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杂”,跟“打杂”没啥关系,乃是套用开博(开博客)一词,意思是做个人杂志。该词的流行始于2007年初,有人说,这一年将是个人杂志元年,个人杂志将取代博客,成为新热点。
2007年1月底,陈鲁豫高调出席新闻发布会,宣布自己任主编的《豫约》电子杂志双周刊创刊。紧随其后,明星高圆圆和超女周笔畅也于情人节前后推出了自己的个人电子杂志。有名人第一博之称的徐静蕾也声称,要拉上韩寒、王朔一起做个人电子杂志《开啦》,计划4月推出。
在此之前,杨澜的电子杂志《澜LAN》和李静的纸媒体《女人帮•静》杂志则分别开启了国内个人杂志的电子形式和纸媒形式的先河。
名人“开杂”似乎成了一种时髦,不过“杂主们”却是各有各的想法。
“很多人在看电视《鲁豫有约》,但另一些人更喜欢通过网络这个平台。”谈起创办《豫约》的动机,陈鲁豫说希望通过电视和杂志的互动,从而使观众可以选择他们喜欢的方式来关注自己的节目。
《女人帮•静》的女主角、电视节目主持人李静开杂则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爱好,“做杂志是我的梦想”。
相比起来,杨澜显得更加务实。“一直有出版商说杨澜你可以做一本杂志,我说算了,如果要做一本纸介的杂志,前两三年都无法收回成本。不过,我们想有没有更简便,成本更小的方式做这样一件事?于是,我们在网上做成了一本《澜LAN》,只需要3个人。”
杨澜、李静、陈鲁豫创办自己的个人杂志都是受了同一个人的影响——她们的美国同行奥普拉,她们都曾坦言:“奥普拉是我的偶像。”
幕后者
奥普拉•温弗莉(OprahWinfrey),33岁成为美国电视节目的脱口秀女皇,48岁成为亿万富翁。1998年,她被《时代》杂志列为20世纪最具影响的100位人物。2000年4月,奥普拉和赫斯特杂志集团共同推出了《奥普拉杂志》(O,The Oprah Magazine),每期都以她为封面,200多页内容占八成是广告,却仍然吸引2500万读者,创办的第二年就创收1.4亿美元,现已成为全美销量排名第六的热门刊物。
或许,上述名人创办个人杂志其实是想复制中国版的《奥普拉杂志》神话,但个人杂志绝不会只是一个人办的杂志。
“《奥普拉杂志》成功有奥普拉个人的因素,但本质上是个生意,是围绕成功主持人衍生出的产品线,是有人(赫斯特杂志集团)嗅到了其中商业机会。”林穗文向《英才》阐述了他的观点。林穗文是《豫约》杂志的执行主编,其供职的万众传媒正是《豫约》的合作伙伴。
除了《澜LAN》杂志的投资方是杨澜自己的阳光传媒外,其他个人杂志都有其幕后者来负责运作。《女人帮•静》杂志的投资方是时尚集团,具体合作伙伴则是时尚旗下的《男人装》杂志;高圆圆、周笔畅的个人杂志则是由欣禾传媒来推动。
这些幕后势力正是名人开杂热的主力推动者。
《男人装》杂志主编瘦马找到李静,说要为她量身打造一本个人杂志的时候,李静还根本没听说过什么叫个人杂志。《豫约》的诞生也是由万众传媒主动找上门的,当时陈鲁豫的第一反应是将之同博客做对比。
不同于名人博客的推动只需要提供一个平台,个人杂志的幕后工作还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无论是纸质版还是电子版,个人杂志的运作跟现有的任何杂志运作基本一样,都配备有与其他杂志规模差不多的采编队伍,比如《豫约》的团队就有20多人,而《澜LAN》的3人组现在也添加了不少人口。
不仅如此,个人杂志的主编也基本来自传统媒体,如林穗文曾在《周末画报》、南方日报集团下的《城市画报》等纸媒工作过;《澜LAN》总编朱芸也曾是时尚类杂志《MADAME FIGARO虹》的执行主编。
