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维向纵深处伸展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yzhang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是数学教学的核心。以“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教学为例,通过引导学生操作、观察、猜想、验证、交流和归纳,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提升数学思维水平,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
  [关键词]数学思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数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32-0080-02
  【教学内容】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16~17页,例9和例10,“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四第1~3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操作、观察、猜想、验证、交流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并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进一步积累探索数学问题的经验,提升数学思维水平,培养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提出问题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体积和体积单位,今天这节课接着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看到这个课题,你认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跟什么有关?
  师:今天老师带来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你知道它的体积是多少吗?今天这节课就借用这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评析: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探索的动力。让学生大胆猜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跟什么有关”,既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激发了學生的好奇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教会学生如何提出问题,如何思考。】
  二、猜想验证,探究问题
  1.探究长方体体积公式
  [活动一]
  活动要求:用若干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出不同的长方体,然后把相应的数据填写在表格里。
  小组交流:这些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用了几个小正方体?怎样很快能知道用的小正方体的个数?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全班交流:摆出的长方体的体积与小正方体的个数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明确小正方体的个数就是长方体体积的立方厘米数;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数量越大,所用的1立方厘米正方体的个数就越多 ,长方体的体积也就越大)
  师: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我们刚才只求出4个长方体的体积,所有长方体的体积都等于长×宽×高吗?
  师(出示例10的第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4×1×1吗?为什么有的同学不确定了?看来关于长方体的体积还要进一步验证。
  [活动二]
  活动要求:
  (1)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出下面的长方体(如下图),先想一想各需要多少个小正方体,再摆一摆。
  (2)填写表格(略),说说每个长方体各用了几个小正方体,它们的体积分别是多少立方厘米。
  全班交流:①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体积分别是多少立方厘米?这个结果与我们刚才的猜想是否一致?②摆出的长方体的长是几?长的数量表示什么(第一层摆几个)?摆出的长方体的宽是几(摆几行)?宽的数量表示什么?长与宽的乘积计算的是什么?摆出的长方体的高是几?高表示什么(摆几层)?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
  师:无论是你们摆的长方体,还是老师给出的长方体,你们觉得长方体的体积跟什么有关?“长×宽”算的是什么(一层有几个体积单位)?再乘高呢?(几层一共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学生自学课本16页长方体体积公式,交流汇报: V=abh)
  【评析:当学生利用学具动手操作、猜想、验证、交流,得出无论自己摆出的长方体还是老师给出的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时,教师鼓励学生互动,理清公式的意义:“先求一层有几个,再乘层数,得到小正方体的个数就是长方体的体积数。”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猜想,放手让他们充分探究、验证猜想,在不断的思维碰撞中初步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推导正方体体积公式
  师: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你能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吗?
  生1:因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正方体具有长方体所有的特征,是长、宽、高相等的正方体,而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所以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生2:如果用刚才测量长方体的小正方体去测量正方体的体积,每行摆的个数、摆的行数、摆的层数都相等,也就是都与正方体的棱长相等,所以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师:请读一读课本第17页,说说正方体体积的字母公式,明确a3的含义、读写方法。(出示练习教材第17页“练一练”第2题。计算:33;53;13;103;0.13)
  3.归纳提升
  师:讨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是否相同。
  【评析:当学生已经得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之后,教师通过让学生比较两个立体图形的公式,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得出“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实质是一样的”,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实际应用,发展提升
  1.教材第17页“试一试”。
  2.教材第17页“练一练”第1题。
  3.教材第20页练习四第1~3题。
  【教学思考】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是在学生已经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了解体积的意义并认识体积单位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也是立体图形体积计算的第一节课。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不能只定位在让学生记忆并套用公式计算上,而应关注学生对体积意义和体积单位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其他文献
[摘 要]思维是一个人的灵魂,人只有会思维才富有生命活力。以“圆柱的侧面积”的教学为例,在创设情境、操作实验、推理归纳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  [关键词]数学思维;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08-0049-01  哲学家斯宾诺莎说过:“智慧,不是死的默念,而是生的沉思。”思维是一个人的灵魂,
[摘 要]学生在学习圆的面积之前,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推导面积计算公式的经验。针对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时存在的转化方法单一的现象,在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进一步感悟“转化”的数学思想,从而促进探究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操作;转化;相异构想;圆的面积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
[摘 要]应用是学习的根本目的所在。以“解决问题的策略”例3的教学为例,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并让他们在真实的演练中体味数学学习的喜悦,能够创造性地学习。  [关键词]应用意识;自主探究;数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2-0025-02  应用意识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
[摘 要]“鸡兔同笼”问题是中国古代的趣题之一。以“鸡兔同笼”问题为例,引导学生进行一题多解 ,可促进学生灵活思考和有效进行数学建模,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鸡兔同笼问题;一题多解;灵活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9-0032-01  【问题缘起】在一次教研活动上,我们数学教研组首先围绕“数学
[摘 要]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三角形单元中的教学难点。通过让学生操作引入新课,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探索新知,帮助学生内化新知,拓展新知的应用,让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突破教学难点。  [关键词]操作 思维 想象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5-070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77~78页。  【教学目标】  
[摘 要]方法、策略、思想是三个数学思维递进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策略——列举”一课中,通过改编例题、建构策略、实践拓展等途径呈现学生的思维过程,有效地渗透了运用策略的意识。  [关键词]苏教版;解决问题的策略;列举;数学思想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編号] 1007-9068(2017)08-0041-01  “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苏教版教材的独有内容,它不仅
[摘 要]以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例1及“做一做”为例,让学生在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中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关键词]搭配;规律;有序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1-0077-02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例1及“
[摘 要]从“三角形的面积”的教学入手,思考如何发挥传统教具的作用。巧用钉子板和三角形教具,以小见大地展示面积计算方法的本质内涵,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产生思维冲突,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关键词]教具;三角形面积;转化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23-0072-02  在华东六省一市第十九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上
[摘 要]情理相融的数学课堂的设计要体现整体性。以“用计算器计算”教学为例,让学生认识计算器,在计算中体会计算器的优势,以及能够合理使用计算器,利用计算器探究数学规律。  [关键词]初步认识;合理使用;探究规律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9-0004-03  【教學内容】苏教版教材四年级 “用计算器计算”。  【教学目标】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作业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价值,但面对作业统一的内容、单一的形式、同一的目标、划一的评价,晚熟型学生却叫苦连天。晚熟型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主要体现在不及时交、不认真做、不自主改、不反思。为改变现状,教师可采用变“一”为“多”的策略,通过多彩的内容、多种的方式、多层的目标、多元的评价,让学生对作业产生浓厚的兴趣,收到较好的作业效果。  [关键词]四一;四多;破茧成蝶  [中图分类号]