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野圭吾作品中人性的扭曲和变形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tinga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东野圭吾迄今为止共写了74部作品,其中绝大部分作品受到读者的喜爱和追捧,在亚洲掀起一股“东野圭吾”热潮。代表其巅峰之作的《白夜行》写于1999年,正值东野圭吾创作的高峰期。《白夜行》以8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衰退的社会现实为背景,运用独特的视角和异于他人的写作手法,体现出中后期的“圭吾式”推理小说特点,即对社会性和人性的探讨。作家以内聚焦的视角形式,通过各种矛盾的碰撞,揭示了男、女主人公扭曲的人格和阴暗的一生。
  关键词:人性 矛盾 扭曲 变形 爱
  东野圭吾早期作品多为精巧的“本格派”推理,后期作品叙述简洁凶狠,情节跌宕诡异,故事架构匪夷所思,擅长从不合理处写出合理的故事,作品风格逐渐超越传统推理小说的框架。与传统的重逻辑、悬疑的侦探小说相比,东野圭吾的创作更注重社会性和人性的表现,在作品里不断呈现“为什么?”的问答式,在一连串的犯罪背后,挖掘灵魂深处的呐喊。他的《秘密》、《白夜行》、《暗恋》、《幻夜》、《信》五部作品五度入围直木奖,最终以《嫌疑人X的献身》于2006年冲进直木奖。但在各国读者及评论界的双重口碑中,最巅峰的得意之作却是写于1999年的《白夜行》。此部作品先后三次被搬上银幕,2006年拍成由山田孝之、绫濑遥主演的11集电视剧;2009年由朴新宇执导,改编成同名韩剧搬上电影银幕;2011年,由堀北真希、高良健吾主演,再度被搬上电影大银幕。
  《白夜行》以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末泡沫经济时期的日本社会作为背景,将“犯罪根源”归结为冷漠不堪的社会和人心,深入挖掘悲剧产生的时代根源。在小说中涉及日本社会的诸多社会问题,例如,底层人民的困苦、黑社会的横行、卖淫的泛滥、高科技犯罪和对金钱的欲望等。在这样的社会中小说的男、女主人公亮司和雪穗为了生存步步为营,以不断地伤害身边的朋友、亲人为代价,获得短暂的喘息。小说以亮司和雪穗的生活为主线,警察笹垣的追踪为副线,通过各种矛盾的冲突,揭示人性扭曲而又变形的一面。
  一 沉沦的童年
  小说故事最后的结局:亮司在雪穗的店门前不远处跳楼,胸前扎着改变他人生的剪刀;笹垣看着雪穗的眼睛问这人是谁,雪穗面无表情的回答“我不知道”,便如同路人一般转身而去。这种冷酷的让人寒心的结尾,揭露了现实的残忍,也揭示出男、女主人公那仿佛一直陷入暗夜的童年及人生。
  亮司的父亲人格扭曲,母亲与店员搞外遇,他每日坐在家门口陷入深深的苦闷;雪穗与母亲相依为命,母亲却终日酗酒,还要逼迫她靠身体换来微薄的收入勉强度日。这两个在不幸的家庭中生长的小孩,第一次因为彼此之间美丽的相遇,脸上开始露出微笑,点燃了心里对爱的渴望。不想却因为这黑夜里的一点烛光,步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在通风管道中目睹心目中圣洁的雪穗,被父亲玷污,这对于11岁的亮司来说,是愤怒?是悲伤?还是无法言语的无奈?为了保护心爱的人,他拿起随身携带的剪刀,捅向了父亲的心脏。在这残酷的事实背后,两人为了保护自己的灵魂,雪穗便戴上了厚厚的面具,亮司则至今仍在黑暗的通风管中徘徊,俩人在暗夜中种下了黑暗的种子,并悄悄生根发芽。随后一系列的事件,母亲西本文代的疑似自杀、杂货商寺崎忠夫的意外车祸、藤村都子的不幸等都不断滋润了这颗种子的疯长,生长的枝叶不断的缠绕着雪穗和亮司,越缠越紧使其无法逃离这暗夜的世界。她恨,恨母亲逼她去卖春,恨玷污她的亮司的父亲,恨这一切被亮司看见,赤裸裸的剥夺了自尊,而亮司也因童年的原因无法释怀,脑海里不断闪现这无法忘却的一幕,导致其自身身体及心理的残缺。
  一对相爱的人变成了杀人犯的女儿和被害人的儿子,为了隐瞒案件的真相,他们约定永作路人。他们之间本来单纯的爱情,从那一刻,注定要画上黑色的色彩,“从那一刻起,我头上的太阳消失了”。
  二 迷失的信仰