当然,这些幕后制作团队也是各有各的算盘。在接受《英才》记者的访谈时,朱芸表示,《澜LAN》目标主要是为了做成一个网络社区;在万众传媒林穗文看来,《豫约》是为了丰富万众的产品线,在出版周期、内容以及针对的读者对象等方面填补公司已有原创杂志的缝隙;而《男人装》的执行主编王晓枫则表示时尚集团本身也需要寻找创立新杂志的机会,《男人装》本身也有女性读者,《女人帮•静》的创办回报了这部分读者。
“
内容秀
就《豫约》、《澜LAN》、《女人帮•静》三本杂志来说,给人感觉似乎是时尚生活类杂志的翻版,不同之处似乎是每期封面人物都是杂志女主角本人,有时也会出现个人的一些隐私和其社交圈,还有她们的采访视频或署名文章。
不过,要把个人杂志当作是个人写真秀那就错了。
“名人只是杂志外化的符号,或者说是杂志的代言人和更形象化的表达。”在王晓枫看来,个人杂志并没脱节于传统杂志,而是对传统杂志内容构成进行细分。
“李静的特点是真性情、有头脑、自信和努力。而《女人帮•静》的目标读者群也是像李静一样的女性群体,并让这个群体有归属感,给她们提供分享和互相帮助的平台。可以说李静的特点也正是杂志选材的标准。”王晓枫的观点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
朱芸认为,杨澜不仅仅是名流,其在环境变化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勤奋、积极的品性和不懈追求梦想的影响力更是相当一部分中国女性在婚姻、事业、学业等方面的生活典范。
“那些仅靠暴露名人隐私而获取人气的名人并不能做个人杂志,那些窥探者也不足以支撑起杂志所必须的读者群。个人杂志必须有个人内在的精髓来承载,要实现这个承载,需要个人投入很多。”王晓枫指出,名人办个人杂志要远比开博客所投入的精力和资源多得多。
这一点,《女人帮•静》女郎李静可谓感受颇深,“当时瘦马找到我,问了我三个问题。你有朋友么?朋友多么?你的朋友都是干什么的?这三个问题实际上代表瘦马需要的东西,即个人的社交圈。”李静不但要为自己的杂志提供想法、撰写文章、四处宣传,还贡献出了自己的社交圈,比如采访这些朋友,并邀请他们写专栏等。
每期《豫约》杂志出炉前,林穗文都要和陈鲁豫反复沟通,共同策划,“个人还得在杂志的方向上、题材上进行把握,看这些东西是否符合自己的特性。”林穗文说。
“
盈利模式
尽管创刊时间都不算长,但个人杂志的成长速度却很惊人。
《女人帮•静》虽然目前还未单独发行,但其所随刊物《男人装》是时尚集团旗下发行量最大的杂志,占了很大的发行优势,甚至有圈内人预测《女人帮•静》的品牌价值至少100万;而电子版的《豫约》推出短短两个月,就有10多万的读者;《澜LAN》有超过5000万下载量。
不过,这只是个开始。李静笑言:“目前的杂志只能打50分,不过杂志已经慢慢有李静的味道了。今年还是双刊发行,杂志厚度增加了很多,内容更加完整。等时机成熟,杂志就会独立出来运作发行。”
国外,《奥普拉杂志》有上亿创收,国内,个人杂志发展蓬勃,或许正是这些示范效应,让后来者蜂拥而上。对此,王晓枫评价道:“个人杂志市场呈现的是可能的繁荣,但也表明众望所归,市场上有这方面的需求。此外,只要定位清楚,个人杂志可以抗衡传统的女性杂志,比如《女人帮•静》的定位和读者在传统杂志中都可找到。”
现在,这些市场的先行者们充满自信,无论林穗文、王晓枫或是李静,都认为不会有绝对竞争出现,因为个人杂志的气质、魅力是不可复制的,吸引的读者也不一样。
关于三本杂志的盈利模式,《女人帮•静》考虑两年后独立出来,单独发行,盈利点是广告和发行收入;而《澜LAN》和《豫约》则都排除了收费阅读和广告为主的模式,更多的是想做成社区,吸引更多人气,通过整合产品来弄个新的盈利模式。比如,除了《澜LAN》外,阳光旗下还有日刊的电子《天下女人》,针对的是更小的女性读者。万众旗下的杂志则更多,林穗文认为各种不同产品定位,辐射不同群体的杂志加上发行渠道和平台会形成一个圈,当圈不断往外扩时,则会有利益产生。
