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r元素对CoCrCuFeMn高熵合金组织及耐磨性能的影响

来源 :工程科学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fan20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熵合金突破以1种或2种元素作为基元的传统合金设计理念,以等摩尔比或近等摩尔比制备出具有简单相结构且综合性能优异的多主元合金,有望使金属材料的性能极限和应用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为了研究元素掺杂对合金物相结构、显微组织和耐磨性能的影响机理,采用真空熔炼法制备出等摩尔比的CoCrCuFeMn和CoCrCuFeMnZr高熵合金.利用XRD、OM、SEM、EDS、显微硬度计和摩擦磨损试验机测试了Zr元素添加前后CoCrCuFeMn合金的物相结构、显微组织、硬度和耐磨性.研究发现:添加Zr元素后,CoCrCuFeMnZr合金的物相结构由原来的2种FCC相转变为2种HCP相,显微组织明显细化,仍为典型的树枝晶结构.2种合金的摩擦曲线都呈现先增大后降低再稳定的变化趋势;添加Zr元素后合金的摩擦因数与质量损失率分别从原来的0.57、4.14%降低到0.47、0.49%,显微硬度从219.6 HV提高到983.5 HV.结果表明:合金相结构发生HCP转变主要与凝固过程中易于形成富含大原子半径Zr元素的粗糙固液界面和“之”字型为主的HCP位向关系有关.Cu在晶间区域富集的原因在于其熔点最低、电负性最大、原子半径仅次于Zr,且与除Zr外的所有合金元素均具有相应最大的正混合焓,故使其在凝固最晚的晶间区域聚集.Mn元素偏析系数最小是由于其熔点仅高于Cu和具有除Zr外最大的电负性差,且与Co和Zr之间存在负的混合焓,与Cu之间具有最大正混合焓,不利于其进行长程扩散和进入领先相的点阵格位所致.Zr元素添加使合金硬度和耐磨性大幅提高,是由于细晶强化、固溶强化和相结构转变所致.
其他文献
采用层流等离子体束对钢轨钢进行表面淬火可提高其服役寿命,但目前处理参数的选取只能依靠实验方法,费时费力,若能建立表面淬火过程仿真模型,快速预测表面淬火过程温度场变化及淬火后硬化区的硬度分布,可实现最优处理参数的快速选取.作者基于有限元方法建立了层流等离子体束表面淬火过程的温度场仿真模型,通过表面淬火实验所得硬度分布确定碳扩散极限值;借助JMATPRO确定各升温速率下奥氏体转变速率,建立了金相组织预测模型.温度场仿真模型能够计算表面淬火过程中温度场分布变化,通过选取大于相变温度(如U75V钢轨钢为745℃)
沸石咪唑酯骨架材料(ZIFs)在高温煅烧中易出现金属基离子团聚,孔道缩减,表面氮含量急剧减少等问题,获得的ZIFs衍生物的催化性能往往不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首先构筑了立方体双金属Co/Zn-ZIFs.利用植酸作为P源,三氯化钌作为Ru源,与上述Co/Zn-ZIFs以及三聚氰胺混合.在氮气氛围下900 ℃热解,得到钌修饰磷化钴分散在氮磷共掺杂多孔碳(RuCoP@NPC).实验结果表明,由于RuCoP@NPC中高含量的氮掺杂碳和石墨化碳,丰富的RuxP和CoxP粒子和均匀分散的纳米钴颗粒,使其具有优异的氧还
为了缓解用能持续增加对电力系统造成的负担和解决大规模电气设备联合调度时的优化计算问题,提出了考虑需求侧响应的大规模可控用电设备和储能设备的混合分散式优化调度方法.首先,建立可控用电设备负荷和储能设备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以系统和各设备运行特性为约束,以系统购电费用、用户不满意度费用和储能设备损耗费用之和最小为目标函数的混合整数非线性集中式优化数学模型.其次,针对此高维、多目标和多约束且难于求解的非线性集中式优化模型,采用拉格朗日松弛法将其分解为两个子问题,即分别对应可控电气设备负荷的优化调度问题和
桥墩绕流冲刷是水流、泥沙和桥墩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桥墩周围复杂的水沙运动关系是造成桥梁水毁的重要原因.定量分析桥墩冲刷地形特征规律及其与水流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是深入研究桥墩绕流水沙作用机理及实际工程应用的重要突破口.本文开展2种坡降条件下、不同倾角均匀沙动床桥墩绕流冲刷试验,并沿下游方向设置4个模型倾角(0°、5°、10°、15°).使用粒子图像测速系统(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测量桥墩绕流2维流场,并基于运动摄像恢复结构技术(structure from moti
