进占隘口街,便立即撤回防御阵地,加强工事,准备抗击敌人的进攻,并派第2连一个排在聂家岭一带机动搜索警戒。10月12日,马回岭之敌约一个中队向警戒部队进攻。一个小队实施正面攻击,其余兵力向警戒部队后方迂回。该排士兵隐蔽好,待日军进至距己约10米左右时,即投手榴弹并射击,击毙日军小队长和十多名日军,其余日军向后溃逃。此战,我军无一人伤亡。
  四、激战德安城
  1938年10月下旬,第32军沿博阳河一线防御。723团则奉命固守德安城。
  26日,日军在飞机、炮兵支援下,施放烟幕,在铁路桥东侧强架了一座浮桥。日军步兵在其炮兵火力支援掩护下向德安城猛攻,但数次冲击均被击退。723团重机枪2连连长贾文魁(同情共产党,后来为党做过有益的事)在西城墙上,腹部受伤,仍坚持指挥战斗。由于德安城地势低,在东、西、北三面高地日军炮火制压下,723团官兵伤亡惨重,两个营长受伤,—个营长重病,连、排长伤亡过半。26日拂晓,日军炮兵猛烈射击,将东北城角和北面城墙击毁数处。第1连的一个副班长在城墙上随着被击塌的城墙砖土倒向城外。他从砖土中挣扎出来后,又从倒塌处爬上城墙继续战斗。他是德安城东北城角守兵的幸存者。日军步兵在其炮兵、飞机支援掩护下,从城西北角和北城墙攻进了城内,同723团展开了激烈的巷战。手榴弹和白刃格斗成了主要战斗手段。战至夜晚,723团进行夜袭,日军逃出城外博阳河左岸。
  27日,日军步、炮、空协同猛攻义峰山。防守义峰山的是139师716团。团长柴敬忠在山上指挥作战时受重伤,壮烈牺性。同时日军步兵又在其空军、炮火支援下攻进城内,723团进行了激烈的巷战。723团团指挥所在西南门城门洞里,当时已成了第一线的火力支撑点。机枪2连在城门楼门上布置轻机枪和手榴弹手。日军步兵数次攻至城门跟前,均被手榴弹和轻机枪击退。723团坚守城内东南大半个城区,阻击日军于城内西北半个城区。
  战至夜晚,722团第2营营长魏宝昌率领该营前来增援并进行夜袭,将城内之日军完全驱逐城外,杀伤敌人600余名。
  28日,战斗更趋激烈。日军炮兵猛烈轰击723团防守的城区。日军由城西高地继续攻击城南侧的义峰山,战斗非常激烈。战至夜晚,右翼友军派出—个步兵连前来支援。团长王启明(共产党员)即率该连进行夜袭,又将日军逐出城外。
  29日,日军又在步、炮、空协同下攻进城内,继续同723团进行激烈巷战,逐屋搏杀,寸土必争。王启明将6挺俄制轻机枪全布置在小城楼上。这种轻机枪威力很大,一面阻击向723团指挥所进攻之敌,一面支援义峰山上第139师716团部队与日军来往争夺的拉锯战。指挥反攻义峰山的,是716团营长苏永刚(共产党员)。
  楼上的俄造6挺轻机枪发挥很大的作用,给了日军以巨大的杀伤,日寇遗尸数百具。经过三天三夜的血战,29日下午6时,王启明接到命令后率723团撤出德安城,到城南八里铺附近集合待命。黄昏时分,在南门外部队集结时,检点人数不到400人。奉命到德安作战时723团全团官兵共2000人,至此只剩下五分之一了。
  当年的江西《民国日报》对战况作了如实的报道。爱国将领冯玉祥先生为表彰王启明率第723团固守德安城,曾作诗道:“王启明,好团长,守德安,打硬仗。苦战三昼夜,无数敌人被杀伤……”
  赣北会战后,第32军的中国共产党地下党员们又随军转战其它战场,继续为国征战。
  
  “亡国奴”的血泪仇
  文/陈国栋卢我窥(整理)
  
  我是黑龙江省勃利(今刁翎)县人,1922年生,是抗日战争的历史见证人。从1931年9月18日日寇入侵中国,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东北同胞做了整整15年的“亡国奴”。日本侵略者横行霸道,剥夺了中国人的一切权利,“亡国奴”的日子只有血泪仇。所有这些劫难和屈辱往事,太刻骨铭心了,至今仍历历在目。
  
