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昆戏说“笑面人生”

来源 :影响力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1013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姜昆的到来给《艺术人生》带来了一片笑声,从一个相声演员到昆朋网站的董事长,姜昆经历了什么只有自己能说清楚。作为“老三届”的姜昆,16岁那年在北京灯市口中学初三毕业后,还没有拿到毕业证书,就赶上了“文化大革命”,之后的18年是兵团生活及演艺生涯的开始,这在他的知识蓄积流程中多少留下了一段空白。无疑,姜昆的今天是因为相声,而相声带给他的却是人生的一种智慧和启迪,做过演员、节目主持,在娱乐圈里成了“腕儿”的姜昆却是一直保持着向前冲的状态,也许明天的姜昆做出什么我们都不会奇怪。
  姜昆从小就是一个很有个性的孩子,别人不愿意他怎么样,他总是偏要拧着来,尤其是对于自己爱好的东西。小时候,妈妈教他唱很多歌他都学不会,结果有一次妈妈带着他去看《刘巧儿》,妈妈学着唱刘巧儿,而他却学会了戏中的地主王寿昌唱的那段“不下地,不流汗,家里的粮食堆成了山,你看我穿的本是绫罗绸缎,腰里还掖着大洋钱。”而且唱得特别好。
  姜昆告诉我们其实他小时候就特别喜欢文艺,尤其是喜欢手风琴,当时家里生活比较贫穷,爸爸是小学老师,一个月挣四十几块钱,家里孩子又多。所以他看着别人的那些孩子蹦蹦跳跳的,心里特别羡慕,向往着有一天自己也能这样。那时候他特别喜欢听手风琴,觉得手风琴的声音能让他一下子飞出家里,离开周围那个穷的环境。他向别人打听12345671等八个音符在键盘上的位置后,就在课桌上用白纸画出一个键盘来,就那么弹。
  后来响应祖国“到广阔的天地中去”的号召,姜昆来到了佳木斯的兵团,在那里他什么都干,农村里的活没有他没干过的。所以现在当朋友们问他到北大荒有什么样的感受时,姜昆就说起码练就了一种本事,就是只有享不了的福,没有受不了的苦。
  虽然生活在兵团那么艰苦的环境里,姜昆对艺术的喜爱始终没有变,但开口说相声,对于他来说还是很偶然的机会。有一次姜昆听到了一个消息,那时候中央广播文工团的郝爱民、李文华,要到兵团来演出。看到了郝爱民和李文华老师的相声,他简直激动坏了,回来以后,他用了三四个小时的工夫,把所听到的相声,从头到尾全部默写下来,据说后来跟剧本一对比,基本上一个字不差。就是那个时候,姜昆开始迷上了相声,于是就顺着说起了相声。
  在兵团说相声的时候,姜昆已经小有名气了。后来,他跟师胜杰都调到了中央广播说唱团。回想起调回北京的过程,姜昆说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事,那时的自己真是有点糊里糊涂的,现在想起来还如在梦里。当时,姜昆到北京参加调演,他跟师胜杰演出了两个节目,效果非常好,当时听说说唱团要把他们两个人调过去,但也不是很明确。有一天晚上,马季老师特意派人找到姜昆,问他愿意不愿意回北京,愿意不愿意说相声。姜昆说当时他就说了一个“愿意”,就脑袋就嗡嗡地糊里糊涂回来了。
  在与姜昆合作相声的演员中,大家最熟悉的就是李文华、唐杰忠和现在的搭档戴志诚。
  姜昆的成名作《如此照相》就是跟李文华老师合作的。李文华老师是一个人品极好的人。谈起他对相声的热爱,姜昆告诉我们,当知道李文华老师得了喉癌的时候,医生让他保密不要告诉李文华。到了1985年,姜昆即将成为说唱团的团长时,他就劝李文华老师动手术,并说他已跟医生商量好了,给他的声带留着一截,将来最起码还能表达声音。后来他们把李文华老师送到了医院动手术。由于长期做化疗,李文华的喉咙一碰到镊子,声带就成了灰状,碎了,所以必须喉头切除。姜昆说当时他听到这个消息真是受不了,“我想他那么喜欢相声,他都知道自己有病了,还要说相声,你说没了喉头怎么办?”可是为了保证李文华老师的生命,最后他还是代表说唱团的领导在手术单上签了字。一个小时以后,李文华老师出来了,姜昆知道他已经不能说话了。
