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应用无缝隙护理模式的效果评价

来源 :家庭心理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ji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急诊科应用无缝隙护理模式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5年1月急诊科病人200例,将其按奇偶数字法随机分为无缝组与常规组,每组各有病人100例。常规组病人采用常规方式行护理干预;无缝组病人采用无缝隙护理模式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抢救物品完好度和护理合格率。结果:①无缝组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经统计学卡方参数检验显示有显著差异,P<0.05;②无缝组病人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抢救物品完好度明显高于常规组,经统计学卡方参数检验显示有显著差异,P<0.05;③无缝组护理合格率明显高于常规组,经统计学卡方参数检验显示有显著差异,P<0.05。④无缝组病人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经统计学t参数检验显示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将无缝隙护理模式方法应用于急诊科病人护理中,其能够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风险事件的重视度,有效避免或减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能够提高抢救物品完好度,以更好实施抢救工作;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和各项护理工作的合格率,为临床护理工作改善提供基础;同时还有利于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改善护患纠纷情况。
  关键词:急诊科;无缝隙护理模式;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271-02
  目前,随着社会发展及医疗技术水平提高,人们对临床护理工作的要求也在不斷提升,现代临床护理理念也从以疾病为中心逐渐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1]。无缝隙护理模式是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方法,其极具人性化,在保证护理过程完整性和连续性同时,最终达到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及病人满意度的效果[2]。急诊科病人疾病复杂,且病情危重,多数病人属抢救病人,在治疗时间性上要求较高,增加了临床护理难度[3]。为了探讨急诊科应用无缝隙护理模式的效果,本文选取急诊科病人100例,采用无缝隙护理模式,效果比较明显,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8月~2015年1月急诊科病人200例,将其按奇偶数字法随机分为无缝组与常规组,每组各有病人100例。100例无缝组病人中:男61例,女39例;年龄在17—80岁,平均年龄为(41.64±10.42)岁。100例常规组病人中:男68例,女32例;年龄在23—79岁,平均年龄为(42.52±10.32)岁。两组病人一般资料经过统计学检验显示可比性良好。
  1.2 方法
  常规组病人采用常规方式行护理干预:在接到患者家属的急救电话时由120救护站出车进行患者的接诊,并与此同时与患者家属联系,进行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及目前身体状况的进一步了解,并做好治疗准备。在救护车到达后迅速给予患者吸氧等治疗,并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同时联系急救室做好治疗准备。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需迅速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在对患者家属进行患者详细病史的问诊的同时将患者迅速转移至急诊抢救室,并迅速帮助患者建立静脉输液通路,进行常规血液学检测、生化功能检查、凝血功能检测、心电图检查、血压检测等,并迅速通知相关科室如神经内科、影像科等科室医师,及时对患者进行救治;在患者完成各项检查后及时汇总检查结果。在急诊护理中,护理人员需在患者及其家属入院治疗期间及时为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简要的相关疾病知识介绍,同时需对患者进行安慰、鼓励,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同时,对患者治疗环境保持舒适通风和整洁,以提高患者的治疗舒适度。护士每天按时查房,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常规检测病人疾病的相关指标,统一进行饮食指导,常规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对病人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将病情告知病人。
  无缝组病人采用无缝隙护理模式行护理干预:①病房的重组与优化。②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急诊护理培训工作。③制定具有条理性的抢救流程。④建立急诊绿色通道。⑤风险评估。
  1.3 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抢救物品完好度和护理合格率。其中,满意度:将我院自行设计的病人满意度调查表发放病人,其包括满意、一般、不满意三项内容[4],病人在相应选项下划勾即可,护理人员不在场情况下,由病人采用不记名方式自行完成填写。风险事件:观察两组病人压疮、坠床、跌倒、导管相关感染、导管滑脱、静脉外渗等发生情况并统计。护理合格率:护理合格率包括医疗考试合格率、医疗操作合格率、护理文书记录合格率。
  1.4 统计学处理
  病人一般资料和护理结果等数据均采用SPSS 19.0软件处理,均数±标准差为年龄、护理质量评分等计量数据表示方法,均数组间比较行t检验,百分率为性别、满意度、合格率等计数数据表示方法,百分率组间比较行卡方检验,将P<0.05为标准,判断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满意度比较
  无缝组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经统计学卡方参数检验显示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2.2风险事件和抢救物品完好度比较
  无缝组病人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抢救物品完好度(98.0%)明显高于常规组(64.0%),经统计学卡方参数检验显示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2.
  2.3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无缝组病人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经统计学t参数检验显示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3.
  2.4护理合格率比较
  无缝组护理合格率明显高于常规组,经统计学卡方参数检验显示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4.