  没有民族尊严
  
  日伪强行规定,凡18岁以上的男性,都得有标志亡国奴身份的“良民证”,否则寸步难行。到县城办事要带,城门口有警察站岗检查。若是忘了带,麻烦就来了。警察先给你一耳光子,问你是什么人。如果回答“我是中国人”,举手又一耳光子,问“你是什么人?”假使再次回答“我是中国人”,就再重挨几耳光子,打得人晕头转向后骂一声“混蛋,你是满洲人”。
  那时候,东北同胞不能说自己是中国人,只能说是满洲人或满系人。也不准讲“中国”,只许说“满洲国”。强迫老百姓家家供奉日本的“天照大神”、人人唱“大满洲国歌”。他们妄图剥夺中国人的民族尊严,维持他们的殖民统治。但在每一个东北人的心里,却永远不会忘记“我是中国人”。
  
  没有言论自由
  
  当时,在电影院、剧院、商店、旅馆、澡堂等公众场所,都竖贴着一张长约10公分宽约3公分的红纸条,上写“莫谈国政”4个字,因为日本侵略者禁止老百姓议论国家大事。
  做了“亡国奴”的东北同胞,不但无权议论“国家大事”,连想事情的自由都没有。假使有人在路上,或者站在家门口低头想事情,被特务看见了,就过来问你想什么。如果答得不对头或略有支吾,就说你是“思想犯”,逮到宪兵队或警察署灌辣椒水,上老虎凳,不死也得脱层皮。
  老百姓上县城买东西,三五个人在街上走,相互说话要大声。如果小声嘀咕,便衣就会过来问你讲什么,为什么怕人听。轻则给你一耳光子,重则把人带走,死活都不知道。所以,老百姓一般不愿上县城,怕惹是非。即使在家也提心吊胆过日子,往往“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我大伯父陈继福,虽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却因曾有过一支猎枪而遭飞来横祸。1939年秋,汉奸诬陷我大伯父藏有10支大枪500发子弹。那时藏一支大枪就是死罪。大伯父被捉去由宪兵队、警察署、关东军一起严刑审讯。尽管那支猎枪早由警察署没收了,但大伯父还是含冤被迫害致死。我家20几口人为了躲避株连各逃西东。在流落他乡的三年中,我母亲、8岁小妹、妻子和我8岁女孩、6岁男孩5口人,都因贫病交加,无医无药而死于非命。像这种家破人亡的横祸并非个别,我家所在的双枒屯100来户人,就有20多户被鬼子、汉奸搞得背井离乡、死生不明。
  
  没有居住自由
  
  1938年初,日本侵略者为了割断抗日联军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实行所谓“并大屯”,把老百姓赶到一起住,用土墙围起来,限令老百姓3天内把自己的房子拆掉。日本宪兵队、警察署、关东军西大营一起出动,驾着汽车带着汽油,见没拆的房子就浇上汽油放火烧掉。我家是在亲友帮助下刚扩建的大宅子,一时拆不完,又怕鬼子放火,只得先把房上盖的草和屋架拆下来,再把围墙推倒,到处乱七八糟,几十年血汗钱建起来的房子,转眼间成了废墟,而且还欠着建房时借的2500元债,真是欲哭无泪。
  这年的春天,我家搬到鬼子指定的土围子(“大屯”)里盖了三间草房居住。这个土围子的围墙高6尺,围墙外有条1丈宽7尺深的壕沟。白天,大门有“自卫团”的人把守。到了晚上,大门紧闭,禁止相互来往。强迫18至45岁的男人组成“棒子队”,在围墙内站岗放哨,每隔10来米,就有一个拿棒子的人守到天亮。
  我家从“大屯”出去种地要走四五里路,有的住户到耕地还更远,既耽工又误事,大家叫苦不迭。
  
  经济萧条民不聊生
  
  1938年起,由于日寇的疯狂掠夺,东北的经济由萧条走向崩溃。商场的货架子上都是空空的,连盐、油、针、线、火柴都没有卖。关东军闹粮荒,下令禁止老百姓吃细粮(大米、白面),只许吃粗粮(玉米、小米、高粱),吃大米是“政治犯”,吃白面是“经济犯”。一些商店老板和有钱的人,炕上吃饭的八仙桌子上面摆着玉米、小米、高粱饭,桌子下面却藏着馒头、包子、大米饭。没有外人来就端出细粮来吃,一听到有人敲门,又赶紧把正在吃的细粮藏回到桌子下面。
  至于农村老百姓,把少得可怜的“精籽”(大米)和小麦偷偷磨好藏起来,逢年过节或红白喜事,亲戚来了住几天总要招待一下细粮。但客人如果明天走,今天晚餐和明天早餐就不能吃细粮。因为那时火车汽车少,很多人坐车会晕车呕吐。吐出来的是大米、白面的话,“政治犯”“经济犯”就出来了,把人带走,那就生死难卜了。
  