  “说实话,我愿意再一次地跟他站在一起说相声。”虽然姜昆后来又有了好多个搭档,但是他还是向我们表达了他这个心愿。当姜昆看到李文华老师出现在《艺术人生》录制现场的时候,他十分感动。主持人朱军告诉他,在策划这期节目的时候,编导来到李文华老师家里,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当李文华老师知道要做这个节目的时候,他老人家非常认真地在一张纸上写下了他要表述的事情,写了很多。编导看了以后,特别感动,所以特意把李文华老师请到录制现场。
  在李文华老师写下的话中,我们看到“姜给我的印象是最喜欢相声,姜昆对朋友热情,很尊重合作者,他调到团里不久,就拜在马季老师门下,由于他对我的关照和尊重,有的观众到现在还认为我是他的老师呢,特别是我经医生诊断为喉癌后,他比我还着急,为我联系医院,待我做完全喉切除手续后他又帮我练习食管发声,直到现在对我都很关心,不光对我,对别人也是一样,前不久因病英年早逝的中年作家梁左先生,曾和他一起创作过很多相声,当听说梁左先生去世时,他当时就哭了,他是第一位到梁左先生灵前吊唁的生前好友……”
  人生最可贵的,莫过于这种情义的真诚,一生当中除了父母兄弟以外,如果真的能碰到一两个知己,对一个人来讲真是可以死而无憾。
  跟姜昆合作非常默契的还有他曾多次提到的,也是他非常尊重的一位老师——唐杰忠。姜昆告诉我们,当年他学习相声还是从学习唐杰忠老师的声音开始的。
  从1985年起,姜昆开始跟唐杰忠老师一起合作,这是他做梦也没想到的。“那时候我当学员,在他面前,我都不敢坐下。我不敢想我们俩以后能一起合作。”见到昔日的老师和搭档唐杰忠,姜昆很自然回到了当年两人合作当捧哏的感觉。
  唐杰忠老师告诉我们,姜昆特别刻苦,善于发现他的特点,并从这个特点里边来去抄包袱。“像在《虎口峡》里边,姜昆这样说:‘老虎你别吃我,你吃唐杰忠,挺胖的’,但是有的观众不理解他的目的,有时候还批评他,说唐老师这么好,您老糟蹋人家,什么白白胖胖不长胡子,像个老太太似的。”
  当人们说相声走滑坡了,便开始责怪马季、唐杰忠等演员,对此姜昆深有感触,“没有这些好的演员这么传授我们,带我们,就没有相声的今天。他们已经把自己的青春,都献出来了,他们已经把全部的力量都交给了相声事业了,现在该是我们这一代了。相声走到今天,我感觉身上的压力特别大。能不能像他们那样把相声这个东西往下传,现在我就是感觉很自责的。”
  有人评价姜昆,说他是一个非常出色的相声表演艺术家,是一个走在这个时代前沿的人。但是当他的相声事业最红火的时候,相声开始慢慢走下坡,姜昆改行做了节目主持人,从1984年开始主持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晚会,后来又主持《正大综艺》。提起这件事,姜昆的幽默再次给现场带来了一片笑声。“那时我们刚开始的时候,我现在看也像傻子。”
  倒是当时的第一任合作者杨澜对他的评价颇高。“对待观众的各种评论,他有一个很好的心态,我记得当时我们做一个手的动作,就是‘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好多观众特别不习惯,就觉得不好,还有人给我们写一个顺口溜说‘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仔细再看看,两个大傻帽’,我觉得我特别受不了,因为我当时大学刚毕业,对每一封来信都特别当真,心里特放不下,后来姜老师就说,那有什么的,给大家找找乐,挺好。”
  身为申奥形象大使的杨澜不忘请姜昆和他的女儿姜珊好好学英语,因为网络时代离不开这门语言。
  当最后杨澜问出了大家都想问的一个问题,“什么时候能写出一个既特别好又不被枪毙的相声”。姜昆坦言,他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脑子里有自己的想法,现在如果说是为了迎合观众,或者某些要求的话,我去写一点,好像是能够通过的,但我觉得对我自己是一种伤害,我觉得还是要耐得住一点寂寞,我要把材料积累得更丰富。”