2007年1月底,陈鲁豫高调出席新闻发布会,宣布自己任主编的《豫约》电子杂志双周刊创刊。紧随其后,明星高圆圆和超女周笔畅也于情人节前后推出了自己的个人电子杂志。有名人第一博之称的徐静蕾也声称,要拉上韩寒、王朔一起做个人电子杂志《开啦》,计划4月推出。
在此之前,杨澜的电子杂志《澜LAN》和李静的纸媒体《女人帮•静》杂志则分别开启了国内个人杂志的电子形式和纸媒形式的先河。
名人“开杂”似乎成了一种时髦,不过“杂主们”却是各有各的想法。
“很多人在看电视《鲁豫有约》,但另一些人更喜欢通过网络这个平台。”谈起创办《豫约》的动机,陈鲁豫说希望通过电视和杂志的互动,从而使观众可以选择他们喜欢的方式来关注自己的节目。
《女人帮•静》的女主角、电视节目主持人李静开杂则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爱好,“做杂志是我的梦想”。
相比起来,杨澜显得更加务实。“一直有出版商说杨澜你可以做一本杂志,我说算了,如果要做一本纸介的杂志,前两三年都无法收回成本。不过,我们想有没有更简便,成本更小的方式做这样一件事?于是,我们在网上做成了一本《澜LAN》,只需要3个人。”
杨澜、李静、陈鲁豫创办自己的个人杂志都是受了同一个人的影响——她们的美国同行奥普拉,她们都曾坦言:“奥普拉是我的偶像。”
幕后者
奥普拉•温弗莉(OprahWinfrey),33岁成为美国电视节目的脱口秀女皇,48岁成为亿万富翁。1998年,她被《时代》杂志列为20世纪最具影响的100位人物。2000年4月,奥普拉和赫斯特杂志集团共同推出了《奥普拉杂志》(O,The Oprah Magazine),每期都以她为封面,200多页内容占八成是广告,却仍然吸引2500万读者,创办的第二年就创收1.4亿美元,现已成为全美销量排名第六的热门刊物。
或许,上述名人创办个人杂志其实是想复制中国版的《奥普拉杂志》神话,但个人杂志绝不会只是一个人办的杂志。
“《奥普拉杂志》成功有奥普拉个人的因素,但本质上是个生意,是围绕成功主持人衍生出的产品线,是有人(赫斯特杂志集团)嗅到了其中商业机会。”林穗文向《英才》阐述了他的观点。林穗文是《豫约》杂志的执行主编,其供职的万众传媒正是《豫约》的合作伙伴。
除了《澜LAN》杂志的投资方是杨澜自己的阳光传媒外,其他个人杂志都有其幕后者来负责运作。《女人帮•静》杂志的投资方是时尚集团,具体合作伙伴则是时尚旗下的《男人装》杂志;高圆圆、周笔畅的个人杂志则是由欣禾传媒来推动。
这些幕后势力正是名人开杂热的主力推动者。
《男人装》杂志主编瘦马找到李静,说要为她量身打造一本个人杂志的时候,李静还根本没听说过什么叫个人杂志。《豫约》的诞生也是由万众传媒主动找上门的,当时陈鲁豫的第一反应是将之同博客做对比。
不同于名人博客的推动只需要提供一个平台,个人杂志的幕后工作还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无论是纸质版还是电子版,个人杂志的运作跟现有的任何杂志运作基本一样,都配备有与其他杂志规模差不多的采编队伍,比如《豫约》的团队就有20多人,而《澜LAN》的3人组现在也添加了不少人口。
不仅如此,个人杂志的主编也基本来自传统媒体,如林穗文曾在《周末画报》、南方日报集团下的《城市画报》等纸媒工作过;《澜LAN》总编朱芸也曾是时尚类杂志《MADAME FIGARO虹》的执行主编。
当然,这些幕后制作团队也是各有各的算盘。在接受《英才》记者的访谈时,朱芸表示,《澜LAN》目标主要是为了做成一个网络社区;在万众传媒林穗文看来,《豫约》是为了丰富万众的产品线,在出版周期、内容以及针对的读者对象等方面填补公司已有原创杂志的缝隙;而《男人装》的执行主编王晓枫则表示时尚集团本身也需要寻找创立新杂志的机会,《男人装》本身也有女性读者,《女人帮•静》的创办回报了这部分读者。
