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观察疏肝和胃汤加减治疗在反流性食管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我院8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所有患者均于2020.4-2021.4期间在我院就诊,并以随机抽样法为分组依据,将其分为西医组(n=40,治疗药物为奥美拉唑联合吗丁啉)及中医组(n=40,治疗药物为疏肝和胃汤加减治疗),分析西医组及中医组治疗效果,并将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比较西医组及中医组治疗效果发现,中医组总有效率(90.00%)相较于西医组(60.00%)更高,P<0.05。结论 疏肝和胃汤加减治疗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在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治疗中具有显著价值,能够改善相关症状,恢复正常胃功能,建议临床采纳。
【关键词】吗丁啉;奥美拉唑;反流性食管炎;疏肝和胃汤
反流性食管炎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胃肠疾病,主要发生机制为受到临床多种因素影响,患者胃内及十二指肠内未消化的食物反流至食管,造成患者食管黏膜损伤,出现糜烂或溃疡等现象,使患者出现反酸、吞咽疼痛、烧灼痛等临床症状。目前临床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主要通过西医对症治疗,常见药物为奥美拉唑及吗丁啉,奥美拉唑可抑制胃酸分泌,吗丁啉可促进肠胃蠕动,因此能够改善临床症状,缓解病情,但并发症较多,复发率较高。疏肝和胃汤由柴胡、白芍、枳实、陈皮、姜半夏、茯苓、川芎、香附、紫苏梗、厚朴、旋覆花、代赭石、三七粉组成。其主要功效是:疏肝理气、和胃降逆、化瘀消痞。主治因肝气郁结,横逆犯胃、痰凝血瘀所致的胃痞病,症见胃脘胀满或胀痛、呃逆嗳气、反酸、恶心呕吐、口苦咽干、胸胁苦满、不思饮食、舌苔厚腻、脉弦、胃腕部烧灼感等,同时还可根据临床患者合并症状及表现适当加减药物,使临床治疗更加具有针对性。本文现对我院80例患者进行研究,内容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随机抽样法为分组依据,将抽取的8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分为西医组及中医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于2020.4-2021.4期间在我院就诊,且本次研究经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批号:2020年审(22)号]。西医组男女比25:15,最小44岁,最大85岁,均值(64.35±7.76)岁,患病时长最短1个月,最长7个月,均值(4.23±1.40)个月;中医组男女比20:20,最小45岁,最大86岁,均值(64.76±7.42)岁,患病时长最短1个月,最长8个月,均值(4.65±1.21)个月。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完整且组间性别、年龄、患病时长无差异,P>0.05。
1.2 方法
西医组:治疗药物为奥美拉唑联合吗丁啉,奥美拉唑(20mg/片;国药准字J20130093;AstraZeneca AB)给药方式为口服,服药剂量为20mg/次,用药频率为1次/d,于晨起服用;吗丁啉(10mg/片;国药准字H10910003;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给药方式为口服,服药剂量为20mg/次,用药频率为3次/d。治疗周期為2~4周。
中医组:治疗药物为疏肝和胃汤加减治疗,药方中应用的中草药包括乌贼骨15g,柴胡、白芍、枳壳、陈皮、黄芩、郁金及姜半夏各10g,木香及生甘草各5g,采用300ml饮用水煎服,用药频率为1剂/d,分早晚服用。同时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进行加减治疗,合并胸骨烧灼感、胃脘及两胁胀痛者将柴胡、白芍分别增加至12、16g,增加元胡10g;合并胸骨烧灼感、口干口苦、大便干结者去郁金、木香,增加丹皮、栀子6g,大黄10g,生地瓜萎20g。
1.3 观察指标
以疗效标准为依据,将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等级,并将显效率+有效率作为总有效率,显效:反胃、烧灼痛、吞咽疼痛等症状消失,食管黏膜恢复正常;有效:反胃、烧灼痛、吞咽疼痛等症状明显改善,食管黏膜改善;无效:反胃、烧灼痛、吞咽疼痛等症状及食管黏膜无改变,甚至恶化。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比较西医组及中医组治疗效果发现,中医组总有效率(90.00%)相较于西医组(60.00%)更高,P<0.05,见表1。
3 讨论
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胃肠疾病,可对患者食管黏膜造成损伤,引起食管黏膜糜烂或溃疡,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反酸、烧灼痛及吞咽疼痛等,受到疾病影响,患者承受较大疼痛,无法维持正常生活。
通过临床常见的几种药物,如奥美拉唑、吗丁啉,虽然能够改善患者胃功能,促进疾病康复,但远期疗效较差,无法彻底根治,治疗后复发率较高。中医理论认为反流性食管炎属于“食管瘅”范畴内,主要病因机制为脾胃气机升降失常,导致虚证及实证互相影响,造成反胃、噎嗝、嘈杂等症状。疏肝和胃汤是一种由多种中草药组成的中药汤剂,可根据不同分型的反流性食管炎对药物进行调整,达到益气和胃、疏肝健脾的效果。本文通过比较西医组及中医组治疗效果发现,中医组总有效率相较于西医组更高,P<0.05。疏肝和胃汤中包含的中草药各自具有其不同的功效,如乌贼骨可制酸止痛、柴胡可疏肝升阳,白芍可平抑肝阳,枳壳可理气宽中,陈皮可理气健脾,黄芩可泻火解毒,郁金可行气解郁,姜半夏可降逆止呕,木香可行气止痛,生甘草可益气补中,将上述药材联合运用,每种中草药之间可互相协助、互相影响,从而使疏肝和胃汤具有疏肝理脾、和胃降逆的功效。
综上所述,在反流性食管炎临床治疗中,应用疏肝和胃汤加减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春春,钱小倩.疏肝调胃降逆汤联合西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20,27(4):650-651.