  姜昆告诉我们,相声的素材是很小的,但它是经过了长期的搜集和积累才能得到的,前不久他的昆朋网站上还有一段小相声,“说有一个款爷,买了一辆切诺基的吉普车放在院子里,吉普车上写的四乘四,第二天早上一看,后边让孩子拿刀子,写了一个等号,怎么算上算术了,这个怎么回事,他开始大叫大闹,可问谁也没有承认。他非常心疼,跑到修理厂,拿泥子糊好、磨光、喷好漆。回来后偷偷摸摸放在一个角落里还盖上,结果第二天早上打开一看那孩子在后面,给弄个等于16。气得他又开始叫,谁的孩子,怎么能把车给弄成这样,想了半天怎么办呢,也没人理,算了,到修理厂,说师傅您能给我敲一个四乘四等于十六行吗,我给他算出来行不行,这回放心了。第二天早晨一看那孩子给打一个大对勾。”
  “这就是从网络上搜集来的,你别看它很小,它经过了构思,经过了艺术加工,它是一个很完整的,我们如果把类似这样的东西,逐渐地发展发展的话,能够很好的。”姜昆说,他有时候想把观众请回剧场,把网上的这种小的东西,一段一段地把它弄出来,一个一个的小精品,或者是串在一起,它可能由小小的珠子,串成了一个珍珠的项链。
  当信息时代来临的时候,曾经是土插队到兵团的他,现在招募了一帮洋插队组建起一个现代化的兵团,当时是怎么产生这个想法的呢?姜昆说,“我觉得我办这个网络,实际上只是比人家早走了一小步。因特网来到中国,之所以现在发展那么快,不是平白无故的。我觉得首先一个人要建立信心,要相信网络是新的技术,而这个新的技术,早晚一天会深入到每个家庭当中而且成为你离不开的一部分。”“正是基于这个信念,所以我一定要把它搞成功,大家看一看中国的相声网,在二三年之内一定要成为我们中国民族的文化娱乐走向世界一个通道,一个桥梁,让我们自己的民族艺术在世界上光大,真正成为世界先进文化的代表。”听到姜昆这番话,我们明白了,其实他已经开始在做这件事了。
  节目录制开场前,戴志诚曾概括姜昆不是个正常人。对此姜昆也“供认不讳”,不过姜昆的不正常可不是那种“不正常”,他的夫人对此最清楚,她告诉我们姜昆日常生活中特别不拘小节,已经超乎正常人了。据说有一次,姜昆夫妇俩去串门,到了别人家,刚进屋人家都坐地上笑,你猜他怎么着,他竟穿着一只黄皮鞋,一只黑皮鞋就去了。
  “姜昆没有时间想乱七八糟的事,全是他这点事,他自己打电话也是,说完了他的话,就挂电话,永远不听别人说。我们都习惯他这种,只要说完电话,‘还有’你必须得这么说一句才能接着说,要不早挂了。”姜昆的夫人说起来还有点无可奈何。
  姜昆告诉我们,当他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时候就是自己最悲伤的时候。说到自己的缺点和毛病,姜昆说他最恨早上不起来的人,所以他认为自己有点过于苛刻,有点不近乎人情。为此他总觉得对不起周围的人。当现场的观众让他给现在的青年人一些鼓励的话,姜昆欣然答应,他告诉我们他的人生格言有三条,“第一条就是鲁迅讲的,我愿中国青年只向上走,我理解他的话就是永远往上走,不要顾两旁的冷嘲热讽。第二个是保尔?柯察金的那句名言,‘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一生是应当这样度过的,每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也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这样他就可以在他临死的时候骄傲地说,我的一生都献给了人生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事业而奋斗。’所以我希望朋友们,也经常去回首往事,不要碌碌无为,不要愧对自己,愧对社会。第三个是方志敏烈士在《我爱中国》里面的一句话叫‘人总要奋斗,奋斗不成而死,当然无话……’”