“
内容秀
就《豫约》、《澜LAN》、《女人帮•静》三本杂志来说,给人感觉似乎是时尚生活类杂志的翻版,不同之处似乎是每期封面人物都是杂志女主角本人,有时也会出现个人的一些隐私和其社交圈,还有她们的采访视频或署名文章。
不过,要把个人杂志当作是个人写真秀那就错了。
“名人只是杂志外化的符号,或者说是杂志的代言人和更形象化的表达。”在王晓枫看来,个人杂志并没脱节于传统杂志,而是对传统杂志内容构成进行细分。
“李静的特点是真性情、有头脑、自信和努力。而《女人帮•静》的目标读者群也是像李静一样的女性群体,并让这个群体有归属感,给她们提供分享和互相帮助的平台。可以说李静的特点也正是杂志选材的标准。”王晓枫的观点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
朱芸认为,杨澜不仅仅是名流,其在环境变化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勤奋、积极的品性和不懈追求梦想的影响力更是相当一部分中国女性在婚姻、事业、学业等方面的生活典范。
“那些仅靠暴露名人隐私而获取人气的名人并不能做个人杂志,那些窥探者也不足以支撑起杂志所必须的读者群。个人杂志必须有个人内在的精髓来承载,要实现这个承载,需要个人投入很多。”王晓枫指出,名人办个人杂志要远比开博客所投入的精力和资源多得多。
这一点,《女人帮•静》女郎李静可谓感受颇深,“当时瘦马找到我,问了我三个问题。你有朋友么?朋友多么?你的朋友都是干什么的?这三个问题实际上代表瘦马需要的东西,即个人的社交圈。”李静不但要为自己的杂志提供想法、撰写文章、四处宣传,还贡献出了自己的社交圈,比如采访这些朋友,并邀请他们写专栏等。
每期《豫约》杂志出炉前,林穗文都要和陈鲁豫反复沟通,共同策划,“个人还得在杂志的方向上、题材上进行把握,看这些东西是否符合自己的特性。”林穗文说。
“
盈利模式
尽管创刊时间都不算长,但个人杂志的成长速度却很惊人。
《女人帮•静》虽然目前还未单独发行,但其所随刊物《男人装》是时尚集团旗下发行量最大的杂志,占了很大的发行优势,甚至有圈内人预测《女人帮•静》的品牌价值至少100万;而电子版的《豫约》推出短短两个月,就有10多万的读者;《澜LAN》有超过5000万下载量。
不过,这只是个开始。李静笑言:“目前的杂志只能打50分,不过杂志已经慢慢有李静的味道了。今年还是双刊发行,杂志厚度增加了很多,内容更加完整。等时机成熟,杂志就会独立出来运作发行。”
国外,《奥普拉杂志》有上亿创收,国内,个人杂志发展蓬勃,或许正是这些示范效应,让后来者蜂拥而上。对此,王晓枫评价道:“个人杂志市场呈现的是可能的繁荣,但也表明众望所归,市场上有这方面的需求。此外,只要定位清楚,个人杂志可以抗衡传统的女性杂志,比如《女人帮•静》的定位和读者在传统杂志中都可找到。”
现在,这些市场的先行者们充满自信,无论林穗文、王晓枫或是李静,都认为不会有绝对竞争出现,因为个人杂志的气质、魅力是不可复制的,吸引的读者也不一样。
关于三本杂志的盈利模式,《女人帮•静》考虑两年后独立出来,单独发行,盈利点是广告和发行收入;而《澜LAN》和《豫约》则都排除了收费阅读和广告为主的模式,更多的是想做成社区,吸引更多人气,通过整合产品来弄个新的盈利模式。比如,除了《澜LAN》外,阳光旗下还有日刊的电子《天下女人》,针对的是更小的女性读者。万众旗下的杂志则更多,林穗文认为各种不同产品定位,辐射不同群体的杂志加上发行渠道和平台会形成一个圈,当圈不断往外扩时,则会有利益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