[2]王永凯,崔建华.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观察[J].华夏医学,2020,33(6):180-182.
[3]乔刚,赵宏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20,26(4):787-789.
[4]叶玲玲,蔡群慧.疏肝健脾和胃降逆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60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2021,28(2):330-331.
【关键词】吗丁啉;奥美拉唑;反流性食管炎;疏肝和胃汤
反流性食管炎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胃肠疾病,主要发生机制为受到临床多种因素影响,患者胃内及十二指肠内未消化的食物反流至食管,造成患者食管黏膜损伤,出现糜烂或溃疡等现象,使患者出现反酸、吞咽疼痛、烧灼痛等临床症状。目前临床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主要通过西医对症治疗,常见药物为奥美拉唑及吗丁啉,奥美拉唑可抑制胃酸分泌,吗丁啉可促进肠胃蠕动,因此能够改善临床症状,缓解病情,但并发症较多,复发率较高。疏肝和胃汤由柴胡、白芍、枳实、陈皮、姜半夏、茯苓、川芎、香附、紫苏梗、厚朴、旋覆花、代赭石、三七粉组成。其主要功效是:疏肝理气、和胃降逆、化瘀消痞。主治因肝气郁结,横逆犯胃、痰凝血瘀所致的胃痞病,症见胃脘胀满或胀痛、呃逆嗳气、反酸、恶心呕吐、口苦咽干、胸胁苦满、不思饮食、舌苔厚腻、脉弦、胃腕部烧灼感等,同时还可根据临床患者合并症状及表现适当加减药物,使临床治疗更加具有针对性。本文现对我院80例患者进行研究,内容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随机抽样法为分组依据,将抽取的8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分为西医组及中医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于2020.4-2021.4期间在我院就诊,且本次研究经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批号:2020年审(22)号]。西医组男女比25:15,最小44岁,最大85岁,均值(64.35±7.76)岁,患病时长最短1个月,最长7个月,均值(4.23±1.40)个月;中医组男女比20:20,最小45岁,最大86岁,均值(64.76±7.42)岁,患病时长最短1个月,最长8个月,均值(4.65±1.21)个月。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完整且组间性别、年龄、患病时长无差异,P>0.05。
1.2 方法
西医组:治疗药物为奥美拉唑联合吗丁啉,奥美拉唑(20mg/片;国药准字J20130093;AstraZeneca AB)给药方式为口服,服药剂量为20mg/次,用药频率为1次/d,于晨起服用;吗丁啉(10mg/片;国药准字H10910003;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给药方式为口服,服药剂量为20mg/次,用药频率为3次/d。治疗周期為2~4周。
中医组:治疗药物为疏肝和胃汤加减治疗,药方中应用的中草药包括乌贼骨15g,柴胡、白芍、枳壳、陈皮、黄芩、郁金及姜半夏各10g,木香及生甘草各5g,采用300ml饮用水煎服,用药频率为1剂/d,分早晚服用。同时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进行加减治疗,合并胸骨烧灼感、胃脘及两胁胀痛者将柴胡、白芍分别增加至12、16g,增加元胡10g;合并胸骨烧灼感、口干口苦、大便干结者去郁金、木香,增加丹皮、栀子6g,大黄10g,生地瓜萎20g。
1.3 观察指标
以疗效标准为依据,将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等级,并将显效率+有效率作为总有效率,显效:反胃、烧灼痛、吞咽疼痛等症状消失,食管黏膜恢复正常;有效:反胃、烧灼痛、吞咽疼痛等症状明显改善,食管黏膜改善;无效:反胃、烧灼痛、吞咽疼痛等症状及食管黏膜无改变,甚至恶化。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比较西医组及中医组治疗效果发现,中医组总有效率(90.00%)相较于西医组(60.00%)更高,P<0.05,见表1。
3 讨论
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胃肠疾病,可对患者食管黏膜造成损伤,引起食管黏膜糜烂或溃疡,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反酸、烧灼痛及吞咽疼痛等,受到疾病影响,患者承受较大疼痛,无法维持正常生活。
通过临床常见的几种药物,如奥美拉唑、吗丁啉,虽然能够改善患者胃功能,促进疾病康复,但远期疗效较差,无法彻底根治,治疗后复发率较高。中医理论认为反流性食管炎属于“食管瘅”范畴内,主要病因机制为脾胃气机升降失常,导致虚证及实证互相影响,造成反胃、噎嗝、嘈杂等症状。疏肝和胃汤是一种由多种中草药组成的中药汤剂,可根据不同分型的反流性食管炎对药物进行调整,达到益气和胃、疏肝健脾的效果。本文通过比较西医组及中医组治疗效果发现,中医组总有效率相较于西医组更高,P<0.05。疏肝和胃汤中包含的中草药各自具有其不同的功效,如乌贼骨可制酸止痛、柴胡可疏肝升阳,白芍可平抑肝阳,枳壳可理气宽中,陈皮可理气健脾,黄芩可泻火解毒,郁金可行气解郁,姜半夏可降逆止呕,木香可行气止痛,生甘草可益气补中,将上述药材联合运用,每种中草药之间可互相协助、互相影响,从而使疏肝和胃汤具有疏肝理脾、和胃降逆的功效。
综上所述,在反流性食管炎临床治疗中,应用疏肝和胃汤加减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春春,钱小倩.疏肝调胃降逆汤联合西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20,27(4):650-651.
[2]王永凯,崔建华.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观察[J].华夏医学,2020,33(6):180-182.
[3]乔刚,赵宏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20,26(4):787-789.
[4]叶玲玲,蔡群慧.疏肝健脾和胃降逆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60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2021,28(2):33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