频控阵(frequency diverse array,FDA)雷达通过在每个阵元辐射信号上附加一个微小频差,实现依赖于距离和角度的波束方向图合成.由于在距离角度维的缠绕和时变特性导致其波束指向难以控制.针对该问题,本文重点研究了FDA雷达发射波束时变特性和点状波束合成.首先,分析了线性频率增量FDA发射波束的时变性和空间扫描特性.其次,构建了时间调制对数频率增量和多载频频率增量FDA雷达信号模型,其中,对数频率增量方式合成的点状波束旁瓣较高,而多载频方式合成的点状波束具有较大的动态范围.接着,详细研究了
低分子量脂肪族聚酯在化工、纺织、医药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本文通过熔融缩聚法合成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聚己二酸丁二醇酯(PBA)和聚辛二酸丁二醇酯(PBSub)等十一种不同系列低分子量脂肪族聚酯,结果表明:醇酸质量比为1.3 ∶ 1,在220~230 ℃温度下缩聚0.5 h得到的聚合物性能较优异,比较分析了合成产物的黏度、热力学性能和结晶行为等性能,发现聚辛二酸乙二醇酯类聚合物结晶和耐热性能更为优异.
本文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镁铁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Mg-Fe-LDHs),并煅烧制备了镁铁金属氧化物( Mg-Fe-LDO).用 X 射线衍射仪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仪对制备的催化剂的相组成、晶体结构和光学性能进行了表征.所有样品的光催化性能基于亚甲基蓝的降解效果进行评估.根据XRD分析, Mg-Fe-LDHs的特殊层状结构在500 ℃煅烧后会形成Mg-Fe-LDO.紫外-可见光谱表征结果表明,Mg-Fe-LDO对可见光的吸收范围最宽. Mg-Fe-LDHs和Mg-Fe-LDO对亚甲基蓝的光催化降解效率分别
采用氢氧化钠和油酸(OA)对氮化硼(BN)进行改性,制备出BN-OA,以BN-OA和石蜡为原料通过熔融法制备出石蜡/BN相变复合材料.研究了BN-OA的添加量对石蜡/BN相变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BN-OA的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逐渐提高,并在添加量在4%时达到最大值.随后将石蜡/BN相变复合材料和三聚氰胺海绵结合,制作简易的房屋模型,发现通房屋内部温度随环境的温度的变化很小,说明石蜡/BN相变复合材料可以很好的维持室内的温度平衡.
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简称“飞灰”)熔融技术应用过程中产生的二次飞灰问题成为掣肘,掌握飞灰熔融气相产物盐分布规律,有利于二次飞灰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技术开发,对烟气净化设备设计和生产运行具有借鉴作用.选用江苏省某生活垃圾焚烧电厂产生的飞灰,利用自主研发的等离子体飞灰熔融中试系统进行飞灰高温熔融试验.通过重量差减法、X射线荧光光谱仪、电化学法等测定飞灰熔融过程中气相产物盐及熔渣的组成和产量,获得Na、K、Ca、Mg和Fe的气相迁移率.利用热力学模型模拟1000~1600℃、不同气氛(不通气体、氮气气氛或空气气氛)
本文通过优化螺-笼烃化合物的法沃斯基重排反应参数,如反应时间,底物的量,KOH 浓度及加热方式,最终确定了最佳的反应参数为:首先底物为2.19 mmol,10 mL的水,氢氧化钾的质量分数为10%,120℃下回流4 h后,然后继续加入KOH至质量分数为25%,120℃下继续回流7 h.在此最佳反应条件下,得到81%~92%收率的较小螺-笼烃二羧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