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财险“血”未满怎复活?

来源 :经理人·中国保险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yan12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渤海财险来说,亟待解决的问题并非只是资金问题。如何扭转连年亏损的局面,才是公司当下必须跨过的“鸿沟”。
  陷入“贫血”多年的渤海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渤海财险”)关键时刻终于得到股东输血。渤海财险起家于天津,由天津的国有骨干企业发起设立,2005年10月18日开业,是首家总部设在天津的全国性财产保险公司。
  2021年6月中旬,天津银保监局发布批复文件显示,批准渤海财险增加注册资本金约3.48亿元。增资后,渤海财险的注册资本金从16.25亿元变更为19.73亿元。
  原有部分股东注资也是无奈之举。2021年一季度,渤海财险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已降至106.62%,同比下降6.32%,偿付能力评级由B级降到C级。
  据此前增资公告显示,拟增资的3.6亿元由第一大股东天津市泰达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出资1.46亿元,增资后持股比例不变,为40.62%;原股东之一的天津渤海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出资2.14亿元,升为第二大股东,持股16.06%;第二大股东澳大利亚保险集团由于未参与此次增资,其持股比例由16.92%下降至13.93%,退居第三;其他国有股东的持股比例亦相应下降。
  不过,一次“输血”能否救渤海财险于水火,还得看公司近年的经营状况。
  偿付能力连年下滑直逼监管红线
  渤海财险近年来的财报显示,其偿付能力一直在监管红线上苦苦挣扎。
  财报数据显示,2012年渤海財险偿付能力充足率为525%,其后就开始持续下滑,一路下降到2018年的140.20%。此后更是难以扭转颓势,到2019年四季度其核心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直接跌至112.61%,在财险公司中垫底,成为当时唯一一家综合偿付能力低于120%的财险公司。2020年二季度末,稍有回升至123.47%,但在2021年第一季度随即下滑至106.62%。
  同时,值得关注的是,公司2019年4季度、2020年1季度风险综合评级均为C级。
  据银保监会发布《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规定,一旦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低于100%,银保监会应采取监管谈话,要求险企提交预防偿付能力充足率恶化或完善风险管理的计划,限制董事、监事、高管薪酬水平,限制向股东分红等四项全部措施,此外还可责令增加资本金、停止部分或全部新业务等。
  事实上,监管层也高度关注渤海财险的偿付能力持续不佳的问题。2020年5月,公司收到银保监会下发的《监管函》,要求公司管理层制定改善偿付能力充足率的工作计划,切实加快推进增资扩股工作;同时加强经营管理,调整业务结构,扭转持续亏损的不利局面。
  对此,渤海财险在报告中表示,2019年底在接受监管约谈后,管理层就谈话内容第一时间向主要股东单位进行了汇报,并结合实际情况,根据监管要求作出经营管理安排,及时向监管部门报告公司偿付能力风险防范方案及实施计划。2020年上半年公司持续关注偿付能力情况,制定偿付能力应急预案。积极与股东单位沟通,制定了增资扩股方案,力争在三季度增资到位。
  尽管增资最终推迟了将近一年才完成,而且增值额也仅是险险将渤海财险的偿付能力拉高一线,但若公司不能有效转变业务模式,提升经营模式,那么再度需要“输血”的日子不会太久。
  “输血”治标不治本
  对于渤海财险来说,亟待解决的问题并非只是资金问题。如何扭转连年亏损的局面,才是公司当下必须跨过的“鸿沟”。
  公开数据显示,渤海财险成立成立16年来,仅在2009年、2015年以及2020年分别实现0.57亿元、1.05亿元、0.075亿元的盈利,其他年份均亏损,2016年-2019年,渤海财险净利润分别亏损0.18亿元、1.94亿元、1.12亿元、3.57亿元。2020年终于扭亏为盈,但也只是实现了0.07亿元的微利润,对于公司经营所需的资金来说根本就是九牛一毛(见下图表)。
  过度依赖车险业务是造成公司连年亏损的“罪魁祸首”。数据显示,车险在渤海财险的保费收入贡献中占据了大半江山,2017年-2019年分别为91.27%、88.6%、88%,而承保利润却始终处于亏损状态,同期分别亏损3.1亿元、2.37亿元、4.5亿元,均超过公司总体净亏损数额。
  车险综改后,中小财险处境愈发艰难。在此背景下,转型谋求非车险业务板块成为唯一出路。渤海财险也积极进行各种探索,包括两次引战混改的尝试。
  2016年底,民营上市企业美锦能源拟斥资不超过6亿元入股渤海财险。但在2018年7月,增资项目终止,美锦能源表示:“由于近来市场环境、监管环境发生变化,双方对自身发展战略、产业布局进行了调整,经协商,终止此次增资事宜”。
  2019年末,渤海财险在天津产权交易中心挂牌不超过10亿元的增资项目,对应持股比例不超过29.74%,然而经过一年的挂牌,四次延后增资截止日,仍然没有盼来合适的战略投资者。
  引资困难是中小财险公司的共同窘境,也凸显出中小财险转型之困难重重。
  转型难
  2019年度年中工作会上,渤海财险总经理阳建军提出“推进车险有质量增长”、“加快推进非车险专业化特色化发展”等工作重点。但根据渤海财险2020年业绩报告显示,其车险保费占总保费比例仍高达87.75%,调整效果乏善可陈。
  在2021年的一季度非车险条线工作会议上,渤海财险分管非车险部的总经理助理毛明光更是放言:“做好非车险是最大的政绩,不做非车险是最大的失职。车险综合改革前后三年,是行业非车险转型发展的窗口期。公司实现长远发展,必须要大力推进非车险发展,努力提高非车险业务规模占比。”
