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把脏话当成口头禅,你愤怒了吗?

来源 :祝你幸福·最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zhichaon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孩子天天把各种奇怪的词、甚至脏话当做口头禅,怎么办呢?两个字:忽略。具体怎么做呢?学学这位博士爸爸吧!
  
  儿子两岁多的时候,一次同妻子去副食店买大饼,他用稚嫩的声音对售货员喊:“大饼!”引得周围人笑了起来。回家之后,儿子又认真地喊了幾声“大饼”,我和妻子也大笑起来。从那以后,“大饼”便成了儿子的口头禅,动不动便喊声“大饼”。
  最初的新鲜劲儿过去后,我们不再觉得儿子不断地喊“大饼”是件有趣的事,便开始告诉他不要再喊了。但这阻止却适得其反,儿子喊得更来劲儿了。我们有时做出很生气的样子,儿子反而变本加厉,故意跑到我们面前连串地喊“大饼”,同时笑着观察我们的反应。即使耐心细致地给他讲道理,他也仅是当时答应了,过会儿又笑眯眯地看着你喊“大饼”。
  很快到了春节,一家人回天津老家与家人团聚,儿子和他的“大饼”便成了大家的笑料之一。儿子喊得更欢了。有时别人问他问题,他也以“大饼”回应,让人家摸不着头脑。
  上幼儿园后,儿子遇到喜欢的人也是一个劲地喊“大饼”。有一个小朋友的奶奶原本很喜欢儿子,但儿子冲着她喊了幾声“大饼”,人家便皱着眉头走开,不再理他了。儿子也对着家里做小时工的阿姨喊“大饼”,那阿姨倒很幽默,回敬说:“你是‘小饼’。”软硬兼施都不管用,我们忽然意识到,一味的阻止与训斥不仅达不到让儿子告别“大饼”的目的,反而使他喊得更响了。
  我认真地分析了 番儿子这种表现的根源,得出结论:儿子第次向售货员喊“大饼”的时候,周围的人笑,对他构成了一种夸奖和鼓励:儿子回到家喊“大饼”,爸爸也觉得有趣,也笑,更使他认定喊“大饼”是一件可以获得奖励的好事情;当成人从最初的新鲜劲儿中走出来之后,孩子却不可能自然地完成这种转变,所以我们的阻止没有意义,反而会使儿子产生一种逆反心理,越不让喊越想喊:再进步,儿子则将喊“大饼”视为种引起父母和他人关注的方式,他喊“大饼”时我们的反对表现越强烈,他所受到的关注值也就越多,这促进了他喊大饼。与此同时,喊“大饼”还成为他逃避尴尬、回避困境的一种方式,遇到别人问他无法回答或不愿意回答的问题,或当别人逗他玩以至于他有些不适应时,他都以一声“大饼”转移别人的注意,同时自己也从那种处境中逃脱出来。
  儿子的心理机制,本能地完成了上述种种行为,从而使他与“大饼”结缘。
  认清问题的实质,我决定对症下药,与妻子约定无论儿子再怎样喊“大饼”,都装做听不见,不理睬他。儿子喊“大饼”是为了得到某种呼应与反馈,如果他的目的长期达不到,自然不会再重复这无益的行为。这一招果然灵,半个多月下来,儿子真地不再喊“大饼”了。过了半年多,有次我们试探着对他说了句“大饼”,儿子已经想不起是怎么回事了,他彻底忘了。
  可是,“大饼”走了,“讨厌鬼”又未了。
  “讨厌鬼”是我和妻子在10年婚姻中习惯形成的生气时使用的共同语言,已考察不出最初是谁向谁学的了。被淘气的儿子惹恼时,我们也会斥一句:“讨厌鬼!”一天,我也惹恼了儿子,3岁多的他瞪着眼睛、气哼哼地对我吼道:“讨厌鬼!”