  不做广告,不参加商演,这是姜昆给自己定的“规矩”。近日,姜昆在神木对记者说:“我现在是公务员了,这都是我必须做的,虽然我现在每月也有两三场演出,但全是义务演出。”作为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分党组书记,姜昆负责中国曲协的各项日常工作,很多人因此把他看做中国曲协的“扛旗”人物。
  “8月和央视合作举办少儿曲艺大赛,10月和央视联合举行全国相声大赛,年底还将和央视一起举办第三届国际幽默节。”姜昆简要地勾勒出了中国曲协下半年的主要活动内容,同时也给喜爱曲艺的观众排出了一份电视节目表。举办这些活动,其中也有姜昆的良苦用心:“现在曲协搞活动,就是要和央视这样的强势媒体合作,让更多的人看到曲艺精品。我觉得10月在央视举办的相声大赛肯定会创下收视新高,即使有的相声不够好,有的演员演砸了,也还是会吸引很多人看。现在老百姓能看相声的地方实在是太少了。”
  姜昆还透露:“中国曲协今年还会坚持以小分队的形式,到基层为观众送欢乐。我和崔永元已经商量好了,曲协组织的‘长征路上送欢笑’演出小分队将和《我的长征》节目组在长征路上会合。”
  “相声就是逗乐,不逗乐,谁爱听你的相声?”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姜昆这些年一直都在提倡“大曲艺”。说到这里,他调侃自己:“我就像个运动员,常常会被认为‘犯规’了,有很多人喜欢当裁判员,给我‘吹哨’。但是我觉得现在对曲艺来说,必须先解决生存问题,要进行自我淘汰、去粗存精,然后才能谈到传承。”
  鲜为人知的是,姜昆现在还兼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特邀研究员和硕士生导师,他已经带出了自己的第一位硕士研究生,他说:“我每次只招一名研究生,所以带起来很轻松,因为人少,所以每次演出时都可以带在身边。”除了带研究生外,姜昆还经常到研究院讲课,他形容自己的讲课风格:“我一般都不拿讲义,要是有时太累了,我就会照着讲义念。”在姜昆看来,照着讲稿念是最无趣的一种讲课方式。
  让姜昆遗憾的是现在很多年轻人不懂相声,他说:“人到了45岁左右才会心静下来,才能坐下来听听相声,而这之前心态都会比较浮躁,现在浮躁的人太多了。”一次在机场的遭遇让姜昆感触颇多:“我和李宇春有次同坐一班飞机,出来时看见很多女孩来迎接李宇春,而没有人理我,我就直接打了出租车走了。这就是客观规律,你自己得明白。”对于所受的这段“冷遇”,姜昆并没有像别人那样把它埋在心里,而是编成了相声《精彩网络》,在调侃自己的同时,忠告大家一定要不断学习。
  2007“中国演艺名人公众形象满意度调查”报告出炉,在 500名演艺名人公众形象排行中,姜昆以85.92分的成绩名列榜首。姜昆在外的公众形象令人“满意”,那么在家里,他是一个令人“满意”的父亲吗?他的女儿曾经是一个很有名的“童星”,可姜昆并没有让女儿在演艺上发展,而是让她专心读书。这对父女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现在他们的情况如何?记者对笑星姜昆进行了独家专访。
  姜珊是著名笑星姜昆与李静民的独生女儿,出生于1979年4月。父母的遗传基因和家庭的熏陶,让姜珊很小就表现出过人的艺术才华,她4岁就能流畅地用钢琴弹奏歌曲,能有模有样地把几十首流行歌曲唱下来。
  1992年,在中央电视台举行的元旦晚会上,姜珊与歌手章鹏演唱的主题歌曲《祝福明天》,给亿万观众留下了难忘的印象。随后,许多音乐人和制作公司看中了这位“童星”身上的潜力,纷纷找上门来与她合作。于是,1993年,14岁的姜珊一口气推出了《梦中的秋千》《歌坛童星——姜珊》《姜珊93新专辑》等多张专辑,发行量达数十万张。
   那时,姜珊还是北京市一名初中生,她的成功曾给姜昆和李静民带来短暂的满足和骄傲。但很快,姜昆发现,随着女儿一天比—天辉煌,要忙于演出和接受采访的她,用在学习上的时间越来越少。女儿还是个孩子,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如果现在耽误了学业,以后该怎么办呢?