  众多劳工被折磨死
  
  那时,勃利县经常“丢人”(失踪),怎么打听都没有信息,真是生不见人死不见尸。原来这些人都是被鬼子密探捉去做劳工,开矿或挖军用山洞,进去了就别想出来。1939年春,我伯父的姻亲五爷,在街上卖菜时被密探捉到鬼子办的煤矿挖煤,直到1945年日本侵略者投降后才得脱身。找到入矿时放在仓库五六年的衣服,已经发霉发烂没法穿了。他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回到家里没人认得,儿子问:“你找谁呀?”五爷子说“我是你爹呀!不认识啦!”老伴听到熟悉的声音扑了过去,一家人又高兴又难过。五爷子说:“真没想到我还能回来。”他告诉我们:“煤矿不知死了多少人啊!每天劳动10多个小时,吃的橡子面、窝窝头,菜是黄豆加点盐,个个被折磨得皮包骨。病了没人管,病重了还未断气就被拖出去丢进万人坑。这个万人坑两三丈深,钢筋水泥的坑面,上面有个洞,人被丢进去,盖上密封盖子就结啦,连姓名都没有留下。惨哪!”1939年,我在勃利县佛岭火车站做养路工。离佛岭火车站9公里的铁路边有座大石山,日本人在那里办了个石场,生产修铁路用的石子。他们铺了条约150米长的岔道通往石场。几天后,一辆罐车从佛岭方向开来驶进岔道。停车后下来1000多人,都是一些穿长袍的山东人,全被弄来石场做劳工的。全副武装的森林警察对他们实行“保护”,完全与外界隔绝,形同囚犯,挨打受骂。有一次,我们养路工在石场附近作业,听到有人大声喊叫,只见一个劳工跪在石头尖上,其他劳工也停下了活,大队长当众宣布这个劳工不听小队长指挥,罚打50大棍,一声喊打那个劳工就被打倒在地动不得。
  重见天日获解放
  在中华民族危难关头,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坚持8年多的浴血抗战,取得了最后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侵略者无条件投降,伪满洲国皇帝溥仪也当了战俘。做了15年亡国奴的东北同胞重见天日,没有娘的孩子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1946年8月,我的老家勃利县喜获解放,共产党领导老百姓对一些汉奸走狗、反革命分子进行了清算,血债累累的伪中将匪首张宇新和罪大恶极的勃利县劳工大队长谢文东(投靠日本的国民党少将)被处决后,老百姓无不拍手称快。
  历史事实证明,帝国主义侵略者及其走狗都是注定要失败的。15年的国仇家恨,我们永远不能忘记。
  (注:陈国栋1946年在黑龙江省勃利县参加革命,1949年南下,曾任中共铜鼓县委副书记、县政协主席)
其他文献
住进了楼房,一切很新鲜。“叮咚——叮咚——”门铃一响,便起身在门后,从门镜里往外一看,老张正拉长了脸站在门外呢。我赶忙开门,把老朋友请进家门。  等送走老张,我忽然想,我也不知多少次被人从那个小孔里窥视,待“验明正身”之后,才得走进小孔里主人的那个门。有时,站在某某人的家门前,按过门铃之后,被小孔里的人当动物似的瞧着,那门却始终没有打开,只得低着头离去……  “见鬼!猫眼里看人,跟看贼一样。”  
期刊
李德才于1904年5月出生在江西萍乡宣风镇沂源村,1930年参加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五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曾任晋察冀军区冀中十分区七十五团团长等职,参加过平型关大战、南波关大战、黄土岭大战和百团大战。解放战争时期,曾任晋察冀军区十七旅旅长、解放军二十兵团六十八军二○三师副师长,参加过清风战役、张家口战役和太原战役。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5月,任志愿军六十
期刊
