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用心理辅导的模式思考

来源 :班主任之友·小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x19891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叙事是老师们很喜欢也很擅长的文体,上面的这段叙事很完整,很好地记录了一个特别的小孩,记录了我们的老师试图去改变一个学生的艰难历程。读完上面的记录,很是感慨,老师是个累人的活,老师需要更多的宽容,记录中很多地方展现了这一点。应该说,文中老师善于观察也很能反思,每一次遇到学生的问题都没有简单地放过或是粗暴地处理,都在尝试着进行交流和引导,从这个角度来看,老师是很尽责的,因为她的宽容和接纳,这个孩子虽然有这样和那样的问题,但是依然在成长的轨道上。只是几个片段综合起来,从中我也看到老师很多的无力和无奈。从文中的第一个片段到最后一个片段,孩子所犯的错误实质差不多,而老师的处理方式也基本相同,冷处理——讲道理——宽容。虽然每次都费了不小的力气,但遗憾的是孩子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步,甚至我们完全可以想见,在以后类似的情境中可能还是会出现同样的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仔细审视上文中整个学生问题的处理,应该说,我们的班主任老师有着一颗热切地想去帮到学生的心,但是面临日益复杂的学生问题,处理问题的思维却还是相对简单,有思考却没有清晰的思考,即缺乏对孩子问题原因的明确分析,也没有形成针对性的整体转化策略;手段也较为缺乏,更多的只是依靠所谓的爱心与感化,只是就事论事,对当时情况的应急处理。当然,有智慧的应急处理对于老师们也很重要,至少不至于让事情下不了台,但是显然这对于学生问题的根本性解决帮助不大。
  那么,如果要从根本解决问题,我们的班主任老师还应该做些什么呢?我的建议是,在保持热情和拥有爱心之外,弄清楚学生问题的成因,参照心理辅导的方式来形成问题解决的基本框架,更有针对性地处理学生的问题。在改变和影响一个人这件事上,心理辅导更为强调个人差异和系统思考,也就往往更为有效,这种思维模式是我们班主任老师可以学习和参考的。具体来讲可以从如下几个层面着手:
  一、理清学生的情况
  文中老师对学生情况应该是了解很多的,只是没有进行归纳和整理,显得凌乱而摸不清头绪。其实完全可以整理一下,首先是行为方面的描述,如:
  1. 情绪化:心情好的时候有礼貌,乐于助人;心情差的时候,谁的话也不听,无组织无纪律。
  2. 冲动:一点小事情他都会无法克制自己的情绪;因为别人抢了他的音乐书,就开始和同学大动干戈,气得紧握拳头,瞪大眼珠,甚至双手举起桌子来吓唬同学。
  3. 不守规则:班上其他孩子都在做眼操,唯独他一直在笑,班长已经提醒了好几次,他还在笑,没有停止的意思。
  4. 计较、狭隘:“我不!我就是不!我就要现在解决!”“我不会原谅她,一辈子都不会原谅她。”
  另外,则是对其行为成因的分析,如:
  1. 内心很敏感,在乎别人对他的感受,在他眼中,人家对他的笑可能就是嘲笑;人家对他的张望可能就是对他的怀疑;人家碰他一下可能就是欺负他。
  2. 家庭中缺乏正确的引导让他养成了喜欢斤斤计较、心胸狭隘的坏习惯,不知道什么场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做什么都是以自我为中心。
  3. 独生子女,过度宠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要什么有什么,有自私的一面。不懂得怎么与长辈说话,不懂得怎么与同学融洽相处。
  当我们把上面的内容这样子理出来的时候,我们可以发现我们的思路一下子变得清晰了。这个孩子核心的问题应该是严重的自我中心,表现在外就是不懂得克制情绪和缺乏规则意识。为什么会这样呢?老师做出了一些推测,认为家庭教育可能是重要因素,但是很遗憾,整个记录中都没有提到老师与家长交流的信息,不能进一步确认孩子的问题到底是怎样形成的,更加谈不上有的放矢地处理了。很显然,在这个环节中进一步地与家长交流,了解家庭教育的相关情况是老师需要补上的重要一课。
  二、形成针对性的处理方案
  当我们理清了学生具体的问题,如果在与家长的交流中没有什么新情况出现的话,我们可以确定,帮助他建立规则意识,减轻自我中心的程度应该是解决这个孩子的问题的方向。具体来说就是,想尽一切办法让他认识到自己只是集体中的普通一员,逐步消除其自以为的特殊地位,坚决拒绝他提出的不合理要求。
