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学科不同于其它学科,它本身与德育有着密切地联系,曾经在小学低年级中还有过语文与思想品德的合订教材,所以说语文教材选取的课文,尽管体裁、题材、风格等不同,但一定都是达到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有机统一,尤其是以文学作品为主的教学内容更显示德育的特殊优势(新课程的教材特多),它以鲜明的形象,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感情,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能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的、高尚的道德熏陶。
语文课文选取了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有塑造人物大公无私、心灵崇高,刚正不阿的;有描写祖国大好河山,表现自然美的;有表现语言音乐美,文字建筑美,诗句音律美的古今诗歌……这些课文都以不同的方式体现了作品的内在美,富有质朴美感性。“诗言志,言为心声”这是每一部文学作品和每一篇精美佳作传播、宣扬的方式,都凝结着作者的苦心,执着地表现着作者的人生追求,传达着作者的喜怒哀乐,凝聚着人类情感的各个方面。这种作用是直观的、形象的、整体的,对学生的影响深远。学生学习了这些课文,一方面感受到祖国的语言文字美,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也使学生产生与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绪体验。语文学科课时多,教学时间长,学生几乎每天接触课本中思想性较强的课文,耳濡目染,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它所产生的教育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和道德品质形成的时期,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在此期间对他进行相应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再合适不过了。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在语言文字训练中渗透思想教育
在语文讲读课文中,思想教育与语言文字训练应该是融为一体的,没有离开语言文字的思想内容,也没有缺乏思想内容的语言文字,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所以,小学语文教材选了大量文质兼美、思想性较强的文章。这些文章运用生动的语言塑造了各种具体形象,或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反映高尚的道德情操。因而,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就要从课文的字、词、句入手,启发学生品味作者是如何巧妙地遣词造句的,通过这一手段,让学生感知课文内的具体情节,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让活生生的形象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从而在思想感情上收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比如《十里长街送总理》的第一段中,描写了人们在长安街两旁焦急等待周总理灵车的悲壮场面。“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对青年夫妇……他们挤下人行道,探着身子张望……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互相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在教学这一段时,教师可以抓住与中心思想密切相关的语句,加以必要点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如“拄着”、“背靠”、“挤下”、“探着”、“踮着脚望着,望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细加推敲,让他们想想这些语句表现了人们什么思想,并深入领会作者的匠心所在,从人们的动作中体会人们焦急的心情,从而体会“人民总理人民爱”的思想内容。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又发挥了课文的教育感染作用。从而使学生受到热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教育。再如《三人行》中“王吉文醒来的时候……”这段描写,突出了战士高度的革命责任感和革命战士间生死与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深情厚谊,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二、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思想感情
古人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彼讨源,虽能心显。”这就是说作者在生活中吸取了一定的思想内容,而后才动笔写文章,所以在文章中就一定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或爱、或恨、或悲、或喜。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就是帮助学生正确、深入地理解课文的过程,引导学生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有感情地反复朗读,作者流露于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容易对学生产生共鸣,能深深地感染学生,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如《大海的歌》一文中,有这么三句话:
(1)展现在我眼前的是蓝天、白云,碧绿的大海,正从东方升起的朝阳。
(2)船头飞溅起来的浪花唱着欢乐的歌。
(3)咱们自己的石油钻探船,我仿佛听见大海正在唱着一曲新歌。
第一句话描写了四样景物,蓝、白、绿、红构成了一幅色彩鲜艳而又美丽的风景画,可见作者的心情是多么的愉快,所以在朗读时要指导学生用优美的语调读出作者的愉悦之情;第二句是写浪花在唱歌。浪花怎么会唱歌呢?其实是作者看到海港繁荣的景象后,自己心里高兴地唱着歌。这里可以指导学生用欢快的语调来读,高兴得就像自己在心里唱歌一样;第三句中的“咱们”指的是我们中国,说以前我国没有石油钻探船,现在我们国家可以自己制造了。这句话就是借大海的歌来表达作者的喜悦之情,来歌颂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成就。这里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激昂的语调来读,把自己的自豪之情表达出来。通过读,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欣赏优美的语句,另一方面又自觉地接受思想教育。
三、联系学生实际,深化思想教育
在语文课上,教师要凭借教材,坚持正面启发、诱导,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在领悟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倾吐自己内心的感受,相互启发,从而进一步受到课文思想的熏陶和感染。如《我的弟弟“小萝卜头”》一课,教师可以在课上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与“小萝卜头”进行比较。“小萝卜头吃的是残羹冷饭,住的是阴暗潮湿的监狱,穿的是破得不能再破的衣服,写字用的是短得不能再短的笔头,那么你呢?”让学生想想自己和小萝卜头一样大的时候生活是怎么样的,从而对“小萝卜头”小小年纪在监狱里的非人生活充满同情,激起学生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痛恨,受到要胸怀远大理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刻苦学习的教育,并逐渐转为自己的行动。