  3、 讨 论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疾病发生的潜在危险也越多。急诊患者疾病发生突然、患者病情不稳定,可能发生恶化或加重,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和预后。能够尽量缩短确诊和救治时间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有效途径。很多患者发生病情误诊或病情忽视未能够接受及时治疗和处理,是造成患者病情恶化或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急诊科中良好有效的护理方法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促进病人的康复,在本次研究中,对常规组病人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而无缝组病人实施了无缝隙护理模式,措施为: ①病房的重组与优化。首先,将散布于各个科室的常用于急诊的检查和检验设备进行重组,并汇集在一起,以确保病人顺利完成各项所需的检查项目。第二,将电子病历管理系统、检验结果共享系统等计算机网络技术有效的用于急诊工作,以便于相关的医护工作者对病人的诊疗结果共享[5]。第三,由急诊科与其他的各个科室组建一个重症急救团队,并设置急诊科专用通道,若有此类病人,则由急救团队进行救护、手术等流程的服务。第四,为了便于医护人员的记忆,制作急救流程图表并张贴在急诊科内[6]。②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急诊护理培训工作。护理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科室的规章制度、护理理论知识、护理技能、与病人沟通的一些技巧以及如何应对突发事件等。③制定具有条理性的抢救流程,提高护理人员之间的配合性,一旦病人到达医院需尽快进行病情的评估,尽快确诊并迅速确定抢救计划。④建立急诊绿色通道,保证病人到达后可以及时得到接诊。⑤风险评估。使用我院自行设计的风险评估标准对病人潜在风险、压疮、坠床、跌倒、导管相关感染、导管滑脱、静脉外渗等风险进行评估,并制订相应的措施[7]。经过干预,无缝组病人在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和护理合格率等方面都显著优于常规组。
  綜上所述,将无缝隙护理模式方法应用于急诊科病人护理中,其能够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风险事件的重视度,有效避免或减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能够提高抢救物品完好度,以更好实施抢救工作;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和各项护理工作的合格率,为临床护理工作改善提供基础;同时还有利于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改善护患纠纷情况。
  参考文献:
  [1] 徐琼英.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急诊科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0):14-15.
  [2] 王敏兰.无缝隙护理对 ICU 患者感染及停留时间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6):1501-1503.
  [3] 苏琴,顾琴,黄华等.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提高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转运满意度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21):139-141.
  [4] 曾亮芳.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急诊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13):1797-1798.
  [5] I. Landa-Torres,D. Manjarres,S. Salcedo-Sanz et al.A multi-objective grouping Harmony Search algorithm for the optimal distribution of 24-hour medical emergency units[J].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2013,40(6):2343-2349.
  [6] 顾琴,张红,黄华等.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急诊-ICU患者转运交接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4):109-110.
  [7] 张学菊,陈晓梅.无缝隙护理模式对急诊内科患者身心恢复的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24):224-225.
其他文献
摘要:围手术期甲状腺功能亢进会导致患者体内代谢、分泌的紊乱,有多并发症的可能,甲亢患者伴有脏器受累,高功能腺癌,合并甲状腺癌,心理困扰等问题,围手术期护理存在风险,威胁到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因而笔者结合已有的研究经验,分析围手术期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为提高患者的健康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围手术期、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护理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R322.5+1 【文献标
期刊
摘要:目的:总结和探讨老年人子宫脱垂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对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和阴式子宫切除术的特殊护理要求,进行心理和生理评估,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术前准备、术后严密的病情观察、全面的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结果:均痊愈出院。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及术后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子宫脱垂;围手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248.3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目的:对胆结石急性胰腺炎并发症的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3例胆结石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施行整体护理,并分析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本组73例患者中,治愈出院的有66例,死亡7例,患者的治愈率与死亡率分别为90.4%与9.6%。结论:胆结石急性胰腺炎患者存在较多的并发症,再加上病死率比较高,因此,为充分巩固治疗效果,促进预后的改善,就
期刊
摘要:总结了1例自发性食管破裂患者的护理经验。重点是密切的观察病情,协助及早诊断和处理,加强呼吸道和引流管的护理,同时做好体位、活动以及饮食指导。经过积极的治疗和护理,患者痊愈出院。  关键词:自发性食管破裂;护理  【中图分类号】R76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267-02  自发性食管破裂(Boerhaave综台征)是指在非直接外伤或异物损
期刊
摘要:护理工作属于医院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特别是理疗科在护理过程中由于理疗对象的复杂性,在护理的过程中经常会产生护理纠纷,不仅影响到医院的正常工作同时对于医院工作人员而言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本文主要对理疗科护理纠纷潜在因素的进行分析,并根据这些潜在的因素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理疗科;护理纠纷;潜在因素;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孕妇焦虑抑郁心理影响因素并制定干预措施。方法:随机在我院选取300例需住院的孕妇,采取两组式的随机分组方法,干预组孕妇实施针对性干预,对照组不予干预;统计分析孕妇焦虑抑郁心理影响因素,调查孕妇经干预措施后的心理状况改善情况。结果:经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孕妇焦虑抑郁的因素主要包括夫妻、婆媳、孕妇与医护人员的关系等。采取相应干预方法后,干预组孕妇在产后6周的焦虑抑郁情况明显好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颈椎骨折合并截瘫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我院选择2012年9月~2014年9月间诊治的80例颈椎骨折合并截瘫患者,对其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同时对其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后,患者的病情得到了稳定的康复,只有4例患者出现了肺部感染,通过积极的抗感染治疗病情得到患者,未见有尿路感染、压疮等并发症出现,都康复出院。结论:颈椎骨折合并截瘫患者通过对其心理、生
期刊
摘要: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人性化护理的几种模式,然后选取2014年9月至12月来我院入院治疗的手术患者共100例作为试验研究对象,探讨了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具体应用及效果。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手术室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274-02  1. 前言  医院的手术室是实施外科临床救治的主要场所,大多患者都担心手术结果
期刊
关键词: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277-01  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护理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健康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因此运用心理护理对手术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使手术患者达到最佳心理状态,使其消除对手术的恐惧心理,以良好的状态接受手术治疗和护理,为术后的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  1 手术患者术前心理分析  由于每位患者病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康复护理干预对于脑瘫患儿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择在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间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180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18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90例病患。对照组90例病患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90例病患结合康复护理干预的方法。结果:实验组及对照组瘫痪患儿,经护理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的生活能力评分都有明显升高,但是实验组病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