  雪穗与亮司分开后开始各自生活,亮司与母亲貌合神离的生活在一起,直至18岁只留下一张“我不会回来了”的纸条,便开始独自生活;雪穗被其亲戚唐泽礼子收养,并学习插花、茶道,变身为大家闺秀,可是这也没能让她从此学会信任,与养母的关系仅停留在表面的礼貌上,内心的声音从未被释放。在学校也并未风平浪静,由于受到临校男生的喜欢,遭受朋友的嫉妒,她的过去又一次被撕开,暴露在日光下。也许她无法忍受这一切,她内心的恶魔再次超越了理智,她要报复,报复谣言的源头藤村都子,她用童年的遭遇还给伤害她的人,袭击藤村:衣物被脱光,而却未被侵犯,雪穗坚信这种做法能夺走对方的灵魂,从这里可以看出,雪穗和亮司在童年遭遇的痛苦,深深的刻入了他们的心中,这种心中的创伤,永远无法愈合。同时亮司伪造了菊池是罪犯的假象,逼迫菊池交出亮司母亲桐原弥生子的幽会照片,除去当时命案的证据。如果说童年杀害野兽般的父亲被逼无奈的选择,那这一阶段已经可以看出这是人性自私的暴露,俩人为了保护对方的付出也逐渐变质,他们的人格开始逐渐扭曲,光明的信仰在他们心中彻底消失,开始了暗无边际的黑夜之旅。
  三 贪婪的欲望
  雪穗和亮司从小生活在“一个破破烂烂的地方,灰尘满天,一些小老百姓像虫子一样蠢蠢欲动,只有一双眼睛特别锐利,那是个丝毫大意不得的地方”。使得他们自小就明白现实的残酷与无奈,渴望改变,从自小生活的地方逃离出来,这也促使他们的欲望不断膨胀,贪婪逐渐暴露出来,同时为了生存不折手段。雪穗戴着虚伪的面具不惜伤害最好的朋友川岛江利子,换取社交舞社团的位置,不断设计身边的每一位人,从中获取最大的利益。而亮司通过组织卖淫、制作盗版软件、套取银行卡信息等非法活动获取不义之财。二人人性开始进一步的变得更为扭曲,“善”“恶”不分,东野圭吾通过平淡的诉述,充分的揭示了人性的贪婪一面,这种直白的描述,没有明确的表达出“善”与“恶”的界限,看似情节是出于二人生活的无奈,却看得每位读者心惊肉跳,直击了现实社会的冷漠与灰暗,从侧面揭示出人性的扭曲与变形。
  雪穗通过细致的设计与高宫结婚、引诱其外遇致使离婚,开设间高级定制服装店结识筱冢康晴,慢慢跻身于上流社会;而亮司也隐形埋名,化名秋吉雄一,过着小心翼翼的生活,两人的关系如同“枪虾”与“虾虎鱼”合作无间、互利共生,使两人的欲望达到了顶峰。   四 爱的牢笼
  我们将小说里的事件梳理后发现,“爱”是一条重要的贯穿小说始终的线索:亮司和雪穗的“爱”,是贯穿整个小说的主线。他们彼此是对方虚构的太阳,让自己不觉得黑暗。也是这份爱,让他们走到了白天的背面,他们的世界没有太阳,一直都是夜晚。为了短暂的光芒,在黑夜里行走。在故事的最后,亮司为雪穗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想将她送到永世的光明中,但雪穗,真实的内心却再也找不到倾诉的对象,她失去了自己的太阳。
  笹垣对职业的“爱”,使得他对案件穷追不舍,不让无辜的人再受牵连,阻止“恶之花”的生长,想让事件最终水落石出。
  礼子对雪穗的“爱”,却无法走进雪穗的内心。这种亲情始终无法温暖雪穗的心,从而也致使雪穗不愿被她拖累,被其“安乐死”。
  亮司母亲对儿子的“爱”的缺失:导致亮司人生的黑暗,使儿子一步步走向犯罪的深渊再也不能回头。
  典子轻信男人的“爱”,将氧化钾偷出来拿给亮司,成为亮司犯罪的帮凶。
  爱的终点本应是美好和幸福,在作者的笔下,爱变成了牢笼,困住了自己也困住了别人,变成人性深处美丑相交的一面。
  五 美与丑、善与恶的冲突
  在小说的始终,美与丑、善与恶不断的交替呈现,让读者产生强烈的感官冲击。
  小说的主人是彼此相爱的人,却因种种原因无法在一起,希望手牵手在太阳下散步都变成了奢望,即便付出了那么多人的生命,最后还是办不到,这种小说故事中核心的绝望念想,使故事的一切有如美丽的幌子,随着无数混乱、抑遏、哀伤的故事片段如同纪录片一样被一一还原。这种绝望的爱情,没有如胶似漆,没有苦苦相思,甚至似乎没有任何交集,只有这形同路人的冰冷感,但这种绝望的爱情却在男、女主人公的内心深处慢慢滋长,到最后却只剩下了一条条精心设计的诡计,以及冰冷的让人绝望的冷漠,嗅寻不到一丝的人情冷暖,主人公们抛弃了所有的温情,没有美丑,没有善恶,宛如在黑夜中孤独的行走,在故事的最后面对亮司的死亡,雪穗只是一句残酷的“我不认识”便转身离去,这样的结尾使读者感受到触目惊心的寒冷,以及故事背后那渴望被救赎的罪恶。