  面对各种待解的难题,正如其国资股东所言 “渤海财险正面临生死存亡,必须抛开一切进行彻底的市场化改革”。但经营非车险业务显然对险企提出了更高的资本要求。中证鹏元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在一份评级报告中指出,非车险业务对产品设计、精算、技术应用的要求较高,而多数中小财险公司对于非车险业务运营经验不足,专业性水平有待提升。“中小财险公司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其战略发展容易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自身专业管理能力不足的问题,盲目拓展非车险业务易使业务潜藏更大风险。”
其他文献
财富的宽度、长度,与财富的高度一样重要,只有做足理财规划与风险规避之后,才可以毫无后顾之忧地在事业上乘风破浪。  如果说,拥有着珠宝家世背景的吴晓静好比一块尚未修饰的璞玉,那么此后的每一段经历,从日语翻译跨界到保险财富管理,再到高端医疗健康行业,事业上的勇攀高峰以及心态上的不断进取,在经年累月中已经慢慢把她雕琢成一颗通透、美丽又闪耀的珠宝,历久而弥新。  保险能一直立于不败之地  2007年,吴晓
期刊
海外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主要分为强制保险和自愿保险为主、强制保险为辅两种模式。除环责险外,巨灾保险、混动车保险、绿色建筑保险和碳排放信用保险等绿色创新型产品也已纷纷落地。  2021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要求发展绿色保险、发挥保险费率调节机制作用。  2006年以来,国务院、环保总局、银保监会等相关部门积极构建涵盖各项政策指导意见、管理办法、发展规划
期刊
中国太平重资产打造了CCRC社区梧桐人家,目前是全国最大的单体项目;公司同时甄选符合标准的优质第三方养老机构,合作运营。两条腿走路下,通过引入美国水印公司的成熟模式,公司构建了养老社区的运营模式。  2015年,中国太平经原保监会批准,设立了国内第二家养老产业投资管理平台——太平养老产业管理公司,正式涉入养老产业。  在此之前,中国太平就已试水投资运作养老地产项目,其首个“太平小镇”旗舰项目——上
期刊
在“9073”养老体系下,机构养老需求存在巨大缺口。具有资金规模大、负债久期长、品牌信誉高、产业整合能力强等特点的保险公司,必然成为高端养老市场的主力“玩家”。  无论是在地域的布局还是产品研发方面,与其他民间资本“散兵游勇”式的打法相比,实力雄厚的保险机构更像是集团军作战,虽然耗资巨大,但更容易形成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  为了打造“保险+醫疗+养老”产业链,保险公司还重金投入相关产业企业。截至2
期刊
短期看,投资养老社区不仅有利于保险公司销售与之挂钩的产品,对销售业绩产生协同效应,还可以帮助公司提高中高端客群的市场占有率。长期看,通过养老社区带来的保单,保险公司可获取非常可观的利差收入,再叠加养老社区的运营盈利,使得公司获得长期持续的回报。  由于中国险企养老社区仍处于初期阶段,“只租不售”的监管要求也使险企养老社区的投资回报周期较长。  养老社区的项目成本由拿地成本、开发成本加上后期运营成本
期刊
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统筹规范银行业保险业关联交易监管。吸收整合银行业保险业两方面制度优势,既统一关联交易管理规则,又兼顧不同类型机构特点,力争实现监管标准一致性基础上的差异化监管。  二是明确了监管总体原则。银行保险机构应当维护公司经营的独立性,提高市场竞争力,控制关联交易的数量和规模,重点防范向股东及其关联方进行利益输送风险,避免多层嵌套等复杂安排。  三是坚持问题导向。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和穿透
期刊
合理的投资配置、严格的风险把控、可期的预期收益,一个“守”字,是刘超对客户的承诺。  “如果未来想做财富管理,一定要到中国,因为随着中国的崛起,中高净值的人群及市场需求也会越来越庞大,这对从业人员来说将是巨大的舞台和机遇。”刘超在英国北安普顿大学就读会计与金融硕士时,他的授课老师曾说了这样一句话。正是这句话,点燃了刘超走上财富管理道路的星星之火。  综合类财富管理  硕士毕业后,刘超毅然决然回国发
期刊
保險业与健康管理和养老产业有着天然的纽带和深度的合作空间,构建全方位、全场景、全覆盖的“保险+健康+养老”生态圈,正在成为保险业新的增长引擎。对保险公司来说,投资养老社区,中短期内可以推动相关产品销售,获取高端客户资源,抵抗经济下行周期和低利率带来的冲击;长期而言可通过介入养老社区、健康管理服务、医疗服务等,可获得大量的客户健康数据,进一步优化保险产品费率与条款,持续提高业务竞争力。  目前头部险
期刊
作为国家农业大灾风险保障机制的核心,中国农再将实行约定分保与市场化分保相结合的经营模式,并主导中国农险向“普惠型农业保险”+“补充型农业保险”模式转变。  2021年5月26日,成立未满半年的中国农业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农再”)发布了2021年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这是公司的首份偿付能力报告,也是给市场提交的第一份成绩单。报告显示,一季度公司实现保险业务收入36.01亿元,净利润-3.15
期刊
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的罚单近期密集抛向保险业。2021年一季度,25家财险公司共被罚款4243.6万元,26家寿险公司共计被罚2093.8万元。在罚单中,虚列费用(套取费用)、编制虚假报告材料、财务业务数据不真实、欺骗投保人、给予投保人保险合同以外的利益等高频词汇,在近几年的行政处罚书中也年年出现。  这些违法违规行为禁而不止的背后驱动力,是在保险传统代理人销售模式下,保险公司基层机构管理人员利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