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6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 。
   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主动参与,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及相应能力的培养和形成。从过去的旧观念下的那种“满堂灌”,到现在部分教师的“满堂问”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爱因斯坦)”,所以提问不是简单的教师提、学生答,而应该更多的引导学生相互提问。
  学生只有参与教学实践,参与问题探究,才能建立起自己的认知结构,才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下面笔者就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如何设问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谈一些做法,以期抛砖引玉。
  
  一、 创设情境在引入中设问,激发学生兴趣
  
  从数学学习的认知本质看,数学学习离不开情境。事实上,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本身是一个建构的过程,无论是对知识的理解,还是知识的运用,都离不开知识产生的环境和适用的范围。新课标强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和理解数学,“问题—情境”是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模式。
  它包含两层含义:首先是要有“问题”,即当学生利用已有的认知还不能理解或者不能正确解答的数学问题,当然,问题的障碍性不能影响学生接受和产生兴趣,否则,至少不能称为好问题;其次是“情境”,即数学知识产生或应用的具体环境,这种环境可以是真实的生活环境、虚拟的社会环境、经验性的想象环境,也可以是抽象的数学环境等等。
  因此,在新课的引入过程中,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二次开发,精心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同时还要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探究新知识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成功的兴奋和学习的乐趣,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注意把知识内容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精心设问。那么,创设引人问题情境的基本策略是什么呢?如何在引入中设问呢?
  1、引疑激趣策略。教育近代教育学家斯宾塞指出:“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有乐趣”。乌辛斯基也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教师设计问题时,要新颖别致,使学生学习有趣味感、新鲜感。
  2、设置坡度策略。心理学家把问题从提出到解决的过程称为“解答距”。并根据解答距的长短把它分为“微解答距”、“短解答距”、“长解答距”和“新解答距”四个级别。所以,教师设计问题应合理配置几个级别的问题。对知识的重点、难点,应象攀登阶梯一样,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已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3、巧设悬念策略。悬念是一种学习心理的强刺激,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期待情境,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引发求知动机。通过在学生的认识冲突中提出问题导入新课,使学生产生“欲知而后快”的期待情境,以激起不断探求的兴趣,既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愉悦,又唤起学生参与的热情。事实上,现阶段所使用的新教材在每一章的引言均有这样的设置。同时,教材增加了不少与现实联系十分紧密的内容,为数学教师提供了宽广的知识平台,为新课引入的设问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4、以形助数策略。华罗庚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是研究数学的重要方法,“以形助数”是数形结合的主要方面,它借助图形的性质,可以加深对概念、公式、定理的理解,体会概念、公式、定理的几何意义。
  5、联系实际策略。新课标指出:“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对生活起指导作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生活和生产的实际而提出问题,创设实际问题情境,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的现实主义,认识到数学知识的价值,这样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我们身边有许多数学问题,如银行分期付款、商品打折、最优化等经济问题;市政建设与环保问题;时政新闻;计划决策问题;广告的可信度问题等等。
  
   二、 在范例教学中设问,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范示”本就是数学素养之一,范例教学更是学生获得新知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范例教学中,注重设问,挖掘问题本质,使学生在自觉、主动,深层次的参与过程中,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实现再现、理解、创造和应用,在学习中学会学习,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三、从数学课程及数学学习的特点看,情境化设计愈来愈显示出重要性和必要性
  
