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对关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会计信息质量;探讨企业国际化
随着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 经济一体化和企业国际化的浪潮席卷世界各国, 体现各国宏观经济及企业发展状况的会计信息, 其质量也倍受关注, 日益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展开,改革进入了全面深化、攻坚的关键时期, 作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的中国, 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也正与时俱进。在这样的国际国内背景下, 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会计信息不仅是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客观需要, 而且是维护正常社会经济秩序的必然要求,谴责假账、呼唤诚信,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题中应有之意。
近年来,我国会计界为了适应新的经济环境的要求,在会计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举措,建立并不断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会计体系。尤其是《会计法》的颁布执行,使我国的会计领域出现了一个崭新局面,会计信息质量得到了法律保证,有了很大的提高。作为一种综合的经济信息,会计信息成为处理各方面经济利益关系的依据。同时,因为经济信息的不对称性和人为控制等原因,会计信息失真,已经成为国内外普遍存在的问题,轻者将导致投资决策、债权人决策失误,给投资者和债权人造成利益损失;重者将削弱政府宏观调控的效力,削弱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甚至导致国有资产严重流失。因此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提高會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因素。
形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包括:1、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会计人员是会计活动的主体, 会计信息是在会计人员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与计量中生成的。由于客观经济活动的一些不确定因素往往需要会计人员进行估计、判断与推理, 而不同素质的会计人员进行的估计、判断与推理往往导致不同的结果。因此,一些素质较低的会计人员虽然遵循了会计规范,但由于其认识水平的局限性,不可避免地会使会计数据脱离实际情况,导致会计信息不实。同时,在对会计准则、制度的理解应用方面,不同素质的会计人员理解程度也不尽相同,一些素质较低的会计人员可能因为理解偏差而错误运用,甚至会运用会计准则等法规、规章所不允许的会计政策,从而导致会计信息不实。2会计自身因素的限制。会计准则、制度规定了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基本规范要求,但是,受会计的某些既定前提与原则的影响和限制,也会造成会计信息不实。如会计工作必须考虑会计信息成本,受成本效益原则限制,就意味着会计信息不可能尽善尽美,必然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实;作为会计基本前提之一的货币计量假设的运用,是以经济活动均可以货币计量和货币币值稳定不变为假设条件构造的,而现实并非完全如此,从而使生成的会计信息不实;根据重要性原则,需要舍弃或简化相对不重要的信息,使得会计信息与业务原貌有出入;谨慎性原则的运用,是要将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估计入账,可能发生的收益不能估计入账,而可能的收益在将来实现,可能的损失在将来不发生,也会造成会计信息不实。同时,会计程序与方法的可选择性,使会计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不同的会计程序和方法,在一定情况下又可以变更,自然会产生会计的不准确性,导致会计信息不实。3、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一些单位会计机构设置不健全、岗位责任制不明晰、会计工作交接手续不规范、缺乏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和会计监督机制等,造成账目混乱、账实不符,会计信息不实。4、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缺失。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是会计职业道德中最重要的道德规范,而恰恰在这一规范上存在的问题非常普遍,部分会计人员在会计问题处理上缺少社会责任意识,未能保持实事求是、公正、客观的原则,造成会计信息的大面积失真。
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会计人员必须掌握会计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 提高对原始凭证的识别能力, 对会计事项的处理能力, 对法规、政策的领会能力。而这些方面的改进, 一方面要加强对从业人员准入的素质把关, 适应新形式不断提高标准; 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 不断适应新时期新业务的需要。市场经济风云变幻,新生事物不断涌现, 会计人员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 会计人员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做到敬业爱岗、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密守信, 以“不做假账”为道德准绳, 以《会计法》为行为准则, 做到自律、自重、依法理财。提倡会计人员终身教育的观念, 切实帮助会计人员提高素养、积累经验、更新知识。普及会计人员的法律知识, 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有关部门和会计界人士要共同努力, 建立高尚的会计职业道德, 树立会计人员的良好职业形象。加强单位负责人及会计人员的法制观念, 宣传《会计法》, 提高会计队伍的综合素质。
进一步完善会计制度。建立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特点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强化企业或单位内部管理, 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加强会计基础工作, 提高会计核算质量。对企业的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进行严格规范, 减少会计准则中可供选择的程序和方法, 缩小会计政策选择的空间范围, 明确各种处理方法的场合和弹性区间; 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都必须建立起严格规范的内部管理细化计量、原始记录、确认、稽核等内部管理控制措施, 完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严格会计核算程序, 健全各种物资保管收发、资金收支等审批制度。同时, 也应与国际惯例接轨, 学习国际先进的会计信息管理方法。
明晰产权, 发挥产权对会计信息生成过程的规范和界定功能。只有产权的明晰界定, 才会使市场主体根据会计行为规范开展会计管理交易活动。这是因为产权的明晰为会计信息目标的实现创造了两个重要条件: 一是所有者追求资产收益的最大化, 二是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存在经济上的契约关系。在这两个条件之下,资源的配置相对地有效率; 经营者在最大化自己效用的同时也不降低所有者的效用, 按照市场而非所有者的旨意来实施经济行为。同时, 会计主体可以根据交易费用的高低来选择会计规范组合方式, 充分发挥会计规范的激励、约束、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功能。这样, 规范的会计管理、交易活动将最大限度的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总之, 会计信息失真, 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下, 会计管理制度水平存在缺失的具体体现, 其具体原因是复杂多样的。真实会计信息的维护, 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 相互协调, 采取多种措施综合治理, 只有这样, 才能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信息环境。