  这三个字从他嘴里出来,别有番情趣,我和妻子当时忍不住都笑了。没想到这一笑又使儿子养成不断说“讨厌鬼”的语言习惯,就像年前说“大饼”一样,“讨厌鬼”变成了儿子的口头禅,不分场合与对象,天不知要对多少人重复多少遍。同样是软硬兼施,同样一无所获。奶奶说:“怪了,平时这么懂道理的孩子,怎么这事就同他讲不明白呢?”即使这话,儿子同样要回敬一句“讨厌鬼”。
  对许多长辈不断地说“讨厌鬼”,我和妻子再怎么样也要打通儿子了。儿子被打后满脸是泪,哇哇哭得伤心极了,犟脾气犯了,哽咽着、恶狠狠地不断重复着:“讨厌鬼!讨厌鬼!讨厌鬼!”
  幸好春节没幾天便过去了,我们带着儿子回了北京。我们心里清楚,“讨厌鬼”不过是“大饼”的翻版而已。我们约定:第一,从自身改起,自己再也不说“讨厌鬼”:第二,儿子说“讨厌鬼”的时候,我们不理睬他;第三,毕竟不同于一年前说“大饼”的时候,儿子长大了一岁,更懂事了,所以在适当的情景下,我们要明确地告诉他:“‘讨厌鬼’是骂人的话,爸爸妈妈以前骂你是’讨厌鬼‘不对,我们错了,向你道歉。爸爸妈妈也知道你说‘讨厌鬼’没有恶意,但别人不一定都知道,以为你不喜欢他们呢,你肯定不是这个意思,所以,以后你不要再说‘讨厌鬼’了。”
  不到半个月,儿子便真地告别了“讨厌鬼”。一天同奶奶通电话,儿子忽然想起了什么,说:一“奶奶,我下次回天津的时候,再也不说你‘讨厌鬼’了。”奶奶高兴地笑了起来……
  真正理解孩子,因人制宜、因势利导地引导孩子,才能使他们点点健康成长起来。父母们,当孩子有类似的口头禅的时候,千万不能粗暴的打骂,这样宛如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埋下一颗定时炸弹,后患无穷啊!
其他文献
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做过一个著名的“双胞胎爬梯实验”,实验结果让那些还在纠结着“要不要让孩子累趴在起跑线上”的家长们很是欣慰。  格赛尔选择了一对双胞胎,他们的身高、体重、健康状况都一样。让哥哥在出生后第48周大时开始学习爬楼梯,48周的小孩刚学会站立,或者仅会摇摇晃晃勉强走,格赛尔每天训练这个孩子15分钟,中间经历了许多的跌倒、哭闹、爬起的过程,终于,艰苦训练6周后,也就是到了孩子54周时,他终于
期刊
在游戏中,孩子们是最了不起的创意家。请看来自南京的一位妈妈的感叹——    暑假假,买回29寸大彩电,把纸箱放在了阳台上。  六六钻进纸箱,将它变成了小羊的家,妈妈会儿当大灰狼,一会儿当羊妈妈,大灰狼未了,小山羊就不开门,否则大灰狼就把小山羊给吃掉。  丫丫和她的朋友钻进纸箱,在她看来,纸箱就是一个大葫芦:可是朋友说自己今天是“哪吒”,“哪吒”怎么能住到葫芦里呢?哪吒和葫芦娃闹意见了,哪吒不吃葫芦
期刊
說起来,真是好无奈——  好友宇儿刚出了月子,就在QQ上畅想:“啊,以后,我儿子和你闺女就可以一起玩了,我们都不用怕小家伙们孤单寂寞了。”  我本来也挺激动,可转念一想,我们俩一个住城西南,一个在城东北,碰个头不說是“跋山涉水翻山越岭”吧,也确实要倒至少三趟车……  再想想我们两家所在的小区,都是车满为惠,哪还有孩子们玩耍的地儿?  小区也不是我们小时候的单位大院那般熟悉和安全,邻居们“老死不相往
期刊
