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已经成为现代人才的基本标志,也是当今社会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如何进行教育改革,由传统教育模式向创新教育模式成为高等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高职院校处在职业教育最前沿,人才培养模式更是影响当前从职人员能力层次结构的决定者。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当前创新教育的实施作了探讨。
创新教育 高等数学 素质教育 创新能力
一、前言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高等教育教学的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的问题,在高等数学的教育教学中尤其明显。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但缺少最新科学技术信息的引入,而且也没有对陈旧知识的进行去除;不但缺少与学生日常生活有关的知识的探讨,而且缺少与当前重大社会问题的研究,更加缺少对当前问题的批判性思考,因此大大的压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制约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打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因此不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且还会造成学生的缺乏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缺少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
在高等院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实施创新教育,使高等数学和科学实践、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数学和数学技术的社会价值,以之指导实践、试验并进行广泛应用,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而且能够让学生主动地了解知识的发生过程,从而使学生了解其使用价值和社会价值。这样就利于克服传统大学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种种弊端,从而改革传统的单一、封闭式的教育教学模式,改变传统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重结果轻过程,重理论轻实践应用的问题;进而转变高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树立学生的主动发现问题、参与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提高大学生的对信息处理的能力和科学研究的能力。实施创新教育还将会转变大学生知识运用的方法,使大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在科学活动中的创新精神。大学生在学习中将学会用整体、综合的观点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创新,使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在高等教育中得以实施。高校教育中实施创新教育中过程中,相关理论依据和实践途径等问题的解决,不但会为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型人才,还将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方式方法进行更多有益的探索,从各个角度、各个层次上为其提供理论和实践经验,进而丰富我国高等教育的方式方法,推进创新教育的理论研究。为我国的高等教育教学创新提供大量可资借鉴的目标模式和改革策略,为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输送越来越多的高素质的创新型的建设人才,推动社会先进生产力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作为其基本价值取向的一种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被赋予了人类创新活动的特征,并以此作为教育的基础,从而达到培养创新人才和实现人类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教育。这里所说的创新包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两个方面。而创新精神是由创新意识、创新品质所构成。所谓创新能力则是包括人类的创新感知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想象能力。总的来说,创新精神是决定创新能力产生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和条件,创新能力的提高则为创新精神的丰富提供了最有利的支持。创新教育是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为基础,在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过程中,在知识经济发展的背景下,研究和解决基础教育领域内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教育。创新是当前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上,它是有层次的。这里所说的“创新”,是通过对学生进行教育并施加影响,使其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发现、认识有意义的各种新知识、新思想、新事物和新方法,并找出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进而掌握相应的能力,为未来成为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而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这些素质不论是前所未有的,还是先天具备的,对学生个体来说都应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总之,创新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学习获取一种求新的意识及相应的能力,并不是要求他们去搞发明创造。
二、高职院校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理论依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关于素质教育问题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智育工作要转变教学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这些都对高等院校数学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实施多年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是要求学生有更强的自学能力、独立自主的思考能力、独立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推陈出新的创新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多元智慧理论”认为:所有人都具有多种智慧,其不同之处仅在于有些人这几个方面的智慧占优势,有些人那个方面的智慧占优势;有些智慧是显能,已被有些人显示出来;有些智慧为潜能,还没有被一些人显示出来。因此可以说,每个人都具备多方面的智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应该为每个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可以让每个学生的智慧得到展示,使他们的潜能得以发掘。在高职教育中高等数学的创新教育从广义上理解,可以说就是大课堂学习,也就是说学习不仅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通过课外学习来进行;狭义上则可从学校所组织的课堂教学所涉及的各个方面来理解,课堂教学题材即可以取自教材,也可以取自生活,甚至取自学生;课堂上教师既是指导者,也是参与者;既强调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作用,也注重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补充学习来自学生的新鲜知识。因此,高职院校在实施高等数学创新教育的过程中,能使所有学生得到更多的参与机会和成功机会,让所有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得到更加充分的发展。
当前科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急需大批的创新型人才,这就要求高校教育创设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方式。而创新教育以其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造思维、创造能力的特点,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要模式。创新教育是以学生接受前人积累的知识经验为前提,以科学研究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带领学生去探索未知的领域,让学生们在学习中发现和创新。而传统教育都是传授已有的经验知识,让学生记忆一些已成定论的东西。这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今科技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高职院校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和职业素质要求的提高也要求其学习过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高等数学创新教育的特点正符合了这一要求。当前大学学生的学习要求具有以下的特点:实践知识的丰富性;较强的动手能力;独立的自学方式;不断增强的分析和辨别能力;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的能力。而高等数学创新教育就能适应这一学习的需要。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的认识发现学习论认为,学生本能地会对所遇一切新奇的事物产生兴趣,正是这种自发的好奇心使得人们在面对陌生的现象时能够努力去寻找其中发生的原因。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作用就是,努力为学生学习创设问题情境,指导学生自己主动提出问题、自主分析问题、并提出假设直至最终解决问题。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实施创新教育也是学生的心理需要。创新教育不仅要求学生要学,也要求学生要会学,更要求学生要爱学,它要求学习要成为学生的一种心理需要。而这种爱学情感的形成,主要依靠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就是教师教育教学的多边交流活动中不断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一旦学生的需要得到满足,就会转化为一种愉悦的情感,这种愉悦的情感又会使其产生进一步求知的需求。高等数学创新教育就是在不断满足学生们对求知、参与、成功、交流、自尊、创新的心理需要的过程中使学生愉快地学习。使学习成为学生一种生活和工作习惯。