  姜昆越想越后怕,他甚至懊悔当初把女儿带进演艺圈。1994年4月的一天,姜珊又从外地演出回来,姜昆把女儿叫到书房,郑重地对她说:“南南(姜珊的小名),爸爸觉得,从现在起,你必须退出演艺圈,回到学校安安心心读书。”姜珊睁着一双迷茫的大眼睛问:“为什么?您知道现在有多少人羡慕我吗,别的父母有这样的女儿,恨不得孩子名气更大,您怎么却要我退出?我喜欢现在这样的生活。”
  但—向以慈父形象出现在姜珊面前的姜昆,在对待女儿的这件事上,立场非常坚定,女儿已经接下的演出活动,他通过关系推掉了,有音乐制作公司找上门来,要为姜珊录制专辑,也被姜昆客气地打发走了。5月的一天,固执的姜珊背起包要去石家庄演出,姜昆—气之下,把女儿锁进了房间里……
  想来想去,姜昆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给女儿换个环境,让她去一个全新、陌生的环境里生活学习,那样,谁都不认识她,她浮躁的心就会渐渐平静下来。这年9月,姜昆就强行把女儿送上了飞往澳大利亚留学的航班。
  自己的明星梦就这样被父亲狠心地扼杀了,姜珊怎么也难以释怀,内心深处,她对父亲充满了怨恨。
   在陌生的澳大利亚读中学,语言的障碍和生活的不习惯,让姜珊精神上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回想在国内众星捧月的明星生活,再看看现在自己像只受伤的孤雁—样蜷缩在异域他乡,她黯然落泪,决心要找回从前的生活!
  两个月后,姜珊没有告诉任何人,悄悄从澳大利亚返回了北京。望着突然从天而降的女儿,姜昆和李静民都惊呆了。当得知女儿回国的真实原因后,姜昆气得脸色煞白,当天晚上,就为女儿订了返回澳大利亚的机票。
  经历了这—次,姜珊对父亲的怨恨又多了几分。
  1995年春节,姜珊赌气没有回到北京。3月,姜昆和李静民前往澳大利亚看望女儿。令姜昆尴尬和寒心的是,女儿不正眼看他,只与母亲打招呼、说话,仿佛他这个父亲不存在似的。
   这一次,姜昆紧紧拉着女儿的手,把自己的心里话全部告诉了她:“孩子,这几年你把文化基础打牢,等你到了20岁,你再重返演艺圈。到那时,爸爸一定支持你!”姜珊擦干眼泪,和父亲约定,在她20岁那年再进演艺圈。
  1997年高中毕业时,姜珊选择了美国洛杉矶—所名校,攻读电影制作专业。在国内养尊处优的“童星”姜珊,和众多普通留学生一样,一边学习,一边打工,端盘子、洗碗、切莱……几年留学生活的磨砺,让姜珊昔日心头“童星”的优越感荡然无存。
  当姜珊20岁时,姜昆觉得自己该兑现当初和女儿的约定,他告诉女儿:“爸爸说话算数,已经为你在洛杉矶联系了一家音乐学院,你去学习声乐吧,准备重返演艺圈。”出乎姜昆意料的是,姜珊直言不讳地告诉他:“爸爸,我现在对当歌星已经没有什么兴趣了……”
  面对父亲惊诧的目光,姜珊认真地对姜昆说:“爸爸,我喜欢现在的电影制作专业,想努力把这门专业学好,歌星梦早已在我心里淡去了。”她明确地告诉父亲,她不想把唱歌作为自己—辈子的事业。
