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写话教学中“多元情境”的有效创设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45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下的写话教学,其现状令人担忧:教材上散落的几处写话提示无法满足学生内在的表达需要;写话课堂远离情境,沉闷无趣;在被动与模仿中,学生只是简单应付和依赖,感受不到表达自我的快乐……
  那么如何创设多元情境,让写话课堂回归生命,让学生在写话中真正听到自己的声音呢?
  一、创设丰富的文本情境
  1.一年级:说写结合,根据具体的语言情境,让学生练习使用一定的句式进行说话、写话。这样的练习意在丰富学生表达的形式,其内容是开放的,选择是多元的,是学生结合自身独特的体验来表达的。比如,《水滴的旅行》一课,学生对“水滴”这个小小旅行家去过最高的山峰、宽广的大海、青青的草原可羡慕了,于是我抓住时机,设计了这样一个语用点:如果你是小水滴,你想去哪里呢?学生的表达可有意思了:
  A学生爱好唱歌,B学生对《咏华山》这首诗印象深刻,C学生平日里对动物百科书籍爱不释手,D学生和E学生虽然都是写来到树林,但想做的事却完全不同……学生在充满童情童趣的表达世界里与自己快乐相遇。
  2.二年级:因为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主意识都有了一定的发展,所以,我根据文本开发了几个情境,分成几大写话主题,如“缤纷生活”“欢乐畅想”“天使童话”“美丽人物”“神奇景象”“水果滋味”“可爱动物”等。写话题目可以自选或自拟,写话内容也更加开放,以此,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自由表达时空。这些依托于教材的写话素材,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在集结于心、一吐为快中学生真正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二、创设欢快的活动情境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一盒积木,一个布娃娃,甚至一块橡皮,都能在孩子的手里玩得不亦乐乎。游戏精神在低年级学生身上表现得格外明显。写话只有顺应天性,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组织了多项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如“快乐体育节”“游戏嘉年华”“小金鱼来了”,我还组织全体家长参加开放日活动,如“变废为宝”“水果王国”“欢乐馄饨”等。活动过后,我让学生结合自己参与的最感兴趣的活动写一写自己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我还带着学生在明媚的春光里赏花,在夏日的树荫下看荷,在金秋与落叶中起舞,在冬日的雪地里欢呼。我引导学生感受:钓鱼,留给你怎样的印象?雾霾天气,有什么不一样的发现?草丛里的小蜗牛是怎样生活的?这些事,因为学生乐做,所以爱写,因为有了丰富的体验,所以他们觉得有那么多的话要写。学生渐渐发现,写话其实很自由,就是写自己的生活,写生活中的自己。
  三、创设幽默的童漫情境
  儿童漫画具有与生俱来的幽默因素,借助漫画情境开展写话教学,会使学生在好奇与探究、情趣与笑声中度过。在教学中,有时我推荐漫画,有时学生自选漫画,有时学生创作漫画,我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独立的思考,写出独特的体验及联想,展现他们特有的审美视角。比如,生活中常常会有“请求”的情况发生,那“请求”时该怎么说,怎么做呢?请求成功和请求失败又有什么不一样的表现?我以此为话题,组织了《请求》的童漫创作,学生的作品有趣极了,他们在自由自在的表达中走进了欢快的言说天地。在开发“童漫”情境的过程中,我还引入优秀的绘本,通过绘本画面让学生大胆展开想象,或描述或自创,在无拘无束中释放自己表达的热情。
  多元情境的创设,让写话真正成为从心灵中“衍生”出来的行为,学生的表达也逐渐远离了强迫、附和与乏味,走向了主动、独立和快乐,这才是我们所期待的儿童自己的声音!