玩也是一种学习能力。现在让许多父母纠结的是孩子玩得多了是不是耽误学习,努力学习的孩子是不是不会玩。  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我带过很多努力学习的孩子,他们玩得更开心,更有创意,还能促进学习。  苗怿泽就是个很会玩的孩子,可他的成绩很好,一直在班上数一数二。数学第名的位置直没有人能撼动,班里的女同学喊他是“数学王子”。  当然,一开始,他的妈妈夏小云并没有让孩子将来一定当数学家的梦想,可是她认为
期刊
你一定很想知道,考上清华大学物理系研究生的男孩,他小时候玩什么?  请看我们《最家长》资深编辑李蔚红的经验——    人类是最擅长使用工具的动物,而玩具就是孩子们了解客观世界最早使用的精巧的工具。  一把小铲子,就能让个男孩着迷。我的儿子夏树小时候最喜欢拿着小铲子挖洞,然后往里面埋玻璃瓶、树叶、石头,一玩就是一下午。大人们也许会觉得“这有什么好玩的”?我想,人类挖洞的习惯也许来自于久远的动物的本能
期刊
玩就是玩,这件小事,要让孩子自己做主。  请看来自烟台的一位爸爸的忏悔——    好不容易放个小长假,经多方打听,精心策划,决定带4岁的女儿姜来去大型游乐场玩个痛快。放假第一天大清早,开着车从市区历经交通事故大堵车、高速公路收费站,驱车38公里终于到达介绍中几乎号称“东方迪斯尼”的××乐园。  下车一看,一片萧条景象,好在游乐设施众多,想到费尽周折历尽千辛万苦才抵达此地,说什么也得玩个遍,二话没说
期刊
这个月里,可以给孩子讲好多土地的故事,也有很多好玩的中国游戏。    还记得上个月的节气小满吗?麦子的颗粒越来越饱满,等完全饱满时,却没有一个叫“大满”的节气,因为真到麦子的颗粒“大满”时,就需要收割了。这时的节气叫做:芒种。  芒种是收割的节气。俗话说,芒种芒种,忙收又忙种,小麦、大麦等夏熟有芒作物需要抓紧收割,同时,秋熟有芒作物又需要播种,所以,芒种的收割对农人来说就像打仗,民间流传着“种在地
期刊
在儿子上幼儿园小班时,儿子同学的妈妈就叫上我起去少年宫给孩子报兴趣班。  到少年宫一看真是太多人了,我们也从善如流地给儿子报了剑桥英语外教班,然后每周六下午屁颠屁颠地送儿子去上课。不都说学外语要越早越好嘛,所以我们也早一次。我们每次都扒着窗缝看看自己的儿子表现如何,只可惜每次都很失望。因为4岁的孩子根本就坐不住,而且儿子生性腼腆,老师提问时根本就不愿意回答。我站在窗外看得脚酸不说,每次看到他上课的
期刊
孩子的确需要和小伙伴起玩耍。在共同玩耍中,孩子首先获得心理满足,其次是习得很多社会生活的技能,并拥有人际关系的资源。  有位邻居告诉我,小区有个小朋友因为父母给他择校,不在家附近上学,去了北大附小,每到周末回到小区,孩子就很孤独,无法和就近读书的小伙伴融合在起。他失去的是两头:北大附小的附近住的孩子,无论在校还是在家,都会有亲密小团体,他显然被排斥在团体之外;另方面,这个小朋友和住家小区的同学都比
期刊
不得不承认,我们的思维有时候真是极不开放的,即便是在玩这件事上。  请看来自澳大利亚的一位妈妈的分享——    在家里,我的男孩子们喜欢的玩具很多,他们喜欢各种类型的大小积木,现在的积木设计得真好,从3岁到11岁,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类型。电路板模型玩具也是男孩们痴迷的,可以组合出收音机、报警器、音乐门铃等。所以我们也不断更新和升级玩具,来让孩子们繁忙。  弟弟从4岁的时候开始不捣乱哥哥了,可以跟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