  2001年夏,姜珊大学毕业了,在洛杉矶一家文化公司从事影视创意和策划。3年后,姜珊辞去美国的工作,回到了北京。
  10年前,姜珊是哭着被父亲强行送出北京的;10年后再回到曾经熟悉的京城,岁月已经将一切改变。再看北京,姜珊觉得—切都是那么陌生,—切都要从零开始。她去外企当过白领丽人,在文化公司做过创意总监,也许是离开得太久的缘故,她始终无法融入周围的环境,找不到工作的乐趣。
  女儿的郁闷与困惑,每—个细微之处姜昆都看在眼里,他与姜珊进行了—番长谈:“孩子,爸爸觉得你还是应该走唱歌这条路。虽然你已经离开歌坛这么多年,但没有关系。凭你的实力和功底,加上爸爸的帮助,相信你很快就会红起来。”李静民也劝女儿:“孩子,如果你不答应,你爸爸会很内疚的。”
  重返演艺圈,—切都是那么陌生。2005年3月,当北京一家演出单位邀请姜昆演出时,他向对方推荐了自己的女儿,演出方想起了姜珊这位昔日的“童星”,爽快地答应了。姜珊重新拿起话筒,站在舞台中央放声歌唱,但她早已没有了骨子里的那种兴奋,鲜花和掌声不再令她热血沸腾。
  2005年8月,姜珊在天津的一次演出结束后,许多记者围着她采访,提的问题令她难以招架:“如果你父亲不是姜昆,你在离开歌坛这么多年后,还有机会重新登台演出吗?” “你父亲是不是想把你提携到像他在相声界那样的地位和高度?’—个个刁钻的问题,像炮弹一样砸向姜珊,她眼里蓄满了泪水……
  回到家,姜珊认真地告诉父亲:“爸,我再也不想唱歌了,实在找不到快乐。现在这样的生活不是我想要的。”姜昆发现女儿的话发自肺腑,何必勉强女儿做她不喜欢的事呢?他告诉姜珊:“既然你不想唱歌了,就放弃吧,你想做什么,就自己选择吧。”
  思来想去,姜珊觉得还是应该从事自己的专业,便与丈夫成立了一家影视制作公司。如今,忙忙碌碌的平常人生活,让姜珊很充实,很知足。她不羡慕父亲那样的名人生活,她告诉父亲:“名人有名人的烦恼,普通人有普通人的精彩!”
  姜昆是一位艺术大师,还是一位成功的商人,更是一位好爸爸。
其他文献
赵鸿飞出生于1978年7月,是中国内地男演员,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电视制作系,曾出演过《神雕侠侣》、《孝庄秘史》、《太祖秘史》、《皇太子秘史》、《浣花洗剑录》、《大祠堂》、《妈祖》等多部知名影视剧。以其俊朗的外貌,超群的演技博得观众们的喜爱。  电视剧《皇太子秘史》是尤小刚导演“前清秘史剧”系列之一,由马景涛、胡静、戴娇倩、刘德凯等主演,讲述了清朝被两立两废的皇太子胤礽的故事。剧中,赵鸿飞饰演四阿哥
期刊
腰部是女性迷人的部位,曾有诗云,楚王爱纤腰,宫中多饿死。女性如弱柳般的腰肢,吸引了无数男性的目光。如果说翘臀是从背面或侧面展示S曲线,那么扭腰就是从正面展示S曲线了。如果你的胸部坚挺,腰肢瘦削,那么这个大胆的扭腰秀是最适合你的姿态!  阳光、沙滩、大海,绚丽的比基尼美女,摆出pose来,让我们享受这个清凉舒适的夏天吧!