互帮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民间借贷是相互帮助的一个方面,可以为他人解决生产、生活上遇到的燃眉之急,如借钱看病、购买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品等等。但是,由于民间借贷的不规范,引起纠纷的现象屡见不鲜。其中,有些离退休老人手头有点积蓄,因人情难却,也乐于助人之难。但由于在发生借贷时,没有办妥必要的借贷手续,结果有不少老年朋友为此而吃了亏。在此,提醒老年朋友在借钱替人解难时,应注意“四个要”。  一、手续
期刊
老年人患老花眼,这是正常生理现象,并不是什么病,但是一旦患上了老花眼则看近距离物体不清晰,严重影响患者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质量。现就什么是老花眼、怎样选择配戴合适的眼镜等诸多问题,在这里作一个简单介绍。    什么叫老花眼    人的眼睛好比一架照相机,眼球的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整个眼球壳好比一个暗箱,视网膜相当于感光的胶卷。随着年龄的增长,晶状体的弹性逐渐降低,睫状体的睫状肌功能也逐渐减弱。
期刊
兴国,是闻名于中外的“将军县”,它为共和国诞生所作出的巨大牺牲令世人赞叹。长征路上,每一公里就有一位兴国籍英烈倒下,成为革命胜利的铺路石。解放后,一些转战南北的老红军放弃大城市的优越条件,荣归故里定居,形成了一个全国唯一的以聚居红军而得名的“红军村”,吸引了世人关注的目光,著名歌唱家对“红军村”也纷至沓来。这里介绍几位明星歌唱家歌颂红军的故事。    牛群即兴指挥唱《长征组歌》    1995年5
期刊
“爷爷,你手里拿的是一本什么书呀?”孙子稚嫩地问我。“2004年的集邮册呀。”我回答着并向书房走去。“给我看一下好吧?”“可以,你去洗洗手,只能看,不能摸。”我趁他去洗手,在书房里将放大镜和小镊子找出来,将集邮册放在桌上。  翻开集邮册第一页,“真好看,可爱的猴子!”孙儿惊呼。一只脸谱化、宠物化的现代造型的“生肖猴”赫然映入眼帘。我告诉他,这是我国邮电部发行的第三轮生肖邮票的第一套,12年一轮。“
期刊
从前,有秀才、武士和一个庄稼汉三人合住在一家客店里。晚上,秀才和武士提出三人合伙出钱办一桌酒席一起聊聊天,庄稼汉也爱凑热闹,高高兴兴地同意了。  酒席办好,三人刚要饮酒时,秀才突然提出要作诗,而且前边人押什么韵后边人也要押什么韵,最后还要说出“岂敢”二字,谁作不来,谁就别饮酒。庄稼汉听了,心想:这不是存心刁难我嘛,不过钱已掏了,先看看再说。主意拿定,他稳稳坐在那里,等他俩先作。  秀才站起来吟道:
期刊
现在青年人追时髦赶新潮,妻说咱也追也赶。头发白了咱去染,时兴戴发套咱也买。咱们老年人,保持一种年轻的心态,真情地“疯”一回,又何尝不是件美事呢?  这两年夜生活时兴去舞厅“嘣嚓嚓”,还爱玩卡拉OK亮亮歌喉。老伴是个好动不爱静的人,她早已耐不住了:“咱们也要去卡拉OK歌舞厅疯一回。”我想,人一老手舞足蹈决非易事,至于唱通俗歌曲,也得从头学起呢。“人老了,并不是什么事都能疯得起来哟!”我劝道。  妻偏
期刊
一、华罗庚的妙对    据说上世纪初,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它的嫡系安徽督军倪嗣冲有一个女儿名叫倪妙。倪妙读过书,也懂得古诗与对联。她要找一个才貌双全的夫婿,经过许多人的介绍,都不合心意。于是她出了个“妙人儿,倪家少女”的上联,声称“只要有人能对出下联,不论家世,均可作配偶。”这下子引得安庆及全国各地不知多少痴情人煞费苦心想对出下联,以攀名门小姐,但却一直没人能对出。这是拆字对,“少女”联结为“妙”
期刊
纪念八一建军节(外一首)  ○谭艳艳(广西)     义举南昌天地惊,井冈烈火铸长缨。  长枪谱写风云录,战马怒嘶民族魂。  倭寇八年垂败首,蒋帮三载弃残兵。  钢刀总应常磨砺,世界仍然未太平。     解放军颂     三山推倒展雄威,钢铁长城势壮巍。  灭虎诛魔驱虏寇,安邦兴业固边陲。  扶贫致富文明建,抢险救灾血汗挥。  大厦辉煌梁柱立,千秋功绩铸丰碑。     火红的杜鹃  ○赵仁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