  而从文中的记录来看,我们的老师因为没有明确目标导致处理问题时出现方向性的错误。在第二个片段中,学生在眼操事件中明显地违反规则,过程中多次凸显自己的特殊。老师在最后的处置中,却因为他后来低了头、认了错而减掉对他的处罚,给予他额外的奖励。“看着他拿着红旗,喃喃地说:谢谢刘老师,然后露出了笑容,屁颠屁颠地走进教室”,老师的反应是“我也吁了一口气,孩子毕竟是孩子。”确实,孩子毕竟是孩子,但是这样的处理给他带来了什么,会不会让本就缺乏规则意识的他更加体会到规则就是可以因人而发生改变的?在这里,我们的老师没有对孩子问题的整体考虑,更多的是从息事宁人的角度来作出决定的。在第三个事件中也是如此,面对这个学生的较为激烈的情绪,老师表现得十分紧张,有一点被学生牵着走的感觉。面对学生的无理举动,老师也出于安抚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表示了认同(“你说得很对,没有经过别人的同意拿别人的东西是很不礼貌的。她错了,大错特错了。”),并且再次地给予他特别待遇(“你可是第一个可以坐着和老师说话的学生,我可是把你当成了我的朋友),学生步步紧逼,老师一步步后退,学生在一次次的吵闹中似乎更加清楚老师的底线了。
  当然,仅仅有大方向还是不够的,我们需要的不仅是明确什么不可以做,更重要的是找出该做什么,形成针对性的具体的操作方案。一般来讲,我们可以从行为、认知、情绪、性格这几个层面来入手,搭建问题解决的框架。像文中所提到的小男孩,我们可以尝试建立如下表格:
  处理框架的确立可以指导我们在学生状况出来的时候该如何处理,但更重要的是,给我们提供了事情没有发生时该做什么的思路。在上文中,老师已经看到这个学生的问题不是偶发的,而是已经成为了习惯,但是还是仅仅关注到学生出现问题时候的处理方式,对于日常学生没有出现问题时该做些什么来帮助他则完全没有提到。而实际上,这个时候才是教育孩子更好的时候。上面表格中所提到的策略就大多落在日常的点滴上。
  三、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推动方案的执行
  一个好的处理方案如果没有良好的执行,那么对于问题的解决依然是没有意义的。作为老师,我们一定要认识到,在孩子的教育上,我们个人所能够起到的作用是有限的,我们只是影响孩子的一个因素而已。因此要想方案得到有效的执行就需要尽一切可能获得孩子周边人员的支持,如其他科任教师、同学,当然更包括孩子的家长。班主任老师可以召开科任教师会议统一大家的思想,明确较为一致的对待这个孩子的态度;同时还可以召开班会,形成大度、不计较、互相帮助的班级风气;另外在与家长交流的时候,我们的老师要更讲究些策略,不要太过着急,直接向家长表述你的孩子什么什么不对,我要求你这样或是那样做。这样很容易引起家长的反感,到时家长一唱反调,你就什么都白干了。班主任老师可以采取逐步引导的方式。首先通过几次提醒让我们的家长自己发现孩子的问题,当然我们的老师还可以引申一下这些问题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激发家长自己寻求改变的愿望,然后再来提出建议与意见,这样家长配合的程度才会高,效果也会更明显。
其他文献
心理学体系庞杂、流派众多,作为非专业人士,我们能把它学好吗?这个问题其实不必担心,因为,班主任毕竟不是专业的心理工作者,即使学习心理学,在学习目的、学习内容以及应用难度等方面与专职心理辅导老师还是有所不同的。也就是说,班主任可以学习心理学,但不一定是要成为专职心理辅导老师或是心理咨询师。  懂“心理辅导”的班主任不等于专职心理辅导教师  2006年的时候,我带着一批起点不同的教师学习心理辅导理论,
期刊
初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质量调研考试之后,班级中经常有女生的文具离奇失踪,而过两天,有的会在小欣的文具袋或手中发现。小欣总辩解说自己的东西和别人的一样。没办法,我就让班干部观察她放学后的行为。结果发现,小欣老是先走出教室,然后,又绕道回来,大约五分钟后才又走出教室回家。第二天,总会有人报告说文具又被偷了。甚至有一次,小欣正在一个女生的文具袋里翻腾着什么被同学当场撞见。小欣的做法已经不是一时之为了,为什
期刊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  当班主任,一定得学心理学吗?  前几天看到四川在线报道一条新闻说“2015年底成都班主任全部要持学校心理辅导员资格证”。我想问的是,当班主任,一定得学心理学吗?心理学其实是一门很复杂的课程,作为班主任,本来事情就很多,还有自己的课要上,很难,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学好心理学……而且,有很多名班主任也没有学心理学啊,他们不是一样做得很好?所以我就想问,班主任一定得学心理学吗?
