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任务之一是让学生“感受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感受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了解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知道我国在发展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因此,仅依靠现有教材还远远不够,已经跟不上社会和时代发展的步伐,如何把教材的观点和现实发生的时事教育结合起来,恰当地把时事穿插在政治课堂教学中,让教学更有说服力,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这是我们每一位政治教师必须面对的课题。
一、把时事政治引入政治课堂的必要性
1.课程性质和课程标准的要求。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塑造人的心灵的德育课程,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这就决定了这门学科的教学比较特殊,必须紧密联系现实、国际、国内和生活周边以及学生自己的思想实际。
2.现行思想政治课教材的滞后性。
思想政治课的课程特征决定了教材很难真正做到“与时俱进”。社会现实永远处于动态生成的进程之中,而政治教材相对而言处于静态过程中。因此,必须要以“动态”的现实去丰富“静态”的教材,也就是用最新发生的国内外时事,并且用它解释教材内容,或者运用教材知识解释、分析最新发生的国内外时事。
3.学生身心和品德发展的需要。
初中生的认知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显著增强。然而在不少学生心目中,政治课却是大道理、死记硬背、枯燥无味的代名词。然而时事资源新鲜真实,传播广泛,具有说服力,拉近了学生与“政治”这一严肃话题的心理距离和感知距离。另外,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最新发生的国内外时事更符合学生的求新求异心理,因而也更加具有吸引力。
二、把时事政治引入政治课堂的实践探索
1.时事播报,激发兴趣。
根据当前学生的认知水平,我采取每节课前三分钟“时事播报”,先是由我收集,课代表播报,然后让学生自由组合,一般三至五人为一组,每节课让一组走上讲台,播报一则当日或近期(一周内)的国内外新闻,组内的其他成员作简要点评。 通过“时事播报”,一方面拓宽了学生视野,增长知识,调动课堂气氛;另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2.时事评论,培养能力。
了解热点时事只是感性的东西,更重要是对其进行理性思考分析。任何时事热点都是发生的事件,都有着它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既有历史的渊源,又有其现实意义。期中过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分析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求知的欲望也越发强烈起来。我在继续保留课前三分钟的“时事播报”的基础上,又补充了每周举行一次小型的“时事评论”(大约20分钟)。使学生养成关心国家大事、关心生活和社会的发展,以至于时事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课堂教学中的时事教育渗透。
(1)利用时事导入新课。在讲授新课前,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利用最新时事和社会新闻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这节课的积极性,努力实现“自主学习”,完成意义建构。如我在讲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时,先用最新时事“3月两会召开”导入新课,并针对学生思维的疑点设计问题,层层递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2)直面正视“阴暗时事”,提升课堂价值。肮脏、恐怖的地沟油;令人发指的福建南平校园血案;令人震惊的校车事件……源源不断的新闻,层出不穷的现象,日益沉重的心灵!相对于中学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性质,这些现实事例就是典型的消极材料,即“阴暗时事”。 授课时教者与其回避,不如直面正视,以广阔的视角、多角度的逆向思维、开放式的教学理念以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审视“阴暗时事”,充分认识并想方设法开发其“光明意义”,达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4.丰富多彩的课外时事教育。
(1)举行时事知识竞赛。每学期一次,由教研组组织,结果通报表彰。(2)编写时事小报。每学期定期组织学生编写时事小报,一般一月一期。指导学生自主设计、编辑和排版,分工合作完成,并在年级范围内进行交流评比。(3)撰写学生小论文。为了指导学生学会用教材所学的理论知识去点评时事新闻,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我鼓励学生每两周撰写一篇政治小论文。
以上只是我十五年教学中的一些做法与粗浅思考。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科学,科学就得立足实践。思想政治课是一门艺术,艺术就需要创新,只要用心去做、去思考、去实践,这门课就会摆脱枯燥,走向趣味。
作者单位 陕西省商南县城关希望小学
责任编辑 张晓楠
一、把时事政治引入政治课堂的必要性
1.课程性质和课程标准的要求。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塑造人的心灵的德育课程,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这就决定了这门学科的教学比较特殊,必须紧密联系现实、国际、国内和生活周边以及学生自己的思想实际。
2.现行思想政治课教材的滞后性。
思想政治课的课程特征决定了教材很难真正做到“与时俱进”。社会现实永远处于动态生成的进程之中,而政治教材相对而言处于静态过程中。因此,必须要以“动态”的现实去丰富“静态”的教材,也就是用最新发生的国内外时事,并且用它解释教材内容,或者运用教材知识解释、分析最新发生的国内外时事。
3.学生身心和品德发展的需要。
初中生的认知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显著增强。然而在不少学生心目中,政治课却是大道理、死记硬背、枯燥无味的代名词。然而时事资源新鲜真实,传播广泛,具有说服力,拉近了学生与“政治”这一严肃话题的心理距离和感知距离。另外,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最新发生的国内外时事更符合学生的求新求异心理,因而也更加具有吸引力。
二、把时事政治引入政治课堂的实践探索
1.时事播报,激发兴趣。
根据当前学生的认知水平,我采取每节课前三分钟“时事播报”,先是由我收集,课代表播报,然后让学生自由组合,一般三至五人为一组,每节课让一组走上讲台,播报一则当日或近期(一周内)的国内外新闻,组内的其他成员作简要点评。 通过“时事播报”,一方面拓宽了学生视野,增长知识,调动课堂气氛;另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2.时事评论,培养能力。
了解热点时事只是感性的东西,更重要是对其进行理性思考分析。任何时事热点都是发生的事件,都有着它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既有历史的渊源,又有其现实意义。期中过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分析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求知的欲望也越发强烈起来。我在继续保留课前三分钟的“时事播报”的基础上,又补充了每周举行一次小型的“时事评论”(大约20分钟)。使学生养成关心国家大事、关心生活和社会的发展,以至于时事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课堂教学中的时事教育渗透。
(1)利用时事导入新课。在讲授新课前,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利用最新时事和社会新闻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这节课的积极性,努力实现“自主学习”,完成意义建构。如我在讲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时,先用最新时事“3月两会召开”导入新课,并针对学生思维的疑点设计问题,层层递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2)直面正视“阴暗时事”,提升课堂价值。肮脏、恐怖的地沟油;令人发指的福建南平校园血案;令人震惊的校车事件……源源不断的新闻,层出不穷的现象,日益沉重的心灵!相对于中学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性质,这些现实事例就是典型的消极材料,即“阴暗时事”。 授课时教者与其回避,不如直面正视,以广阔的视角、多角度的逆向思维、开放式的教学理念以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审视“阴暗时事”,充分认识并想方设法开发其“光明意义”,达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4.丰富多彩的课外时事教育。
(1)举行时事知识竞赛。每学期一次,由教研组组织,结果通报表彰。(2)编写时事小报。每学期定期组织学生编写时事小报,一般一月一期。指导学生自主设计、编辑和排版,分工合作完成,并在年级范围内进行交流评比。(3)撰写学生小论文。为了指导学生学会用教材所学的理论知识去点评时事新闻,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我鼓励学生每两周撰写一篇政治小论文。
以上只是我十五年教学中的一些做法与粗浅思考。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科学,科学就得立足实践。思想政治课是一门艺术,艺术就需要创新,只要用心去做、去思考、去实践,这门课就会摆脱枯燥,走向趣味。
作者单位 陕西省商南县城关希望小学
责任编辑 张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