总的来说,作为教育者应明白,教育的任务不是单纯地传播现成的知识,而是注重人的潜质的开掘,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渗透,教师应做到合理运用教材,独辟蹊径,充分发挥学科特点,整合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无声的深入学生的心田。
语文课文选取了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有塑造人物大公无私、心灵崇高,刚正不阿的;有描写祖国大好河山,表现自然美的;有表现语言音乐美,文字建筑美,诗句音律美的古今诗歌……这些课文都以不同的方式体现了作品的内在美,富有质朴美感性。“诗言志,言为心声”这是每一部文学作品和每一篇精美佳作传播、宣扬的方式,都凝结着作者的苦心,执着地表现着作者的人生追求,传达着作者的喜怒哀乐,凝聚着人类情感的各个方面。这种作用是直观的、形象的、整体的,对学生的影响深远。学生学习了这些课文,一方面感受到祖国的语言文字美,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也使学生产生与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绪体验。语文学科课时多,教学时间长,学生几乎每天接触课本中思想性较强的课文,耳濡目染,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它所产生的教育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和道德品质形成的时期,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在此期间对他进行相应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再合适不过了。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在语言文字训练中渗透思想教育
在语文讲读课文中,思想教育与语言文字训练应该是融为一体的,没有离开语言文字的思想内容,也没有缺乏思想内容的语言文字,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所以,小学语文教材选了大量文质兼美、思想性较强的文章。这些文章运用生动的语言塑造了各种具体形象,或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反映高尚的道德情操。因而,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就要从课文的字、词、句入手,启发学生品味作者是如何巧妙地遣词造句的,通过这一手段,让学生感知课文内的具体情节,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让活生生的形象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从而在思想感情上收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比如《十里长街送总理》的第一段中,描写了人们在长安街两旁焦急等待周总理灵车的悲壮场面。“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对青年夫妇……他们挤下人行道,探着身子张望……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互相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在教学这一段时,教师可以抓住与中心思想密切相关的语句,加以必要点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如“拄着”、“背靠”、“挤下”、“探着”、“踮着脚望着,望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细加推敲,让他们想想这些语句表现了人们什么思想,并深入领会作者的匠心所在,从人们的动作中体会人们焦急的心情,从而体会“人民总理人民爱”的思想内容。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又发挥了课文的教育感染作用。从而使学生受到热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教育。再如《三人行》中“王吉文醒来的时候……”这段描写,突出了战士高度的革命责任感和革命战士间生死与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深情厚谊,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二、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思想感情
古人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彼讨源,虽能心显。”这就是说作者在生活中吸取了一定的思想内容,而后才动笔写文章,所以在文章中就一定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或爱、或恨、或悲、或喜。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就是帮助学生正确、深入地理解课文的过程,引导学生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有感情地反复朗读,作者流露于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容易对学生产生共鸣,能深深地感染学生,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如《大海的歌》一文中,有这么三句话:
(1)展现在我眼前的是蓝天、白云,碧绿的大海,正从东方升起的朝阳。
(2)船头飞溅起来的浪花唱着欢乐的歌。
(3)咱们自己的石油钻探船,我仿佛听见大海正在唱着一曲新歌。
第一句话描写了四样景物,蓝、白、绿、红构成了一幅色彩鲜艳而又美丽的风景画,可见作者的心情是多么的愉快,所以在朗读时要指导学生用优美的语调读出作者的愉悦之情;第二句是写浪花在唱歌。浪花怎么会唱歌呢?其实是作者看到海港繁荣的景象后,自己心里高兴地唱着歌。这里可以指导学生用欢快的语调来读,高兴得就像自己在心里唱歌一样;第三句中的“咱们”指的是我们中国,说以前我国没有石油钻探船,现在我们国家可以自己制造了。这句话就是借大海的歌来表达作者的喜悦之情,来歌颂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成就。这里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激昂的语调来读,把自己的自豪之情表达出来。通过读,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欣赏优美的语句,另一方面又自觉地接受思想教育。
三、联系学生实际,深化思想教育
在语文课上,教师要凭借教材,坚持正面启发、诱导,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在领悟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倾吐自己内心的感受,相互启发,从而进一步受到课文思想的熏陶和感染。如《我的弟弟“小萝卜头”》一课,教师可以在课上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与“小萝卜头”进行比较。“小萝卜头吃的是残羹冷饭,住的是阴暗潮湿的监狱,穿的是破得不能再破的衣服,写字用的是短得不能再短的笔头,那么你呢?”让学生想想自己和小萝卜头一样大的时候生活是怎么样的,从而对“小萝卜头”小小年纪在监狱里的非人生活充满同情,激起学生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痛恨,受到要胸怀远大理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刻苦学习的教育,并逐渐转为自己的行动。
总的来说,作为教育者应明白,教育的任务不是单纯地传播现成的知识,而是注重人的潜质的开掘,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渗透,教师应做到合理运用教材,独辟蹊径,充分发挥学科特点,整合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无声的深入学生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