期刊
原来一直以为谦虚是一种美德,于是当别人当着儿子的面夸他时,我总要说几点他身上的缺点,有时甚至将他的小毛小病放大了。今天读到一则故事才知道自己是多么愚昧无知,真是枉为老师了。  有位母亲经常当着孩子的面对别人说:“这孩子只爱听故事,不爱讲故事,爱乱画,不爱写字,胆子大得谁都不怕。”结果,孩子上学后不愿意回答老师的提问。爱自己乱画,不愿意写字,并常常不顾老师的劝阻和批评破坏纪律。老师和家长都认为他是个
期刊
学习《恐龙的灭绝》一课时,我在网上找了一些有关的科普片放给学生看。  “老师,能换位吗?”  “老师,我想到前面坐行吗?”  “老师,我想换位,这样看不很清楚。”  这些小家伙真是有点“得寸进尺”,免费看电影还想找个自己满意的座位。干脆,好人做到底,同意!  “耶!”一片欢呼,教室里顿时沸腾了。挪桌子、搬凳子,好一阵忙活。画面一打开,唧唧喳喳的动静越来越小,他们开始聚精会神地看影片了。  在教室里
期刊
从孩子们的日记里,我知道了这个松树广场。  学校东南角有个小花园,说是花园,其实只是一处长着几棵树、一些野花小草的所在。樱花树的繁花早已在春天落尽,几棵月季,单薄的花瓣,淡到几乎无味。两棵松树,在这些碧绿、深绿里,显得灰暗,是这小花园里,最高大的植物。  孩子们,在这松树下,办起了她们的松树广场。  先出现的,是羊肉串店。一根松针,几片花瓣,将花瓣卷起来,串在松针上,就是一根“羊肉串”了,与那膻气
期刊
小憨憨  一次,在教室里坐着批改作业,“憨憨”和小朋友们在玩捉迷藏,因为“憨憨”年龄比较小,所以在游戏开始之前,我小声地提醒大家,要让着“憨憨”一点。  游戏开始了,“憨憨”笑着激动地跑到我旁边的角落蹲下来,略带神秘地跟我做了一个“嘘”的动作,然后蹲在那里,脸上洋溢着抑制不住的笑容,透着一种“我在这里他们肯定找不到我”的得意,身体因为过于兴奋微微抖动。我不禁哑然失笑,桌子下面是空的,他就躲在桌子脚
期刊
阳阳是一年级的新生,经医学诊断为自闭症。他是个急性子,活闹钟,行为刻板。到点了该做什么事,相当清楚:下课铃声一响就即刻重复喊“下课,下课,下课”,老师说完下课还没说再见,他就立马跑去喝水(其实是灌水,哗啦啦大喝几口),随即又冲出教室活动玩耍;吃饭时,边听舒缓的轻音乐边吃本应是很享受的事情,但阳阳却哗啦啦没十分钟就把饭菜都塞到肚子里,急着喊“洗碗,洗碗,洗碗”,像斗牛一样一心往门外冲,拦不住,扯不回
期刊
春节虽然已经远去,但班上的孩子们显然还没有从挣压岁钱的喜悦中挣脱,每日饮料、玩具、文具随意添置,小露“土豪”本色。悄悄一盘问,大多是父母不曾收走的压岁红包,以购买文具餐费等理由留在身边。他们每日频繁出入校门口的小店,让这个春天的班级氛围略有点“飘”,也引起了我心中的重重隐忧。  提到乱花钱,我不由得认真反省自己以前的教育方式,往常我必谈节约,必谈父母挣钱的辛苦,一番义正词严的说辞,现在看来,很难说
期刊
每个人都是带着梦想和使命来到这个世间,可是在人生这条漫长而又短暂的旅程中,很多人早已忘记了自己的使命和梦想,稀里糊涂地过完一生,带着太多的遗憾和悔恨离开。造成这一切的,是因为在过往的人生中对一些人和一些事的发生,在内心里种下了“不可能”、“不相信”、“不愿意”的种子。一名教师,一生都和那些心灵纯洁、可爱的孩子在一起,如果我们每时每刻都给孩子播下“我能行”、“是真的”、“我愿意”的种子,那我们的孩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