  首先,数学的现代发展表明,数学与社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它渗透于人们生活的多个层面。
  其次,数学学习的核心是学会数学的思考,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数学情境化设计能生动地揭示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引导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掌握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基于某种情境之中的数学问题,从而逐步体会数学的本质。
  第三,长期以来,特别是在完全以应试为目标的传统教学中,数学教学走入一种定势:过分依赖学科纯形式化的逻辑结构和概念命题系统,知识的逻辑过程完全等同于课堂教学过程,学生所学的数学与现实分离开来。更为极端的做法是,即使是在学科系统内部的教学,也省去了一些必要的过程,仅就解题的技巧进行强化训练,学生不知道数学知识从哪里来,又能到哪里去。这种状况严重阻碍了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
  (石家庄市第四十五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吕叔湘先生曾指出:语文教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又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讲活了。”可见“活”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语文课堂 教学 提高素质    吕叔湘先生曾指出:语文教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又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讲活了。”可见“活”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  那么怎样才算“活”呢?有人说课堂活跃热闹就是“活”。其实这
期刊
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与研究探索获取直接经验;通过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人在新《课标》指导下高中英语教学中这样实施研究性学习:    一、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单纯地接
期刊
摘要: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认为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是浪费时间。教师、家长、社会对学生考高分上大学寄予厚望,而认为非高考课目的体育课可有可无,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是浪费时间。  关键字:积极性 成长历程    早在197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提出,社会的发展应是“以人为核心的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们,把人的发展提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如何使学校体育为人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期刊
摘要:在政治课教学中,创设学习情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政治教学 创新教法 尝试 思考    高中政治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充分参与为前提,通过教学情景的创设,来达到促进学生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学习质量的提高为目标。   1、教学情境应着眼于现实生活、跟学生实际紧密联系   政治课的内容都与现实生活存在着密切的联
期刊
摘要:讨论了深化高中化学教育改革需要反思的4个问题,即高中化学教育的根本任务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还是培养未来的化学专门家?是否需要进1步淡化高中化学课程的学问中心色彩?化学教师的职责是“教化学”还是“从事化学教育”?提出高中化学教学应从迁就高考转变为高考迁就高中化学教学,进而对改革高考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关键词:化学课程改革 学问中心 高考改革    化学课程也做了进1步的调整与改进,实施新
期刊
摘要: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代写论文正确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与习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教师主宰课堂,学生成为教师的陪衬;教学定式化,流程化;忽视语文的具体可感性,不顾学生感受的差别等误区。使得高中语文阅读课难以实现教学目标和任务,本文在此进行剖析并提出建议,供研究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误区 建议      阅读教学理论认为,阅读
期刊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教师的教学研究目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教师研究的重点是课本,怎样把课本吃透是教师的主攻方向,而现在教师要把重点放在学生身上,要多多研究学生。研究学生主要是要研究学生的心理发展状态、认知的前提特征和情感的前提特性。    一、研究学生的方法    问卷法。这个方法一般用于教师为新学生上课时,面对新学生,教师要根据所教学科的特点,设计若干问题,让学生做答卷,通过这些问题的答案了解
期刊
摘要:教师自觉地运用“控制论”的原理,对地理课堂教学实施有效的调控,使课堂出现张弛有致、意趣盎然的教学格局,整个教学流程呈现出预定的、有序的、最佳的调控态势,这是现代地理教学的显著特点之一。  关键词: 艺术 教学 兴趣    一、教法调控    地理课堂教学的调控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刺激学生集中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美学的角度讲,引起人们审美注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客观对象的新异性和多
期刊
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绝不仅仅是要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和掌握新科学技术而已,而是还要具备心理上、生理上及社会文化上的素质。物理作为一门基础自然科学,传统、滞后的教学模式显然已经不适合教育发展的需要。  在物理教学中不仅追求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而且要着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意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采用发现学习方法,从“不会”到“会学”。由于实验是学习研究物理知识的基本方法,所以在物理实验过程中,更要培
期刊
摘要:巩固基础知识。在教学中可以利用“阅读与思考”理解教材的重点,突破教材的难点,达到增强双基、巩固知识的目的。例如,《 错在哪儿》、《振幅、周期、频率、相位》、《向量的运算(运算律)与图形性质》、《斐波那契数列》、《九连环》等。同时,也可以借助“阅读与思考”中许多知识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形成牢固的知识体系。  关键字:阅读 思考 美学 认识     “阅读与思考”是教学内容的延伸和补充,是一种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