  雪穗在养母礼子的熏陶下成长为外表端庄秀丽、气质高雅迷人的大家闺秀,过去的一切仿佛不曾留下什么痕迹。但当涉及自己利益损害时,她狭隘、自私、嫉妒的内心一点儿没有改变,反而变本加厉。而亮司也因为保护雪穗的爱情,一步步走向无法回头的犯罪道路,永远也无法等到追诉期的终结。在他们身边没有值得牵挂、感恩、回报的人,似乎与整个社会都是对立起来的。即使这样,在他们心里依然有一个温暖的角落,也是照在暗夜中帮助他们前行的唯一光源——两人小时候在图书馆相遇的美好时光。图书馆是他们童年唯一的交集,两人彼此吐露心声,相互慰藉,使他们的“天空里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虽然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凭借着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我从来就没有太阳,所以不怕失去”。但同时也是他们噩梦开始的地方。在主人公两个人身上,反复展现出美与丑、善与恶的对立,纠结而又挣扎。男主角亮司对于“手牵手在太阳下散步”的渴望,但事实却因此注定无法实现的爱情的悲凉。就是因为这段爱情,东野圭吾才保留了日本文学一向迷恋的永恒悲伤。这令人动容的爱情与丝丝入扣的紧张推理悬念紧紧的联系在一起,使得故事的一切都有着深深的无奈与浓厚的情感。
  《白夜行》这部小说是东野圭吾中后期作品的比较典型的代表,他的推理小说突破了传统推理小说的限制,谁是犯人,案件如何发生,如何用离奇的情节吸引读者已经不再重要,作品里通过对犯罪的反思,展现更多关于社会性、人性的探讨,表现灵魂深处地呐喊。《白夜行》里描述的犯罪,也是因为无法改变的社会因素和人性的扭曲、变形而不断造成,人物内心的挣扎、斗争、冲突表现得淋漓尽致。东野圭吾带着自己独特的思考,翻开了推理小说新的一页。
  参考文献:
  [1] [日]东野圭吾,刘姿君译:《白夜行》,南海出版公司,2008年版。
  [2] 秦思思:《东野圭吾推理小说特色解析》,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
  [3] 牛丽:《从〈白夜行〉看东野圭吾侦探推理小说中的人性》,《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0年第7期。
  [4] 李雪:《浅析〈白夜行〉中的主人公形象塑造》,《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
  [5] 赵婧:《从与同名日剧的对比中看小说〈白夜行〉的叙事特点》,《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1期。
  (覃霄,桂林理工大学讲师)
其他文献
摘要 《老人与海》是美国小说家海明威的代表作,自问世以来广受好评。本文以自然生态、精神生态和社会生态为参照点,解读《老人与海》中体现出的生态关怀,引发对生态和谐这个恒久命题的深刻探索,进而分析人类自身的诸多困惑,指出人类必须维护三方面生态的和谐,否则将会受到大自然的严惩。  关键词:《老人与海》 生态关怀 自然生态 精神生态 社会生态  美国著名小说家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Ernest Mil
期刊
编者按:2014年3月26日,鲁迅文学院、《作家》杂志社与青岛出版社共同主办的“《后土》——农民的中国梦”青年作家叶炜作品学术研讨会在鲁迅文学院举行。研讨会由鲁迅文学院副院长李一鸣主持,张炯、雷达、胡平、梁鸿鹰、成曾樾、贺仲明、韩春燕、刘新生、范玉刚、北乔、郭艳等评论家、学者参加了研讨。本刊刊发研讨会发言综述及部分评论文章。  日前,“《后土》——农民的中国梦”青年作家叶炜作品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期刊
摘要 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美国女权主义文学不断涌动,夏洛特·帕金斯·吉尔曼作为当时杰出的女权主义者和作家,对于美国早期女权主义运动起到极为重要的主导作用。她的代表作《黄色墙纸》,以半自传体的写作方式向读者展示了当时父权社会对女性的霸权式操控从而导致女性自主意识的缺失,以及给女性身心带来的巨大伤害,最后以近乎疯癫的状态达到反抗父权社会的自我实现。本文阐述了小说中女性遭受的来自父权社会的压迫和禁锢
期刊
