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季刊》重印弁言

来源 :中国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nai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rn一九二二年,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成立,除招收研究生作專題研究,陸續成立了考古學會、歌謠研究會、風俗調查會、方言調查會、明清史料研究會,最顯著的業績之一,是次年開始出版的《國學季刊》.rn《國學季刊》改自《北大月刊》,核心人物是原《月刊》主任編輯胡適.一九二二年三月十六日胡適日記敘及:“四時開學刊編輯部會議,決定廢止《月刊》,另出四個季刊”,第一個就是《國學季刊》,“由我去邀集”,他覺得“此事確也好”,只是擔心“不知能持久否”.又廿一日日記:“下午開《國學季刊》編輯部會,他們仍要我做主任編輯.”他還記錄了編輯人名單:胡適、沈兼士、錢玄同、周作人、馬幼漁、朱逖先、李守常、單不庵、劉叔雅、鄭奠、王伯祥(八月一日校長蔡元培向北大評議會第九次會議提交季刊編輯員議案,國學組成員增加了蔡元培與顧孟餘).
其他文献
在提高学生理论知识水平的同时,为了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好地将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有机结合起来,研发了摩擦综合实验教学装置.学生在完成基本单元的静、动摩擦系数实验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完成其他单元的翻转实验以及纯滚动或者又滚又滑的演示实验.该实验装置在满足基础力学大纲实验要求的同时,也能开展综合性实验,满足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强调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培养的要求,从而满足了新工科建设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更高要求.
《通鑑胡注表微》是陳垣先生寫作的最後一部專著,也是其得意之作.這部著作不僅集成了陳氏在宋元史學及文獻學等領域的深厚學養,也凝結了其對歷史和現實的思考.長久以來,此書被視為抗戰史學的典範,而多被民族主義話語所渲染.此種認識不能完整表出陳氏微意.本文考察《表微》的文本,結合時代背景及相關材料,對其創作歷程作出細致梳理,并由此揭示陳氏借寫作傳達的對現狀的判斷及其願望.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时代背景下,课程思政建设对于培育当代大学生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高分子化学丰富的思政元素和广泛的学生受众,对其课程思政建设展开了初步的探索.深入挖掘思政元素与合理运用混合式教学手段,取得了良好的思政教育效果.同时课程思政对于专业课知识的吸收和理解也起到了促进作用,实现了专业课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
针对学生普遍重理论、轻实践、动手能力差的情况,面向新工科人才培养,在开放实验课中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调动学生动手实践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从教学角度阐述了项目驱动教学法在液位控制开放实验课教学环节中的具体实施和开展形式,其教学效果获得学生的认可和好评.
为了更好地开展综合设计性实验,培养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学生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机器人分拣线的控制系统进行了研究.系统以威纶触摸屏和西门子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为主控制器,通过读取条码枪的串口数据,控制工业机器人采用不同末端执行器对工件进行分拣作业.开发LabVIEW程序访问数据库,以实现对工件的信息管理.通过PROFINET工业以太网,有效实现了PLC、触摸屏和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交互.实践证明,系统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强的特点,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立足中原地区历史建筑遗产资源丰富这一区域优势,探索具有历史建筑保护元素的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将思政教育的“盐”与专业建设的“汤”相融.通过基于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第一课、教学全过程渗入等途径实现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全覆盖,其实践经验对于目前高校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内容的实践和改革具有参考价值.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产出导向”基本理念,以我校两次机械工程专业认证为契机,对机械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6”模块重构,提出了以减速器为对象的机械工程专业“1+5+1”纵贯式实践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为目标,在夯实学生以绘图为“1”基本功的基础上,以减速器为对象纵贯式培养学生机电产品设计、制造、装配、检测、分析等“5”大核心技能,以及以团队管理与协作能力为“1”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及工程师素养.
数控机床控制技术是数控技术专业的核心能力课程,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在培养学生知识和技能目标的同时,分别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工匠精神和职业道德等思政元素,初步设计了思政教学案例及思政考核方案,力求提高育人实效.
数控插补方法和加工程序编制是数控技术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根据研发的仓顶盖板非正交轴联动滚切加工工艺,开发了非直角坐标系数控插补加工方法实验教学平台,完成了数控技术课程中二维空间插补方法及加工程序编制的实验教学.将数控技术变抽象为直观,理论实践融会贯通,增强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夯实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创新性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工程师素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以综合性高校设计学科的专业基础课为研究对象,从挖掘新工科和设计学科的特征入手,深入剖析综合性高校设计学科专业基础课设置现存的问题,提出基于新工科建设的综合性高校设计学科专业基础课设置原则,以期为设计学专业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