三、高职院校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主要方式和方法
1.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知识并不是通过老师的讲授而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中,通过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使用必需的学习材料,经过意义构建而得到的。所以,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是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评价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更不能把教师的意志强加于学生;学生则是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探索者及合作者,他们的学习动机、情感和意志对学习的最终效果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传统的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教学,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处理各种信息,将新旧知识融合贯通,构建新的知识系统,这样就能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满足心里上的创新需求,充分体现他们的自我价值,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养成自觉的创新意识。
2.锻炼学生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是指对某种事物、问题、观点产生新的发现、新的解决方法和新的见解。因此,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催化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提出问题,指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让所有学生始终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教师也能通过所提出的问题促使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3.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不断提升其创新实践能力
实现创新能力就必须有科学的研究方法,任何发现和科学成果都须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检验和论证。所以,老师要在教育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不只是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或者简单的教育内容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教育功能的再定位,是当代社会经济和科技高度发展背景下教育发展的方向。虽然它的定位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但带来的将是教育全面的创新。创新教育的重心不只是小发明、小制作,更重要的是它将为创新型人才的产生和成长创设更加适宜的条件和环境。创新是素质教育实施的关键,是决定国家发展和方向的问题。素质教育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提高全民族的创新能力,它同创新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素质教育就要求创新,包括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创新。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教育体制的改革,都在呼唤创新教育的实施。它能保证素质教育的实施,而且使之得到深化。
参考文献:
[1]朱小蔓.创新教育的哲学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3).
[2]蔡克勇.迈向知识经济时代,培养持续创新人才[J].高等教育研究,2000,(1).
[3]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编,中国国家环境保护局译.21世纪议程[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3.
创新教育 高等数学 素质教育 创新能力
一、前言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高等教育教学的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的问题,在高等数学的教育教学中尤其明显。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但缺少最新科学技术信息的引入,而且也没有对陈旧知识的进行去除;不但缺少与学生日常生活有关的知识的探讨,而且缺少与当前重大社会问题的研究,更加缺少对当前问题的批判性思考,因此大大的压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制约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打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因此不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且还会造成学生的缺乏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缺少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
在高等院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实施创新教育,使高等数学和科学实践、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数学和数学技术的社会价值,以之指导实践、试验并进行广泛应用,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而且能够让学生主动地了解知识的发生过程,从而使学生了解其使用价值和社会价值。这样就利于克服传统大学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种种弊端,从而改革传统的单一、封闭式的教育教学模式,改变传统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重结果轻过程,重理论轻实践应用的问题;进而转变高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树立学生的主动发现问题、参与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提高大学生的对信息处理的能力和科学研究的能力。实施创新教育还将会转变大学生知识运用的方法,使大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在科学活动中的创新精神。大学生在学习中将学会用整体、综合的观点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创新,使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在高等教育中得以实施。高校教育中实施创新教育中过程中,相关理论依据和实践途径等问题的解决,不但会为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型人才,还将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方式方法进行更多有益的探索,从各个角度、各个层次上为其提供理论和实践经验,进而丰富我国高等教育的方式方法,推进创新教育的理论研究。为我国的高等教育教学创新提供大量可资借鉴的目标模式和改革策略,为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输送越来越多的高素质的创新型的建设人才,推动社会先进生产力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作为其基本价值取向的一种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被赋予了人类创新活动的特征,并以此作为教育的基础,从而达到培养创新人才和实现人类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教育。这里所说的创新包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两个方面。而创新精神是由创新意识、创新品质所构成。所谓创新能力则是包括人类的创新感知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想象能力。总的来说,创新精神是决定创新能力产生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和条件,创新能力的提高则为创新精神的丰富提供了最有利的支持。创新教育是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为基础,在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过程中,在知识经济发展的背景下,研究和解决基础教育领域内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教育。创新是当前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上,它是有层次的。这里所说的“创新”,是通过对学生进行教育并施加影响,使其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发现、认识有意义的各种新知识、新思想、新事物和新方法,并找出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进而掌握相应的能力,为未来成为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而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这些素质不论是前所未有的,还是先天具备的,对学生个体来说都应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总之,创新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学习获取一种求新的意识及相应的能力,并不是要求他们去搞发明创造。