  (作者单位:江苏溧阳市外国语学校)
  责任编辑 宋园弟
其他文献
不少教师认为《慈母情深》一文句子浅显,无须讲解分析学生就可以读懂。然而,无须讲解分析并不意味着不需要对语言进行咀嚼,相反,从浅显的句子中咀嚼出深意,才能深刻体悟出课文表达的情感。  一、仰视脊背,感悟慈母情  朱自清先生笔下父亲蹒跚的背影,作为父爱的象征,已经成为一种永恒之美定格在人们的记忆深处。统编本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的作者梁晓声笔下母亲的脊背同样让人感动,令人景仰。课文三处写到母亲的脊背: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交流预习内容;认读生字;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交流资料  1.出示恐龙化石图片,导入新课:请大家看课件,这是一张在中国辽宁省西部地区拍摄下来的,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照片。从照片上,你看到了什么?(模模糊糊地可以看到恐龙化石上留有的羽毛印痕)这证明有的恐龙长有羽毛,说明它会长翅膀;有翅膀,恐龙就会飞。同学们现在常见会飞的动物是什么?鸟与会飞的恐龙
2011年版《語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统编本教材的编写紧扣这一理念,不仅精心编选适切的教学内容,还设置了契合学生认知能力的导学系统,其中各种形式的“小泡泡”,以其直观的形象、简洁的话语,深受学生喜爱,也成为了进行统编本教材教学的支撑。  纵观统编本教材,“小泡泡”呈现的地方并不相同,时而在课文的课题旁,时而在课文之中,时而出现在课后思考题中,以一种学习伙伴的角色,通过
新时代,必然要求教育培养出真正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具备核心素养的新人才,这是我国当代教育界必须完成的重大任务。语文作为学科中的重中之重,首当其冲地要把对“核心素养”的研究和培养放在前面,发挥出应有的“领头雁作用”。  基于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部结构性、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基础性、语言与思维及审美的融生性、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诗和远方”等全方位思考,我校在“七彩”教育理念下,以“基于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从三年级到六年级,统编本教材围绕观察、想象、写事、写景关键要素等共编排了八个习作单元。每一个习作单元一般有两篇精读课文,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本文以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盼》为例,探讨在习作单元中如何利用精读课文教习作。  一、语文要素定重点  《盼》作为这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围绕“初得雨衣,盼下雨”“下起雨来,盼出门”“不能出门,盼雨停”“最后,终于如愿以偿穿上雨衣”等小事件,突出了“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重视语言文字的训练
统编本教材从三年级开始编排习作单元,不仅丰富了教材的单元形式,更重要的是强化了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给语文教师的习作教学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深刻研究新教材的编排意图,从语文教学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来看待统编本教材中的习作单元教学。以培养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为目标,以培养学生习作兴趣为抓手,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为途径,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教学实践,谈谈核心素养下统编本教材中习作教学的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我们要把学生从被动的学习中解放出来,让他们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学习,不再做学习的奴隶,不再依赖教师,而要成为学习的主人,凭借自己就能做到会读书、会用书、会学习。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的课堂教学就是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因为发挥主体最大价值的“形”在课堂,而“神”却在课前。如何做到“形神兼备”呢?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用扎实的备课为
新鲜习作素材的获得需要有一颗敏感的心。教师与学生们共同走在学习写作的道路上,的确需要扮演很多角色,用上很多法宝,去激活学生身边的人或事,引导他们的心逐渐敏感起来,捕捉到有意思的素材。  一名语文教师,在接到一个班级后,就应该逐渐谋划好一条教学之路,而不是把要培养的语文能力变成一个个断点。教育或者说学习是需要有一条线索的。  一、习作之路,是一条随时喷发灵感的路  这一点是最适合“厚积薄发”这个词的
习作教学,教师应该教什么?学生应该写什么?这个问题困扰着大多数教师和学生。当下的学生习作,堆砌、罗列、拼凑写作素材的情况较多,写出内心体验、表达出真情实感的少。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世界,让他们将自己的见闻、感受、想法表达出来,看似简单,实则很不易。学生年龄小,经验少,对生活的体会也较浅。因此,教师在习作指导中,更应该做个有心人,不断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特别是要关注一些有趣的人或事,从而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