【关键词】会计信息质量;探讨企业国际化
随着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 经济一体化和企业国际化的浪潮席卷世界各国, 体现各国宏观经济及企业发展状况的会计信息, 其质量也倍受关注, 日益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展开,改革进入了全面深化、攻坚的关键时期, 作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的中国, 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也正与时俱进。在这样的国际国内背景下, 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会计信息不仅是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客观需要, 而且是维护正常社会经济秩序的必然要求,谴责假账、呼唤诚信,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题中应有之意。
近年来,我国会计界为了适应新的经济环境的要求,在会计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举措,建立并不断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会计体系。尤其是《会计法》的颁布执行,使我国的会计领域出现了一个崭新局面,会计信息质量得到了法律保证,有了很大的提高。作为一种综合的经济信息,会计信息成为处理各方面经济利益关系的依据。同时,因为经济信息的不对称性和人为控制等原因,会计信息失真,已经成为国内外普遍存在的问题,轻者将导致投资决策、债权人决策失误,给投资者和债权人造成利益损失;重者将削弱政府宏观调控的效力,削弱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甚至导致国有资产严重流失。因此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提高會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因素。
形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包括:1、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会计人员是会计活动的主体, 会计信息是在会计人员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与计量中生成的。由于客观经济活动的一些不确定因素往往需要会计人员进行估计、判断与推理, 而不同素质的会计人员进行的估计、判断与推理往往导致不同的结果。因此,一些素质较低的会计人员虽然遵循了会计规范,但由于其认识水平的局限性,不可避免地会使会计数据脱离实际情况,导致会计信息不实。同时,在对会计准则、制度的理解应用方面,不同素质的会计人员理解程度也不尽相同,一些素质较低的会计人员可能因为理解偏差而错误运用,甚至会运用会计准则等法规、规章所不允许的会计政策,从而导致会计信息不实。2会计自身因素的限制。会计准则、制度规定了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基本规范要求,但是,受会计的某些既定前提与原则的影响和限制,也会造成会计信息不实。如会计工作必须考虑会计信息成本,受成本效益原则限制,就意味着会计信息不可能尽善尽美,必然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实;作为会计基本前提之一的货币计量假设的运用,是以经济活动均可以货币计量和货币币值稳定不变为假设条件构造的,而现实并非完全如此,从而使生成的会计信息不实;根据重要性原则,需要舍弃或简化相对不重要的信息,使得会计信息与业务原貌有出入;谨慎性原则的运用,是要将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估计入账,可能发生的收益不能估计入账,而可能的收益在将来实现,可能的损失在将来不发生,也会造成会计信息不实。同时,会计程序与方法的可选择性,使会计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不同的会计程序和方法,在一定情况下又可以变更,自然会产生会计的不准确性,导致会计信息不实。3、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一些单位会计机构设置不健全、岗位责任制不明晰、会计工作交接手续不规范、缺乏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和会计监督机制等,造成账目混乱、账实不符,会计信息不实。4、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缺失。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是会计职业道德中最重要的道德规范,而恰恰在这一规范上存在的问题非常普遍,部分会计人员在会计问题处理上缺少社会责任意识,未能保持实事求是、公正、客观的原则,造成会计信息的大面积失真。
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会计人员必须掌握会计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 提高对原始凭证的识别能力, 对会计事项的处理能力, 对法规、政策的领会能力。而这些方面的改进, 一方面要加强对从业人员准入的素质把关, 适应新形式不断提高标准; 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 不断适应新时期新业务的需要。市场经济风云变幻,新生事物不断涌现, 会计人员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 会计人员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做到敬业爱岗、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密守信, 以“不做假账”为道德准绳, 以《会计法》为行为准则, 做到自律、自重、依法理财。提倡会计人员终身教育的观念, 切实帮助会计人员提高素养、积累经验、更新知识。普及会计人员的法律知识, 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有关部门和会计界人士要共同努力, 建立高尚的会计职业道德, 树立会计人员的良好职业形象。加强单位负责人及会计人员的法制观念, 宣传《会计法》, 提高会计队伍的综合素质。
进一步完善会计制度。建立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特点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强化企业或单位内部管理, 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加强会计基础工作, 提高会计核算质量。对企业的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进行严格规范, 减少会计准则中可供选择的程序和方法, 缩小会计政策选择的空间范围, 明确各种处理方法的场合和弹性区间; 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都必须建立起严格规范的内部管理细化计量、原始记录、确认、稽核等内部管理控制措施, 完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严格会计核算程序, 健全各种物资保管收发、资金收支等审批制度。同时, 也应与国际惯例接轨, 学习国际先进的会计信息管理方法。
明晰产权, 发挥产权对会计信息生成过程的规范和界定功能。只有产权的明晰界定, 才会使市场主体根据会计行为规范开展会计管理交易活动。这是因为产权的明晰为会计信息目标的实现创造了两个重要条件: 一是所有者追求资产收益的最大化, 二是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存在经济上的契约关系。在这两个条件之下,资源的配置相对地有效率; 经营者在最大化自己效用的同时也不降低所有者的效用, 按照市场而非所有者的旨意来实施经济行为。同时, 会计主体可以根据交易费用的高低来选择会计规范组合方式, 充分发挥会计规范的激励、约束、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功能。这样, 规范的会计管理、交易活动将最大限度的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总之, 会计信息失真, 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下, 会计管理制度水平存在缺失的具体体现, 其具体原因是复杂多样的。真实会计信息的维护, 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 相互协调, 采取多种措施综合治理, 只有这样, 才能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信息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