二、高职院校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理论依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关于素质教育问题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智育工作要转变教学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这些都对高等院校数学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实施多年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是要求学生有更强的自学能力、独立自主的思考能力、独立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推陈出新的创新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多元智慧理论”认为:所有人都具有多种智慧,其不同之处仅在于有些人这几个方面的智慧占优势,有些人那个方面的智慧占优势;有些智慧是显能,已被有些人显示出来;有些智慧为潜能,还没有被一些人显示出来。因此可以说,每个人都具备多方面的智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应该为每个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可以让每个学生的智慧得到展示,使他们的潜能得以发掘。在高职教育中高等数学的创新教育从广义上理解,可以说就是大课堂学习,也就是说学习不仅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通过课外学习来进行;狭义上则可从学校所组织的课堂教学所涉及的各个方面来理解,课堂教学题材即可以取自教材,也可以取自生活,甚至取自学生;课堂上教师既是指导者,也是参与者;既强调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作用,也注重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补充学习来自学生的新鲜知识。因此,高职院校在实施高等数学创新教育的过程中,能使所有学生得到更多的参与机会和成功机会,让所有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得到更加充分的发展。
当前科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急需大批的创新型人才,这就要求高校教育创设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方式。而创新教育以其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造思维、创造能力的特点,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要模式。创新教育是以学生接受前人积累的知识经验为前提,以科学研究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带领学生去探索未知的领域,让学生们在学习中发现和创新。而传统教育都是传授已有的经验知识,让学生记忆一些已成定论的东西。这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今科技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高职院校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和职业素质要求的提高也要求其学习过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高等数学创新教育的特点正符合了这一要求。当前大学学生的学习要求具有以下的特点:实践知识的丰富性;较强的动手能力;独立的自学方式;不断增强的分析和辨别能力;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的能力。而高等数学创新教育就能适应这一学习的需要。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的认识发现学习论认为,学生本能地会对所遇一切新奇的事物产生兴趣,正是这种自发的好奇心使得人们在面对陌生的现象时能够努力去寻找其中发生的原因。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作用就是,努力为学生学习创设问题情境,指导学生自己主动提出问题、自主分析问题、并提出假设直至最终解决问题。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实施创新教育也是学生的心理需要。创新教育不仅要求学生要学,也要求学生要会学,更要求学生要爱学,它要求学习要成为学生的一种心理需要。而这种爱学情感的形成,主要依靠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就是教师教育教学的多边交流活动中不断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一旦学生的需要得到满足,就会转化为一种愉悦的情感,这种愉悦的情感又会使其产生进一步求知的需求。高等数学创新教育就是在不断满足学生们对求知、参与、成功、交流、自尊、创新的心理需要的过程中使学生愉快地学习。使学习成为学生一种生活和工作习惯。
三、高职院校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主要方式和方法
1.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知识并不是通过老师的讲授而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中,通过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使用必需的学习材料,经过意义构建而得到的。所以,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是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评价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更不能把教师的意志强加于学生;学生则是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探索者及合作者,他们的学习动机、情感和意志对学习的最终效果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传统的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教学,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处理各种信息,将新旧知识融合贯通,构建新的知识系统,这样就能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满足心里上的创新需求,充分体现他们的自我价值,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养成自觉的创新意识。
2.锻炼学生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是指对某种事物、问题、观点产生新的发现、新的解决方法和新的见解。因此,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催化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提出问题,指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让所有学生始终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教师也能通过所提出的问题促使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3.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不断提升其创新实践能力
实现创新能力就必须有科学的研究方法,任何发现和科学成果都须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检验和论证。所以,老师要在教育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不只是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或者简单的教育内容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教育功能的再定位,是当代社会经济和科技高度发展背景下教育发展的方向。虽然它的定位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但带来的将是教育全面的创新。创新教育的重心不只是小发明、小制作,更重要的是它将为创新型人才的产生和成长创设更加适宜的条件和环境。创新是素质教育实施的关键,是决定国家发展和方向的问题。素质教育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提高全民族的创新能力,它同创新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素质教育就要求创新,包括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创新。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教育体制的改革,都在呼唤创新教育的实施。它能保证素质教育的实施,而且使之得到深化。
参考文献:
[1]朱小蔓.创新教育的哲学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3).
[2]蔡克勇.迈向知识经济时代,培养持续创新人才[J].高等教育研究,2000,(1).
[3]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编,中国国家环境保护局译.21世纪议程[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