摘要 生态女性主义阐述了自然与女性之间的关系,认为女性从本质上是与自然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旨在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和男女平等意识,意图建立一个互依共存、两性和谐相处的世界。本文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的角度对薇拉·凯瑟的小说《我的安东尼亚》进行了充分地解读,呼吁女性和自然要挣脱父权制的枷锁,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完美统一。  关键词:生态女性主义 安东尼亚 自然 薇拉·凯瑟 和谐 
期刊
摘要 夏洛特·帕·吉尔曼的《黄色墙纸》和凯特·肖邦的《一小时的故事》都是反映19世纪女性争取自身自由和权利的著名短篇小说,然而不同作品中的两个女主人公“我”和马拉德夫人在争取自由和反抗男权主义的斗争中意识不同,而且受当时社会条件限制,她们争取自由的努力以疯癫和付出了生命为代价而结束。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两位女主人公在挣脱男权禁锢过程中的不同表现,解读女权主义运动从不自觉到自觉的渐变,以及在这两篇小说中
期刊
摘要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F·S·菲茨杰拉德最经典的作品,因为故事的情节与作者本人的亲身经历有很大的相似性而具有强烈的自传体色彩。故事的背景是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这段时期是传统的美国梦和工业化的美国文明的交替时期。在社会财富急剧膨胀的同时,传统的道德观和人生观与现代社会对财富的追求发生了激烈的碰撞。出身贫寒却雄心勃勃的盖茨比把富家美女黛西视作自己“美国梦”的化身,拼命追求,甚至不择手段,并最终
期刊
摘要 作为艺术长廊中经久不衰的女性形象,美国小说《飘》的女主人公斯嘉丽与中国小说《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都以其鲜活的个性及戏剧化的人生经历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塑造了两个独特而光芒四射的女性形象,同时,这两个女性形象又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了东西文化在女性价值观问题上的异同。本文拟从三个方面探讨斯嘉丽与林道静形象所透射出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斯嘉丽与林道静 女性形象 女性价值观 文化内涵
期刊
摘要 爱德华·艾比是一位常年居住在美国西南部沙漠的生态作家和环保先锋,他把自己称为一株独居在沙漠中的仙人掌,后世评论家因此把他称作“沙漠之子”。《孤独的沙漠》是爱德华·艾比的一部生态散文著作,文笔流畅优美,充满了智慧的闪光和思想的反叛精神,是美国生态文学史中可以与《寂静的春天》、《瓦尔登湖》相媲美的经典之作。  关键词:《孤独的沙漠》 唯发展主义批判 民族挽歌  20世纪后半期,美国文坛涌现出一批
期刊
摘要 《坎特维尔的幽灵》是奥斯卡·王尔德早期的一部短篇佳作。本文剖析了其中三组相互对立、交融的二元对立:传统与现代、艺术与现实、邪恶的幽灵与纯洁的孩子,指出二元对立有助于表现王尔德对英国传统文化与美国现代精神、唯美主义艺术与功利主义现实的批判和认同,并表达对人类苦难的同情与对纯真美好世界的向往,也使小说呈现出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关键词:奥斯卡·王尔德 《坎特维尔的幽灵》 二元对立 解构  引言 
期刊
摘要 夏洛蒂·勃朗特的作品特点是着力探讨女性问题。众多追随夏洛蒂·勃朗特文学作品的读者,都对其特殊的文学魅力进行了研究与探索,作品中强烈的反抗意识和鲜明的主观性是最为吸引读者的地方。在夏洛蒂·勃朗特所处的时代,女性受到较大的制约,传统观念规范着女性的思维、行为,传统的文学模型限定着女性的写作方向。因而,探讨和研究夏洛蒂·勃朗特的女性文学理念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女性 文学 《教师》 模仿男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