期刊
在国内享有盛誉的著名双笔书法家尉新民先生是山西永济市人。一级书法家,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国际金奖获得者。2006中华名师——十大书法师,2010年双笔书法作品亮相上海世博会。   尉新民从小受父亲的影响,6岁开始练字,在上小学五年级时便能提笔为父老乡亲书写对联。40年来,尉新民先生临池不辍,勤奋习练,在书法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尤其是双笔书法,左右开弓、行云流水,深得国内外书法大家的称赞。  
期刊
对于生命的意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有的人把奉献、义务、创造当做生命的真正意义,有的人把索取、占有、享乐当做生命的全部。不同的认识必然有不同的结局:以奉献为乐的人,常常在付出的体验中快乐无比;以索取为乐的人,往往在不断膨胀的欲望面前苦恼不已;讲奉献的人,生命重如泰山;讲索取的人,生命轻如鸿毛。黑龙江省安达市人大代表、市残联理事、德贤医院院长李德才,就是一位以奉献为乐的人。多年来,他用顽强的
期刊
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一个优秀民族的支撑;一个优秀民族的图腾,需要无数个优秀儿女不屈不挠的奋斗;一个国家的经济,需要无数个企业的支撑;一个企业的发展,则需要一支技术娴熟、业务精良、爱岗敬业、能打善拼、能征善战的职工队伍。    在祖国东北边陲的双鸭山市就有这样一支隶属于中国大唐集团公司的铁军队伍。他们从茫茫兴安岭到滚滚安邦河畔,从佳木斯第二发电厂到大唐双鸭山热电有限公司,从一张图纸上的远景规划到一座
期刊
这是一对亲密的生活爱侣,又是一对默契的事业伙伴。他们在厂家、用户和银行中享有高度信誉,在业界同行中享有良好口碑。  记者在采访中,深切地感受到他们坚如钢铁的创业情、牢如钢铁的诚信情、重如钢铁的感恩情。而从这几种“钢铁”情怀中,更令人感悟到他们的人生境界。    坚如钢铁的创业情      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曾有一个很普遍的社会现象,就是很多年轻人都是通过接班的渠道来解决就业问题。为了孩子
期刊
天下总有别人未曾跋涉的路。花式乒乓球就是别人未曾跋涉的路。  自乒乓球运动诞生以来,竞技就一直主宰着乒乓球运动的近百年历史。  小小银球在竞技者的手中似乎渗透着无尽魔力。在绿色的球台上弧线诡谲、瞬息万变、精采纷呈,令人眼花缭乱。时而腾跃、时而俯冲,须臾间又变换身影,一会上旋、一会下旋,飘忽不定,大饱观赏者的眼福。  围棋,是咱们老祖宗发明的,被称为“国粹”,据说有3 的36 次方下法。被誉为“国球
期刊
宋鱼水,女,38岁,中共党员,法律专业硕士。198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进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经济庭工作,先后任书记员、审判员、副庭长,现任海淀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庭长。宋鱼水独立办案11年来,公正高效地审理了各类民商事案件1200余件,其中300余件属于疑难、复杂、新类型案件,均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被当事人誉为“辩法析理,胜败皆服”的好法官。    宋鱼水,现任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
期刊
刘恺威,这个内地观众并不很熟悉的香港演员,被迫走到台前。他是香港著名老戏骨刘丹的儿子,原是TVB签约演员,2005年辞别老东家转战内地。出道近20年拍了上百剧集发展得不咸不淡,直到去年《千山暮雪》在内地播出才赚了些眼球。一轮的年龄差距、事业的不同步、人气的不对等,外界质疑不断,却让刘恺威更加坚定了好好保护这段恋情的信心:“如果我是这么经不起压力的人,那大家也就太低估杨幂的眼光了!”  杨幂与刘恺威
期刊
杨幂绯闻男友:  1、胡歌:杨幂和胡歌在《仙3》拍摄结束之后经常一起出游,穿的颇似情侣装,杨幂还在博客里晒出了二人的合照,比胡歌和张萌为《神话》而拍的“情侣硬照”更自然。  2、马天宇:2010年11月10日,马天宇发微博称“跟杨幂在一起很久了。大家别猜疑了,幂是我的爱”。不过后经证实,这段被曝光的“马天宇杨幂之恋”只是一场玩笑。  3、冯绍峰:一部热播剧《宫》,不仅让杨幂、冯绍峰名声大噪,“峰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